农艺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6期 水稻“3414’’肥效田间试验报告 肖茂盛潘礼斌赵吉胜 (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安徽芜湖241080) 摘要通过进行单季稻“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用三元二次方程拟舍的氮、磷、钾肥最佳施肥量分别为:纯N 223.35 kg,hm 、P2o5 51.0kr ̄i ̄2、K2047.4 kg/h ̄2,最佳产量为8 540.8 krChm2o结合三山区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肥推荐用量分别为N 229.5-270.0kg/IIm 、 5 52.5-67.5 kg/lun2.K 45.0-60.0 kg/hm2。 关键词单季稻;“3414”肥效试验;推荐施肥量;最佳施用量 中阔分类号¥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0)06—0050—02 20o9年,三山区承担了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 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按照 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技术规范”和“安徽省‘3414’ 肥效田间试验总体方案”要求,芜湖市三山区农业综合服务 中心在峨桥镇进行了“3414”单季稻肥效试验,以进一步研 究三山区单季稻的最佳施肥量,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具体 试验内容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峨桥镇岳山村腰村组章文学农户田块,经 度118。15 01.7”,纬度31。09 35.9 。前茬为空闲田,土壤类型 是潴育型水稻土,沙泥田土属沙泥田土种,地势平坦,土壤 肥力均匀,试验前土壤养分测试结果为:有机质22.7 g/kg, 全氮1.54 rCkg,有效磷15.8 mg/kg,速效钾9O.00 mg,I【g,pH 值6.53。 1.2供试材料 供试单季晚稻品种为两优6326。供试肥料为尿素(N 46%,产于安庆)、过磷酸钙(P205 12%,产于铜陵)、氯化钾 (K20 6o%,产于俄罗斯)。 1.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分别设氮、磷、钾3个 因素,0、1、2、3 4个水平,共计14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 组排列,具体设计方案见表1。小区面积为20.00 mz(2.5 In ̄ 8.0 ra),各小区间设埂,埂面覆盖地膜,以防止串排串灌,四 周设保护行。每个试验小区除施肥水平不同外,其他栽培措 施基本相同。 表1“3414”试验设计方案 收稿日期2010—03—11 50 1.4试验过程 2009年5月3日育秧,6月7日移栽,栽插22.8万7 ̄/hm2 (株行距20 cmx22 cm),6月17日施分蘖肥,7月12日施穗 肥,其中氮肥基肥占70%、分蘖肥占25%、穗肥占5%;磷肥 全部作基肥;钾肥全部作基肥。9月12日收割,每小区单打 单收,分别晾晒计产【l-61。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l0有效穗数最多,达290.10 万穗/hmz;处理l4的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均最多,分别为 172、161粒。处理1水稻生长发育各项指标均最差。 表2水稻生长发育性状比较 2.2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产量和产值以处理11最高,分别为 8 700 kg/hm 和16 008元/hm 。产值比处理1增加4 416 元/hm ,增幅为38.1%。处理14与处理l3纯收入分别为 15 163.5、14 789.2元/llm2,分别较处理1增加3 571.5、3 197.2 元,hm2,投产比分别位居第2、3位。综合各因素,处理l3、l4 为最佳施肥组合。由此得出,三山区单季稻生产体系中,在 施足氮肥的情况下,保持磷、钾肥中等水平,就可以达到高 产高效的目的。 2.3三元二次方程肥料效应函数模型 以水稻产量为应变量,N、P、K肥施用量为自变量,进 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 Y=423.181 2+9.083 425Xl+28.406 2X2+2.028 398X3— 0.352 2X12-5.698 63 22—0.787 6 +0.77l 743Xu ̄+0.36o 826 +0.350485Xr ̄"3 (1) 式(1)中l,、 、 2、 分别为水稻产量和N、P、K肥的施 肖茂盛等:水稻“3414”肥效田间试验报告 表3不同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 注:按稻谷1.84元,kg、纯N 4.34元/l【g、P2o5 4.16元/k K20 6.66元/l【g 计算。 用量。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R=O.960 308,F=IO.752 84,Faor= 6),达显著水平,表明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模型选择 适当,生产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较高的可信度,可用来 分析、模拟和预测。