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被赋予了新时期的新要求。本文从道德的含义和特性入手指出道德对规范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作用。接着,阐述了经济活动忽视道德引发的三大危机,及道德建设为改变这些危机应做的努力。 【关键词】道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危机 一.道德的基本内涵 (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道德的特性
1.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但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道德是意识形态的一种,意识形态又是属于上层建筑的,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反作用,所以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是相互作用的。 利用道德对市场经济的反作用,对经济加以引导和规范,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有强韧的约束力和普遍的影响力
道德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也不使用强制手段,但因为它的形成是漫长的历史的积淀过程,加上其阶级性的本质,一般来讲,是深刻在特定群体内部的精神特质,具有普遍的自觉的约束力。
塑造建设完善合理有效的道德风尚,不仅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广大主体与客体的行为起到很好的指导约束作用,更有利于他们自觉调整规范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
二.忽视市场经济活动背后的道德价值引发的危机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必然遵循价值规律。但如果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仅仅重视商品的价值规律,忽略了道德价值,忽视经济行为后面的道德价值,必然会引发质量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 (一)质量危机
无视道德规范,以不法手段,追求不正当利益,必然会引发质量风险,并导致严重的质量危机。从“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和华尔街金融危机,都不是个别企业的偶然事件,而是涉及一个或多个行业的共同问题,是公然损害他人利益甚至生命与财产安全的事实。而这两起事件的共同特点,都是在贪欲的驱动下,把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基本的道德规范践踏在脚下,用损人利己的方法,非法牟取暴利。一个社会,如果无视道德丢弃良心,一味追求个人利益,
损人利己,就会形成一种美其名曰“潜规则”的行业肮脏内幕,进而慢慢的把这种丧失道德的市场经济行为变成了无可奈何不得不为的潜规则。当所谓的潜规则变成了众所周知的显规则,那就不仅是个别产品的质量问题,还会导致消费者对商品市场的不信任甚至排斥,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进而损坏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所以,一种深入灵魂深处的道德观对规范市场经济活动参加者行为的作用显而易见,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责任危机
当经营者用不法手段,不惜损害他人利益,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时,必然会引发责任风险,进而导致严重的责任危机。中国的奶粉事件和美国的华尔街危机,虽然发生在两个经济发展程度完全不同的国家,其影响的对象和危害程度有很大不同,但有一个共同之处,这就是出现了严重的社会责任问题。
一个社会,如果在一些地方或部门出现了严重的个人责任、企业责任、社会责任的滑坡,那就不仅要打乱正常的生活秩序、生产秩序、社会秩序,还会大大降低经济运行的效率,造成经济生活的紊乱,甚至出现经济与社会危机。 (三)信用危机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当人们不讲诚信,企图通过弄虚作假,或者通过转嫁风险、寻租的方式等形形色色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利益,并把危险留给别人时,就会产生信用风险。而信用风险累积
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经济混乱,甚至经济危机。这次华尔街金融危机,就是由信用危机点燃的一场全球性危机。
由此来看,任何经济行为,如果忽视其道德价值,任由各利益主体只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那就不仅会引发质量危机、责任危机、信用危机,更有可能导致经济生活的全面混乱,祸害整个社会。
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并且日益显示其优越性。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完善的过程中,社会结构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动,人们的相互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面对这一切,道德作为调整关系的标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可以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重点 1.要特别关注诚信建设
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的生产和交换要经过多个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流通环节,使资源得到尽可能合理的配置。但这种生产和使用的分离,以及两者之间连接的无数中间环节,又为不诚信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反过来又限制和影响了市场经济本身的健康
发展。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使人的交往范围无限地扩大,人们很难在这无限多的对象和无限多的行为中辨别真伪,决定取舍。这就为失信者甚至恶意作伪者扩大了生存空间,也扩大了失信行为的受害面。
在新的情况下当然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完善各种必要的法律和规章,杜绝各种失信行为产生的渠道,提高失信行为的成本,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和惩处。但是一般说来,这种制度建设往往有滞后性,很难做到事先设防。
我认为重塑诚信的道德情操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内化成为人们灵魂深处,它就会成为自觉的标尺衡量自身的行为,守信的行为变得自然而然,不守信的举动以自省的方式被规范,甚至当不守信的行为出现时,社会的舆论会让它受尽唾弃,最终消失灭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道德传统之中,诚信占有重要的地位。“仁义礼智信”,诚信是五德之一,“人无信不立”,“一言九鼎”,“不轻然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许多成语流传至今。重塑诚信的道德风尚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诚信教育从小抓起,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教育应该作为全民风尚被从小普及,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入手把诚信当做
人在社会上生活必备的品质和能力培养;第二,诚信教育要贴
近生活,以生动活泼深刻的形式深入人心,只有这样,才能自觉深刻的铭记诚信的道德观念。
我相信做好了诚信道德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飞速发展一定会如虎添翼。
2.道德建设要坚持价值体系一元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中的利益主体不可避免的对立对抗,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往往会把正常的利益之争变得不择手段肆无忌惮,随之而来的是集体主义,利人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被五花八门的个人主义等资本主义价值体系侵蚀,替代。加上全球化进程的加深,西方发达国家积极的向我国进行文化和价值观的推销,企图“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切使我国人民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表现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就是认为损人利己,丧心病狂的不正当,不诚信竞争经营是必然,无可奈何,不可改变的。
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一元的系统的道德观教育,有利于从根源解决市场经济活动参加者不法不道德行为的动因,使其产生应有的愧疚感,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