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毛概》习题及答案20

《毛概》习题及答案20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专题一1、党的早期领导人(B想。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周恩来C

2、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毛泽东的(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C《论新阶段》A毛泽东(后5、(

C

)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中共二大B科学发展观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D邓小平理论

B

A中共一大A毛泽东思想

C)

B中共十七大以后

C延安整风以后

D遵义会议以

B邓小平

)曾经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实际中去的思

B《新民主主义论》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的论述

C江泽民

D胡锦涛

3、“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这是(A

4、就全党来讲,对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实际中去这个问题形成统一认识是在A中共十二大以后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中共十三大D

)提出的

8、邓小平正式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

9、“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

10、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是第一次(AA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C阐述“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A坚持与时俱进12、(A可持续发展A个体的人A公平A以人为本

B执政为民B以人为本

B)

C抽象的人)

D协调)

B广大人民群众B正义

B发展

C发展C公平

B阐述“三个代表”的基本内涵D阐述“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

B

D发展生产力D协调发展D公民

C坚持党的先进性C全面发展

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质是(

B)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13、以人为本的“人”是指(

1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C1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D

D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B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回答了(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问题

C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D什么是社会和谐,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1会

17、江泽民提出(A发展理论体系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问题

C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会

1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理论联系实际A《新民主主义论》C《整顿党的作风》A解放思想A理论创新

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A人口多,底子薄

B实事求是

B理论创新

C

D一切从实际出发

C实事求是

D什么是社会和谐,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

18、邓小平抓住(

CA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C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D党的先进性

)根本问题,并作了系统回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群众基础

20、1941年,毛泽东明确界定“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是在(D

B《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D《改造我们的学习》

B

D求真务实

C与时俱进

B实事求是

D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C

B地区发展不平衡

2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22、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B

23、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是(C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24、曾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是(CA陈云A1927年

B周恩来B1928年

C毛泽东C1929年

D刘少奇

C

D1930年B

25、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

26、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曾针对“大跃进”的“左”的错误,为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号召全党(A“大兴理论联系实际之风”C“大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风”A批评与自我批评C与时俱进

B“大兴调查研究之风”D“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7、江泽民曾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C

B敢将真话,做实事D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28、邓小平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正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和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首先必须(A发展生产力A理论问题

B实事求是B实践问题

C敢说真话C政治问题

D解放思想

D思想问题

29、从党的历史发展来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的(C30、在实践基础上的(A

)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2D)

A理论创新A研究A保持先进性

B制度创新B从实际出发

C科技创新D

)C客观事物

D文化创新

D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A

D富于创造性B

D十四大D、制度创新

31、实事求是的“是”指的是(

32、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

B具有科学性

B十二大

C体现民族性C十三大

A

33、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在党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A、实践创新

3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

B、科技创新

C、体制创新

35、1941年,毛泽东明确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是在(DA、《新民主主义论》C、《整顿党的作风》A1927年

B1928年

B、《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D、《改造我们的学习》

C

C、1929年

专题二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CA民族资产阶级A武装斗争

B农民阶级B议会斗争

B大资产阶级B革命的动力

C

2、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A

)C合法斗争

BA)

D地下斗争)

C无产阶级

D、1930年

36、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

D城市小资产阶级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不包括(A城市小资产阶级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A封建社会

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5、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B殖民地社会

C民族资产阶级

)问题C革命的对象

D农民阶级D革命的前途D资本主义社会

D无产阶级革命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C社会主义革命

6、建国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性质是(BA农民阶级的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

7、毛泽东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著作是(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A领导权问题A朱德

B革命对象问题

C周恩来B从作风上建设党D从制度上建设党

B官兵平等的原则D《论持久战》

A

B《共产党人发刊词》

D革命动力问题

)A

8、区别新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C革命形式问题

D邓小平

9、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的是(B

B毛泽东

10、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特点是(A从思想上建设党C从组织上建设党

11、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是(AA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原则

D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

312、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A封建主义A工人阶级

B民族资本主义B农民阶级

D)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产阶级

C)D帝国主义

13、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B

C城市小资产阶级

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最基本的联盟是(A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C工农联盟

A、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A、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A、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B无产阶级和其他非劳动阶级的联盟D无产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C

15、毛泽东为党和人民军队确立的宗旨是(

B、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D、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

B

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D、民族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

16、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17、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B、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D、全国革命形式的继续向前发展C

D、中共一大召开B

D、资本A

C、共产主义社会

C、五四运动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进入(A、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2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完全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是(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

C、个体经济)

