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口
杂韵哉栽匀悦匀陨晕粤孕韵孕哉蕴粤栽陨韵晕晕燥援3圆园员9灾燥造援猿4郧藻灶藻则葬造晕燥援员53
上海老年人口失能水平与平均照料时间研究
——基于多个数据来源的考察①—郭秀云
渊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冤
[摘要]老年人口失能水平和预期照料时间是评估长期照料需求、规划社会养老服务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2015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抽样调查、2014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等多项数据,考察上海老年人口的失能水平和平均照料时间。结果显示:女性的失能率总体高于男性,经性别和年龄结构加权调整的“轻度失能率”为重度失能率”为5.03%,总失能率为7.79%。据此测算上海2015年失能老年人口约34.25万2.76%,“
时间为3.6年,女性为5.37年,女性的轻度和重度照料时间均比男性长。随着年龄增长,轻度照料需求下降,重度照料需求逐步增加并占据主导地位。文章认为,上海应突破“居家化”9073”格局,以“和“社区化”作为长期照护服务发展的主要形式,重视非正式照护的政策支持,并进一步完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关键词]老年人口;失能;平均照料时间;自理预期寿命[中图分类号]C92-05
[文献标识码]粤
[文章编号]员园园源原员远员猿(圆园员9)园3原园园园员原12
人。老年人口的自理预期寿命在延长,其变化符合“功能缺损压缩理论”。60岁男性老人平均预期照料
1引言
21世纪是全球人口年龄结构整体进入老龄化的时代。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表现及其诱因之一就
是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但是,长寿并不意味着健康。根据机体损耗理论,人体有一个生命的上限和主要的生理系统,各系统的细胞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失去修复损伤的能力,这种损伤是由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共同决定的。人体的老化过程通常会伴随疾病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和预期寿命的延长,衰老和退行性疾病对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不断增加,机体的损耗程度越大,疾病程度也趋于严重,机体功能衰退、活动能力下降,部分老人进入失能、半失能状态。不健康或生活不能自理”就成为一种正常现象。因此,老年人由“健康、生活能够自理”转为“
为了同时测量老年人的生命长度和质量,人们提出健康预期寿命(healthlifeexpectance,HLE)的概念,它将预期寿命和健康指标相结合,以此来考察存活到某一年龄的人在未来可能处于健康状态上的时间。如果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健康预期寿命在预期寿命中所占的比重相对延
(71490735)①[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应对老龄社会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民政专项课题“上海常住人口老龄化分析预测”(2016-Z-Q02-A)。
[收稿日期]2019-01-16
[作者简介]郭秀云,女,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公共政策。
圆园员9年第3期南方人口
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质量的提高。关于健康预期寿命及其在预期寿命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学界涌现出三种理论:一是功能缺损压缩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延迟疾病或残疾发生的时间,健康预期寿命不仅在绝对量上会增加,相对于预期寿命的比重也会增加
[1][2][3]
;
二是功能缺损扩张理论,人类寿命的延长是医疗技术进步的结果,医疗护理及提前预防会延长患病人口和功能缺损人口的寿命,功能缺损时间延长,导致功能缺损寿命在余寿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扩大[4][5];三是“动态平衡假说”,认为健康预期寿命和预期寿命延长是平行发展的
[6]
。国外学者
对欧美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研究,上述三种理论均得到经验数据的验证。
关于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的变化符合哪种理论,研究结论存在分歧。杜鹏和李强对中国大陆地区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实证研究,发现随着预期寿命延长,健康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支持“
功能缺损扩张理论”[7];曾毅等对中国高龄老年人群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的趋势分析结果相反,残障期占余寿的比重伴随预期寿命延长而下降,这一结论支持“
功能缺损压缩理论”[8];张文娟和杜鹏的研究发现,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变化存在地区差异,东部的老年
男性和中西部老年人口的健康预期寿命变化符合“
功能缺损扩张理论”,而东部老年女性的健康预期寿命变化符合“功能缺损压缩理论”[9];郭未等人的研究表明,我国城乡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的延长幅度超过了预期寿命,“功能缺损压缩理论”得以验证[10]
