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财犯罪是一种典型社会现象,也是当今社会中一种多发性犯罪。由于其涉及面广、社会危害大,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影响社会治安的稳定,历来都是公安机关打击的重点。近年来,侵财类犯罪一直是刑事案件的主要发案类型,尤其是盗窃类犯罪更是侵财犯罪中的重中之重,就拿创业园派出所辖区来说,仅2012年就发生侵财类案件达120余起。现就多发性侵财案件的特点、成因及打防对策做一点分析.
一、侵财类犯罪的共同规律特点
(一)发案部位的地域性。从近几年的发案情况看,侵财型犯罪发案地域性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绝大多数是摩托车、电动车)以城区和集镇为主;盗窃家禽家畜在乡村居多;诈骗是“遍地开花”;抢劫犯罪多发于人流稀疏而交通方便的公路及城乡结合部;夜幕下的街头巷尾则是抢夺犯罪的主要发生地.
(二)侵害群体的针对性。居民住宅发生的入室盗窃案件较为突出,抢劫、抢夺案件的受害人一般是弱势群体,比如妇女、老人、在校学生等,而诈骗案中的对象以地道的农民、中年妇女和老年人为主。
(三)作案成员的多元性。从我们抓获的犯罪嫌疑人来
看,身份非常复杂,有未改造好的两劳释放人员、无业人员、在校学生、公司正式员工,这无疑给管理社会、打击违法犯罪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四)涉案动机的复杂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由温饱需求逐步转向对物质、精神享受的追求,于是,犯罪嫌疑人的作案动机也在悄然变化,由以前单纯的“饥寒起盗心”演变为贪图享乐、攀高比富、铤而走险,侵害目标也由小到大,不仅是现金、金银首饰,且电脑、保险柜、变压器也成了窥觊的目标。只要能想到的,只要有利可图,他们不惜铤而走险。
(五)作案手法的新颖性。侵财类犯罪从过去的踹门、攀窗、扭锁入室发展为用技术开锁、直接抢劫、抢夺作案.从目前发案频率来看,案犯连续作案,具有流窜作案的特点。防盗网、防盗锁失去了其防盗功能,犯罪分子便如入自家探囊取物。抢夺犯罪由徒步抢夺发展为飞车抢夺,令人防不胜防。诈骗手段更是花样翻新,外币骗术、金元宝骗术、中奖骗术、奇药骗术,让许多贪图小便宜的人经济损失惨重。
二、侵财类犯罪多发的原因
(一)社会转型凸变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特殊时期,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就业矛盾日益加剧,社会
上无业闲散人员群体不断扩大。由于没有正式、固定的工作,也没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当生活陷入困境或者认为社会分配不公时,一些人往往采取非法手段谋取财富,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人为价值取向因素。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一些人思想道德滑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人生观、价值观不断膨胀,好逸恶劳、不思进取、贪图享受,于是便采取盗窃、抢劫、抢夺、诈骗等手段实施侵财犯罪。此外,一些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从小缺少亲情、缺少关爱,有的自幼流浪街头、混迹“社会”,逐步从小偷小摸走上“职业化”犯罪道路.
(三)社会管理盲区因素.当前社会管理还存在一定不适应,特别是一些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方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安防控存在疏漏和盲区。此外,对特殊人群和阵地控制不够严密,对部分累犯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扶工作还不到位,教育、感化、挽救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对帮教对象就业、生活等实际困难了解、关心、解决不够,导致其重新违法犯罪.
(四)自身防范意识因素.有的群众自我防范意识不强,个别人存在炫富心理,给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有的群众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当遇到犯罪时不出面制止,甚至不愿意出来作证;有的更是抱着“破财免灾”
的想法,在遭到侵害后不报案、不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诸如此类,均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三、侵财类犯罪的打防对策
针对侵财类犯罪的规律特点和发展趋势,为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切实提高公安机关打击防范能力,笔者认为应做好四个到位。
(一)精确打击到位。为确保侵财性犯罪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充分发挥“多侦合一\"的工作优势,部门协作联动,借助科技手段的技术优势,结合基础工作的传统作用,盯紧盯好每一起案件,以破大案的决心和力度,攻克每一起案件。
(二)重口管控到位。要充分抓住当前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有利时机,以社区警务工作为平台,将重点人员的信息采集、日常管控等工作,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严、控得住”的基础上,着重围绕重点人员交往人员、活动轨迹等动态性指标,进行关注,长期积累原始数据资源,为精确打击侵财性犯罪提供信息支撑。
(三)社会防范到位。进一步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到街面。通过车巡、步巡等方式,加大对城乡主要街道、繁华路段、重点部位和易发案地区的巡逻密度,有效减少案件发生。进一步加强社区治安巡逻防控工作,充分发挥治保会、保安员等群防群治组织和力量的作用,强化
对社区及居民小区的巡逻防范力度,努力以小区域的少发案甚至不发案带动整个社会的治安稳定。进一步加强“天网”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加大对整个社会面的全方位、全天候的治安动态监控,力争做到对重要部位、重点区域的全覆盖,最大限度地发挥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在预防、打击违法犯罪工作中的作用。
(四)防范宣传到位。协同学校、家庭开展对在校学生的法制和精神文明教育,大力弘扬正义,倡议抵制歪风邪气,从而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增强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同时鼓励他们勇于检举揭发违法犯罪活动,同一切不法行为作斗争,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