方程拟合的最佳施氮(N)量为223.35 kg/hm ,最佳施磷(P2踟 5 5 5 5 5 5 5 5∞∞∞05)量为51.∞加m0 kg/-∞∞ 亓 hm ,最佳施钾(K2O)量 为47.4 kg/hm ,最佳产量为8 540.8 kg/hm2。 2.4一元二次方程肥料效应函数模型 2.4.1氮肥效应。利用“3414”试验处理2(N0)、处理3(N )、 处理6(N:)和处理11(N3)的试验数据,在Excel中作散点 图,添加趋势线和显示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程: y=一0.254 IX2+l1.913X+441.94 (2) 式(2)中,y、 分别为水稻产量和纯N施用量,从图l 可以看出,不同施氮条件下水稻的产量有明显的差异。随 着施氮量的增加,稻谷产量也明显提高。根据方程计算,最 佳氮肥(N)用量为282 kg/hm 。 g bD 嘲 耀 饕 纯N施用量∥kg/ ̄n 图1氮肥效应图 2.4.2磷肥效应。利用“3414”试验处理4(P0)、处理5(PI)、 处理6(P2)和处理7(P3)的试验数据,在Excel中作散点图, 添加趋势线和显示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程: y=一3.125 +31.163X+494.56 (3) 式(3)中,1,、 分别为水稻产量和P20 施用量,从图2 可以看出.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稻谷产量明显提高。根据 方程计算,最佳磷肥(P2O5)用量为69.3 kg/hm 。 2.4.3钾肥效应。利用“3414”试验处理6(K2)、处理8( )、 处理9(K,)和处理10(K3)的试验数据,在Excel中作散点 ^量 楼 O l 2 3 4 5 6 P2O 巍霁I熏f kg/hm ̄ 图2磷肥效应图 图,添加趋势线和显示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程: y=一0.456 5X%6.423 4X+546.9 (4) 式(4)中,y、 分别为水稻产量和K:O施用量,从图3 可以看出,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稻谷产量先增加后减 少。根据方程计算最佳钾肥(K:O)用量为46.06 kg/hm 。 至 嘲 馔 1(2o施用 ̄#kg/hm: 图3钾肥效应图 2.5推荐施肥量 综合三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肥料效应函数模 型,结合生产实际,三山区单季稻生产体系的氮(N)、磷 (P205)、钾(K20)肥推荐用量分别为229.5~270.0、52.5~67.5 和45.0-60.0 kg/hm2。 3结论与讨论 (1)试验中以N K:处理产量最高,达8 700 kg/hm2。其 次为N2P3K2处理,达8 550 kg,l1m 。 (2)试验中N。P K 与N2P。K。处理为较佳施肥组合。综合 产投比和纯收入,在三山区单季稻生产体系中,保证氮肥用 量,保持钾肥和磷肥中等水平施用量,就可以达到高产目的。 (3)施用氮肥对提高水稻的株高、穗总粒数和穗实粒 数都有显著的作用,但过量施用氮肥会增加水稻的分蘖数, 同时会增加病虫害发生机率。施用磷钾对株高、有效穗数、 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的影响不大,但施用钾肥对水稻结实 率的影响要显著大于氮、磷肥对其的影响。 (4)试验用三元二次方程肥料效应函数模型拟合效果很 好,方程检验显著,在生产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较高的可 信度,可用来分析、模拟和预测,其拟合的最佳施氮(N)量为 223.35 kg,hm ,最佳施磷(P20 )量为51.0 kg,}lm ,最佳施钾 (下转第54页) 51 农艺学 2.2施氮■对产量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6期 于花生开花结实,但早播必须在保证全苗的前提下进行,如 从表2可以看出,施氮量以D,水平产量最高,小区平 均产量达6.20 kg,其次是D2水平,小区平均产量6.08 kg,D。 产量最低,小区平均产量为5.92kg。各水平间差异不显著。 2.3穴粒数对产量的影响 采用地膜覆盖,则还可比露地栽培提前7d左右播种。 (2)播种密度与单株结荚数和单果重量呈负相关,而与 单位面积总果数呈正相关。花生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土 壤、水肥条件、播期而定。在同等土壤条件下,在一定量的施 肥范围内,施肥量多,雨水充足,个体发育旺盛,密度宜小 些;反之,施肥量少,雨水不足,个体生长弱,则宜密些。 从表2可以看出,穴粒数以B]水平产量最高,小区平 均产量达6.52 kg,其次是B2水平,小区平均产量为6.18 kg, B 水平最低,小区平均产量为5.50 。B 与B:、B]差异达显 著水平,B 、B3水平间差异不显著。 2I4播期对产量的影响 (3)施肥是提高花生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措施。氮、 磷是花生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对花生生 命活动有重大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花生代谢及生长发 育。