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东莞市与广东自贸区的对接问题研究

东莞市与广东自贸区的对接问题研究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1 6年第1 5卷第22期 东莞市与广东自贸区的对接问题研究 口刘 建 罗 明 【内容摘要】自贸区对其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溢出效应”,又有不利的“虹吸效应”。通过比较分析广东自贸区总 体方案与东莞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发现两者在现代服务业、金融、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存在交集,给 东莞的相关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东莞应该采取措施与广东自贸区进行制度创新对接、业务延伸对接和区 域产业对接 【关键词】自贸区;产业对接;区域合作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资助课题(编号:s—B一15018)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建(1974.3一),男,湖南益阳人;广东科技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产业经济学 罗明(1954.8一),男,浙江杭州人;广东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贸易经济 国外学术界在评论自由贸区对非自贸区的影响时有两 种不同的观点,美国经济学家赫尔斯曼的“不平衡成长理论” 是建成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的 现代服务体系,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 63%。东莞市“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制造业的发展目标是:围 认为:发展中国家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对自贸区周边地区经济 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赫尔斯 曼认为自由贸易区能刺激全球经济发展,能起到吸引外资、 引进先进技术、扩大出口、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作用。瑞 绕增强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 略,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服务化和绿色化发展,打造以高科技与时尚产品为 主导的珠江口东岸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制造业强 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的“回浪理论”认为:自贸区对区内与区 外的贸易和资源流通起着消极阻碍作用,自贸区与非自贸区 的地区差距会扩大,自贸区一般会从非自贸区吸收优秀的人 才,从而不利于非自贸区的发展,自贸区通过贸易竞争还有 可能挤跨非自贸区的企业。周晓娟(2013)、李丽珍(2014)、 市。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比重52%以上,稳居全国制造业城市第一梯队,建成具有全 球影响力的国际先进制造基地。着眼于抢占经济和科技发 展制高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善、 辐射带动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进一步提升战略性新 兴产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东莞市的发展规划与广东自贸区 崔今丹(2014)、朱琳慧(2014)等国内学者在研究上海自贸区 周边地区与上海自贸区对接问题时也认为自贸区对周边地 区经济有正面的“溢出效应”和负面的“虹吸效应”。那么,广 东自贸区的发展对东莞市经济发展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 的总体方案在现代服务业、金融、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 业方面存在交集,既有共同点又有一定的区别,两者的具体 比较如表1。 “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给东莞经济发展带来一定机遇和 挑战。本文在仔细研究这些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对东莞对 二、广东自贸区发展给东莞市带来的机遇 接广东自贸区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一)广东自贸区的空间“挤出效应”给东莞市带来发展机 遇。广东自贸区发展空间较小,广东自贸区总面积为116.2平 、广东自贸区总体方案与东莞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的 比较分析 方公里,其中广州南沙新区片区60平方公里(含广州南沙保 税港区7.06平方公里)、深圳前海蛇口片区28.2平方公里、珠 广东白贸区总体方案中,三大区域的产业发展各有所 重:深圳前海蛇口片区重点是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建设 海横琴新区片区28平方公里。自贸区建设会推动区内房租、 成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 地和国际性枢纽港;广州南沙新区片区重点是建设以生产性 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 工资等商务成本上升,“区内注册区外运营”的企业也可能增 加对自贸区周边办公用房的需求,将对部分产业产生“挤出效 应”,东莞可以利用自身地理优势承接优质企业和项目。 (二)广东自贸区生产性服务业将为东莞企业提供配套 合服务枢纽;珠海横琴新区片区重点建设文化教育开放先导 区和国际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打造成促进澳门经济适度 多元发展的新载体。因此,自贸区的产业发展重点是现代服 服务。东莞制造业发达,产业配套资源非常成熟,不过与制 造业相配套的先进服务业还比较缺乏,特别是缺乏生产性服 务业、高端制造业、文化教育产业和休闲旅游业。东莞市“十 三五”发展规划中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领域是总部经济、 务业。自贸区吸引的服务业将为东莞的制造业企业提供良 好的配套服务,给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驱动力。 (三)广东自贸区金融服务企业将为东莞企业提供融资 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外包、会展商 务、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服务、旅游服务、健康服 务、养老服务、家庭服务、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目标 支持。未来大量融资金融公司的进驻,将为东莞企业提供更 大力度的融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迫切融资难题。 Tn,ll1 t1.;口1.J iDnPD Tr;hIIi'll ̄ 201 6年第1 5卷第22期 (四)有助于降低东莞企业物流成本。一方面,未来广东 自贸区吸引来大量的物流企业,可以为东莞企业提供形式更 区将促进以虎门港为代表的海运航线和以石龙货运中心为 代表的陆路物流线路的发展,最终也将转换为惠及企业的发 加多样的服务,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广东自贸 展红利。 表1 现代物流业 金融业 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 文化教育、旅游 广州南沙新区 广州南沙新区片区重点 片区重点发展 发展航运物流、特色金 广州南沙新区片区重点发展 自贸区总 航运物流;深圳前海蛇口 深圳前海蛇口片区重点 高端制造; 融;  珠海横琴新区片区重点建设 文化教育开放先导区和国际 体方案 片区重点发展 发展金融金融、现代物 珠海横琴新区片区重点 高新技术。; 珠海横琴新区片区重点发展  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 流。 发展商务金融服务。 促进科技金融融合,完善 围绕增强先进制造业核心竞 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 重点发展第三 科技金融公共支撑服务 争力,大力实施“东莞制造 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做强 方物流、第四方 体系,积极推动金融科技 2025”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 做大特色文化产业,改造提升 物流、保税物流 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 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 传统文化产业,构建特色鲜 和冷链物流、快 区建设; 业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和 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 递物流等; 重点发展科技金融、产业 绿色化发展,打造以高科技与 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 东莞市“十 大力发展物流 金融、民生金融; 时尚产品为主导的珠江口东 为新的支柱产业; 快递,打造一批 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贸 岸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加快建 整合历史文化、岭南水乡、生 三五”规划 快递专业性物 易金融流园区,把东莞 保理、现代保险、证券服 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租赁、商业 设制造业强市; 态休闲、特色工业等优势资  源,推进旅游多业融合,打造 建成电子商务 务,增强区域金融辐射 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育苗 一批特色旅游品牌;重点提升 物流中心和“中 力,把金融产业构建和完 造林”行动计划,引进、培育和 和建设虎门近代史文化、明清 国快递示范城 善适应大宗商品交易和 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制定 特色村落体验、莞香文化旅游 市”。 电子商务发展的金融服 扶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体验、华阳湖湿地公园、海丝 务体系。 的政策体系。 旅游示范地和珠三角工业体 验旅游首选地。 三、东莞市发展面临广东自贸区的挑战 贸易试验区的政策制度方面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限定政府权 根据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的“回浪理论”来看,自贸区 利边界,划定行政审批权利范围,建立行政权责清单制度;简 对其周边地区的发展会形成一定的“虹吸效应”,东莞市经济 化企业登记注册手续,推广实施“一网通”登记注册制度改 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广东自贸区“虹吸效应”的影响。具体 革;开放投资管理政策,探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 来说,东莞的总部基地建设与重大项目的引进方面短期内可 度;简化进出口审批监管手续,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能会遭遇广东白贸区的激烈竞争。虽然东莞市可以主动调 (二)业务延伸对接。受土地资源约束,广东自贸区客观 整改革其投资管理、政府服务等政策,但是自贸区的政策优 上不可能容纳制造业重大项目,也不可能区内注册区内营 势毕竟不是东莞市可以比拟的。一是金融业的招商引资受 运,大多区内注册的企业其业务运营还是要延伸到区外,而 到冲击,东莞市要积极推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 东莞的制造业基础雄厚,对自贸区企业的业务延伸有很大的 区建设,发展总部经济,就必然要有增量金融新业态的引入. 吸纳能力。东莞市应该主动出击,在自贸区设立办事处,把 但是金融新业态的发展需要很宽松的政策环境,东莞市在这 自贸区的金融、物流、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企业的业务积极延 一点上与自贸区有明显的差距。二是东莞的高新技术产业 伸到东莞,给东莞的产业转型升级增加新的驱动因子。东莞 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短时间会受到冲击,东莞市高新技术产 市可以积极吸纳和鼓励自贸区注册企业在东莞市总部基地、 业发展的重点在松山湖松山湖国家高新区,松山湖的招商引 松山湖等地设立办事处,为自贸区的将来“溢出效应”早做谋 资也会遭遇广州南沙新区和珠海横琴新区的竞争。 划。 四、东莞市主动对接广东自贸区的对策 (三)区域产业对接。东莞地处珠江口东岸,沙田镇、虎 (一)制度创新对接。