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 量 检 查 制 度
甘肃第三建设集团公司
陇南市武都区江南文化旅游服务中心项目部
2017年9月11日
工程质量检查制度
(一)严格按ISO14000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进行管理
建立质量责任制,并依此确定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并设专职质检员。 (二)工程质量控制体系 1、施工质量控制体系的设置 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是按科学的程序运转,它是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把经营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有机地联系起来,而形成一个高效的体系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工程质量的保证。 2、施工项目部以质量目标为依据,编制相应的分项工程质量目标计划,组织学习、交底,使项目参与的全体管理人员熟悉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3、在项目质量目标计划指导下,各施工管理人员编制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实施措施,施工班组实施,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方式、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工作标准得以完善。 4、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施工工长还是质检人员均要加强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使所有质量问题解决于施工之中,并同时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以保证在今后或下次施工中不出现类似问题。 5、在实施完成后,对成型的建筑产品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追查原因,对不同问题进行不周处理方式,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对策进行改进,再根据这些改进意见而使施工工序进入下次循环。 (三)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1、施工质量控制管理是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具体落实,其主要是对施工各阶段及施工各工序的施工质量按ISO质量保证模式19个质量元素进行管理、控制。 2、管理职责,严格按规范GB/T500326-2001进行管理,各部门实施细则严格按“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性文件中各部门成员的岗位责任制,公司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制度上墙,责任到人。 3、原材料、半成品的采购必须考察比较,选择信誉好、质量有保证的供应商供应产品。采购物品入场后,必须立即抽检,合格后,方可入库,并作好入库、抽检、发放、使用的各环节记录和明细台帐,以备查证追溯。 4、施工过程中,坚持三检制,对各工序、工艺、分部、分项进行过程检验,并作好质量记录,合格后,请监理业主进行检查认可,办理好质量记录和隐蔽记录,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工程技术资料,由专人保管、登记、发放。档案资料随工程进度同步收集、整理,施工质量记录及时办理及记录。 6、操作工人经调查对比、考察、考核,选择技术素质高,能吃苦耐劳的施工班组入场施工。 7、不合格的原材料及时退场,不合格施工产品及时返工,达到规范要求,不要拖到检验时解决,预防措施得力,要提前警示、预告,细心施工,防患于未然。 8、工程最终检验、测试、系统检验、自检合格后,请监理、业主或专业人员检测、合格,质监站最后检查。各分部分项均达到国家检验评定标准后,办理质量记录及竣工检验,方可竣工交验。 (四)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运转保证措施 1、项目领导班子成员应充分重视施工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转,支持有关人员开展的各种质保活动。 2、配备强有力的质量检查人员,作为质保体系的中坚力量。 3、提供必要的资金,添置必要的设备,以确保体系运转的物质基 4、制定强有力的质保措施、制度,以保证质保体系的运转。 5、每周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以使在质保体系运转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和解决。 6、全面开展质量管理活动,使本工程的施工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五)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制度 1、开工前的技术交底制度 各分项工程施工前,除对该分项工程的工艺流程,施工重点、质量要求等作详细交底外,还必须强调重点难点部位,按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定期作施工质量分析,实施工程质量动态管理,建立质量保证奖惩制度,奖励先进、督促后进。 2、坚持“施工”、“三检”、“三不交接”制度 A、“施工”即未进行交底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定位放线测量和资料未经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和复核资料不施工,工程未经检查签字的不施工。 B、“三不交接”即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经专业人员检查验收的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合格不交接。 C、对施工工序实行严格的“三检”制度 “三检”即自检、互检、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其目的是确保每一道工序的工程质量。 3、建立材料的成品、半成品验收制度 对所有入场材料,必须查验核对材料的质保资料,并取样进行试验,填写实验报告。按验收程序收货后分类保管,做好标记,保管好样品。质量检查记录和试验报告要随样品一起保存备查。对检查验收不合格的材料、成品、半成品,不得使用。 4、建立见证取样制度 现场所有材料试验取样,均必须在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抽样,以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5、建立测量计算换手复核制度 测量资料,须经换手复核,最后交项目技术负责人报业主驻现场代表或监理部批准,现场测量基线、水准点及有关标志均须进行定期复测检验。测量程序控制如图。 施工基线的开工复测 施工中复测 6、建立严格的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测 量 控制网水准基点加密 凡属隐蔽工程项目,首先由班组,项目部逐级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应会同业主驻现场代表或监理单位复检,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表施工测量格,由双方签字认可。 7、质量通病的防治
项目技术负责人应重点向施工班组做质量通病的部位和防治方法的技术交底。施工班组应严格按照技术交底施工,消除质量通病。 专职质量检查员,应对质量通病的部位重点检查,检查不合格的按《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执行。
8、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采用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过程中,必须深入施工现场,严格监督它的操作程序。施工中如出现问题应会同有关人员共
施工中复测 同研究,采取相应措施,并执行《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施工过程中应做好现场记录。
新材料的使用,应按照《检验工作程序》、《试验工作程序》执行。
9、特殊过程的控制
施工中经常出现的特殊过程有混凝土浇筑、焊接、防腐、保温、防水工程,无损检测等。
特殊过程的技术工人必须经培训上岗,培训按《培训工作程序》执行。
特殊过程的检验、试验按照《检验工作程序》、《试验工作程序》执行。
特殊过程的产品在试用期间出现质量问题,工地负责人要及时向项目部报告。
10、建立工序质量和分项工程验收制度 每一道工序完工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各分项工程完工后应组织项目技术组及相关人员进行验收。 (六)质量检查制度 1、项目质量坚持三检制,每项工序均须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质检员专检,作好记录。 2、专职质量人员,执行监督职能,赋予质量否决权,严格监督、检查生产班组质量,分配报酬与质量挂钩,优质工资多少有无,必须经质监员签字认可方可生效。 3、项目副经理及技术负责人,每周对现场工程质量及技术,资料必须检查一次,发现问题,限期整改、纠正、完善。 4、项目部检查制度
由项目经理牵头每月至少两次对在建工程各项工作,从安全、质量、文明、施工、进度等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
项目部成员不定时的对所对口范围内工作进行专业检查、指导和跟踪检查,对不符合规范和施工检查验收标准的分项工作进行指正,对出现的安全、质量隐患及时纠偏。
(七)质量记录的控制
1、建立并保持《质量记录的控制程序》使质量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查阅、归档、贮存、保管和处理得以控制,为产品达到质量要求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提供证据。
2、各责任部门应妥善保存质量记录。 3、质量记录的要求
质量记录要填写清楚,字迹清晰。
质量记录保存的环境要适宜,防止损坏、变质和丢失。 规定各种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
按合同规定,在商定期内可提供给业主查阅。 4、质量记录控制范围
分承包方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外加工件的检验和试验报告单及出厂合格证。
分承包方劳务进场时,应提供劳务人员花名册、特殊过程的操作人员名单和上岗证。
施工过程中的自检记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