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质

来源:意榕旅游网


1.3.2 地质条件

根据钻孔揭露,场地内分布的主要地层有:第四系海陆交互相 沉积(Qmc)层和残积(Qel)层、中生界和~古生界岩浆岩(英安岩)和变质岩(片岩)。现对场地内各地层的构成与特征以及工程性能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人工填积(Qml)层

1)素填土(地层代号①2)

棕黄色、黄灰色,主要由中粗砂组成,含少量砾石及粘性土, 极疏松,该层主要分布在已施工的东西向主干道区域。 (2)第四系海积、风积(Qm+eol)层

1)粉、粘土质砂(地层代号②1a )

棕黄色、黄灰色、灰白色,局部含少量粘性土和大量植物根系, 疏松。该层分布于砂堤地段。

2)粉、粘土质砂(地层代号②1b)

棕黄色、黄灰色、灰白色,局部含少量粘性土,中等紧密。该 层分布于砂丘地堤地段。

(3)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Qmc)层

1)粉土质粘土(地层代号③1)

棕灰色,粉质粘土。表层为耕植土,含大量新鲜植物根系,软 弱~中等坚实,可视为“硬壳层”,该层在场地大部分地段分布。

2)高液限粉土(地层代号③2)

黑灰色,饱和,局部地段含少量细砂和贝类残骸,极软弱~软

弱,该层在场地大部分地段分布,该层天然含水量平均值=64.9%,天 然孔隙比平均值达e=1.671,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平均值N=0.8击,具 有高含水量、高灵敏性、大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特性,属于软 弱地基土,工程性能极差,当场地吹填至设计标高后,该层为场地内 主要软弱下卧层。

3)高液限粘土(地层代号③3)

黑灰色、绿灰色,饱和,局部地段含少量细砂,偶见贝类残骸, 极软弱~软弱,该层在场地大部分地段分布,该层天然含水量平均值 =60.9%,天然孔隙比平均值e0 =0.967,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平均值 N=0.5击,土质极不均匀,具有高含水量、高灵敏度、大孔隙比、高 压缩性、低强度特性,属于软弱地基土,工程性能极差,当场地吹填 至设计标高后,该层为场地内主要软弱下卧层。

4)含砂低液限粘土(地层代号③4a)

白灰色、红棕色、黄灰色,饱和,局部地段含少量细砂和砾石, 中等坚实,该层在场地局部地段分布。

5)含砂低液限粘土(地层代号③4b)

红棕色、黄灰色,饱和,含多量细砂和少量砾石,坚实,该层 在场地局部地段分布。

6)含砂低液限粘土(地层代号③4c)

红棕色、黄灰色,饱和,含多量细砂和少量砾石,极坚实。 7)含砂高液限粘土(地层代号③5a)

红棕色、黄灰色、黑灰色,饱和,含少量砾石,中等坚实。

8)高液限粘土(地层代号③5b)

红棕色、黄灰色,饱和,含少量砾石,坚实,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地段分布。

9)含砂高液限粘土(地层代号③5c)

红棕色、黄灰色,饱和,含多量细砂和少量砾石,极坚实。 10)粉、粘土质砂(地层代号③6a)

棕灰色、黄灰色,粉、粘土质砂,含少量砾石,疏松,该层在场地大部分地段分布。

11)粉、粘土质砂(地层代号③6b)

棕灰色、黄灰色,含少量砾石,中等紧密,该层在场地大部分地段有分布

12)粉、粘土质砂(地层代号③6c)

棕灰色、黄灰色,含少量砾石,紧密~极紧密,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地段有分布。

13)级配不良砾石(地层代号③7)

棕灰色、黄灰色,局部含大量粘性土和砂,砾石粒径一般在2~5cm之间,最大粒径超过10cm ,中等紧密~紧密,该层在场地局部地段分布,

(4)第四系残积(Qel)层

1)高、低液限粘土(地层代号④1a)

红棕色、黄灰色,含大量砂及砾石,中等坚实,该层仅在ZB21、ZC4孔中揭露。

2)含砂高、低液限粘土(地层代号④1b)

红棕色、黄灰色,含大量砂及砾石,坚实,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地段有分布。

3)含砂高、低液限粘土(地层代号④1c)

红棕色、黄灰色,含大量砂和砾石,极坚实,该层在场地局部地段分布。

4)粉、粘土质砂(地层代号④2b)

红棕色、黄灰色,含未完全风化的岩块,中等紧密,该层在场地内局部地段分布。

(5)中生界~古生界岩浆岩体和变质岩层

1)完全风化片岩(地层代号⑤2a)

黄灰色、绿灰色、红棕色,主要矿物成分为伊利石、高岭石、长石、石英等,含少量未完全风化的岩块,岩芯呈土柱状。该层分布不连续。

2)高度风化片岩(地层代号⑤2b)

绿灰色、黄灰色、红棕色,主要矿物成分为伊利石、高岭石、长石、石英等,含少量未完全风化的岩块,可见层理,岩芯呈土柱状、碎屑状或碎块状。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本次勘察仅部分钻孔钻穿该层。

3)中度风化片岩(地层代号⑤2c)

绿灰色、灰色、黑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绢云母、

绿泥石等,粒状、鳞片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芯极破碎,呈碎块状或短柱状,本次勘察未钻穿该层,仅在ZB32钻孔中揭露。

软土层③2、③3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表表1.2

含天水量 然容重 土层名称 孔隙比 Pc Pc (kPa) 28.6 95.0 .21 .59 0c 0c Ccu (kPa) 8.98 C三轴压缩试验 Ccu (o) 4.77 .68 2.96 .55 фv 固结系数 垂直 CH工程单元体 水平 C ω (%) γ (KN/㎡) 16.3 18.7 e 1.671 0.967 C/year 0.82 3032 高液限粉土 高液限粘土 64.9 60.9 33 综上所述,对本区域地形、地质条件评述如下:

(1)本工程除东侧海岸砂滩外,大部分场地目前天然泥面标高为-0.5~1.0m,为高滩涂地形;

(2)本工程表层有0~2.5m厚,平均0.9m厚的粉土层,其下为软土③2、③3层,软土层厚度在2.3~14.6m,平均为5~14m厚,主要趋势为东侧基本无软土,西侧软土深厚,该两层土含水量分别为64.9%和60.9%,孔隙比为1.67和0.967,物理力学性质差,是本次地改重点处理的对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