;杨贞贞和米红研究发现,
与2005年相比,2010年老年人不健康寿命及比重均变小,符合“
功能缺损压缩理论”,但分状态寿命的变动趋势存在显著差异
[11]
。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人口发展的新常态,伴随老龄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口规模扩大和失能老人数量迅速增加是必然的。上海197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截至2017年底,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83.60万人,占比33.2豫,65上老年人口的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7豫,317.67占总人口的万人,5.5占比豫,21.8已豫成,为80深岁及以度老龄上高龄老人化的城市。从80.58世界范围看万人,占,老年人的60岁及以长期护理问题已经成为一项社会问题。为应对人口高龄化、长寿化带来的老年照护需求,上海继2013点范围扩年启展动到所有高龄老人区医疗县。显护理然计,划准确之后评估老年人口失能水平、照料时间,是,2017年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进一步测算作,2018年照料将试成
本、规划老年人口照护需求的关键变量和重要依据[17][18]
。近年来,我国各类学术机构和组织先后
开展的多项全国性大规模老年人口相关调查中,均涉及了对老年人口行为和活动能力的测量题项,以期获得老年人口失能状态的相关信息。不同调查数据对失能状态的评判标准存在差异,数据来源不同,从全国层面看,关于失能水平及平均照料时间等研究结果并未达成一致。本文从现有的多项老年人口调查数据入手,重点研究上海老年人口失能水平及平均预期照料时间的估计推断。
2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2.1数据来源
近年来,调查区域涉及上海老年人行为活动能力的大型调查有多项,主要包括: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跟踪调查(SSAPUR)、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其中,中2
上海老年人口失能水平与平均照料时间研究———基于多个数据来源的考察
表1关于老年人口行为活动能力评估的大型调查信息
组织单位 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 中国老龄科研
中心
中国老龄科研
中心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调查名称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跟踪调查(SSAPUR)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抽样调查 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CHARLS)
时间(年)
2010 2015
2000、2006、2010
2015
1998、2000、2002、2005、
2008、2011、2014 2011、2012、2013、2015
调查覆盖地区 31个省区、新疆建
设兵团
31个省区 20个省区 31个省区、新疆建
设兵团
23个省区 30个省区
上海地区的 老年样本规模 60岁及以上 345592人 60岁及以上 134285人 60岁及以上 2010年999人 60岁及以上 4301人 65岁及以上 2014年522人 60岁及以上 2015年无法识别分
地区样本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跟踪调查覆盖20个省份,前三次调查时间分别为2000年、2006年、2010年,2015年该项调查调整为“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抽样调查”。
首先,上述各项调查的样本规模及代表性不同。各调查项目中被访者的性别、年龄结构、社会经济特征以及城乡和地域分布均会对最终得到的老年人群失能率测算产生影响,广泛的区域覆盖和完整的年龄组结构将会在很大程度提高对老年人失能率进行推断的可靠性
[12]
。人口普查数
据来自于长表数据,样本规模最大、代表性最好,1%人口抽样调查次之。专项调查的样本规模小,性别、年龄结构以及区域分布等,与总体之间存在一定偏差,无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其次,各项调查涉及老年行为活动能力的内容不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和2015年1%人健康”、“基本健康”、“不健康,但生活能自口抽样调查,均将老年人口的自评健康状况分为“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跟踪调理”和“生活不能自理”四个类别,综合自评方法较为粗略。“、“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和查”、“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等专项调查项目,均采用量表的测量方式,通过多个问题对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保证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本文基于上述多个数据来源,重点考察上海老年人口的失能水平、自理预期寿命与平均预期健康”、照料时间。针对上海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和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将“生活能自理”,将“生活不能自理”作为“基本健康”和“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合并界定为“需要照料状态并测算平均预期照料时间。针对专项调查数据,考虑到样本规模偏低、结构偏差导中国致样本代表性不足的问题,本文尝试将“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和“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两项专项调查的上海样本数据合并,以减弱样本规模偏低带来的对老年人口失能率稳定性的影响于。在国内外老年学研究中,数据合并分析方法有多个应用先例。
