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深基坑开挖监理注意要点

深基坑开挖监理注意要点

来源:意榕旅游网
深基坑开挖监理注意要点

一、审查基坑开挖具备的条件

表14 验收 序 号 条件 深基坑开挖施工前验收条件 内容 验收要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主 控 条 件 设计文件 施工方案 冠梁 提升系统 支护体系 监控量测 管线保护 视频门禁 临边防护 材料及构配件 设备机具 设计文件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审(包括应急预案)、专家论证、 审批齐全有效。 冠梁施做完毕,混凝土强度符合规范要求。 提升系统已验收合格。 钢支撑、锚索等支护材料已进场并验收合格 监测方案已审批,监测点布置符合要求,已测取初 始值。 管线核查,针对性保护措施落实到位。 视频门禁系统已安装到位可正常使用。 临边防护设施符合要求。 质量证明文件齐全,复试合格。 进场验收记录齐全有效,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齐全。安装稳固,防护到位。 分包管理 分包队伍资质、许可证等资料齐全,安全生产协 议已签署,人员资格满足要求。 拟上岗人员安全培训资料齐全,考核合格;特种 13 般 条 件 作业人员 作业人员类别和数量满足作业要求, 施工和安全技术交底已完成。 操作证齐全。 14 15 降水情况 截排水系统 风水电 降水水位符合基坑开挖要求。 地面截排水系统已完善。 施工风、水、电满足施工需求。 应急物资到位,通讯畅通,应急照明、消防器材 符合要求。 16 17 应急准备 二、 基坑开挖的原则 本工程基坑开挖全部采用明挖法, 开挖过程中始终坚持分层、 分 块、对称、平衡、限时开挖、随挖随撑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基坑开挖 面上围护结构的无支撑暴露时间及变形。

(1)、土方开挖和支撑架设方案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允许的变形限 度来控制。

( 2)、根据“时空效应”的原理来确定基坑开挖与支撑架设采用 分层、分步、对称、平衡、随挖随支的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开挖过 程中土体扰动的范围以及围护墙体无支撑暴露的时间。

( 3)、基坑开挖施工为明挖段施工中一个最重要的工序, 施工中 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在开挖过程中掌握好“分层、分步、对 称、平衡、限时”五个要点,遵循“竖向分层、纵向分区分块、先撑 后挖、随挖随支、严禁超挖”的施工原则。

( 4)、基坑开挖分段进行, 每个纵向分段内分区、 分层均匀开挖, 分区长度根据土方开挖能力、 支撑间距等确定, 分层开挖厚度以支撑 竖向间距、机械作业空间要求为依据。 三、基坑开挖的控制

1、基坑开挖时,其纵横向边坡应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取用开挖时的 安全坡度。必须分段、分区、分层对称进行,不得超挖。每步开挖所 暴露的部分围护桩宽度控制在 3〜6米,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2米, 严禁在一个工况条件下,一次开挖到底。

剩余土体开挖方向槽口线 槽底线 1 ;J&HT- 曹舉零 亠亠,、丄+纵向坡脚 中部拉槽-- 线 尸… 土方运输方曰 ! 剩余土体开挖方向 >.it ■.. st % X '■■■- ■■■.. 、 2、纵向放坡开挖时,应在坡顶外设置截水沟或挡水土堤,防止地表 水冲刷坡面和基坑外排水回流坑内。

3、基坑开挖后,应及时设置坑内排水沟和集水井,防止坑底积水。 4、基坑挖到设计高程,没有施做垫层时遇到雨天,基坑底应及时覆 盖。 5、 每3〜6米宽度、3〜4米厚度土体的开挖及钢支撑的安装时间不 得超过16〜20小时。

6、 机械挖土时,坑底应保留200〜300伽后土层用人工挖除整平,防 止坑底土扰动。 当基坑分段挖至设计标高后,及时验收(执行首段验 收制度),及时施做预埋接地装置,迅速浇筑点处混凝土,坑底暴露 不得超过 24 小时,以控制基坑变形, 。