2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A、独立的社会形态C、过渡性质的社会A、新民主主义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23、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A、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结论C、与马克思主义无关A、通过没收官僚资本C、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A、全国大陆解放C、土改运动

B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B、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D、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之一

D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22、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D、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D

)建立起来的

B、通过原来解放区的公有经济

D、通过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B

24、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营经济主要是(

25、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条件是(

D、“三反”“五反”运动

4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

26、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是(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A、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B、工农联合专政

C、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合专政

2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A、个体经济义经济

29、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30、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B

B、公有制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

B、高级社、低级社、互助组D、互助组、初级组、高级组

C

C)

27、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

D、国家资本主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3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A、定息A、1952年A、加工订货C、四马分肥

B、国家资本主义

B、1953年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C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D、新民主主义性质

D

C公私合营

AC、1954年

B、统购统销、经销代销D、个别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5B)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

33、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34、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3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

)年开始的。

D、“四马分肥”

D、1955年)

3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高级形式是(D

专题三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建成社会主义A革命

B改革

B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C)

C发展生产力

D向共产主义过渡

B解放生产力

C政治运动

D

B实行按劳分配

3、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B4、消灭剥削的物质条件是(A实行公有制达

D阶级斗争

C市场经济高度发达

D生产力高度发

B

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C明确拉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

6、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

A它的政治民主化程度比资本主义更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B它的经济计划性比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C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高,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得物质文化生活

D它的社会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能够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7、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A稳定得国内政治环境C和平安定得国际环境(

C

B四项基本原则D自己的发展

D

8、邓小平曾说过:“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A我国实际上还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得时期B我国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D我国还存在着封建残余、小生产习惯势力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9、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A号召人民生活节俭,抑制社会需求B用发购物票的方法计划分配社会产品C发展生产力A改革

B发展

D要求企业增加产品的数量,减少花色品种

D以德治国

C

C依法治国

10、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B

C

1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C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为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61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

B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D高度的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

13、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

C

B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D

D邓小平

A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A马克思

B列宁

A

14、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的是(

C毛泽东)摆到了首要位置

B改革开放

D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共同富裕

A

)的本质

C实事求是

15、社会主义本质把(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大的贡献是揭示了(A社会主义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6、邓小平在领导全党解放思想,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过程中,理论上

B市场经济

D马克思主义

17、毛泽东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这段话说明了(A、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D、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18、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CA、依靠科技进步上来

B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D、发展生产力上来

D)两个阶段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D

C、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19、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发达和(A、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

B、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C、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B、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要求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1、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从其社会性质而言应属于(D)A、资本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向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AA、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

B、信息化的历史阶段

7B、共产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从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

C、工业国的历史阶段基础上(

C)

D、祖国统一的历史阶段

2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A、建立多党制

C、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4、目前我国最大的实际是(

D)

B、人口众多

D、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且不平衡C、贫富差距拉大并且开始出现两极分化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A、中国共产党C、知识分子A、改革开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8、四项基本原则是(AA、立国之本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A、教条主义C、狭隘经验论A.实现四个现代化

C.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C、加强党的领导

32、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党在(A、社会主义社会C、革命和建设时期

)

B、强国之路

D、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

)

B、机会主义D、资产阶级自由化

A

B.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D.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B、实行三权分立D、建立议会民主

2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和核心内容是(C

B、富强、民主、文明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26、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是(

B、工人阶级D、农民

)

B、自力更生、艰苦创业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7、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是(D

2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D

30、党的十三大指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31、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A

B、依靠外援

D、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的基本纲领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B、发展重工业

D、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建设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3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AA、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发展信息产业

3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A、建设高度发达、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3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

C、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A、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

8B、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D、从新中国成立到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36、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CA、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37改革的性质是(A一场新的革命展

38、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3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A、一项长期的国策

C在现代化建设中实行的政策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C、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41、在全面改革中,(A经济体制改革改革

42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靠(A发展43、要把(C、改革开放A、“三个有利于”C、巩固社会主义制度A是由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决定的C是由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决定的4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使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C、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7、我国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DA、闭关自守,盲目排外C、自力更生于依赖外国并重

B改革A

C稳定

A

)D公平B、稳定压倒一切A

A

C

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A

D实现现代化后就不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A

)

B、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理论D、党执政规律的理论

C科技体制改革

D文化体制

B、一项权宜之计B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

B、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0、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是(

)是重点。

B政治体制改革

)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三个有利于”

B、四项基本原则

D、生产力标准

D

B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D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C

B、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利用国际分工,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B、依赖外国,崇洋媚外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D

9A、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4、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45、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在于(

48、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的关系

A、独立自主B、自力更生C、闭关自守

A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49、我国已初步形成、逐步推进的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沿边开放→内地开放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沿边开放→内地开放