②因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公开数据无法识别样本所属地区,本文将2015年“第
3
圆园员9年第3期南方人口
[13]
的权重调整,克服单项数据样本量不足的问题,提高样本数据的代表性并和调整处理方法来分析6组来自不同纵向调查的数据
[14]
2010年,澳大利亚的几所大学将来自9项全国和地方性的跟踪调查数据进行合并,通过合理
;“欧洲人口老龄
化纵向比较研究”(ComparisonofLongitudinalStudiesonAging,CLESA)使用了类似的数据合
;张文娟和魏蒙将2010-2011年期间
进行的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调查(CLHLS)SSAPUR)和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CHARLS)三项老年专项调查数据进行合并,研究测算了中国城乡老年人的失能状况
[15]
。
2.2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测量与分类
关于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测量,现有调查及研究存在多种方案,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采用生活自理能力综合自评的办法,如,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第二类是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估被调查者日常生活活动的独立完成能力,具体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吃饭、大小便控制、上下床、BasicActivitiesofDailyLiving,简称BADL)如厕、穿衣、洗澡、室内走动等关系到生命维持的持续性基本活动能力;二是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指老年人完成基本的社会性InstrumentalBasicActivitiesofDailyLiving,简称IBADL)活动所需的能力,包括家务劳动(洗衣、做饭、扫地)、购物、管理财务、打电话、乘坐交通工具等。“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跟踪调查”、“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和“中国健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和“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等老年专项调查项目均采用量表方式,设计了“
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题项。对于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损而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仍然完好的老年人而言,相较于健康状态的老年人,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但仍然可以借助于外部的服务支持独立生活。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照护服务供给参照哪个评估指标,通常要考虑受益人群需求的迫切程度,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撑能力。就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照护服务能力和未来老龄化发展态势而言,失能老年人口的需求评估应以基本生活自理能力“BADL”为标准。
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均“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和“
包含了吃饭、大小便控制、室内走动、上厕所、穿衣、洗澡等6项内容。两项调查使用的均为3做得了”、“有些困级测量,“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使用的选项为:“不需要帮助”、难”、“做不了”,“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的选项设置为:“做得了”“需要部分帮助”、“完全需要他人照料”,选项的表述不同,但具体含义基本相同。“和“不需要帮助”对应“完全自理”,“有些困难”和“需要部分帮助”对应“部分自理”(即“轻度失能”),“做不了”和“完全需要他人照料”对应“不能自理”(即“重度失能”)。
本文结合不同数据来源对于健康状况分类,相关指标的界定如表2所示:
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和2014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两项数据合并。“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抽样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保证了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但是高龄老年人的样本规模较小,限制了对这一人群的失能状态评估。“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主要了解高龄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存状况,调查选定区域内的所有百岁老年人,以就近原则在90、80、70、60年龄组各匹配一位同性别的老年人作为被访者,保证了高龄老年人的规模和比重,但是中低龄组老年人的规模较小。两项调查有不同的项目组独立完成,可以保证样本的独立性,调查时间接近,因此,将两项数据合并,可以相互补充。
