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来做早餐》这是一次科学活动,主要目标是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在对事物的观察中主要是以直观事物为主的,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不仅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本次活动通过观察早餐食物的形状,了解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不一样的特征。从早餐开始,孩子们就拉开了美好一天的序幕,能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吃完早餐以后上幼儿园,一天都会好心情。 (二)活动目标:
《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提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早餐“食物”中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2、能力目标:能用语言讲述出自己制作的“早餐\"中有哪些形状 3、情感目标: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重难点:认识早餐“食物”中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情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此活动中,我通过创设小熊的早餐这一情境,引起幼儿的注意并参与到活动中来.幼儿在情境中观察、感知、操作、体验,在具体情境下认识图形.
2、示范讲解法:老师示范讲解能引起幼儿谈话的兴趣,并在谈话内容及语言表达上起到示范作用.活动通过运用直观、形象的“早餐”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中,幼儿在自制早餐的操作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种几何图形.
2、欣赏法:引导幼儿欣赏“微笑早餐”,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唤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趣味性。 四、说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纸盘;
2事先准备好“食物”形象备用: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三明治、蛋糕、饼干,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切片面包、蛋糕、饼干,不同大小的圆形蛋糕、饼干、西红柿、荷包蛋; 3可爱的小熊玩偶;
4熊妈妈准备的早餐(一个三角形蛋糕、一块正方形切片面包,两块圆形西红柿片、一根红肠); 5微笑早餐 一、小熊的早餐
1师:小朋友们今天早饭都吃了吗?都吃了什么食物呀? 2.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熊的妈妈给小熊准备了什么早餐呀?
3。师:看一看,这份小熊妈妈准备的早餐里有些什么食物?都是什么形状的? 4。师:小熊吃完妈妈做的早餐,高高兴兴的去上幼儿园啦
结合小朋友自身的生活经验自然的与客人“小熊”谈话导入有趣又能吸引低龄幼儿的注意力。 二、我为自己做早餐
1。师:宝贝们想不想给自己做一份早餐呀? 2.师:那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食物,再来做一做。
3.师:认识了这些食物以后呀,就可以开始在餐盘上摆上你喜欢的早餐了.
4.师:我们可以先在餐盘上摆什么食物?这样对不对?(餐盘的边边上) 5。师:这么多食物,可是早餐吃这么多好吗?
6。师:如果我请你做一份丰盛的早餐,你准备放一些什么形状的 食物在你的餐盘里?每种方几样?
以“我为自己做早餐”提高幼儿参与积极性
用动作摆放来提示:“这样对不对?\"这样两种方式结合的示范,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幼儿在自己的操作中有了很好的表现。 三、欣赏微笑早餐
1.师:你们的早餐做的这么棒!我也做了一份微笑早餐。你们看这张笑脸里有些什么食物,是上面形状的?
2.师:吃了这份笑脸早餐,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小结:吃了微笑早餐我们一天都会有好心情! 四、活动延伸
1.师:喜欢做早餐的小朋友,以后可以在我们的区域中动手为爸爸、妈妈还有自己配一份丰盛的早餐。
欣赏微笑早餐,愉悦的巩固对图形的感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