钾有高速通过生物膜的特性,是多种酶的活化剂,广泛 地影响着花生的生长与代谢,施用N、P、K三元复合肥对提 高饱果率具有较好的效果。 4参考文献 【1]陈新举.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37. 【2】李化林.我区花生栽培的技术要点f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0(4):23— 24. 从表2可以看出,播期以A 产量最高,小区平均产量 达6.28 kg,其次是A,水平,小区平均产量为6.07 kg,A3水平 产量最低,小区平均产量为5.85 kg。各水平间差异不显著。 3结论与讨论 (1)播期必须根据花生的生育期、所需积温、生殖生长 期所需要的温度范围及农作物前后茬的农时安排来确定。 在花生有效生育期内,播种适期的确定,一是有利于播全苗 壮苗,二是有利于调节好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 打好花生丰产基础。花生适宜的播期主要根据当地气温确定, 当平均气温稳定在l5℃以上,表土地温l7~18℃时。达到花 【3】李大涛,王红雨,王玉霞.地膜覆盖花生栽培技术田.种业导刊,2008 (7):16—17. [4]李广和.阜新地区花生栽培技术瓶颈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5):105. 生发芽最低温度以上,为春播适期。在花生播种适期内,适 【5】刘风珍,万勇善,类承斌.国槐DNA导入花生栽培品种D8代数量性 状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6,21(6):30—32. 【6]郑虚,黄添环.紫色土壤花生施肥试验叨.广西科学院学报,2000。16 (3):127—130. l44. 当早播,可延长花生苗期,在开花之前积累较多营养,有利 (上接第51页) (K20)量为47.4 kg/hm ,最佳产量为8 540.8 kg/hm 。用一元 二次方程计算的最佳氮(N)、磷(P2O )和钾(K20)肥用量分 别为282、69.3和46.06 kg/hm2o结合生产实际,三山区单季 稻生产体系的氮(N)、磷(P20 )、钾(K20)肥推荐用量分别为 229.5~270.0、52.5—67.5和45.0~60.0 kg/hm2。 [2]陈书强,金峰,王嘉字,等.两种穗型粳稻不同粒位耔粒垩白性状的比 较分析fJ].华北农学报,2008,23(2):1-8. 【3】王景行.3优l8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4): 20. 4参考文献 【1】张旭峰,梁春勋.杂交水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9): 【4】姬同化,尹海庆.郑稻l8号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 科学。2o07(11):41—42. [5]熊清云,刘宗发,黄海燕,等.水稻直播技术用于晚稻高产栽培初探 『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3):96—97. 【6】党恩清.兴安盟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叨.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 (1):39. (上接第52页) 表3“3414”试验各处理产量比较 变因 自由 处理间 13 重复间 2 机误项 26 总变异 4l 表4方差分析表 平方和 95 258.43 707.8l 107 969-39 均方 353.91 F值0.77 f 2.12 3.37 f 2.91 5.53 7 327.57 15.87} 12 o03.15 461.66 3结论与讨论 水稻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施用可减少投入,提高产量, 提高抗性,增加收入。N3P2K 处理由于氮肥过多,叶片披软, 后期贪青,所以干粒重较轻,从而导致产量较低。综合各方 面因素,该试验的最佳配方为N P3I(:,其次是N2P Ks。 4参考文献 【l】熊清云,刘宗发,黄海燕,等.水稻直播技术用于晚稻高产栽培初探 叫.江西农业学报,2008,20(3):96—97. [2]胡昌高.机插水稻栽培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94-96. 【3】王贺正,马均,李旭毅,等.水稻苗期生理生化特性与品种抗旱性的关 系fJ].华北农学报,2009,24(4):174—178. 差异极显著,与处理6、3、10差异显著;处理5与处理1、2、 l1、l3差异极显著,与处理12、6、3差异显著。 [4钟平,张山泉,陈川,等.淮安市水稻机插秧服务组织发展问题探析 41f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04—2105. 【5】白玉连,白乙拉图,莫德乐吐,等.通辽地区特种稻产业化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田.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103—104. [6】罗延志,杨开术,赵宛兵,等.杂交水稻新品种福丰188特征特性及栽 培技术叭河南农业科学,2009(12):54—55. 由表4可以看出,处理间F=15.87>Fao,,差异达极显著 水平;而复重间F--0.77<Fa ̄,差异不显著。可见,不同处理对 水稻产量影响较大。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