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 认识管理

1 认识管理

来源:意榕旅游网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方 案

课程名称 管理学基础 选手姓名 许 洁 所在系部 商贸经济系

教务处制 二○一五年三月

1

“认识管理”教学设计

一、授课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授课类型 授课班级 管理学基础 新授技能课 教学内容 计划课时 认识管理 1课时(45分钟) 2014级电子商务(1)(2)班 该课程是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电子商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来不论从事何种行业何种岗位,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都是必备技课程定位 能,是做好基层管理的必需知识。该课程既要符合《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又要满足高职教育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该课程注重理论与实际技能的有机结合,满足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以便适应将来的岗位需求。 认识管理的概念和职能为学生学习《管理学》提供整体认识,梳理清楚学习的思路和线索,为管理理论和管理职能的学习奠定基础,是培授课章节与课程体系 养学生基层综合管理技能的基础,只有理解了管理的本质、动因才能更好的理解今天的企业的管理动机、目的。本课是《管理学基础》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所以学好本课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管理知识之一。 “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新教材 《管理学》(第一版)毛学伟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 教材 二、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授课是课程第一模块任务一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准确理解管理的定义与内涵、正确把握管理的本质与特性,理解管理的职能。学生今后就教学内容分析 业无论做什么,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管理情境,了解管理的职能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知识。因此,本节内容的讲授要置于一定的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强调用科学的思想进行管理。 2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2014级电子商务(1)(2)班,对于经管类电子商务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专业性知识不易过多、过深。他们不容易理解太理论教学对象分析 化、脱离实际的教学,但他们好奇心强,喜欢自我尝试,喜欢联系到生活实际,更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本节旨在让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管理的职能。在本次教学中,学习尽量生活化,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课堂更加生动。 高职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它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性人才。对于面企业人才需求向电子商务企业的基层管理岗位而设置的电子商务专业,企业更需要在具分析 备基本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应用技能型的人才,本课程为适应企业人才需求,对教材中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加大了实际操作的力度。 本节课通过工作和生活中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决策方法,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深深体会决策中管理者的思考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采用提出问题、学生探整体设计 讨、实例说明、启发总结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分析、释疑、练习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利用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让枯燥的学习变得有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表现欲,避免空洞讲解和简单灌输。 教师:(1)课件及教具; 教学准备 (2)布置课前任务: 学生:(1)分组,每组6-8人,推举一名组长; (2)接受任务并完成。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目标 ①准确理解管理的定义与内涵、正确把握管理的本质与特性; ②理解管理的职能。 2.专业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3.方法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4.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认真、谦虚、创新的实际操作风范; ②培养学生要与人合作的团队意识,要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③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2.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化解方法: ①教学重点:管理的定义与内涵、管理的职能。 ②教学难点:对管理本质的理解。 ③化解方法:通过展示案例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运用实务案例,让学生多练习,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①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归纳法,直观法。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②学习方法:探讨合作式学习,发现学习法。 多媒体设备、课件、学习资料、教具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 学习任务1 认识管理及其职能 1.1 管理的含义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活动。 对管理概念的理解,需要把握以下要点: 1.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没有共同劳动,人们就不会结成配合与协作关系,也不存在组织的共同目标,管理工作就成为多余。有了共同劳动,就必然存在着从事共同劳动的人员之间的分工、协作问题,管理人员及其管理活动就有存在的必要。 2.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任何组织都有其目标,所有的管理行为都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没有共同的目标,就没有共同劳动,也就不需要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就会无的放矢。 3.管理实现目标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任何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目标就必须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行为与过程,这些,是一切管理者在任何管理实践中都要履行的管理职能。 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要实现目标,就必须使资源与职能活动协调,所有的管理行为在本质上都是协调问题。 4

5.管理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它强调了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所有的资源与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最主要的是对人的管理。并且,管理总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这个范围就是组织及组织的特定生存与发展环境。 管理有许多特殊的领域,例如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各行各业、各部门和过程的管理。这些领域都有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但是我们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些专门的学科有许多共性的内容。如人、财、物的组织与计划问题,对人进行领导和激励的问题,等等。一般地说,这些专门的学科都有管理这一含义。本书所要研究的正是这种一般意义的管理。 二、管理的作用 现在人们把管理和技术并列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前进的两大车轮。有效的管理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乃至任何组织走向成功的基础,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言,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没有一种制度能像管理那样迅速兴起并产生巨大影响。在不到150年的近代历史里,管理已改变了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的社会与经济结构。 1.2 管理的特性与原理 一、管理的特性 一事物之所以能区别于其他事物,是因为每一事物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和性质。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具有以下特性: (一)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作为人类共同劳动的产物,它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而抽象地存在,也就是说,任何社会条件下的管理,都具有组织生产力和协调生产关系两重功能,从而使管理具有二重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组织生产力的功能,就是通过管理对组织所拥有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便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的这一功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故称为管理自然性。它不受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与制约。比如,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我们今天的社会,所有的管理工作,都离不开计划、领导等活动,这些活动是生产力发展所必须具有的,它不因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取舍。 2.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协调生产关系的功能。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管理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实行的,在管理的过程中,为维护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管理需要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按照社会制度所确定的规则与方法来分配劳动成果。这时候,管理活动反映的是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的所具有的特定性质。这就是管理的社会属性。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社会形态下,管理活动体现了不同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管理必须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分工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力的要求实行管理组织高效化、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人员专业化,不断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5