C、经济特区→沿江沿边开放→沿海开放城市→内地开放D、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江沿边开放→

A

D、对外出口与到海外建厂相结合D

)。

D、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先A

)

D、外资经C

)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内地开放

50、我国对外开放应实施的战略是(“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C、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相结合51、以下不属于对外开放的原因的是(A、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进

52、“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标注是(A、生产力标准济

53、邓小平反复强调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是(A、改革A、改革是动力

B、发展

C、稳定

D、开放D

)

D、发展是前提

C、稳定是前提专题四

1,在党的八大会议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构想的领导人是(D)A毛泽东A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二大A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二大(

B)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B刘少奇

C周恩来B十一届六中全会D十二届三中全会

B)

B十一届六中全会D十二届三中全会

D陈云B

)上提出的

2,“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方针是在党的(54、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B、发展是目的B、综合国力标准

C、人民生活水平标准

C、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B、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相结合

3,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是在党的(

4,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党的A十三大

5,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统一于(C)A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

D)上

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量的比重B国有经济的总产量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

C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数量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

10D控制力

7,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

B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B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D初级阶级的国情8,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

B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D初级阶级的国情

9,(C)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产业,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A基础产业A基础产业

B高新技术产业B高新技术产业

C制造业C制造业

D服务业D服务业

10,(B)处于工业的中心地位,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11,(A)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A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转变经济增长方式A生产发展13,(BA生产发展A发展新型产业C引进国外先进技术15,(AA集成创新能力C推进科学技术进步能力16,建设创新型国家,(AA科技A科技A科技

B人才

B)是核心

C教育

)是基础

C教育

D发展D发展

B人才B人才

17,建设创新型国家,(18,建设创新型国家,(C

)是关键

C教育

D发展

B生活富裕B生活富裕

B走新型工业化道路D加大科技创新力度C乡风文明C乡风文明

D村容整洁D村容整洁

A)

12,(A)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B)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B增强自主创新能力D统筹区域经济发展B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能力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能力

14,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

)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19,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C)A坚持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的统一B促进区域协调发展C发展循环经济

D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20,坚持(BA岗位责任制

C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21,我国的国体是A人民民主专政

B多党合作制度

11),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主要途径

B劳动者自主择业D市场调节就业

(A

C民主协商制度A将革命进行到底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A农民

B工人

D民主主义制度

(D)

B实现工业化D无产阶级专政

(D)(A

B民主协商制度D各种联席会议制度

D政治协商会议

(A

)A)

B国务院C最高法院

B人民当家作主D依法治国

((

C在野党B过渡性制度D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C(

D大政方针

B人民民主专政D市场经济

(C)

D办好教育

(D

C无产阶级的

D人类的普遍追求

(A

D意识形态D人们的意愿

D生产的产物

(C

C生命的生存和发展D发扬民主

1222,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

2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

C知识分子

D人民

24,我国的政体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党政领导会议制度25,我国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民主集中制C公正、公平、公开A临时政策A执政党A临时性制度

C可有可无的一项制度A基本方针A方针政策A社会主义道路C人民当家作主A改革开放A超阶级的35,民主是

A一种国家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C文化事业A上层建筑A社会的产物A经济发展

B经济基础B法律的产物B社会进步

C阶级性C经济的产物

36,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的本质是由(B)决定的37,人权作为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38,人权的基础是

B基本政策B根本保证B基本政治制度B反对党

2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27,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

C权宜之计

28,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D参政党

29,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

B)D)D)

D重于一切的制度

30,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C基本方略C基本活动

D指导思想

3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3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B)C)

3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

B发展市场经济C四项基本原则B资产阶级的

34,民主、自由、人权是

))

A))

39,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A发展民主

C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治体制40,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A人权

A精神文明

B自由

B古代文明

C民主

C现代文明

D权利

41.人类文明是一个有机系统,它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

B依法治国

(D

D社会的进步、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C)A)构成。

D道德文明

42.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A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C民族的饿文化

B融入西方文明的文化D面向现代化的文化

B

B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D吸收西方文化结合起来

D精神文明

4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宏扬主旋律和(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结合起来C发展民族文化统一起来

4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里的“文明”是指(D

A物质文明

B现代文明

C古代文明

45在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中,核心和根本是处理好(A

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C经济建设和民主建设的关系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B)

A政治建设当做中心C民主建设当做中心A培养四有公民C培养四化干部

A特有任务A爱国主义A依法制国A人治(

C)A指导方针53(B54(

BA科学技术

B工作方针B教育

C政治优势C文化

D政策D管理

)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B经济建设当做中心D科技和教育当做中心B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D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D根本方向D自强不息C)

