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及生产活动本身这些产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房屋、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
2、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得规范体系。主要包括法律制度、礼仪俗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3、行为文化是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主要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
4、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思维方式等。
5、起一成文说这个观点是宋人郑樵的主张。他认为汉字起源于“一”。他的这种学说是建立在“道生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等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 二、简答题 1、简述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P3页)
答广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人们生活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广义文化的涵盖面非常大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包括信仰、风俗、艺术、法律、制度等等。泰勒的文化定义就是狭义文化的经典界说。 2、简述汉语的特点。P12页
答1在语音方面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生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2在汉语词汇方面也有独特的特点:一是基本词汇有很大的稳定性二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新词不断产生三是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汇消亡四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 3在语法方面主要的特点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即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虚词的数量少但是使用频率高运用复杂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汉语成语“四字格”形式的文化内涵。(P16页)
答1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而四字格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2字数上的对偶和结构上的对称还有音律上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相间3汉民族的言语习惯四字格是汉语言语习惯之一从原始歌谣到《诗经语言艺术》再到秦汉散文大多都采用四字格的形式表达。 三、论述题
1、请简要论述文化的特性。P4—P5页
答1普遍性。人是以社会化形式存在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化产物是人类长期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它为人类的社会成员所共有和分享。 2时代性。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文化具有很强的时
代色彩。 3地域性。人类的文化创造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文化自然就具有地域的特点。 4民族性。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2、简要论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P14页
答1语言是文化的基石。语言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2语言记录并保存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同社会有密切关系。它不仅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和交流思想的工具u而且也在利用这一工具的同时把人类对生活现象、自然现象的认识凝固在语
1
言中即语言还具有记录和保存文化的功能。3文化影响语言得发展。语言和文化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语言能够记录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同时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文化的发展影响语言的发展。
四、分析题请根据汉语地域分支的不同特点分析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P10—P11页
答根据汉语地域分支的不同特点现代汉语的方言一般有七区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北方方言区又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2吴方言也叫做江南话或者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3湘方言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按是否保留浊生母分类可分为老湘和新湘两类。4赣方言也称为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用于江西省大部分地区、湖南东部安徽西南部等地。5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虽然是一种南方方言但客家话是在北方移民南下影响中形成的。6闽方言由于闽语的内部分歧比较大通常分为闽南方言、闽北话、闽东话、莆仙方言和闽中方言。7粤语也称为广东话一广州话为代表。粤方言是汉语中声调最复杂的方言之一有九个声调。粤方言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礼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由统治阶段或是人们约定俗成而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它 是一种社会意识比较抽象由一系列的制度、规定构成。