管理的社会属性说明任何管理都是存在于特定社会制度与生产关系中的具体活动,要求管理必须与社会制度、生产关系、政治体制等相一致,符合社会法律、道德与文化的标准,只有这样的管理才能实现组织的目标。例如,对于中国的企业进行管理,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管理制度与办法。 需要注意的是,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两位一体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二)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从管理活动的本质来看,管理既要遵守客观规律的科学性要求,又要体现灵活协调的艺术性要求,这就是管理所具有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种协调、指挥活动,必须遵循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并运用前人总结的管理原理与原则,使管理活动成为一种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规范化的理性行为。如果不承认管理的科学性,不按规律办事,违反管理的原理与原则,随心所欲地进行管理,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导致管理的失败。 2.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说,管理所面临的环境和对象随时都在变化,同时,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未知的、活的、模糊的因素,所以,管理需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地、创造性地运用管理技术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管理的艺术性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或背诵原理和公式来进行管理活动是不能保证成功的,管理人员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它们的技巧和诀窍。 管理的艺术性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要求如下: (1)巧妙的应变性。管理者在其管理生涯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有无应变能力,便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当组织遇到突然的重大变故时,管理者的应变能力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管理小案例】 海南农民种植的一种叫“白象牙”的芒果,因为在开花时受精受粉不完全,导致“发育不良”,结出的果只有鸡蛋般大小,这种果子学名称为“败育果”。前几年,这种果只能作为不合格品被扔掉。 后来,有人将这种要扔掉的小东西,在通过合理的转换后变成了“珍珠果”。这种果由于其口感好,果肉中几乎没有纤维,核小甚至无核,深受人们的欢迎。正常大小的优质象牙芒果每斤售价二、三元,而它却卖到了四、五元,最高时可卖到8元一斤,而且供不应求。在海口、广州、深圳等地,这种小个的象牙芒果成为当地人的送礼佳品。气候还是那个气候,芒果还是那个芒果,但结果却大不相同。这就是管理的应变性,遇到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的处理。 (2)灵活的策略性。管理者不仅需要运用智慧进行战略层面上的思维和运作,更需要策略层面上的灵活操作,只有一个个策略上的成功,才能最终取得战略上的成功。 (3)完美的协调性。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对各种关系的成功协调,如乐队指挥、如弹奏钢琴协奏曲。协调出动力,出效益,其中,人际关系的成功协调,将是对管理者的重大考验。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靠背诵原理来进行管6

理活动将必然是脱离或忽视现实情况的无效活动;而没有掌握管理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必然是靠碰运气,凭直觉或过去的经验办事,很难找到对管理问题的可行的、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因此,管理的这一特性,可以促使人们既注重管理理论的学习,又不忽视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这一点,可以说是管理成功的一项重要保证。 1.3 管理的职能 管理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它涉及的范围最广泛,内容最复杂。但无论什么样的管理活动,都存在着共同的规律性,这就是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是每一个管理者都必须要做的事情,是管理者开展管理工作的手段和方法,也是管理工作区别于作业活动的重要标志。 管理有哪些具体职能,不同的管理学家的观点不尽相同。法约尔阐述的管理职能主要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后人在法约尔的基础上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管理的职能,如:孔茨将管理的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等。当今大部分学者认为管理应有四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其他分类的职能都可以看成是这四大职能的不同划分,和不同表述。因此本阐述的管理职能即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一、计划 计划就是确定要达到的目标并事先确定实现目标所须的活动。组织中的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计划的内容包括分析当前环境、预测未来、确立目标、确定组织战略,并确定实现目标所需的各种资源。 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开始的,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二、组织 组织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等实现目标所需资源的分配与协调。组织活动包括吸引人才、明确工作职责、资源分配及组织变革以使组织运行更有效。管理者必须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来设计组织结构,配备人员和整合组织力量,以提高组织的效力和应变能力。 三、领导 建立有效的组织指挥系统,对组织的各级各类人员实行领导和指导,从而保证组织活动按预定的目标顺利进行,这就是领导职能。管理的领导职能贯彻在整个管理活动中,组织的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领导主要内容包括:激励、沟通和指挥。 四、控制 控制是管理人员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活动,这种活动是按原定计划、目标和标准进行检查,找出差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偏差,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控制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职能,没有控制就没有真正的管理。 各项管理职能都有自己独有的表现形式。例如计划职能通过方案和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形7

式表现出来。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配备表现出来。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控制职能通过对计划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和纠正措施表现出来。 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的制定。 对管理职能的研究是管理学重要内容,本书后面各章将对上述各职能作深入的阐述和分析。 七、课程资源 教材、多媒体设备、课件、学习资料。 八、板书设计 一、管理的概念 二、管理的作用 三、管理的特性 四、管理的职能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