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阳职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
满分[100] 分 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龟(jūn)裂 红缯(zâng) ..
门衰祚(zuî)薄 蜩鸠(diāo) ..B、 桀骜(ào) .
桎梏(gù) .
缧绁(lãi) 放浪形骸(hái) ..C、 金钏(chuàn) 踟(zhí)蹰 ..
殒身不恤(xùn) 长歌当(dàng)哭 ..D、 谂(rěn)知 汶汶 (mãn) ..
倜(tí)傥 癸(guĭ)丑 ..
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误字的一组是( )(2分) A、斑斓 B、亲睐
唉声叹气
坳堂
一筹莫展
茕茕独立
锲而不舍 慰籍
C、修葺 信誓旦旦 D、寒暄
断壁残垣
疱疹 莞尔一笑 陷阱 阴谋诡计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们对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是赞美的,对言而无信、语无伦次的....人是深恶痛绝的。
B、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
C、我们时常留心书店里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新书预告,却视而不...
1
见这方面书籍的出版。 .
D、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连续十几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表现,让各国经济界人士都叹为观止。 ....4.下列句子表意明确,无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多读多写,至今仍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B、国足的健儿们清楚,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而
是关系到祖国母亲的荣誉。
C、他没有听取旁人的劝告,执意要对那个不法的外商提出控告,要求赔偿。
D、为了解用水不足的燃眉之急,水厂只好将废水回收,市里则开展一水多用和用河水代替自来水使用。
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终期于尽 (注定) 其次不辱理色(侮辱) ..
B、若望仆不相师 (希望)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考证:) ..C、终鲜兄弟 (新鲜) 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倾斜于) ..D、莫之夭阏 (挫折) 不能与死节者比(相提并论) ..6.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C、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 .D、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
7.把下面5个备选的句子组合后填入下面文字的横线处(写出句子序号即可),使这段文字语言排列合理,语意连贯。(3分) 无论对于奥运史还是建筑史,2006年9月17日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举世瞩目的国家体育场“鸟巢”今天上午完成了它
2
工程建设中最富有悬念的一道程序——钢结构卸载。 , 。 , , 。再过两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将在这里举办,大约50多块奥运金牌将在这个伟大的建筑中诞生。 ①中国人能不能把“鸟巢”建起来
②这个奥林匹克建筑史上跨度最大的钢铁结构开始独立承重 ③从现在开始,“鸟巢”重达42000吨的钢铁枝蔓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支撑起来
④而今天的顺利卸载意味着“鸟巢”建设成功了 ⑤几年前曾经有这样一种质疑的声音
8.下面是关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图案,请仔细欣赏并写出50字左右的说 明文字。(4分)
3
二、现代文阅读(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9~11题
(一)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9)请谈谈这里的“真的猛士”指的是哪一类人?(2分)
(10)为什么说“真的猛士”是“哀痛者和幸福者”? (2分)
(11)怎样理解“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2分)
4
(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邂逅霍金
自从《时间简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知道霍金的人越来越多。青年学人争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我没有看过这本书,一则太忙,二则有自知之明,未必看得懂。但我对霍金以高度残疾之身能写出如此经典著作精神和业绩,却是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我知道霍金在剑桥大学,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7月15日下午,一位青年朋友约我一起去那家有百年历史 ORCHARD(果园)茶宝,走过剑河边时他告诉我,傍晚霍金常在这里散步,有时可以遇见他。于是霍金成了我们的话题,我问这位学西方哲学的博士生是否看过《时间简史》,他说看过,但也没看完。这使我颇感自慰,我的选择看来是明智 。
六时半,当我们从茶室回家又经过剑河边时,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完全一样。
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做,只是目送着他静静地过去。
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
5
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可以看成极度冷漠,也可以视为显示着超常魁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的热情表现。
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随着,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霍金是不幸,他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要不,凭着他的才华和毅力,他完全能为人类作出更杰出的贡献。
