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信社信贷支农的实证分析:以江苏为例

农信社信贷支农的实证分析:以江苏为例

来源:意榕旅游网
2009年第8基弟1期(忌第104期) 49 ..I三农问题 农信社信贷支农的实证分析:以江苏为例 陈谨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02) 摘要:文章基于面板数据,对江苏省2002-2006年农信社农业信贷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信贷与农业经济增 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农信社农业信贷配置机制应作进一步的调整,以便提高农业信贷的绩效,支持农业发展。 关键词:农业信贷;信贷机构;随机效应 一、弓I言 96.65%(见表1)。因此,总体上江苏省农信社对农村总体经济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面向新世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推动作用日趋增强。 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 从农业贷款余额构成看,2003—2006年农户贷款平均增速为 分,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地区主要的金融机构需要在新时期 24.48%,远高于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 下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对江苏省l3个地区农信社信贷 保贷款的平均增速。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与农户联保贷款增速较 支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揭示了农信社信贷支农的现状及存在 慢,分别为15.10%和15.17%。2007年,两者均出现了负增长(见 的问题,为进一步的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表2)。说明了农信社金融服务农户覆盖面呈稳步增长之势,但 在促进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因素中除了制度变迁因素 是,村地区农民的还贷能力还不强,信用制度还需进一步规范。 外(如推行家庭经营责任制、调整农产品价格等等),包括信贷要 表2 2003—2007江苏省农信社各项农业贷款增速 素在内的要素投入起到较突出的作用(林毅夫,1994)。国内一些 2oo3 20o4 2oD5 2006 20昕 平均 学者于90年代中后期对我国农业信贷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进 农户贷款 34-3O% l4.28% 23.87% 26.58% 24.2o% 24.48% 行了大量研究,许多学者认为农业贷款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促进 农业经济组织贷款 33I33% 16.39% 15.6o% 2.3O% l4.14% 15.94% 作用(姚耀军,和丕禅2004,武翠芳2006;高艳,2O07);但也有研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O.85% 51.82% O_89% 一5.75% 一3O.3O% l5.11% 究表明农业贷款的增长没有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 农户联保贷款 50.27% 7I31% 26.54% 10.79% 一10.36% l5.17% 水平提高的相关资源要素(温涛,2005;尹志超,2006;)。本文将以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 农信社的信贷支出为金融变量研究其对江苏省农业产出的影响, (二)贷款结构不断改善,中长期贷款仍然较少。2002—2007 如果研究表明信贷支出对农业经济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则说明江 年,江苏省农信社结构日趋合理,乡镇企业贷款2002年一2007年 苏省农信社农业贷款的绩效是显著的;反之,则需要检讨农信社 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经计算得乡镇企业贷款年平均增长率为 的贷款配置机制,以促进其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19.63%,其在贷款余额中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以2007年为例, 二、江苏省农信社信贷支出的基本情况 乡镇企业贷款已占贷款余额的57.55%。2007年农业贷款与乡镇 (一)农业贷款稳步增加,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稳步扩大。国 企业贷款占合计占贷款余额的百分之九十。中长期贷款快速增 务院《关于改革农村金融体制的决定》明确了农村信用社支农的 长,尤其是2006年和2007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3.48%, 基础地位,中国人民银行及时调整了农信社的市场定位,将其信贷 66.48%,但是,中长期贷款数额偏少,其占贷款余额比例较低,以 资金的投放定位在支持三农上,从而将农信社推向农村金融体系 2007年为例,其仅占贷款余额的6.84%。(见表3) 支农主力的位置,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 表3 2002—2007年江苏省农信社各项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例 的作用。江苏省农信社12002年—20o6年农业贷款余额年均增 2002 2oo3 2oo4 20o5 20o6 2o()7 速高达21.26%,远高于同期贷款余额的年平均增长率(17.86%)。 良业贷款 29.23% 30.34% 31.8l% 32.68% 31.74% 33.69 其占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比例不断增加,2006年已达到 扣长期贷款 4.14% 5.75% 6.14% 5.49% 5.88% 6.84% 表l 2002-2007农信社农业贷款占贷款余额及全金融 乡镇企业贷款 53.43% 51.O6% 49.3O% 48.84% 49.52% 57.55嚷 机构农业贷款比例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 20o2 20o3 2O04 2005 20o6 结合表4,总体来说江苏省农信社贷款结构符合今年来农村 占贷款余额比例 29.23% 30.34% 31.81% 32.68% 33.22% 地区发生的重大变化,对二、三产业的支持力度较大,但对于农村 占全金融机构农 业贷款比例 84.91% 89.03% 89.98% 91.95% 96.65% 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改造等长期的金融需求满足度不够。近 年来,江苏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和转移动因发生重大变化,农 资料来源: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 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显著加快。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也发生了重 作者简介:陈谨(1982年一),男。现为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硕士研究生。 50 2009年第8基第1期(总弟14期)0 表5随机效果模型估计结果 大变化,苏南地区农民一半多的收入来自非农产业,苏中和苏北 农民工资性收入也分别占到总收入的四成和三成。 