4
上海老年人口失能水平与平均照料时间研究———基于多个数据来源的考察
表2
数据来源
健康状况分类及相关指标的界定
健康状况分类 健康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
基本健康 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 生活不能自理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抽样
调查
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
吃饭、大小便控制、室内走动、上厕所、穿衣、洗澡等6项内容
生活不能自理 完全自理 部分自理 不能自理
平均预期照料时间 自理预期寿命 预期轻度照料时间 预期重度照料时间
生活能自理
自理预期寿命 自理预期寿命 或预期照料时间
料来源:作者整理并界定。资
2.3计算方法
健康预期寿命的概念最初由Sanders于1964年提出,是将死亡率和患病率相结合构建生命表,以获得同时反映生命长度和生命质量的新的健康指标。1971年,Sullivan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他把无残疾率和单递减生命表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第一张单递减健康生命表,计算无残疾预期寿命,并首次估算了美国的健康预期寿命,这种依据横截面数据计算健康预期寿命的方法就被称为Sullivan法
[16]
。尽管之后随着纵向调查数据的增多,多状态生命表法经常用于健康预期寿命
的估算,但是Sullivan法还是应用最广泛的估算方法,该方法计算时只需要横截面数据,数据相对容易获取,而且可以消除年龄结构的影响,便于不同时点或同一时点不同人口的比较。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根据重新分类或合并后的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数据,计算分年龄、分健康状态的比例仔xj;
(1)
2.采用队列分析方法编制生命表,得到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生存人数和生存人年数lx;3.分别计算不同健康状态的生存人年数lxj;
lxj=lx*仔xj
(2)
4.计算不同健康状态的累计生存人年数Txj;5.计算不同健康状态的预期寿命Exj;
Exj=
Txj
lx
(3)
(4)
6.计算不同健康状态预期寿命的标准误S(Exj)。
(5)
其中,棕为极限存活年龄,px为年龄x岁的健康人数。
5
圆园员9年第3期南方人口
3上海老年人口生活自理能力、平均照料时间及其变化趋势3.1老年人口生活自理能力变化
如图1所示,根据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2010年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为3.71%,其中,男性为3.14%,女性为4.22%;2015年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为2.91%,其中,男性为2.34%,女性为3.43%。比较2010年和2015年上海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变化,可以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生活自理者的比重不断下降,年龄越大,下降幅度越大;相较于2010年,2015年各年龄段老年人生活自理者的比重明显上升,上升的幅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低龄组人群中生活自理者比重的性别差异不大,而80岁以上的高龄组人群中,老年男性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女性。与2010年相比,2015年60岁老年男性自理比重提高0.37个百分点,老年女性提高0.11个百分点,老年男性在96岁时生活自理者比重提高幅度最高,达25.83个百分点,老年女性在96岁时生活自理者比重的提高幅度为12.27个百分点。老年人口生活自理者所占比重的提高是社会经济及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结果,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口中自理者比重的提高,反映出随着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得以改善,生命质量在提高,距离“健康长寿”的目标更近了。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15年1%人口调查数据计算绘制。
图1
2010-2015年上海老年人口生活自理者比重的变化
响因素调查”的样本数据,合并后的样本规模4823人,其中,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1269人,占比26.31%,老年女性的比重为52.89%。在总样本中,有572位老人存在6项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轻度失能”和“重度失能”的老年人分别为BADL)的失能现象,占样本的11.86%,“178人和394人,分别占比3.69%和8.17%。
根据合并的样本数据计算按龄失能率,并以2015年上海老年人口的性别和年龄结构对合并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和2014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2015年“