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为他设计制造,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可贵。
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更愿世界上其他“霍金”能像他那样幸运。
6
12.从全文看,邂逅霍金前后作者的情感发展过程是怎样的?(3分)
13.阅读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说霍金是幸运的?请分条加以说明。(2分)
(2)文章结尾写了作者的期望,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分)
14.2002年霍金在浦东机场受到媒体追逐,人们争着花高价购买霍
金报告的门票, 而在听报告时,却有人呼呼大睡,有人交头接耳。请简评这种现象。字数50左右。(3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9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杀已,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顷之,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自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候,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知无忌谗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无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禽。”于是平王怒,囚伍奢。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质而召之。”王使使谓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则生,不能则
7
死。”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故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削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伍尚至楚,楚并杀奢与尚也。
伍胥奔吴,到昭关,昭关欲执之,伍胥遂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未至吴而疾,止中道,乞食,至于吴,吴王阖庐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九年,吴王阖庐(击楚),五战,遂至郢。伍子胥求昭王(楚平王已死,其子楚昭王在位),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有删节)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 考:审问,核对。 . B.可以其父质而召之 质:做人质,扣为人质。 . C.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 去:离去,逃走。 . D.伍子胥求昭王 求:请求。 .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8
A.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B.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 C.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 D.吴王阖庐召伍员以为行...人
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
17.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伍子胥“隐忍”的一项是( )(2分)
①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②二子到,则父子俱死 ③不如奔他国,借力以削父之耻 ④伍胥逐独身步走,几不得脱
⑤止中道,乞食,至于吴 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楚平王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偏听偏信费无忌的谗言,便疏远太子,杀害伍 奢,可见其昏愦不明,糊涂透顶。
B.伍尚为人仁孝,明知去楚都不能搭救父亲,但深怕有违父命,被天下人耻笑,最终还是自投罗网,被楚王杀害了。 C.费无忌仅为自保,便无数次调拨楚平王父子的关系,明知伍胥父子都是贤臣,却必欲杀之而后快,有此奸臣,国家必生祸乱。 D.伍子胥从一开始就能洞察费无忌和楚平王的奸计,为了报
9
仇,不怕忍辱受苦,后终借吴国力量,攻破楚都,掘墓鞭尸,得报父兄之仇。
19.联系全文看,下列对“太史公”最后一段的观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极端窘迫的情况下也决不改变志向的人,即可称为真正的丈夫。
B.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纲常伦理是极端不合理的。 C.充分肯定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而忍辱负重的精神。 D.极力批判伍子胥苟且偷生的行为,认为他的品节与蝼蚁一样低下。
(二)、文言文翻译、古诗文鉴赏、名句名篇默写(共15分)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①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做,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对“炼字”这一技法作出简析。(3分)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内容,从诗歌的思想感情入手加以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名句名篇默写(5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陈情表》) (2)屈原曰:“ , ,
是以见放。”(《渔父》)
(3此地有 ,又
有 。(《兰亭集序》)
(4)凡百三十篇,亦欲 成一
家之言。(《报任安书》)
(5)固知 , 。(《兰亭集序》) 四、作文(40分)
23.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
处世之道 别爬上山顶去 也别站在山脚 打从半高处看 这世界最美好。
本诗表达的是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你是否同意这种对世界、
11
对生活、对人生的看法?你认为在不同的位置看待世界与人生有什么不同?我们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这个世界才最美好,人生才最精彩?请根据你的理解,联系实际,或诉说你的经历过的事情,或告诉你曾听说过的故事,或谈谈你的真实感受,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能抄袭。
