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之死
——浅谈关羽的性格弱点
在我国历史上有两位圣人,文圣孔子,武圣关羽。孔圣人我们都很熟悉了,这里简单谈一下武圣关羽。都说:“乱世造英雄”,三国诸侯争霸时期,涌现出大量的英雄人物,如刘备、孙权等人,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一个将领。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与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四人被册封为“五虎大将”,被后人习惯称为“五虎上将”。而位列五虎之首的关羽对我国以及域外都有很大影响,但在小说和历史最后他却落得身首异处,不仅令我们嗟叹。“武圣”的毁灭造成的悲剧给我们一大震撼,并引发了我们对于关羽众多的思考。
自《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了“神话”般的人物,对后世影响极大。《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忠义”的化身——关羽。关羽的“忠”和“义”历来被人们所崇拜,尤其在封建时代,他的“忠”“义”也被封建统治者宣扬。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忠者,指对君主、国家、民族忠诚,实质上就是爱国主义思想。义者,讲正义,请情义,指维护公正合理的事,指一种人间真情。在封建制时代,虽说具有不同的阶级内涵,但无论从整个国家民族的利益讲,它又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意义。放眼世界,每个国家不论在任何时候,作为百姓民众都应该爱国,忠于人民,忠于国家,这是无可厚非的。毛宗岗的《读三国志法》中也说:“历稽载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作事如青天白日,待人如霁月光风。心则赴忭焚香告帝之心而磊落过之,意则阮籍白眼傲物之意而严正过之。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
当然,我们还要注意到现代和当代社会中关羽的异化现象,人们通常在一些关帝庙见到的关公,非正史里的关羽,而是按照后世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理想观念重新塑造和组合的关公。这位另类关公,承载着现实人们的希望和寄托,成为千秋凛然的伟岸形象,被国内外的敬仰之士供奉着。西方社会的早期英雄形象大多是从古希腊神话中拉出来的,可我们中国人历来“不语怪力乱神”,故罕见神话人
1 / 4
物,英雄形象只能在现实中找,然后加以精心改造。所以就有了“食神关公”、“财神关公”等等,关羽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也是可想而知了。因此这样一来,一些历史人物不得不“走样”,甚至面目全非。结果就成为了“神”和“圣”。
我们说世人们崇拜的如此英雄也只是自己内心里理想化的英雄,并非《三国演义》和正史中真正的关羽,《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虽是勇敌万人、义贯千古的形象,但他也有阴暗面。我国有句成语说的好“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在《三国演义》中对于关羽形象的塑造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且作者也根据正史和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有分寸的描写了他的缺点。而且他的这些缺点也是他致命的弱点。
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品描写关羽的大部分语言是写他的“忠义”和勇猛。在《三国演义》的一百二十回中大约有十八回是写关羽出生入死,忠肝义胆正面形象:斩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刮骨疗毒,水淹七军。鲁迅曾说,在《三国演义》中“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然而细细品味这部作品,关羽的性格弱点也显而易见了。首先,有大勇无大谋。纵观关羽一生,其在军事作战中勇猛抗敌并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奠基蜀国大业当之无愧的功臣之一,然而却缺乏一位大将应有的智谋和韬略。其在军事战略思想上思路不清,头脑简单,尤其是一些细枝末节上,都说“细节决定成败”,他再细节上更是草率、莽撞,往往因小失大。在吴蜀联合抗魏时,孙权极力拉拢他,想结成吴蜀联盟,于是派遣使者为其子求取关羽之女,而关羽却没意识到这场联姻是孙权蓄意结盟的信号,也没有认真贯彻刘备吴蜀联盟拒的方针,反而怒曰“虎女焉能配犬子”,致使孙权大怒。这种“莽夫”之举最终导致自己在樊城受到孙、曹两兵夹击从而败走麦城。
其次,心胸狭窄。《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这一特点在作品中的一些细微处得以体现。例如,刘备三顾茅庐接回孔明之后,“刘备拜为军师,相敬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关羽和张飞就开始不服气了,张飞本就是粗人,若是赌气还正常,而关羽却也心有不甘,要知道原来和刘备食同桌的可是关、张啊!这是到博望坡一捷之后,他才知道孔明智慧超群,才开始慢慢容纳这个人。此外还有,如马超来投,他也容不下,要与其比武,甚至是不顾自己留守的阵地,最后还是孔明
2 / 4
稳住了他。观其一生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例如,《三国志》中有一段这样写,费诗曾奉刘备命拜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羽大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卒同列。不肯拜受。后来经过费诗的劝导,方才受命。可以看出他对虽已年迈但是当年却难以战胜的黄忠的不满情绪溢于言表,他的语言里充满了嫉妒和无礼。
再次,自恋倾向严重。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被称为“美髯公”,而他对自己的胡须更是无比喜爱。在被曹操俘获,曹操以各种利益诱惑想使其为他所用,于是我们看到了他“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忠”于刘备的一面。然而我们大家忽略了一个细节,就是曹操赠云长护髯纱锦囊,头一日刚接过曹操的赠礼,“次日,早朝见帝。帝见关公一纱锦囊垂于胸次,帝问之。关公奏曰:臣髯颇长,丞相赐囊贮之。帝令当殿披拂,过于其腹。帝曰:真美髯公也!”关公想当众炫耀之心皆显。此外,《三国志》中写,“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关羽写信给孔明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别人夸自己了,还要如此炫耀,真是个自恋的人啊!
最后,狂妄暴力、目中无人。众所周知,关羽自出道以来,跟随刘备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从整部《三国演义》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后来蜀汉征途的管理模式基本是“半家族化”的模式,而关羽又是刘备结义弟弟,还是五虎将之首,这样的位子,是的他的骄傲轻狂更加厉害。他的这种性格不仅令敌人胆寒,同时也招来自己的将士的害怕与背叛。襄樊之战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关羽腹背受敌,处境十分艰难的的情况下,近在咫尺的刘封、孟达却选择了见死不救。
在小说第七十六回里,关羽遣使到糜芳营中“关公军中缺粮,特来南郡,公安二处取白米十万石,令二将军星夜解去军前交割。如迟立斩。”粮食凑不齐要被斩,在这等淫威之下谁不叛逃呢?我们知道刘邦成功,靠萧何主持关中;刘秀先生成功,靠寇恂主持河内;曹操先生成功,靠枣祗先生主持许县屯田。只有关羽的基地建立在沙滩上。刘邦对萧何不断加官晋爵,为的是把萧何套牢,免得他发生变化,关羽却宣称回军要惩处二位留守主管,所以结果便可想而知了,二位留守主管献城投降了。雨
3 / 4
果曾说过:“骄傲是所有英雄人物都能受到伤害的处所。”关羽的骄傲自负、心胸狭窄无疑是他致命的弱点。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纵观历史,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也验证了这句话的真理性。楚霸王项羽因他自身有勇无谋,暴躁,优柔寡断的性格,导致他自刎乌江,最终失败。关羽则又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关羽形象,不同的是《三国志》更为真实的记录了这一人物,而《三国演义》则是更为理想化的塑造了关羽这一形象。记得曹丕典论中说,“文人相轻,自古皆然。”纵观历史,许多英雄人物均捎带些骄傲骄志,然兵法最忌讳,骄者必败。“武圣”——关羽一生正是败于此,输在自己的性格弱点上。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