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2)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2)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2)

一、语言知识积累与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诧异chà 妥贴 讪笑chàn 血气方刚 .. B.默契琐wèi 祸不单行 .qì 竹蔑 猥. C.烦躁 dǎo 颠沛流离 .zào 迸溅 祈祷. D .菌子jūn 挚痛 气氛 fèn 以身做则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讲故事非常幽默.我们听得忍俊不禁地笑了。 ....

B.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C.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牛斗.声震天地! ....

D.在花海景区.伴随着《桐梓花开了》的优美旋律.游人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开始严惩无视红绿灯信号乱穿马路 。 B.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C.通过比赛.使同学们增进了友谊.锻炼了身体。 D.他从上中学的第一天起.就坚持记日记。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父亲随军南下.在上海与母亲邂逅.组建了家庭。

②邻家一位小姑娘.生活、学习面临困境.母亲闻讯及时送去1000元。 ③虽然当时物资贫乏.但在母亲的精心操持下.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井井有条。 ④母亲用爱心滋润着我们.同时.也辐射到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⑤我的母亲勤俭持家.且乐善好施。

A.⑤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⑤ C.⑤①④③② D.④②①③⑤ 5.填写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不经意间.一道残阳已铺在水中.抬眼望去.只见一个梳着长辫的村姑正拿着一个棒槌在水边洗衣.头上飞鸟欢歌.耳边燕语呢喃。再往远处看.炊烟袅袅升起.依稀看见朦胧的青砖红瓦。我无意离去. 。

1 / 9

A.不知是陶醉于这天堂般的美景.还是依恋那天使般的美人? B.是陶醉于这天堂般的美景和依恋那天使般的美人吗? C.是陶醉于这天堂般的美景.还是依恋那天使般的美人? D.既是陶醉于这天堂般的美景.更是依恋那天使般的美人。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6-7题。(4分)

江上渔者①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②爱鲈鱼③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小、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6.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捕鱼为生的人。 B.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C.次句写岸上来往的人.只想着鲈鱼的美味 。

D.后二句写捕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随意闲适。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五言绝句。

B.主要采用想象的表现手法.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 C.此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2题。(12分)

啮镞①之法

隋末有昝君谟②善射。闭目而射.应口而中。云志其目则中目.志其口则中口。有王灵智学射于谟.以为曲尽其妙.欲射杀谟.独擅其美。谟执一短刀.箭来辄截之。唯有一矢,谟张口承之.遂啮其镝③.笑曰:“学射三年.未教汝啮镞法。” 【注释】①镞(zú):箭头。②昝(zǎn)君谟(mó):人名。③镝(dí):箭头。

⒏对下面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王灵智学射于谟

2 / 9

B.有王灵智学射/于谟 C.有王灵智/学射于谟 D.有王灵智学/射于谟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 善( ) (2)执( ) (3)啮(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有王灵智学射于谟.以为曲尽其妙.欲射杀谟.独擅其美。

11.昝君谟“善射”的表现?(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2.昝君谟最后的“笑”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3.(1)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2)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3)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5)《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里艰苦战斗生活的诗句是: . 。

(6)在《己亥杂诗》中作者虽辞官.但仍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无私奉献的句子是 . 。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春光美

周海亮

①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②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③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3 / 9

④“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⑤“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⑥“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⑦“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⑧“难道不是吗?”

⑨“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⑩“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⑪“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⑫“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⑬“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⑭“您是说.用爱吗?”

⑮“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⑯“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你愿意把你看到的告诉

4 / 9

我吗?”

⑰“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⑱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⑲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⑳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14.细读全文.题目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15.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春天)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

16.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

17.文中的女孩.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才由先前的“畏畏缩缩”变得“步履轻松”的?(4分)

18.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说说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14分)

秃的梧桐 (佚名)

①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②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③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依.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碑。 ④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

5 / 9

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⑤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⑥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⑦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以前的美阴了。

⑧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⑨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⑩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少了的绿意.却也填了蔚蓝的天光。爬上榆干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得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4)——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6 / 9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19. 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2分)

20.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21.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他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4分) 22. 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3.综合性学习。 (6分)

1.想象你将在学校的“谈读书”主题活动上发言.请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发言稿。要求:(1)自选一个角度;

(2)运用至少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3)不超过150字.书写工整。

24、作文.(50分)。

生活中处处有风景。美丽的大自然是一道风景.灿烂的文化艺术是一道风景.天真无邪的童真是一道风景.助人为乐是一道风景.辛勤的身影是一道风景.埋头苦学是一道风景.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是一道风景……每一道风景都令我们陶醉.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

请以“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 文体符合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字数不少于600字;(3)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7 / 9

2016—2017(下)第二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一、语言知识积累与及其运用。(10分)

1.C 2.A 3.D 4. .A 5.B 【解析】B项是一般问句.与“我无意离去”不能衔接。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6-7题。(4分) 6.D. 7.B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2题。(12分) 8.C 9.(1)精通.擅长 (2)拿 (3)咬

10.有一个叫王灵智的向昝君谟学射箭,认为学到了全部的射箭妙处.想射死昝君谟.一个人独自享有这种高超技法。

11.闭着眼睛射箭.说射哪里就能射中哪里。 12.嘲讽王灵智忘恩负义的行为。

译文:隋朝末年有个叫昝君谟的人擅长射箭。他闭着眼睛射箭,说射哪里就射中哪里。说想射中眼晴就射中眼睛.想射中口就射中口。有一个叫王灵智的向昝君谟学射箭.认为学到了全部的射箭妙处.想射死昝君谟.一个人独自享有这种高超技法。昝君谟手拿一把短刀.箭射来就砍断它。只有一支箭.昝君谟张口接住了它.然后咬住箭头.笑着说:“学习射箭三年.幸好没教你这种咬住箭头的方法。” (三)古诗文积累。(8分)略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4.(2分)老人善良美好的心灵、老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老人讲述的深刻道理、女孩走出阴影变得积极乐观。(答到一点得1分.答到两点得2分。)

15.(2分)指(小花的)不美.也暗指女孩的残缺卑小.表现作者对残缺卑小生命的怜爱。(答到其中两点即得2分

16.(4分)运用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老人对女孩的希望和鼓励;虽残缺卑小.但仍然要像花儿一样勇敢开放.乐观生活。(3分)

17.(4分)花儿的开放与残缺、卑小无关.任何生命都是有价值的.都可有所作为;(2分)一个人只要用心、用爱去感受世间万物.就能体会生活的美好。(2分)

18.(4分)这样结尾使读者觉得老人的形象更高大;(2分)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2分)

8 / 9

19.托物言志(2分)

20.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梧桐生存的艰难.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4分

21.和秃梧桐一样.其它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答“写其他的树和花衬托出秃梧桐的顽强生命力.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给4分;只答“衬托”或“深化中心”.缺乏分析.给2分)

22.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只要扣紧“秃梧桐”来谈.言之成理即可.4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3、综合性学习。 (6分) 略

24、作文。(50分) 略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