2、吉礼是祭祀之礼即对天地、日月星辰、祖先等进行祭祀的典礼。分天神、地祀 、人鬼三门共计12项其内容很繁杂。 3、嘉礼是用来联络感情、沟通人际关系的礼仪也是五礼中内容最为庞杂。主要包 括饮食之礼、冠婚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和贺庆之礼所涉及的范围很广。
4、三论学鸠摩罗什所译《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与《大智度论》合称“四论”属于大乘中观学派的基本著作。 5、律学戒律是约束佛徒行为和规范僧团生活的纪律。 二、简答题
1、简述“三礼”的主要内容。P42页
答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1、《周礼》的主要内容为周王室的官制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制度全书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考工记六篇。由于周代礼节比较繁缛所以《周礼》中将其分为五类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合称“五礼”。2、《仪礼》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冠、昏、丧、燕等礼仪制度。现在流传的《仪礼》是东汉郑玄合并汉高堂生所传和孔宅壁中所藏得本子而成的。3、《礼记》是对《礼记》进行解释说明的儒家思想资料汇编为战国至秦汉年间的儒家学者所作作者主要为孔子的学生各篇形成时间不一。 2、简述10世纪后半期新兴的佛教具有哪些特点。P84页
答1它逐渐成为抗拒伊斯兰教、稳定封建统治的支柱 2权贵进入僧侣阶层为后来全藏的“政教合一”体制奠定了基础。
3、简述全真教鼎盛期的表现。P96页
答(1)道门兴旺、门徒众多多知名道士。如丘处机弟子尹志平、李志常等都曾经 是全真教的掌门人。2修建了大批的宫观。以燕京为中心河北、河南、陕西、山西 、山东、甘肃等地都建有全真教的宫观。3大约花费了6-8年的时间重修金代编纂 的《大金玄都宝藏》。这是全真教以一派之力来进行的在道教史上市第一次也是仅有的 一次显示了全真教当时的实力。
三、论述题。
2
1、简要论述全真教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P96--P97页
答蒙古统治者的大力扶植连年战争给民众带来巨大灾难使他们寻找急需精神寄 托奠定了全真教发展的群众基础丘处机的胆识卓见全真教中的杰出人物的共同努力 。丘处机死后其弟子尹志平接替他成为全真教第六代掌门人。尹志平利用全真教的社会 威望曾经为蒙古统治者安抚抗蒙移民为巩固元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元世祖统 一了南方全真教也开始向南方传播南方的金丹派南宗由于组织松散、力量弱小便 逐渐归并于全真教约在元惠宗1333----1371-0在位时丹鼎派南、北二宗正式合二 为一合并后的全真教实力更加强大。 2、中国的回族是如何形成的P100--P101页
答伊斯兰教始创与公元七世纪大约在七世纪中叶由阿拉伯传入中国。 唐朝时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吸引了各国商人来华贸易其中以阿拉伯、波斯和中亚国家的人为最多这些居住在长安和沿海商业城市的人被称为“番客”。后来这些侨居的“番客”有许多与当地居民通婚繁衍人口增多形成所谓的“土生番客”他们世代居住在固定的区域保持着自己的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成为中国穆斯林的先祖据说 唐代的长安就已经出现了清真寺。五代、北宋之际新疆天山南北的一些民族也逐渐改宗 伊斯兰教。唐宋两朝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初期。 元朝时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横跨欧亚大洲的蒙古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来自欧洲、西亚、中亚等地穆斯林大量涌入中国大陆加速了 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在元代伊斯兰教也称为“清教”或者“真教”。而把伊斯兰教与信仰伊斯兰教的名族称为“回回”。 明末清初是中国伊斯兰教的成熟时期。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扶持伊斯兰教同时也实行名族同化政策。此时“回回”一词专用于称呼穆斯林而称伊斯兰教为“回回教”或“回教”。这样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名族------回族。 四、分析题
1、为什么宋徽宗即位后是北宋第二个崇道的高潮。P94页
答宋徽宗赵佶即位后是 北宋第二个崇道的高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托称“天神下降”而兴道。徽宗以道道教教主自居道教几成国教。 2大兴宫观。先后修建了长生宫、玉清、阳宫葆真观、上清宝箓宫等继唐代之后宫观又盛极一时。 3为神仙人物加封赐号仿照朝廷官吏的品秩设立道观道职。下诏令天下郡县搜访知道法、有道术的道士。 4提倡学习道经并设立道学制度和道学博士。 5
编修道教历史访求道经和编修《道藏》。公元1113年编修《万寿道藏》5481卷将全藏刊版刷印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1、《左传》《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后人将它配合《春秋》作为解经之书称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画像石指在石料上雕刻平面图像的石刻艺术。多见于墓室、祠堂也有的刻于石 碑、石阙、门楣、棺樽等处。在雕刻技法上有阴线刻、浅浮雕和凹雕等。