样本数据进行加权调整,可以得到2015年上海老年人口的分性别失能率和总失能率。表3的计重度失能”,除个别年龄组外,女性的失能算结果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轻度失能”还是“
6
上海老年人口失能水平与平均照料时间研究———基于多个数据来源的考察
轻度失能率总体高于男性,老年女性是失能风险较高的人群。经性别和年龄结构加权调整的“率”为2.76%,“重度失能率”为5.03%,总失能率为7.79%。基于合并数据统计得到的老年人口按龄失能率,依据2015年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年龄、分性别数据,可以测算同期失能老年人口的规模及其构成,结果如表4所示,轻度失能老年人口约12.25万人,其中,女性占比67.81%,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55.09%;重度失能老年人口约22万人,其中,女性占比56.08%,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58.08%。这意味着有34.25万的上海老年人口在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自理活动方面,需要他人提供不同程度的照料和帮助。
3.2老年人口的自理预期寿命和平均预期照料时间变化
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计算结果显示,2010年上海60岁老年男性的预期余命
表3
年龄分组 (岁)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89 90~94 95~99 100+ 合计 加权
男 0.62 0.78 1.54 4.88 3.37 7.44 7.78 14.71 12.90 2.60 1.89
2015年上海老年人口的按龄失能率(%)
重度失能
小计 0.53 1.12 2.15 5.18 6.22 10.96 11.17 13.10 14.29 3.69 2.76
男 0.93 2.52 3.70 8.13 12.36 18.18 23.33 44.12 51.61 6.95 4.62
女 0.44 2.17 3.68 8.20 12.16 17.22 27.55 52.00 66.67 9.25 5.42
小计 0.68 2.34 3.38 8.57 12.26 21.22 22.45 51.52 62.88 8.17 5.03
总计 1.21 3.46 5.53 13.75 18.48 32.18 33.62 64.62 77.17 11.86 7.79
轻度失能
女 0.44 1.44 2.76 5.47 8.78 13.33 14.29 12.00 14.71 4.66 3.65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合并数据测算。
表4
年龄分组 (岁)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89 90~94 95~99 100+ 合计
男 4683 4046 4514 10096 6344 6655 2228 745 106 39419
轻度失能 女 3385 7261 8144 12871 22322 19223 8125 1443 276 83050
小计 8068 11307 12658 22967 28666 25878 10354 2188 383 122468
男 7025 13072 10846 16820 23269 16262 6682 2234 425 96636
2015年上海失能老年人口规模(人)
重度失能 女 3385 10942 10858 19294 30915 24832 15665 6254 1253 123398
小计 10410 24014 21704 36114 54184 41095 22347 8488 1678 220034
总计 18478 35322 34361 59081 82850 66973 32701 10676 2061 342502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合并数据测算的按龄失能率和2015年上海户籍老年人口数据计算。
7
圆园员9年第3期南方人口
失能寿命)为1.08年,占预期余命为22.60年,自理预期寿命为21.52年,平均预期照料时间(
的比重分别为95.22%和4.78%;老年女性的预期余命为25.70年,自理预期寿命为24.06年,平均预期照料时间为1.64年,占预期余命的比重分别为93.62%和6.38%。2015年60岁老年男性的预期余命为24.70年,自理预期寿命为23.63年,平均预期照料时间为1.07年,占预期余命的比重分别为95.67%、4.23%;老年女性的预期余命为28.41岁,自理预期寿命为26.56年,平均预期照料时间为1.85年,占预期余命的比重分别为93.49%和6.51%。除2010年92-99岁年龄段外,各年龄段女性的自理预期寿命均长于男性,且不健康寿命占预期余命的比重也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预期余命、自理预期寿命、平均预期照料时间均呈下降趋势,由于平均预期照料时间的下降速度小于自理预期寿命的下降速度,使得平均预期照料时间占预期余命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15年1%人口调查数据计算绘制。
图2
2010-2015年上海老年人口预期余命和自理预期寿命的变化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2015年1%人口调查数据计算绘制。
图3
2010-2015年上海老年人口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
与2010年相比,2015年所有年龄段老年人口的自理预期寿命均有所延长,60岁的男性和女8
上海老年人口失能水平与平均照料时间研究———基于多个数据来源的考察
性老年人口自理预期寿命分别增加了2.12年和2.50年;从自理预期寿命占预期余命比重的变化看,除了98岁以上老年男性和66岁以下老年女性外,其他年龄段的比重均有所下降。这一现象符合Fries提出的“功能缺损压缩理论”。这意味着上海老年人口不仅预期寿命不断增长,而且延长的生命中健康存活的时间也随之延长,并且其延长的幅度超过了预期余命。
