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相关问题研究——以建设银行为例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相关问题研究——以建设银行为例

来源:意榕旅游网
产业研究l The IndustFia[Btudg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相关问题研究 ——以建设银行为例 闰蕾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1 1 91 摘要:本文结合建设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并提出几点完善建议。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问题 内部审计制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善对于我 国上市公司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建设银行内部审计的 具体情况,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 因,就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 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地位和作用。 一、建设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5年,建设银行进行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最彻底的一次 改革,已经做到国内领先,逐步与国际接轨。但是,时至今日,建 设银行的各级机构中,严重违规经营、违规操作现象仍层出不 穷。而各种案件由内部审计发现的少之又少,与国际先进银行 内部审计相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 (一)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准确 白2005年改革后,建设银行的内部审计要求以国际先进银行 内部审计为标准,确认职能和咨询职能都要求得到重视。但目前, 由于建设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其面临的风险仍以 信贷风险为主,现阶段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只能是重点实现确认职 能,以咨询为辅助,内部审计职能尚不能做到确认与咨询并重。 (二)内部审计人员尚未全面满足工作需要 1.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目前建设银行内审人员约2200 人左右,而建行总员工30多万人,内审人员只占不到1%,没有满 足银监会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中的规定(规定 为1%),在国外银行该比例一般为5%。 2.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部审计是一项涉及范围 广的工作,银行内审人员不仅要通晓财会、银行业务、审计、法 律、计算机技术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及文字表达能 力。但目前建行内审人员很多是各银行业务部门老员工,一部分 人员专业素质不能符合内审工作要求。取得CIA、CISA、CPA 等职业资格人员只占25%,审计专业人才只占12%,研究生以上学 历占比率低,高学历人才匮乏。一些水平较差的人员得不到太多 的培训机会。年龄较大者占比例高达46%,而30-40岁黄金年龄 段人员只占47%,人员老龄化程度高,后劲不足。内审人员对新 技术和方法的接受和运用能力大不相同。 3.内部审计人员更新缓慢。建行内部规定,各审计机构每 年原则上应有10%人员与驻地行进行交流,以保证审计部门有 新鲜血液注入,而实际上,审计部门需要的优秀人才,在驻地行 也是骨干人员,驻地行不愿放人,审计部门同样不希望自己的优 秀人才去驻地行。2005年改革后,留在审计部门的大多是年龄 较大人员,其业务水平差,审计部门不再需要,驻地行也不愿接 受。这些年来,审计部门接受了一些应届毕业大学生,但他们还 不具有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培养其还需3—5年的时间。因此, 现阶段审计人员出现了“走不出,引不进”的尴尬情况。 (三)管理层对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认识不够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客观性应让位于独立性,是独立性的 从属。基于此,建行对内审的改革,以加强审计机构独立性为主 要目标,认为只要独立性问题得到了解决,内部审计的所有问 题都会迎刃而解。目前建行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已得到了很大改 善,但建行内部审计还存在重要风险控制事项未上报,或上报 了,也是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问题。而这些问题, 建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和审计部门仍认为是审计独立性问 题,继续强调和改革内审的独立性。而对于内部审计的客观性 没有充分重视。 (四)上市公司对内部审计成果利用不充分 近年来,建行通过改革,内审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但在审计 成果的运用上并不充分,主要表现在: 1.审计整改机制不够完善。建行对内审的整改统一由合规 部门领头进行,制定了一些流程,但实际运行时,合规部门并未 从建行整体考虑,未对一些在整个银行都存在或普遍性问题在 全行提示,而是下发到各个分行,由分行自己进行整改,导致各 分行只知自己的问题,不知全行的问题,只对单一出现的问题进 行处理和解决,缺乏对共性问题系统的分析,不仅大大提高了审 计成本,而且以前的问题还会再出现,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被 审行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缺乏约束机制,上级行的考核目标只 能做到量化,尚未建立一套对经济管理的整体考核评价体系,这 样造成下级行不重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2.审计信息没有完全共享。虽然建行已开发审计管理信息 系统,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总结和归纳,但录入的信息质量不是 很高。出于保密原则,设计中发现的一些重大风险隐患被遮掩, 没有实现对这些审计信息的共享,还有对一些审计风险披露不 及时,上报敏感问题避重就轻,人为过滤现象较为严重。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主要问题 1.管理层对内部审计认识不充分。我国一些公司管理层对内 审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公司内审机构可有可无,片面认为内审就是 检查内部经济问题的机构,过分重视不仅束缚自己手脚,还影响公 司职工团结和稳定,分散公司管理人员精力。现实中,很多上市公 司管理层选用会计监督代替内审监督,在会计部门设置内审机构, 导致公司的内审机构没有独立性,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监督力。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是对公司内部 各职能部门进行监督的,在内审机构设置上应强调其独立性。 我国上市公司目前还未形成统一、有效的模式,最先进的隶属 董事会的模式,在实际操作中也还受经理机构及其他部门的制 约和影响,独立性较差。甚至有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兼任内审部 领导,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 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我国上市公司内审人员构成中 大多财会专业出身,有一定的财务经验,但学历较低;少部分学历 较高,理论知识较丰富,但经验欠缺;还有一些人员来自企业其他 部门,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具有较高职称资格的内部审计 师更是缺乏。内审人员素质还体现在客观性上,内审人员应以客 观事实为依据,公正、不偏不倚。对明显存在的风险隐患问题, 有些内审人员未能做到公正、公平、合理地披露。有的内审人 M0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 75 The IndusCFiaL SCudLj I产业研究 员丧失职业道德,以权谋私,降低了内审人员的威信和形象。 4.内部审计方法落后。目前我国大多上市公司选择事后审 计,仅对一些重要项目提前进行事前审计,少数上市公司选择事 前、事中、事后审计同时进行。事后审计只对已发生经营活动进 行分析,只能为以后工作提供参考和意见,无法弥补可能已发生的 损失。此外,我国大多公司仍采用老套的手工查账方式,已出现的 先进审计方法如统计抽样审计、计算机审计等技术尚未得以广泛 应用,审计效率低,审计风险无法得到量化和有效控制。 5.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不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 证审计法》规定对于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公司内审工作职责仅 限于对业务进行指导和监督,审计署出台的相关规定中并没有 针对上市公司的专门条款。