3、吴门四家画史上的“吴门画派”概念是明代后期董其昌明确指出的其核心人物沈周、文征明都是江苏吴县又称吴门人故称此派为“吴门派”。属于这一画派的主要人物还有唐寅、仇英。这四人合称“吴门四家”又被称为“名四家”。 4、清初“四僧”“四僧”是指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 弘仁。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4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抒性灵。
5、燕乐燕乐hi统治阶级在宫廷晏乐时所使用乐舞的总称又称晏乐创作者和表演者大都是各族艺人乐工。 二、简答题
3
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神异灵怪与人物佚事的著作。P115页
答魏晋南北朝集中出现了一批专谈神异灵怪与人物佚事的著作于是成为中国小 说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阶段。志怪小说的兴盛是受了民间巫风、道教及佛教的刺激。现存 志怪小说中干宝的《搜神记》是保存最多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它的内容大部分只是 简略记录各种神仙、方术、灵异等事迹在虚幻的形态中反映了人们的现实关系和思想感 情。“志人”这个名目为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所设立与“志怪”相对而言。其代表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文字简洁隽 永笔调含蓄委婉。寥寥几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 2、简述“唐宋派”的核心文学理论。P133页
答“唐宋派”是指对嘉靖间文坛颇有影响的、以反拨李、何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该派作家主要从事散文创作。“唐宋派”的主脑人物是王慎中和唐顺之。唐、王的文学理论的核心乃从维护道学的立场出发重弹宋儒以来“文道合一”论的老调。唐顺之把文学贬为“枝叶无用之词”《寄黄土南》。而王慎中对曾巩之文特别敬重也是因为认为它“会 通于圣人之旨”和“思出于道德”《曾南丰文粹序》。
3、分析秦汉雕塑艺术的特点。P170--P171页
答秦代在建筑装饰雕塑、青铜纪念雕塑、墓葬随葬品雕塑等方面都取得划时代的辉煌成就。 秦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期在雕塑作品上追求写实逼真。雕塑在建筑装饰、陵墓装饰和 随葬品中发展形成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秦代建筑装饰表现在宫室、 庭院、亭阁楼榭和 陵墓神道建筑上。 最为壮观的就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兵马俑的 发掘 给世人展示了秦代雕塑艺术的辉煌 成就.兵佣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马佣身材矫健 、活灵活现。人物雕塑更注重面部的形象刻 画神态万千、精细逼真秦佣坑发掘的铜马 车更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迹,充分体现了主导 那个时代的高大、雄健的风尚。 从总体上 秦代雕塑的题材更加贴近生活从功能上看也逐步走向独立。秦代承袭了春秋 战国的朴 实作品趋于写实。风格特点是浑厚雄健朴实厚重庞大强壮气势磅礴体现 出封建 社会的上升期的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具有崇高的力和数的巨大、超常的 审美 特征。 三、论述题
1、简要论述《桃花扇》的主要内容。P141页
答《桃花扇》以复社东林党后身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南明弘光王朝由建立到覆灭的动荡而短暂的历史从而也就写出了明王朝最 后的崩溃。《桃花扇》表现了危难动荡的特殊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图景抒发了巨大的历 史变化在人们心中引起的深深的感概。全剧弥漫着悲凉与幻灭之感。 2、简述山水画的兴起与山水画理论的关系。P149页
答山水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画种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勃然兴起出现了一批能画山水画的画家和山水画作品及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是重要的早 期山水画文献。文中除了论述山水画艺术与自然景物的关系外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山水画 艺术“畅神”的功能观。宗炳的《画山水序》是当时山水画实践和表现技法发展到一定程度 的理论总结。王微的《叙画》也是有关早期山水画的重要文献。文中阐明了山水画写生的 方法主张不照抄自然和追求形貌的真实要经过提炼、概括表现景物的内在精神特 别是景与情的联系见景生情以情观景达到主客观体的融合、自然和精神的合一便 能使人获得对自然的真实美感也只有大自然才能最激发人们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 四、分析题
1、请分析《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答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诗歌名篇全诗从月生写到月落从春潮着笔而以情溢于海作结时空的跳跃空灵飞动展现出一派鲜丽华美而又澄澈透明的景观全诗 洋溢着浓郁的青春气息形成极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自此以后这些富有青春旋律的诗 篇就如潮水般涌来成为唐诗的鲜明特色之一。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乃千古绝
4
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平时作业四
一、名词解释
1、亲亲就是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必须做到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与孝相应。 2、尊尊就是奴隶和平民要服从奴隶主贵族下级贵族要服从上级贵族所有贵族要 服从周天子不许犯上不得逾越与“忠”相适应。
