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小露珠》教学设计 腾冲市猴姓名: X X X 工作单位: 桥镇中心小学 学科年级: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三年级 教材版本: 苏教版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课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同时也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在教学设计时,我不断创设情景通过不同的教法,不同形式的朗读,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理解,感悟课文的点滴妙处,达成语言和情感的同步生成,完美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3 明白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感悟小露珠的美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够阅读浅近的童话,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能试着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因此,我想,教学这篇课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带孩子进入审美的天地!让我们的孩子感知美、感受美、为美感动,并进入审美佳境。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课前谈话 1、上课之前,老师先带领孩子们开展古今吟诵的活动,这次我为大家带来的吟诵内容是金波先生写的小诗《春天》。引用(下面我们先看看吴羽老师是怎样用唱歌的方式记这首小诗的)。 2、 猜谜语 (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谜语,孩子们先听老师读谜面。) 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作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这是一种自然奇观。(谜底:小露珠) 二、导入新课 1、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猜到 预设学生活动 学生晨诵 猜谜语 设计意图 课件出示课题: 《小露珠》 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5课《小露珠》。(幻灯片3)请孩子们打开课本。(板书课题:小露珠)强调“露”是多音字。 2、(这是小露珠的图片,生活中孩子们也见过小露珠)说说你看到的小露珠给你留下的印象,指名回答。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检查大家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2、在大家眼中小露珠是可爱的,在作者的笔下小露珠又是什么样呢?我们来欣赏视频中的朗读。 3、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7个)。按照文章脉络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孩子们先分一分各个部分包含那几个自然段? 一、( 1 ):小露珠形成。 二、( 2—5 ):动物们赞美小露珠。 1、欣赏小露珠的图片 2、回答问题 课件出示小露珠的图片 1、学生读字词,并认真听,有读错的地方举手。 2、看《小露珠》的课文朗读视频 3、根据提示分段。 1、课件出示词语。 2、出示《小露珠》的视频朗读。 3、出示段意,让学生试着分段。 三、( 6 ):植物因小露珠而更显生机。 四、( 7 ):小露珠与大伙儿依依作别。 四、细读课文 (一)、教学第1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这么可爱的小露珠是怎么形成的呢? 1、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2、这么可爱的小露珠,小朋友们喜欢吗?(喜欢),那我们一起看着大屏幕的图片齐读第一自然段,要用喜悦的心情读,读出小露珠的可爱与调皮。(出示幻灯片9-13张)理解“黎明”的意思。 3、精彩段落回放。下面大家思考1:小露珠形成的时间是…? 2、小露珠是怎样变大的?(夜幕降临的时候出现;接着爬呀、滚呀;最后变成黄豆粒那么大。)老师补充一下小露珠形成的原理:夜里气温下 1、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边读边用课件出示相关知识。 2、学生扮演小动物进行表演。 出示课件 降, 水蒸气遇冷就凝结成小露珠。最后要求男生读第一句,女生第二句。 在第1小节中作者用“越来越……越来越……”表现出了小露珠的变化过程,下面我们先组词,再造句。(出示句子):今年,我胃口好了,越长越胖,同学们告诉我要多锻炼。 (1))外面的雨下得越来越大, (地上的水) 越来越 (多)。 (2)、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热 ),蚊子越来越( 多)。 (3)、 越来越 , 越来越 。(好的给予掌声) (二)、学习第2—第5小节 过渡:清晨,起早的小动物遇见了小露珠,它们会和小露珠说些什么呢?老师抽人朗读,其余的一边听一边思考。 师:哪些动物喜欢小露珠呢?指名回答。(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 师:他们是怎样和小露珠打招呼呢?我们来听一听它们的声音。 小青蛙: 1、 看小青蛙第一个来了。(出示图片) 2、 小青蛙是怎么来的?(蹦到大荷叶上)它对小露珠说了什么?指名说。然后听录音,再读。 3、小青蛙用哪个词来赞美了小露珠的美貌?(相机板书:钻石 闪亮) 小蟋蟀: 1、小青蛙刚走,小蟋蟀就来了,它是怎么来的?(爬到草秆上)出示图片 2、它是怎样和小露珠打招呼的呢?(出示句子)指名说,听录音,齐读。 3、师:这里的“说”放在了最后,谁能把它放在打招呼的前面,意思不变? 4、小蟋蟀又用哪个词来赞美了小露珠的美貌?