7、 采用机械挖土方式时,挖土机械和车辆不得直接在支撑上行走操 作,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支撑、井点管、围护桩等。

8、 土方开挖时,弃土堆应尽量远离基坑顶边线 1 倍基坑深度范围以 外,且施工载荷及各种堆载不得超过

20KPa,盾构井段不得超过

30KPcb如果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应提前通知设计单位,对弃土方案 计算核实后方可施工。

9、 对于粉细砂层、细砂层、中细砂层,且围护桩间距较大,存在桩 间涌砂风险,挖至砂层前应提前打设注浆管对砂层进行超前注浆加 固。加固范围为桩外侧 2 米,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基坑开挖流程图》

施工准备 第一层土方开挖 基坑降水 支撑地面预拼装 第二道支撑安装

第三层土方开挖

第三道支撑安装 第四层土方开挖 第四道支撑安装 垫层施工 四、支撑施工技术要点

1、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技术要点

① 、夯实支撑部位的地基,浇灌垫层,施工钢筋混凝土支撑;

② 、养护至设计规定强度的100%,在对支撑妥善保护的条件下开挖 至下一层支撑位置,直至开挖完毕 2、钢管支撑施工技术要点

① 、采用内支撑的基坑必须按“由上而下,随挖随撑”的原则施工, 尽可能

对称开挖,严禁超挖。应保持开挖状况与设计计算的工况一致。 ② 、有立柱的内支撑体系必须保证立柱的埋设深度和垂直度,

设置好

立柱与下层支撑的连接件。采用钢立柱时应避免在负荷状态下对立柱 主体上施焊。

③ 、在设置围檩部位,应凿去表面的软弱部分,露出坚实的混凝土。 采用钢围檩时还需在围檩与支护结构件之间充填适当厚度的 石混凝土,保证支撑力的均匀传递。 ④ 、支撑保护

基坑开挖过程中要防止挖土机械碰撞支撑体系,并注意不得在支 撑上加荷载,以防支撑失稳,造成事故。防坠落措施。

⑤ 、严禁拖延第一道支撑的安装,这是一个很重要但是容易被忽略的 问题。

第一层开挖没有支撑前,围护墙上部属于悬臂受力状态,此时最 大水平位移就在围护墙顶处,并随着无支撑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若不及时支撑将导致墙顶位移过大,坑外地表开裂,影响环境安全。 若裂缝进水后,将降低基坑安全性。

3、支撑施工的技术控制标准

3.1、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技术控制标准

(1)、钢筋混凝土支撑的允许偏差应符号表二中规定: 表二钢筋混凝土支撑的允许偏差表

序号

C30细

项 目 允许偏差 备 注 1 立柱中线偏差 < 40mm 2 3 4 5 立柱垂直度 立柱顶标高 支撑轴线偏移 支撑截面尺寸 < H/500 、 < 30mm H:基坑开挖深度 ± 20mm < 20mm +15mm,-10mm (2)、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除允许误差按表二的规定外,其余要 求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3.2、钢支撑施工技术标准

(1)、钢支撑的构件制作应符合《钢结构施工验收规范》和《钢 结构焊接规程》的有关规定。焊接应选择合理的工艺,避免出现过大 的焊接应力和变形。钢支撑系统的制作允许误差见表三:

表三钢支撑系统的制作允许误差表 序号 项 目 截面尺寸 构件制作 截面扭曲 轴线弯曲矢咼 允许偏差 备 注 1 2 3

± 5mm < 8mm f w L/1000 L:构件长 w 12mm (2)、钢支撑安装的容许偏差应符合表四规定:

表四钢支撑系统的制作及安装允许误差表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备 注 1 2 3 4 5 6 7 立柱中线偏差 立柱顶标咼 立柱垂直度偏差 支撑轴线偏移 支撑挠曲矢咼 支撑截面不垂直度 支撑中心标高及同层 支撑顶面的标咼差: w 30mm ± 20mm w H/500 w 30mm w 15mm f w L/750 w 30mm w 20mm ± 30mm H:基坑开挖深度 L:立柱或支点间距 (3)、钢支撑采用2个200t千斤顶施加预加轴力,预加轴力分