自贸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制度优 门镇及虎门港与南沙仅有一水之隔,长安镇、长安新区与前 势,广东自贸区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 海遥遥相望,对接南沙、前海两大自贸区具有天然的区位优 模式,政府职能转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系列政策措施对 势。受土地资源有限等因素制约,前海和南沙客观上不可能 国内外优秀企业、优质项目和优秀人才有着强大的“虹吸效 容纳制造业重大项目,因此自贸区产业结构与东莞的产业结 应”。东莞市在招商引资中要抵御广东自贸区的“虹吸效 构有错位,东莞可以借机进行错位发展。长安新区的产业发 应”,就必须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东莞市在复制创新自由 展重点应该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现 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 201 6年第1 5卷第22期 农产品产地市场电商交易平台建设研究 以湖南为例 口周叶林 【内容摘要】本文从湖南农产品产地市场电商交易平台建设现状的分析入手,指出其目前存在的不足,从建立产销一体化平台, 加速冷链物流的建设,开发适合移动互联网环境的手机APP,开展定制营销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案,促进 湖南农产品产地电商交易平台的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电商平台;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2015年课题“湖南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建设研究”(编号:2015ZZ06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叶林(1979一),女,湖南湘乡人;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管理 一、湖南农产品产地市场电商交易平台建设现状 线上仓储直配与线下实体仓储结合,构建起基于“云”服务的 县域互联网+商贸流通一体化产业平台。三是农人公社,致 力于打造天网、地网、人网、物流网及商品网“五网合一”的农 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成为中国最大的创新型农村电商运营 机构。为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和生产效益,公司以电商平台为 基础,以渠道为核心,依托县、村两级服务站,实现“厂家直 供”与“农产品进城”双向互通渠道,打造集农资采购、农品交 湖南农产品交易呈现出与地理地域相关的现象:好的农 产品在自然环境好的地方种植,但交通的不便利阻碍了好的 农产品的运输,加工,销售。同时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 沟通不对称导致产品价值不被认同,好的农产品品牌一定是 要让消费者从农产品背后的故事、种植基地、采摘体验、物流 体验、可追溯、供应链可视化等维度全程展现的。例如褚橙 的热销就是人们对这一产品故事的认同,从而产生对这一高 价水果的认同。传统的农产品产销模式不能很好地解决这 些问题,“互联网+”的思维促使农业经济的转型。目前湖南 省内主要的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有:一是农村商贸综合服务 平台86077.corn,该平台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服务农村商 易、农技交流、农村金融、农村物流等多维度的农村商业服务 生态系统,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人公社生态圈,构建新型村镇 社区经济圈。四是中国惠农网,平台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互 通供求两端的信息、交易、支付、物流等环节,有效解决农产 品因产销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滞销、卖难买贵等问题,采用 “平台+当地运营商+企业”的运营模式,以县域农业生产企 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和销地农产品经营企业、商 户为主要服务对象,整合地方资源,聚焦产业优势,促进农产 品销售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创新农产品销售方式,推动 农业产业升级。五是云采惠,成功开发出了B2B、B2C、020 等电子商务平台软件和客户管理系统(CRM)、企业资源计划 贸流通的B2B+020电子商务平台,平台以“一县一站、一村 一社”的模式服务于广大农村商贸流通,使农村商贸流通企 业移民互联网,农村商贸流通业务实现电商化,使“名优特工 业品下乡,原生态农产品进城”。二是湖湘商贸(湘村购),致 力于电子商务进农村,专注县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规划、建 设及运营,平台融合产品展示、批发零售下单与实体批发集 散中心结合运作,辅以电商物流园的云仓储配送(湘村快 线),形成社会消费品从出厂到分拨中心到云仓储到终端消 费的供应链整合,打造一站式批发采购与消费者购物体验, (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仓 储管理系统(WMS)、懒人宝手机APP客户端等多项信息技 术系统。特别是公司开发的“线下社区商业+线上电子商 2Ul4 代服务业,通过与深圳前海、广州南沙进行产业合作对接,使 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科研等产业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虎门镇应该与南沙国际航运产业进行合作对接,重点建设电 子商务和供应链服务中小企业总部区,依托虎门跨境电商产 业园和邮政智能仓,打造集平台、货源、销售、仓储、物流五大 功能为一体的生态链式的跨境电商园。 2]王世文,乔小燕.关于苏州对接中国(上海)自贸区的思 考[J].唯实(现代管理),2015,3 [3]李鲁,张学良.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推广的“梯度对接”战 略探讨[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2 『4]赵波.自贸区产业外溢背景下的上海浦东新区空间对接 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4,4 【参考文献】 [1]唐芳芸.论美国对外贸易区制度[D].广西师范大学 [5]崔今丹.嘉兴市加快对接上海自贸区运作的对策建议 『J].现代商业,2014,31 Tnd-_ trial P;pnPp Tr{hl1np 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