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实施计划
克市十三中初一八班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根据学校安排,特制定我班良好习惯养成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1、通过“礼仪习惯” 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 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 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 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的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二、教育内容:
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以及班规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⑤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喊“报告”
⑥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⑦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
2、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
④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⑦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⑨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
3、生活习惯
①早晨早起,不睡懒觉——做勤快人;
②起床、穿衣、洗涮、整理房间、整理书包、吃饭行动快速——当利索人;
③吃饱饭、吃好饭、不挑食——做健康人;
④遵守作息时间——做守时人;
⑤早晚涮牙,天天洗脚,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不拖、
⑦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校园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⑧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4、节俭习惯
①节约一度电、一滴水;
②;爱护桌椅、门窗、板擦等物
③;爱惜衣物,不追求穿戴;
④不随便丢弃粉笔、扫帚、簸箕等教室用具
⑤爱惜粮食,不随便丢弃饭菜,不剩饭,节约每一粒粮食;
⑥;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
⑦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在教室吃零食;
四、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
1、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等时间段,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
导学生做到: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做到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二)开展主题班会
1、每月的第一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2、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
(三)开辟家庭教育途径,
通过正面的家庭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父母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小孩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严格落实班级量化考核
1、由班长、副班长进行监督、考核、评分,力求公正、细致。每日对检查结果公布。
2、每周基础分为100分,得分在班级前五名的为本周之星,并分等级;后五名为本周“黄牌”得主,连续两周得黄牌,则为“红牌”得主。
初一八班
2013年9月13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