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知识复习资料】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
心理反映的特点有能动性和主观性
由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使我们可以通过人的行为客观的研究他的心理。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科学心理学创使人是冯特。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研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
1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是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心理学研究除了运用一般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外,还要运用个案法。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
脑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神经元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等几种。
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构成的。
外周神经系统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大脑组成的
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
2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
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中枢。
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下丘脑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
以沟和裂为界线,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组成部分。
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包括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
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
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
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左右是不对称的。
大脑两半球解剖结构对称,但功能不对称。
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表现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
1860年,布洛卡发现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
1860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了运动性言语中枢。
用“割裂脑”实验证明了,对右利手的人来说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
3
思维占优势的神经生理学家是;罗杰·斯佩里。
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的创始人是巴甫洛夫。
他通过实验研究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反射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叫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吃酸梅流口水是无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发现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除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规律、扩散和集中规律以及条件反射的抑制规律外,还有动力定型。
一种神经过程进行而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出现的现象叫相互诱导。
动力定型是指大脑皮层对刺激的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面感觉和内部感觉。
4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感觉阈限。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对光适应是在强光作用下视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
对暗适应是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
为了保护对暗适应只要带上一个红色的眼镜就可以。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视网膜视细胞层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色觉异常的遗传途径大多数是由外祖交通过母亲传给外孙的。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16-20000HZ范围内的空气振动。
人耳对1000-4000HZ范围内声音的感受性和耐受性都比较高。
5
声音的基本特性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声波的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嗅觉适宜刺激的一个主要特性是具有挥发性。
能溶于液体的物质是味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点。
基本的味觉有咸、甜、苦、酸。
皮肤感觉实际上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生理零度是指皮肤表面的温度。运动觉又叫动觉。
内脏感觉包括饥饿、饱胀、窒息、疲劳、便意和性。
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时,引不起内脏感觉。
痛觉感受器分布在全身所有组织中。
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
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
深度知觉产生的主要线索是双眼视差。
6
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时间知觉。
机体生理节律所引起的人的行为节律性的变化叫生物钟。
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所产生的知觉叫运动知觉。
似动现象是指物体在空间并没有位移却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记忆是指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记忆按内容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五种。
对语词概括的各种肯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叫语义记忆。
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是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
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艾宾浩斯。
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是划分三个记忆系统的标准。
干扰会造成长时记忆的遗忘,干扰可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7
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思维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的基本形式有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
把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根据思维的形态划分的。
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叫辐合思维。
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
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称为概念的内涵。
概念所包含的个体叫概念的外延。
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叫迁移。
会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是正迁移。
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总是的途径和方法叫原型启发。
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叫定势。
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
8
言语活动的形式有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
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叫内部言语。
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叫想象。
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幻想是指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意识是指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无意识是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
梦境在快速眼运睡眠阶段开始出现。
生物节律是指以24小时为单位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
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
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9
按照任务的要求,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的转移。
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过去的现象叫注意的分散。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活动,这是注意的分配。
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按照需要产生的根源,可把动机划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按照是否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动机,可把动机划分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定势往往是一种无意识动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直接亲系到个体生存的需要叫缺失性需要。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叫自我实现的需要。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10
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表情。
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表情的产生是既有先天的,又有后天学习模仿的成分。
关于表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有一些是全人类都共同的,有一些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有差异的。
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包括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
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是指对情绪和情感固有特征的度量。
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
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划分叫情绪状态。
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意志是指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格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11
构成人格的主要成分包括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
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叫能力。
智力是人的认知能力,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按照能力发展的程度,可把能力分为能力、才能和天才。
按照能力的构造,可把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按照能力所涉及的领域,可把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按创造度可把能力划分为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发展水平、类型和发展早晚。
气质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由两种基本神经过程的三个特性的不同组合构成的。
巴甫洛夫根据实验结果把高级神经活动划分成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
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强、平衡、灵活。
粘液质的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是强、平衡、不灵活。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是一个人的气质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
12
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叫性格。
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反映倾向性叫态度。
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是性格的结构组成部分。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