根据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和2014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的合并样本数据:预期寿命、预期照料时间及其占余寿的比重,女性普遍高于男性,性别差异明显;85岁及以上年龄段,女性的自理预期寿命低于男性;60耀64岁年龄段,男性和女性的预期照料时间分别为3.36年和5.37年,预期照料时间随着年龄增长逐步下降,男性与女性的差距呈缩小趋势;预期照料时间占余寿的比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85岁以上如表5所示)。的高龄女性老人,预期照料时间占余寿的比重基本在50%以上(
表5
2015年上海老年人口预期寿命与预期照料时间及其占比男性老人
预期寿命(岁) 25.21 20.92 16.83 13.07 9.91 7.25 5.44 3.95 2.12
自理预期21.85 17.57 13.54 9.96 7.03 4.62 2.89 1.54 0.75
预期照料3.36 3.34 3.29 3.11 2.88 2.63 2.54 2.41 1.37
预期照料0.13 0.16 0.20 0.24 0.29 0.36 0.47 0.61 0.65
预期寿命(岁) 28.85 24.23 19.64 15.33 11.65 8.56 6.33 4.67 3.25
寿命(岁) 时间(年) 时间占比
女性老人
自理预期23.48 18.89 14.46 10.45 7.17 4.54 2.63 1.30 0.61
预期照料5.37 5.33 5.18 4.88 4.48 4.02 3.70 3.37 2.64
预期照料0.19 0.22 0.26 0.32 0.38 0.47 0.58 0.72 0.81
寿命(岁) 时间(年) 时间占比
年龄分组 (岁)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89 90~94 95~99 100+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合并数据计算。
表6男性老人
轻度照料0.93 0.92 0.91 0.82 0.73 0.67 0.61 0.55 0.27
重度照料2.44 2.43 2.39 2.29 2.14 1.96 1.93 1.85 1.10
时间(年) 时间(年)
比值 28:72 27:73 27:73 26:74 26:74 25:75 24:76 23:77 20:80
轻度照料1.88 1.86 1.79 1.66 1.46 1.16 0.85 0.62 0.48
2015年上海老年人口预期照料时间等级及其比值
女性老人 重度照料3.49 3.47 3.39 3.22 3.03 2.86 2.85 2.75 2.17
时间(年) 时间(年)
比值 35:65 35:65 35:65 34:65 32:68 29:71 23:77 18:82 18:82
轻度照料1.41 1.40 1.36 1.26 1.13 0.95 0.75 0.61 0.42
总体 重度照料2.98 2.97 2.92 2.80 2.64 2.48 2.50 2.45 1.85
时间(年) 时间(年)
比值 32:68 32:68 32:68 31:69 30:70 28:72 23:77 20:80 18:82
年龄组 (岁)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89 90~94 95~99 100+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合并数据计算。
9
圆园员9年第3期南方人口
从照料等级看,预期照料时间的性别差异依然明显。如表6所示,60耀64岁年龄段,男性和女性的预期轻度照料时间分别为0.93年和1.41年,预期重度照料时间分别为2.44年和2.98年,预期轻度照料时间的差别更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预期轻度照料时间和预期重度照料时间的性别差异均逐步缩小,女性预期照料时间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预期轻度照料时间缩短,预期重度照料时间的变化不大。从两个照料等级的预期照料时间比值看,各年龄段预期重度照料时间占比均在65%以上,且男性高于女性;预期重度照料时间占比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85岁以上高龄老人的预期重度照料时间比例均在70%以上,这意味着随着年龄增长,轻度照料需求下降,高年龄段的重度照料需求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4结论与政策启示4.1研究结论
失能水平及平均预期照料时间是评估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关键指标。不同的调查项目,关于失能状态的界定标准、样本规模、样本的年龄及性别结构不同。采用多个数据来源进行测算,可以相互印证、更加准确地获得关于上海老年人口失能状况的评价信息。基于上述多个数据来源的分析结果,本文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与2010年相比,2015年上海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和自理预期寿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后者的增长速度超过前者,自理预期寿命延长的同功能时,该指标占余寿的比重也在延长,上海老年人口的健康期望寿命变化符合Fries提出的“;(缺损压缩理论”2)上海老年人口的失能水平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的失能率总体高于男轻性,老年女性是失能风险较高的人群。经性别和年龄结构加权调整,2015年上海老年人口的“度失能率”为2.76%,“重度失能率”为5.03%,总失能率为7.79%;(3)2015年上海失能老重度失能”的比例分别为35.77%和64.23%,年人口总规模约为34.25万人,“轻度失能”和“重度失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比均在50%以上;(无论是“轻度失能”还是“4)低年龄段(70岁以下)女性的平均预期照料时间比男性长2年左右,随着年龄增长,预期照料时间的性别差异呈缩小趋势,该指标占余寿的比重逐步提高。不同等级的预期照料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女性的轻度和重度照料时间均比男性长,各年龄段预期重度照料时间占照料时间的比重均在65%以上。随着年龄增长,轻度照料需求下降,重度照料需求逐步增加并占据主导地位。