级施加,施加预应力值为设计预加轴力值加上 10%的预加轴力损失值。 4、施工测量和钢支撑预加轴力的控制

4.1 、检查承包单位使用的测量仪器、 工具的标定情况, 是否符合 要求,并在有效期内,检查承包单位施测人员的上岗资格。

4.2 、依据已交桩复核的平面座标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网, 进行测量 复核,并督促、 检查承包单位制作和保护好测量控制点, 便于钢支撑 的位置和高程控制。

4.3 、检查承包单位使用的预加轴力仪器 (液压千斤顶) 出厂合格 证及校准证书及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审查作业人员上岗资格; 审查钢 管支撑及活络头出厂证明资料是否齐全、有效。

4.4 、钢支撑预加轴力前检查钢支撑支座的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 文件和施工规范要求; 钢支撑现场预拼装时检查拼装长度是否同实际 长度相符,钢支撑拼装有无弯曲变形,法兰盘接头处有无弯折、 接触 是否平整、螺栓数目是否符合要求等。

4.5 、钢支撑支撑临时固定后, 及时检查各节点的连接状况, 经确 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加预压轴力 , 预加轴力时检查操作人员是否同上 报人员相符, 分级施加轴力检查每次施加轴力是否符合要求, 最终轴 力施加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等。

4.6 、钢支撑预加轴力后检查钢支撑接头有无变形、 埋件处焊缝有 无破损或开裂等,及时修复合格后将支撑固定牢固。

4.7 、钢支撑安装遵守先挖的先支, 支撑安装后及时预加轴力, 一 层支撑全部安装、施加轴力完成后方可下层土方开挖。

4.8 下层土体开挖时严禁碰撞上部支撑体系,同时为施工安全考 虑,支撑上无设置安全防护措施时, 严禁在支撑上部走人和放置、挂 设物品。 五、喷射混凝土的控制要点

1、 原材料:砂的细度模数大于2.5,石的粒径不大于15伽,含泥量、 含水率等。

2、 理论配比转换成每盘实际配合比。(计量设备校准、每盘称量计 录、针对不同的含水率每盘配合比是否有所转换、 特别注意外加剂的 称量等) 3、 网片直径、搭接:严禁使用冷拔工艺调直,避免钢筋“瘦身”; 搭接大于等于200伽;网片固定钢筋。

4、 桩间网喷混凝土自上而下,随挖随喷。施工前先进行试喷,试喷 合格后再投入喷射施工,并按规定喷射大板,制作检验试件( 2 天同 条件)。每次喷混凝土完毕后,及时检查厚度和找平,若厚度不够或 平整度不满足时需进行补喷达到要求,

5、 喷射混凝土回弹量不宜大于 15%,禁止将回弹料做为喷射料使用。 六、施工降水与排水

1 、降水井施工完毕后要求作群井抽水试验主要检查降水井的出 水能力和降水效能是否同方案的计算相符合。若能满足降水需求则 可,否则应根据实际出水能力重新增设降水井以保证土方开挖和后期 施工的需要。

2、要经常检查、观测降水过程中的水位变化情况,确保降水施 工同土方开挖施工相适应, 不得过降和少降; 降水期间同时要严格按 照监测方案作好监测工作, 加强基坑开挖、 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同 步监测,提高监测的频率;并且及时汇总、分析,有异常情况及时汇 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3、各种施工机械要避免碰撞损坏降水设备、供电线路支撑等设 施。排水渠道要保持畅道。 为保障水泵运转和正常使用, 确保各抽水、 排水和供

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发生设备等故障和基坑险情时, 及时 反馈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排除。

4、加强降水期间监理巡视力度,及时对施方上报的监测数据资 料收集整理;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施工方整改、处理。 七、基坑工程风险分析

八、测量监测 注意累计值和速率,及时预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