3、长长就是强调年幼者应尊重年长者与“义”相适应。
4、贵和尚中贵和尚中思想是中华民族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 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思想家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虽然千差万别但是通过一定 的调节可以达到平衡和谐促进事物发展变化。
5,、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以人为本要么是以神为本要 么是以物为本。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 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 二、简答题
1、简述夏商西周法律思想的发展线索。P215页
答夏商西周法律思想的发展有两条主要线索一是神权法思想的发展形成于夏极盛于商发展与西周。二是宗法礼治思想的发展形成于夏商完备于西周。夏、商 、周的法律是奴隶制法律以习惯法为主礼刑并用。它体现了王权与族权的统一渗透 了神权思想。 西周法律是夏商的继承和发展总的来说是以礼为法的。 2、简述以礼作为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P224--P225页
答1主张“正名”以法律严格维护“君臣父子”的等级名分。 2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即制礼作乐的权力应归天子。3主张“父子相隐”即父子之间应互相隐瞒犯罪不应相互告发。 4反对“铸刑鼎”反对乱立法和立乱法反对不符合礼治的法令主张“为国以礼”用礼来指导立法。 3、王夫之的“法治”观中的民主因素是如何表现的。P248页
答1主张“法治”须“循天下之公”。 2主张“法治”须维护民族利益。 3主张“法治”须体现尊君分权的原则。
三、论述题
1、简要论述神权法思想产生的根源。P215页
答1自然压迫。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受到对自然界认识能力的限制原 始人类无法摆脱外界自然力的威胁和束缚对自身的存在生、死、梦等和自然界的存 在风、雨、雷、地震等均无法理解而又试图寻求答案就形成了原始的宗教认为一 种超自然力存在主宰着一切。2社会压迫。国家形成之后阶级压迫比自然压迫更 为惨重人们对贫富、剥削、战争等无法解释也将其归咎于神的安排。3阶级统治 的需要。统治者为稳固其统治解释其政权的合理性便借助神权来强化王权“神”已不 再只是统治者维护自己统治的精神支柱更是被统治者赖以生存的精神寄托。
2、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现代价值P259---P264页
答1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对于工业化进程中各国出现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例如环境卫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城市病都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甚至威胁到我们的存在。我们在进行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天人
5
合一“思想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贵和尚中。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的中和思想一直影响着普通中国人的做事方式也影响着官员的执政理念成为中华民族观念的核心部分。讲求和谐不走极端求同存异使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一直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中发展避免了中国统文化 的断裂和社会的崩溃。贵和尚中的思想在处理现代社会生活出现的问题还具有一定的借鉴 意义我们应该学习运用它。 3以人为本。中国的思想家门尤其是儒家的思想家反对神本主义的思想坚持人本主义的立场他们关注的是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神上。儒家思想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它把道德的完善和实践放在第一位上。每个人处在社 会关系网络之中有一套相应的道德准则来约束人、规范人而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 色和履行的义务也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这样社会生活秩序就会有序运转人 在这样的规则指导下就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目标。 4刚健有为。刚健有为就是要求人民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之一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和英雄人物的丰功伟绩主要就是靠这样的精神来完成的。 刚健有为的思想是和独立人格的坚持是相联系的这种坚持不为物质利益所诱惑不为武力所屈服的精神成为中国民族前行的精神力量是一笔宝 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这样的精神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分析题
1、简要分析孟子以”仁政“为中心的法律思想。P225页
答1主张人性善“性善”论是仁政的基础。他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是人之本性。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 的品质。 2主张仁政就是对人们“省刑罚薄税敛。”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3主张民贵君轻。孟子根
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尊贤使能”与“徒法不能以自行”。主张国家的治乱取决于”圣王“、”贤臣“提出”惟仁者宜在高位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