4.2政策启示
通过对上海老年人口失能水平和预期照料时间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老年群体生活照料的时间需求、年龄及结构特点和规律性的认识。上海作为国内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也将较早应对老龄人口的高峰压力,预计到2020年户籍老年人口达到540万、2025年达到600万左右。目前,70岁以下的低龄老人占六成左右,未来10年高龄人口的增速较为平稳,这意味着老年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有一个“窗口期”。为了因应老龄化和高龄化社会不断增长的照护需求,必须建立起与上海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性、整体性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社区化”作为长期照护服务发展的主要形式,第一,突破“居家化”和“9073”格局,以“重视非正式照护的政策支持。老人因失能状况不同而产生的需求往往不是单纯的医疗或照料服务就可满足,为了确保长期照护需求者获得连续的高质量服务,需要在家庭照护、社区照护、机构
10
—基于多个数据来源的考察上海老年人口失能水平与平均照料时间研究——
照护之间实现有效的服务连结。近年来,上海以“9073”作为城市养老事业发展的整体框架,对推动养老服务供给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人口老龄化水平提高和照护需求增加,家庭养老照护能力弱化,7%的社区照护明显不能满足需求,且居家照护和社区照护日益相互交叉,“居家化”和“社区化”成为整体化照护服务发展的主要形式。长期照护服务的居家化和社区化,意指让失能老人尽可能地留守家庭的生活范畴之内,也可享受到有效的照护服务,这样不但有利于提升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也能有效地降低政府和家庭的照护成本。无论是基于政府当前财力,还是失能老人及家庭的支付能力,非正式的家庭照护仍然是我国现阶段失能老人的主要照料方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家庭在失能老人照护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加强家庭履行照护责任的支持政策体系建设,提升家庭发展能力,维护长期照护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进一步完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上海于2017年率先在徐汇区、普陀区和金山区进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2018年覆盖到所有区县,该项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服务项目的供给与需求之间不匹配,医疗护理供给严重不足,评估等级划分过细、复评率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在资金方面对医疗保险基金的依赖性较高,尚未建立起独立、可持续的财务筹资机制等等。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上海老年人一旦进人老年期,其平均预期照料时间为3耀6年。随着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预期照料时间会不断增加;同时伴随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的加深,失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照料成本快速上升。因此,需要尽快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参保对象和经费来源方面将其作为完全独立的险种,调整评估等级和服务内容,坚持医疗护理与生活照料护理并重,在筹资机制方面厘清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依据保险的基本原则讲求精算平衡。
此外,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失能水平伴随时间的推移而动态变化,老年照护服务遵循老年照料的时间需求规律和结构特点,需要开展老年照料时间预测和长期照护需求动态评估。
[参
考
文
献]
[1]FriesJF.Aging,nationaldeathandthecompressionofmobility[J].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1980,[2]FriesJF,GreenLW,LevineS.Healthpromotionandthecompressionofmobility[J].Lancet,1989,333(8636):[3]
481-483.
FriesJF.Measuringandmonitoringsuccessincompressingmobility[J].AnnalsofInternalMedicine,2003,139303(23):130-134.
[4]GruenbergEM.Thefailureofsuccess[J].MilbankQ,1977,55(1):3-24.[5]
PsychiatricaScandinavica,?1980,?62?(S285)?:382-397.
(2):455-459.