12
- - -- -- - -- -- - -- - -:---号----考---- -- - -- - -- -- - -- -- 线 - -:---号---位----座---- -- - -- - -- -- - -- -- - -- -- - -:---级封班----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姓密------------------------------- -
昔阳职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答题卡
每题2分,共12分 题号 1 2 3 4 5 6 得分 7. (3分)
8. (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16 分)
(9)请谈谈这里的“真的猛士”指的是哪一类人?(2分)
(10)为什么说“真的猛士”是“哀痛者和幸福者”? (2分)
(11)怎样理解“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2分)
12.从全文看,邂逅霍金前后作者的情感发展过程是怎样的?(3分)
13
13.阅读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说霍金是幸运的?请分条加以说明。(2分)
(2)文章结尾写了作者的期望,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分)
14.2002年霍金在浦东机场受到媒体追逐,人们争着花高价购买霍
金报告的门票, 而在听报告时,却有人呼呼大睡,有人交头接耳。请简评这种现象。字数50左右。(3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15.( ) 16. ( ) 17 .( ) 18 .( )19.(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1.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
14
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对“炼字”这一技法作出简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内容,从诗歌的思想感情入手加以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名句名篇默写(5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陈情表》) (2)屈原曰:“ , ,
是以见放。”(《渔父》)
(3) 此地有 ,又
有 。(《兰亭集序》)
(4)凡百三十篇,亦欲 , ,
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5)固知 , 。(《兰亭集序》) 四、作文(40分)
15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A、缯zēng 蜩 tiáo C、踟 chí 恤 xù D、谂 shěn 倜 tì )
2、B(“亲睐”应为“青睐”;“慰籍”应为“慰藉”)
3、D(A“语无伦次”指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不合语境。
B、“设身处地”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不合语境。应换为“身临其境” C、“视而不见”不能带宾语) 4、C(A 语序不当,应调整为“学习语文的好的方法”。 B关
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而是”改成“而且”。D“开展”缺宾语,可加上“的活动”)
5、D(A “辱”应是“使„受辱”,B “望”应为埋怨、怨恨的
意思,C “鲜”应是“少”。)
6、D(“固陋”是形容词作名词,指固执鄙陋的意见。其他三项
加点字词都是名词作动词。) 7、③②⑤①④(3分)
8、示例:①会徽中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形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三口之家;也可抽象概括为“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②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③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
16
创造激情。④汉字书法的“世”字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篆刻的“京”字交相辉映,有异曲同工之妙,寓意着本世纪初两项超大型国际活动在中国举办,倾诉着中国人民在融入世界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的不懈努力。(4分,写出两方面即可)
9、“真的猛士”: ① “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待人生”,勇
敢地面残酷的现实,自觉承受人间的哀痛。②指像刘和珍一样追求真理、在恶势力面前毫不退缩的进步人士。(2分,意思相符即可得分。)
10、①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
②他们又以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2分)
11、① “沉默啊。沉默呵”是对中国反动派的高压政策所造成
的这种黑暗的沉默现状表示极大的愤慨。②作者在最后指出“沉默”的两种前途:一种是爆发,一种是灭亡。实际上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出路,呼唤和激励后死者。(2分,意思相符即可得分。)
12、从全文看,邂逅霍金前后作者的情感发展过程是:①见到霍
金前,充满了敬意;②见到霍金时,产生了震撼;③邂逅霍金后,感慨庆幸(3分 )
13、(1)答:①他生活的时代能提供给他改变命运的物质条件;②时代尊重他个人的价值;③(剑桥)能给他平静的生活。(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2)答:①庆幸霍金能在平静中度过一生;②祝愿所有像霍
金这样有作为的人都能在平静中完成他们不平凡的事业。
17
(或:呼吁社会珍视每个人,尤其是像霍金这样有作为的人的个人价值和个人时间,视他人的生活空间为神圣。)(2分,意思相符即可得分。)
14、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述均可:①社会心态的浮躁 ②对人才的
不尊重 ③对科学的亵读 ④对科学家的不尊重。(如有其他看法,合情合理即可得3分。) 15、D(“求”:搜求,寻找)
16、D(A项的两个“于”都是介词“在”;B项的两个“以”都
是“因”,C项的两个“而”都表转折;D项前一个“以为”是“以之为”(叫他做),“后一个“以为”是“认为”。)
17、C(①指楚王“诈召二子”②指“诈召二子”的结果⑥指伍
子胥雪耻之事。)
18、B(该项说伍尚怕违父命被天下人耻笑不当,伍尚怕的是不