B根本任务

C勤劳勇敢C法治C以德服人

B团结统一B法制B德治

C首要任务

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改革开放和惩治腐败的关系

46邓小平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

4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跟本任务是(A)

48提高人的素质,培育“四有”公民,是文化建设的(B49中华民族的核心内容是(A

50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称之为(

D法律规范

51以道德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称之为(B

D道德感化

52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重要的

)是提高人民科学尾花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是科学技术和

13培养人才的基础

A文化A喉舌56(A项事业包括

文化建设在内所追求的根本目标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实现经济发展理念,形成

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以及应在全社会的和谐舆论,这个根本是(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C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58(C主义荣辱观

59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就会失去凝聚力。

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B

A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C实现人的全面发展A理想信念教育育

61、我过历史上曾产生不少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其中“和为贵”是(观点

A老子62党的(BA十五大部署的是(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把社会更加和谐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B十六大C)

B)的

60培育“四有”公民的核心内容是(A

B纪律教育

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宏扬民族精神

C文化和知识传授

D道德教

A民族精神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D传承民族文化

B时代精神

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D社会

A

B推动社会的进步D发挥人的创造性

B教育B工具

C哲学C中介

D管理

B

D事业

55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

)是马克思主义关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各

57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抓住了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树立全社会和谐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63深刻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性质.定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重大战略A《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五年规划纲要》6465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A现代化

B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关键在(C

14B按劳分配)

公有制

A发展6667

B协调利益关系

C中国共产党

B

C发展民主集体主义D

D民生状况改善)D

坚持对外开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坚持科学发展观(C

A社会主义荣辱观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以人为本

BA

)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期任务

A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长期任务C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关的另一项重大战略任务D与历史的和谐社会一致6970

社会和谐首先是(A加强党的建设

BB

)要发展B

协调利益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

)阐述的

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中大问题的决定》B

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中央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

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C《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7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C)A“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社会C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72

BD

“乌托帮”式的和谐社会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A

)对未来美好社

胡锦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

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会的设想A涛7374

(BA发展党的(A75证A发展76础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15马克思.恩格斯B毛泽东.周恩来C邓小平.江泽

)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B公平正义DB

社会活力

社会安定有序

十六届

)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十六届三中全会

十六届四中全会

十六大

六中全会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

B中国共产党

制度

C)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D

秩序

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A)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

上层建筑

7778(7980

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完全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CA智力支持B)A智力支持A以人为本A民主政治

BBB

社会条件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CCC政治保障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

D制度保障BD)

D改革开放

)D民主法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必须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必须坚持(

专题五

精神支持

政治保障

D社会条件

和谐社会建设可以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

1、(A.19782、(CA.1978

B)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

B.1979B.1979A

B、通讯、通航、通邮D、通商、通航、通讯

D

)问题提出来的。

C、港澳

D、台湾

B、澳门

B

C.1981C.1981

D.1986D.1982

大政方针。

)年,叶剑英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

3、“三通”是指(A、通商、通航、通邮C、通话、通邮、通商

4、“一国两制”是针对(A、香港5、(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C、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香港、澳门、台湾是中会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6、“一国两制”中的特别行政区(DA、行使地方政府的权力C、享有立法权

A、民族和国家的根本利益

A、新疆

A、国际环境的繁荣昌盛C.、国外物质文明的提高题

10、(B)是实行“一国两制”的核心。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度

D、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1、实行“一国两制”力求以(

B

)方式实现祖国统一

16)

B、享有完全自治权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7、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的出发点是(A)

B、国际主义B、台湾

C、社会主义

)问题。C、香港

D、澳门

D、民族主义

8、“一国两制”战略构想最先被成功运用于解决(C9、实行“一国两制”的外部条件是(D

B、国外军事实力的增长

D.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

A、军事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和平

A

C、妥协D.、谈判

12、台湾问题的本质是(C、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

13、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就是(AA、承认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不能分割B、承认中国可以采取任何方式解决问题

C、承认中国采取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承认外国不能干涉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

14、根据“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台特别行政区必须由谁治理(A、港澳台人

C.、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澳台人高的自治权利,主要体现在(AA、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C、拥有终审权

A、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C、一个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A、1981年

B、1982年

B、拥有立法权D、拥有独立司法权

A)

B、是一种过渡性的制度D.、一个对内改革的基本国策

B)

C、1983年

D、1984年

B、中央政府委派的官员

D、港澳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爱国者

C

15、台湾和大陆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享受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