KramerM.Therisingpandemicofmentaldisordersandassociatedchronicdiseasesanddisabilities[J].Acta
[6]MantonKG..Changingconceptsofmorbidityandmortalityintheelderlypopulation.MilbankQ,1982,60(2):183-244.[8]曾毅,顾大男,凯·兰德.健康期望寿命估算方法的拓展及其在中国高龄老人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人口科
学,2007(:2-14.6)
:68-76.[9]张文娟,杜鹏援中国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变化的地区差异:扩张还是压缩?[J]人口研究,2009(5)[7]杜鹏,李强.1994耀2004年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变化[J].人口研究,2006(5):9-16.
11
圆园员9年第3期2013(1):64-72.
南方人口
[10]郭未,张刚,杨胜慧援中国老年人口的自理预期寿命变动:二元结构下的城乡差异分析[J].人口与发展,[11]杨贞贞,米红援中国老年人不健康寿命变动的分状态贡献率研究[J].南方人口,2013(5):47-52.
[13]AnsteyKJ,BylesJE,LuszczMA,MitchellP,SteelD,etal.Cohortprofile:TheDynamicAnalysestoOptimize[14]MinicuciN,NoaleM,BardageC,BlumsteinT,DeegDJH,etal.Cross-nationaldeterminantsofqualityoflifefrom:3-14.[15]张文娟,魏蒙援中国老年人的失能水平和时间估计:基于合并数据的分析[J].人口研究,2015(5)[16]SullivanDF.Asingleindexofmortalityandmorbidity.HsmhaHealthRep,1971,86(4):347-354.
2017(6):64-78.
——基于CHARLS2013的实证研究[J].南方人口,[17]刘亚飞,张敬云.非正式照料会改善失能老人的心理健康吗?—[18]唐咏.高龄失能老人照顾者精神健康状况研究:基于性别分析视角[J].南方人口,2013(4):56-63.
sixlongitudinalstudiesonaging:TheCLESAProject,AgingClinical&ExperimentalResearch,2003,15(3):187-202.Ageing(DYNOPTA)Project[J].InternationalJournalofEpidemiology,2010,39(1):44-51.
——多个数据来源的比较[J].人口研究,2015(:34-47.[12]张文娟,魏蒙.中国老年人的失能水平到底有多高?—3)
AStudyoftheDisabilityLevelandAverageCareTimeoftheDailyLivingofShanghaiElderly
BasedonMultipleDataSources
GUOXiu-yun
(SchoolofPolitics&PublicManagement,EastChina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Law,Shanghai
201620)
Abstract:Thedisabilitylevelandtheaveragecaringtimeoftheelderlyarethebasistoevaluatingthelong-termdemandsofcareservicesandthesocialservicesplanning.Basedonthedatafrom2010census,1%populationsamplingsurveyin2015,samplingsurveyonthelivingconditionsofurbanandruralelderlypopulationin2015andthe2014CLHLS,thispaperfocusesonthedisabilitylevelandaveragecaringtimeofthedailylivingofShanghaielderly.Theresultsfindthattheoverallslightdisabilityrateis2.76%,theseveredisabilityrateis5.03%,andthetotaldisabilityrateis7.79%whilethedisabilityrateofthefemaleishigherthanthatofthemale.InShanghai,about342500elderlypeopleareestimatedtobedisabledin2015.Theself-carelifeexpectancyoftheelderlypeoplehasincreased,anditschangeaccordwithconsistentwithfunctionalimpairmentcompressiontheory.Themaleat60need3.6caringyearsonaverage
whilethefemale5.37years.Thecaringtimeofbothslightandseveredisablefemaleelderlyislongerthanthatofthedominantcaringdemands.Tomeetthedemandsofdisabledelderlycaringservicers,thegovernmentofShanghaishouldinformalcaresandfurtherimprovementofthelong-termsocialcareinsurancesystem.Keywords:TheElderly,Disability,Averagecaringtime,Self-careLifeExpectancy
male.Asageincreases,theexpectedcaringtimeforslightdisablesgoesdownwhilethatforseveredisablesgoesupasadopthomecaresandcommunitycaresasthemainformsoflong-termcareservicewithstrongerpolicysupportto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