(相机板书:水晶 透明) 小蝴蝶: 1、过渡:活泼可爱的小蝴蝶翩翩起舞,穿过了森林,越过了小溪,落到了花丛中。 2、看看小蝴蝶是怎么和小露珠打招呼的呢?齐说,听录音,男女分角色读,再请同桌互相表演一下。 3、思考:小蝴蝶是怎么赞美小露珠的?理解“圆润”的意思。(圆圆的,很光滑。) (相机板书:珍珠 圆润) 4、下面我们回顾一下课文,看看小青蛙是怎么到荷叶上的?(蹦)为什么是蹦?不是跑呢? 同样小蟋蟀和小蝴蝶又是怎么来到草秆、和花朵上的?(爬到、落在) 原来作者根据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活动特点和习性在写作中用了:蹦到、爬到、落在,可见作者用词是非常准确的,今后我们在写作中也应该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5、同学们,老师把小动物们和小露珠打招呼的情景录了音,大家先听。老师再抽人表演。 6、小露珠真是惹人喜欢。除了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还有谁会见到小露珠?他们会怎样赞美小露珠呢?(生答) 7、所以,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齐读5自然段。这句话还是2-4小节的中心句,大家在它的下面画波浪线。 (三)、小结: 回顾板书。小露珠是美丽的,可爱的,难怪小动物们都喜欢它,小露珠同时也给植物带来了不小的变化!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六七自然段。 五、作业: 1、摘录文本中优美的词句。 2、 练习背诵课文。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1、激趣导入明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以谜语的形式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顺势观察小露珠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你看到的小露珠给你留下的印象。 2、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1、让学生通过自学,结合工具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书,认识文中的生字和不认识的字、探究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通过教师 通过扮演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动手动与小露珠打招呼,辅助以声情并茂的图片,提炼出青蛙的“蹦”、小蟋蟀的“爬”、蝴蝶的“落”,随之引导学生能否用别的词替换其中的动词。因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很清楚以上动物的生活习性,学生立即回答出不能替换的理由,进而也就明白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并指导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3、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展开想象、脑能力;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教师点拨,结合背课文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点拨和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把课文熟读。 学生的独立思2、让学生掌握一些分析课文的技能技巧。 考、讨论交流、共同探究去获取新知识。 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课文2——4自然段是小动物们说的三句话,结构雷同、语气相似。平铺直叙逐句指导读会淡化课堂气氛,因此教学中,我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课件,采用了不同的朗读形式,指导学生如何读好等。在此,我还配以动画,抽学生表演等,生动地展示了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是如何来到小露珠身边的。最后,我还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除了文中这三种小动物,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小动物喜欢小露珠,愿意跟小露珠打招呼?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跟小露珠打招呼,表达对小露珠的赞美。从教学效果看,学生不但弄清了动物们喜欢小露珠的原因,而且让课堂气氛富有情趣。 在各部分的教学中,我注重朗读,设计了情境对话、扩词造句,真正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给大家留下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 总之,这两节课我以读书训练为经,以语言训练为纬,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说、演、评、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六、教学评价设计 运用课件上的图片和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小露珠闪亮、透明、圆润的特点。这里主要通过创造性训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并结合学生的自我阅读,自我感悟,自我挖掘,自我演示,突出文章的重点,分散文章的难点。从而使学生真正体悟到身边美之所在,领悟到身边世界的可爱与亲切。 七、板书设计 钻石 闪亮 小露珠 像 水晶 透明 珍珠 圆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