16、“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和平统一祖国的伟大战略构想,它是(

17、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在(18、依据香港行政区的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不享有(AA、对外代表中国的权利C、立法权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系

C、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A、1984.9.26

B、1987.4.13

专题六

1、当今世界的主题是(A、和平与发展A、反对霸权主义A、第一世界

A

C、反帝反霸权主义)

B、战争与革命

B、行政管理权

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B、台湾可以代表中国同外国发展经济文化关D、倡导两岸领导人开展沟通和交流

D、1999.12.20

C、1997.7.1

19、以下不符合江泽民八项主张精神的是(B

20、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是在(C

D、维护世界和平

2、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是(D

B、反对帝国主义

3、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

B、第二世界

4、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A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C、导致各国矛盾的加深

C、维护世界和平D、独立自主C)

D、介于第二和第三世界之间)

B、不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D、可能重新恢复冷战局面

17C、第三世界

5、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C、不放弃使用武力A、一极化A、互不侵犯断。A、十二大

B、十三大B、三极化

B、通过武力解决国际争端D、反对霸权主义

D、多极化D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五极化

6、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趋势是(D7、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8、1987年党的(B

B、互不干涉内政C、平等互利

)报告正式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的新论

C、十四大

A

B、战争与和平D、战争与革命

D、和平共处DD、十五大

9、我国的国家利益首先就是要维护(A、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C、和平与发展

10、维护世界和平,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应遵循的原则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DA、对话协商A、毛泽东C、邓小平(

B、反对霸权主义B、周恩来D、陈云

C、不结盟

11、最早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B

12、胡锦涛于2005年9月15日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中增添了

B)的新目标。

B、共建和谐世界D、互不干涉内政

C)

C、独立自主

D、领土完整

A)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B、平等互利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平等互利A、和平共处多边是舞台。A、首要

B、中心

C、合作

D、和平

)的原则,通过协商和谈,公平、

15、中国历来主张第三世界国家应该本着(C合理地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和争端。A、互谅互让、求同存异C、平等互利、和平共处A、国际金融秩序

B、国际文化秩序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D、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13、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准则是(

14、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布局是大国是关健,周边是(

16、我们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DC、国际军事秩序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7、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BC、和平友好,真正不结盟放在首位,A、互信互利

B、团结协作

18A、扩大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B、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C)

18、中国政府认为,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是(

C、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新安全观的核心是(AC、互利合作A、经济1、(BA人民群众

B、军事C、科技

D、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19、中国政府认为,只有倡导新安全观才能应对国际安全挑战维护各国安全利益。A、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B、平等对话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教育

专题七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力量。

B、工人阶级

C、工农联盟

C)

B、最大公无私的阶级的

D、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力量

C)

D、先进知识分子

C、中国共产党)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D.实现共产主义

)的先锋队.

D、先进知识分子

B

)

C、工农联盟

D、先进知识分子

20、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A)力量是国家实力的基础

2、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最根本体现在于它是(A、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C、先进生产力的代表A、工人阶级

B、工农联盟

C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4、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A、农民

5、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是中国(B

B、工人阶级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A、劳动

B、知识

C、人才

D、创造

D)

6、是创造财富的一概资源,但它只有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才能形成实际的财富。7、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是(A、坚持工农联盟为基础C、拥护祖国统一8、(AA.民族平等C.各民族共同发展A、一部分A、农民(

C

B、可以依靠的力量D、不能依靠的力量

)

B、党的路线决定的D、党纲党章决定的

19B、高举爱国主义大旗D、党的领导

)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

B.各民族相互促进D.祖国统一

A)

C、工农联盟

D、先进知识分子

D、领导者

C、异己力量

9、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

B、主体

10、我国的领导阶级是(B

B、工人阶级

11、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A、依靠力量C、根本依靠力量

A、党的目标决定的C、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12、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由(C

13、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AA、思想建设

14、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

D)

)放在首位的。

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D、制度建设

A、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B、组织和领导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坚持民主集中制,选拔德才兼备的人组成各级领导班子D、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5、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AA、改善党的领导C、服从党的领导

B、统一党的领导D、强化党的领导

)

16、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的根本是(A)A、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按照“四化”要求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C、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D、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17、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A、保持党的先进性

B、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实现自己的最高纲领D、巩固自己的地位18、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A、放松思想工作C、忽视民主A、绝对领导A、现代化建设C、思想政治建设

B)

B、脱离群众D、组织涣散

A)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根本建军原则。C、相对领导

D、思想领导

A)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

B、根本领导

B)

19、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

20、加强军队的革命化建设,必须始终把(

B、年轻化建设D、军队战斗力建设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