表4 2002—2007年江苏省农村社会产业结构及农民收入分布 苏南 苏中 苏北 67.83% 变量 LnCredit LnLand 系数 0.1482847 0.7942242 z一统计值 3.62 7-35 P值 O.0o0 0.0o0 农村社会第二产业产值 所占总产值比例 农村社会第三产业产值 所占总产值比例 农民工资性收入所占 总收入比例 LnLabor -0.3046997 0.2855479 -3.59 2.38 O.0o0 0.017 85.11% 80.57% LnPam l1.O6% 5575% .6.67% 43.2O% 10.64% 28.22% R-sq:within--0.6934 between--0.9354 overall=O.9231 Wald ch ̄2(4)=362.16 Prob>ehi2=0.O0oo 第二,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表示的土地对农业总产值的弹性 资料来源:根据2002—2007年《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整理 三、农信社农业信贷与农业经济关系的计量检验 1、模型建立与变量选择。本研究根据《江苏省农村统计年鉴》 及‘江苏省统计年鉴)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各期获 取了江苏省l3个市相关数据建立Panel-Data模型,其基本估计 形式是双对数模型: LnYit=e+[3,LnCredit ̄+13zLnLandr B3LnLabo +B4LnPam ̄+e 其中,Y表示农林牧渔总产值、C为截距、Credit是农业信贷 (由于江苏省农信社农业贷款占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比例很高, 故用农信社农信社农业贷款代替)、Land表示农作物总播种面 积。IAlbor是农业劳动力、Pam代表农业机械总动力。 本文选取了农业信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业劳动力和农 业机械总动力四者作为解释变量。这样做的目的是既要尽量避免 由于农业信贷的引入而产生的多重共线问题,又要防止遗漏重要 解释变量。因为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分为土地、劳动力、资金三类。 资金又包括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两部分,其中流动资金由财政支 农资金的一部分(主要是财政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业事业费)、 农业信贷资金以及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农业生产费用所组成。但是 由于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农业生产费用和财政支农资金难以获得 系统和完整的统计数据,故仅用农业信贷来分析。考虑到信贷资 金最终要用来购买化肥、种子等其他生产要素,全部进入模型会 造成重复计算,产生多重共线问题,而仅考虑农业信贷、土地、劳 动力和农业固定资产可克服这一问题(武翠芳,2006)。 2、模型结果及基本结论。由于在面板数据基础上,存在两个 有效的估计方法,即固定效应估计法和随机效应估计法,这两种方 法对遗漏变量的处理颇为有效(姚耀军、和丕禅20o4)。根据以上 模型,运用Stata软件,采取随机效果模型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 计算结果见表5。 随机效果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农业信贷对农业总产值的弹 性系数为0.1483,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业劳动力和农业固定资 产对农业总产值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7942,-0.3046,0.2855,均能 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通过对上述数据及计算结果的分析,可 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江苏省农信社农业信贷与农林牧渔总产值之间存在正 相关关系。因此,基本可以判定,农信社农业信贷对农业总产值的 贡献为正,但农业信贷绩效不高,从数量上看,农业信贷对农业总 产值的弹性系数为0.1483,说明农业信贷每增加l%,农业总产值 仅增加O.1483%,这和发达国家的农业信贷的绩效绩效相比还有 很大的差距。如何提高农业信贷绩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需要 对农业信贷的配置机制作进一步的研究。 系数最大,达到了0.7942。表明这一方面从数量上说明由于城市 化、工业化对耕地的占用,以及由于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很多地方 出现耕地撂荒等现象导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不断减少。基于此 现实浓业总产值对农业劳动力的弹性显著且弹性系数为正值是 有依据的。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农民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的广 泛运用,提高了土地这一生产要素对农业产出的贡献。 第三,农业劳动力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农业劳动力普遍过 剩,农业劳动力的增加反而会阻碍农业经济增长。 第四,农业固定资产对农业总产值的弹性系数为0.2855,其 贡献在所有要素中居第二位,仅次子土地因素。说明了农业的科 技含量及固定资产投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简要结论及政策含义 本文通过计量分析方法就2002~2007年问江苏省农信社农 业信贷对农业产出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 信贷对农业产出具有正效应,但是农信社农业信贷的绩效还有待 提高。因此,必须改善江苏省农信社的信贷配置机制,以促进农业 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农业产出有很着较大的贡 献,这表明农业固定资产投入是促进农业经济的重要因素。因此, 在增加农业信贷资金投入的同时,也要注意增加农业固定资产的 投入,以及注意调整和优化农业信贷的结构。目前农信社农业信 贷主要是短期或流动资金贷款,中长期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很 少,所以,本文就农信社农业信贷对农业产出绩效分析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看作是农业流动资金对农业产出贡献的分析,而分析的 结果表明固定资产对农业产出的贡献远大于流动资金的贡献。农 信社这种以短期贷款为主,固定资产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为辅的贷 款结构,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影响到农业经济 增长,因为许多结构调整是同大量的固定资产、基础设施投资相 联系的。 参考文献 [1周小斌,1]李秉龙.中国农业信贷对农业产出绩效的实证分 析.中国农村经济,2003.32—36 『2]林毅夫.帝】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4 【3】武翠芳.农业信贷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河 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16~19 『4]姚耀军,和丕禅.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农业信贷绩效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21~24 『5]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课题组.新农村建设中农信社信 贷支农实证研究.西南金融,2007.36-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