内审职责范围仅限财务审计和专项 审计,并未明确内审的咨询职能,未强调内审对公司的价值增 值,也未强调内审人员应与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股东进行有 CIA资格证的内审人员比例很低。要从根本上改变上市公司内 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应借鉴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成熟管 理制度,启动内部审计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建立内审人员的选 聘、考核、激励、后续教育机制等完整的管理制度。如果短期 内在所有行业推行这一制度有困难,可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试 行,待取得成熟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2.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为满足现代审计工作的要 求,内审人员要从单纯财会人员向复合型审计人才转变。内审 人员须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包括会计与 财务、行为科学、经济学、经济法规、定量分析法、会计与管 理制度、程序设计、计算机操作等。基本知识包括市场营销、 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我国未来内部审计需要更多具备综合 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未来我国内审人员可由“四师”组合配备, 即由会计师(或审计师)、经济师、工程师和律师四方面的专业 效沟通,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不到位。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问题的主要成因 1.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我国上市公司有国有 企业改制和民营企业转制两种形式。均存在一股独大、内部人 控制现象。由国有企业改制的上市公司,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 国资委执行资产管理权,但国有资本所有权属于全体公民,国 资委作为管理者应只是股东的代理人,并不是国有资产的所有 者。但实际操作中,代理人在目标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与全体公 民很多时候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大股东参与公司经营或监督 的作用无法得到发挥,公司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形同虚设。而民 营企业转制的上市公司由于股权结构单一,所有者和经营权都 集中于少数几个内部人或大股东手中,也使内部审计独立性受 到干扰、审计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 2.客观经济活动的复杂性。随着经济业务的多样化和复杂 化,会计核算业务愈加复杂,如所得税会计、租赁会计、破产会 计、合并会计报表等新内容不断出现,为内部审计带来更多的 困难;各部门内部会计信息资料越来越多,错误和虚假会计资料 参杂其中,失察的可能性也随着增大。现代公司内部审计不仅 包括对被审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的审计,也包括对投资方案的可 行性研究,既要对审计单位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又要对其内部控 制的健全与运作效果进行监督,这些都加大了审计人员正确进 行审计评价的难度。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公司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公司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在现代公司管理的重要 性,为内审配置足够的人力、物力,提高内审机构和人员地位, 调动内审人员工作热情。内审部门也应按管理层所定政策认真 履行职责,处理好与内部有关部门关系,协调好与其他职能部 门、外部审计组织关系,与被审计者达成良好协作。及时披露 审计中发现的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和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保障 审计权利和职责有效执行。创建优秀企业文化,促进内部审计 制度良性发展。 (二)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 如何在机构设置上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同形式企业 可有不同选择。就上市公司而言,国际上通用的董事会下设内 部审计委员会模式最合理。内部审计应隶属于董事会下设的审 计委员会组织模式。在该模式下,内部审计在审计委员会指导 下,独立开展审计业务,审计委员会决定内审的组织形式、工作 程序、审计范围并审核内审结果,内审人员任命须经审计委员 会同意,但内部审计同时向董事会、最高管理层和监事会报告, 及时向股东提供公司治理信息,协助经营管理部门加强内部控 制、提高管理水平。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 1.建立内部审计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目前,持有CPA或 76 现代商业M0DERN BUSINESS 人员组成。 (四)改进内部审计技术 1.强化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在公司内部建立完善、高效 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逐步实现审计过程的三个 转变: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事前审 计相结合,强化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 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 计与远程审计、非现场审计相结合。 2.强化与外部审计沟通协调。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如社 会审计、国家审计)相结合,可提高审计效率。上市公司内部审 计应从单纯依靠内审力量转变为寻求内审与外审的合作协调。 如利用外审工作成果、交流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在审计程 序和方法上相互沟通等。既能缓解内审人员工作量,又可充分 利用内部审计的反馈机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 (五)健全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制度 建议由国家审计署牵头、财政部、证监会配合,对我国现 行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制度健全和完善。笔者认为,目前亟待解 决的近期目标包括:明确内部审计的隶属关系和组织地位;扩 展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强调其增值功能;对内部审计报告签 字人的签署资格在从业年限、职称或资格等方面进行确定;对 内部审计机制设立条件进行规范。远期目标是制定 内部审计 法 ,让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走上依法审计的道路。 四、结论 虽然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但随 着我国改革的逐渐深入,对内部审计认识的不断强化,内部审计 人员素质的逐步提高,内部审计方法的不断更新及相关法律法 规的相继出台和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在 上市公司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将日益彰显。我国上市公司内部 审计制度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与协 作,需要全体内部审计人员的努力和创新。田 参考文献 [1】李岩玉,关于深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职能的探讨fJ],财会月 刊,201 1.1 [2】李青松,内部审计体制独立性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通 讯,2O1 1.1 [3]闫敬,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探讨[J】,财 会审计,2o1 1.5 [4]李军,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构想[J】,财 会研究,201 0.9 [5]陈武朝,内部审计有效性与持续改进[J],审计研究,201 0.3 作者简介 闫蕾(1 978),女,河南漯河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 郑g,i I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会计系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与审 计、企业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