去楚都,后来如果又不能为父报仇,才会被天下人耻笑。)
19、D(太史公的观点是称其“弃小义,雪大耻。”“蝼蚁”指伍
子胥跟随父亲而死的行为没有任何价值,与蝼蚁没有区别。)
20、(1)古人对大夫慎重施刑的原因,大概就是这个缘故。 (2)抬头纵观宇宙的广阔,低头察视万物的繁多,放眼观赏,
开阔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欢娱,实在是快乐啊! 21、(1)这一联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风”和“雨”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和“叶叶”两词运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两个要点答出一点,且答案完整即可得满分3分)
18
(2)全诗承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方法,前三句写景,明丽欢愉,气象开阔。末一句两个“堪”字,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却只堪图画,不能慰籍自己的思乡之苦。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但曲尽委婉之情,使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乐景写哀情”1分,“对比”1分,简析1分;若能答出寓情于景,并做适当分析,言之成理,可酌情给1至2分) 22、(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3)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4)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5)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
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员(yún,云)。伍员的父亲叫伍奢,伍员的哥哥叫伍尚。他的祖先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楚平王有个太子叫建,楚平王派伍奢做他的太傅。费无忌做他的少傅。费无忌对太子建不忠心。担心有一天平王死了,太子建继位杀了自己,竟因此诋毁太子建。平王越来越疏远太子建,派太子建驻守城父,防守边疆。不久,无忌又没日没夜地在平王面前说太子建的坏话,他说:\"自从太子驻守城父以后,统率着军队,对外和诸侯交往,将要进入都城作乱了。\"楚平王就把他的太傅伍奢召回来审问。伍奢知道无忌在平王面前说了太子的坏话,因此说:\"大王怎么能仅仅凭拨弄事非的小人之臣的坏话,就疏远骨肉至亲呢?\"无忌说:\"大王现在不制止,他们的阴谋就要得逞,大王将要被逮捕了!\"于是平王发怒,把伍奢囚禁起来。
19
无忌对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贤能,不杀掉他们,将成为楚国的祸害。可以用他父亲作人质,把他们召来。\"平王就派使臣对伍奢说:\"能把你两个儿子叫来,就能活命,不叫来,就处死。\"伍尚打算前往,武员说:\"楚王召我们兄弟,并不打算让我们父亲活命,担心我们逃跑,产生后患,所以,用父亲作人质,欺骗我们。我们一到,就要和父亲一块处死。对父亲的死有什么好处呢?去了,就叫我们报不成仇了。不如逃到别的国家去,借助别国的力量洗雪父亲的耻辱。一块去死,没有意义呀。\"伍尚说:\"我知道去了最后也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可是只恨父亲召我们是为了求得生存,要不去,以后又不能洗雪耻辱,终会被天下人耻笑。\"对伍员说:\"你可以逃走,你能报杀父之仇,我将要就身去死。\"伍尚来到楚都,楚平王就把伍尚和伍奢一块杀害了。
伍子胥逃奔吴国。到了昭关,昭关的官兵要捉拿他们,于是,伍子胥只身徒步逃跑,差一点不能脱身。追兵在后。到江边,江上有一个渔翁乘着船,知伍子胥很危急,就渡伍子胥过江。伍子胥还没逃到吴国京城,就得了病,在中途停下来,讨饭吃。到达吴都,吴王阖庐就召回伍员,官拜为行人,和他共同策划国事。阖庐九年(前506),吴王阖庐攻打楚国,经过五次战役,就打到了郢都。伍子胥搜寻昭王,没有找到,就挖开楚平王的坟,拖出他的尸体,鞭打了三百下才停手。
太史公说:怨毒对于人类来说实在是太厉害了!国君尚且不能和臣子结下怨毒,何况地位相同的人呢!假使伍子胥追随他的父亲伍奢一起死去,和蝼蚁又有什么区别。放弃小义,洗雪重大的耻辱,让名声流传后世。可悲啊!当伍子胥在江边困窘危急的时候,在路上沿途乞讨的时候,他的心志难道曾经有片刻忘掉郢都的仇恨吗?
20
所以,克制忍耐,成就功名,不是刚正有气性的男子,谁能达到这种地步呢!
诗文赏析:
杜荀鹤是晚唐的一位诗人,他的诗名实在不怎么响亮,然而他的《闽中秋思》,又实在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诗的开篇,即写闽中秋景。诗人以极为细腻的笔触,以雨中紫菊的艳丽色彩和风里红蕉的清脆乐音,新鲜生动地写出了南国特点。前句的一个“匀”字,极准确地构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在那动人的丛丛紫菊前,雨是那样的温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而后句的“弄”字,则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闭着眼想想,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这该是怎么的一种情致。这样的一幅声色俱备的图画,是很容易让人陶醉的。
然而,诗人却不肯让你沉醉于其中。接下来的三、四两句,诗人有意地拓开一笔,将笔触延伸到人们的目力的尽处:“北畔是山南畔海”,诗句看似极为平实,却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北边是山,山道弯弯;南边是海,海浪滔滔。风景美妙得可以入画,可以为诗,可以作为旁观者兴奋地指手画脚,可是,真的走马行船却实在不易。于是,便有了结句的“只堪图画不堪行”。这不仅是诗人由衷地慨叹,也是全诗旨意之所在。
诗为诗人客中之作,描摹的也是客地之美景,而透过这些“紫”、“红”的耀眼色彩,透过那些音韵和谐的声响,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抒写的,原来是浓浓的思乡情怀,诗人笔下的景色,也
21
都不知觉地印上了深深的乡愁的印记。于是,“菊”也好,“蕉”也好,乃至那“山”,那“海”,都成为诗人一种情感的载体,成为诗人以景抒情的绝佳选择。这就是所谓“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之意了。
试想,诗人跋涉异乡,旅途艰辛,又恰逢秋日,慨然而萌怀乡之感,则成为一种必然。可诗人在诗中,却有意识地不直接言明,而是将极和谐的风景与不堪行走的矛盾娓娓地道出,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借此,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缘于内心深处的隐痛。于是,一种叫作“乡愁”的东西,也就隐逸于其中,弥漫于其中,让我们久久地回味了。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