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写提纲
前言
简述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背景、建设意义、安全验收评价项目委托方及评价要求、安全验收评价工作过程等。
1.总则1.1评价目的
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简述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目的。
1.2评价依据1.2.1法律法规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应遵循的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并标注发布机构、文号和施行日期。包括但不限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公路安全保护条例》;《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陆上石油天然气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有关事项的通知》;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由工程所在地方人民政府颁布,与管道安全有关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
1.2.2标准规范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应遵循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参考的企业标准和其他有关规范。采用的标准应为有效版本,名称后注明标准号和年号。建议按照专业划分分别列举标准,应注意引用标准规范的适用范围。
1.2.2.1国家标准包括但不限于: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GB/T9711);《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59);《钢制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B/T21447);《埋地钢制管道阴极保护技术规范》(GB/T2144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1559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GB50470);《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GB50341);《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安全色》(GB2893);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683);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28);
3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69);《石油天然气站内工艺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540);1.2.2.2行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
《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范》(SY/T0048);《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规程》(SY6186);《原油管道输送安全规程》(SY/T5737);《天然气管道运行规范》(SY/T5922);
《石油设施电气设备安装区域一级、0区、1区和2区区域划分推荐作法》(SY/T6671);
《埋地钢制管道直流排流保护技术标准》(SY/T0017);《埋地钢制管道交流排流保护技术标准》(SY/T0032);《石油天然气工程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安全技术规范》(SY6503);
《石油天然气安全规程》(AQ2012);《安全评价通则》(AQ8001);《安全验收评价导则》(AQ8003);
《石油行业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写规则》(SY/T6710);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
1.2.2.3参考标准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参考的企业标准和其他有关规范。
4
1.2.3建设项目合法证明文件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所依据的有关技术资料(包括文件名称、编制单位和日期等)。包括但不限于:
1)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
2)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批复文件及重大设计变更批复文件;
3)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委托书(任务书)。1.2.4相关文件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所依据的有关技术资料(包括文件名称、编制单位和日期等)。包括但不限于:
1)安全预评价报告;
2)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及安全设施设计专篇;3)建设项目设计变更资料;
4)建设项目竣工资料(包括施工记录、检测记录、监理记录、施工总结和监理总结等)、竣工报告及竣工图;
5)建设项目试运行资料;6)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资料。1.2.5其他评价依据
列出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所依据的其他有关文件。1.3评价范围
根据建设项目立项批准文件、初步设计资料和有关法律法规等,明确安全验收评价范围,以及与其他工程的界面关
5
系。
1.3.1输油气线路
介绍线路起止点、走向、长度、管径、压力、输量、阀室设置等情况。
1.3.2输油气站场
介绍各输油气站场、油库、储气库的基本情况。1.3.3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介绍防腐、保温、自控、通信、供电、给排水、消防、供热及采暖通风、建(构)筑物等工程辅助配套设施情况。
1.3.4安全管理
介绍建设项目安全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取证、安全管理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安全投入、现场安全管理等情况。
1.4评价程序
介绍安全验收评价工作的主要步骤和内容。2.建设项目概况2.1单位概况
介绍项目建设单位、运行管理单位基本情况。2.2项目简介2.2.1项目基本情况
介绍建设项目名称、性质、输送介质、设计压力、设计输量、支干线里程、站场设置、总投资等。
2.2.2相关工程概况
6
对于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建设项目,应说明总体规划情况;对于联络线工程,应说明上下游管道情况;对于改(扩)建工程,应说明原有工程情况。
2.3自然及社会环境2.3.1自然环境1)沿线地貌
介绍管道沿线主要地形地貌特征(见附表1)。2)气象条件
介绍管道沿线主要县(市、区)的气象情况(见附表2)。3)水文条件
介绍站场及管道沿线主要大中型河流、地下水等水文情况。
4)地质条件
介绍站场及管道沿线区域地质情况、地震及地震断裂带和不良地质情况。
2.3.2社会环境
介绍管道沿线行政区划(见附表3)、交通依托情况等。2.4输油气工艺1)输油气工艺;2)油气来源及物性;
3)运行参数(列出典型运行工况下的数据表,包括输量、温度、压力等);
7
4)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情况。2.5线路工程2.5.1线路走向
介绍线路总体走向、起止点位置及通过的主要行政区域。
说明线路沿线特殊地段(如人口密集区、规划区、采矿区、湿陷性黄土等)分布情况,与其他油气管道并行,与高压电力线、电气化铁路并行情况(长度及间距)。原油管道应说明是否有翻越点。
2.5.2线路用管
介绍工程采用的钢管材质、壁厚、等级、制管方式等。2.5.3管道敷设1)敷设方式
介绍管道敷设方式、埋深、管沟开挖及施工作业带等情况。
介绍与其他油气管道并行段,与高压电力线、电气化铁路并行段以及特殊地段(如人口密集区、规划区、采矿区等)的敷设方式。
2)穿(跨)越工程
介绍管道河流穿(跨)越,山岭隧道穿越,公路、铁路穿越情况(见附表4、附表5、附表6、附表7)。若管道与其它地下管道、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等地下建(构)筑物交
8
叉穿越,说明交叉穿越段采取的措施,如交角、垂直距离、水平距离、防腐措施等。
2.5.4管道附属设施1)阀室
说明线路阀室设置情况(见附表8)。2)线路标志
介绍里程桩、转角桩、阴保测试桩、交叉标志桩、警示牌等标志设置情况。
3)线路构筑物(1)水工保护
介绍管道通过土(石)坎、陡坡、冲沟、河流、沟渠等特殊地段时,所采取的保护管道、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如挡水墙、护坡、护岸等)。
(2)固定墩
介绍管道固定墩的设置情况。4)伴行公路
说明管道伴行公路的走向、长度、路面形式、与管道距离等。
2.6站场工程
2.6.1站场设置及等级划分介绍站场设置情况(见附表9)。2.6.2站场功能及工艺流程
9
介绍各类站场功能及流程。2.6.3各站场区域位置
介绍各站场区域布置情况(见附表10、附表11)。2.6.4总平面布置
介绍各站场总平面布置情况,如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综合办公区布置,ESD截断阀位置,储罐区设置,站内道路分布,逃生门设置等。按照站场等级,依据规范列表进行检查(见附表12),并说明其合规性。
2.6.5主要设备设施
介绍站场压缩机、泵、加热炉、储罐、分离器、清管设施、调压装置、仪表风、火炬、放空立管等主要设备设施设置情况。
2.7防腐、保温与阴极保护2.7.1线路工程1)外防腐层
介绍管道外防腐层的材料结构、补口方式。2)内涂层
介绍内防腐层的结构。3)阴极保护
介绍工程采用的阴极保护方式。若采用强制电流阴极保护,说明阴极保护站分布、数量、供电方式、建站类型及投运效果等;若采用牺牲阳极保护,说明阳极材料的选用和数量。说明管道与架空电力线、电气化铁路并行交叉的交流干
10
扰段采取的排流措施及效果。
4)保温
介绍管道保温层结构。2.7.2站场工程1)防腐
介绍站内管道、设备的防腐形式与结构。2)阴极保护
介绍区域阴极保护的设置情况。3)保温
介绍站内管道、设备保温层结构。2.8自控及通信2.8.1自控系统
介绍过程控制、安全仪表系统、安防系统等的自动控制方式、控制原则(方案)、系统构成及配置情况。
2.8.2通信系统
介绍工程所采取的主用、备用通信方式。说明光缆线路路由走向、敷设方式。说明站场周界报警及工业电视系统的设置情况。
2.9供配电
2.9.1电源及负荷等级
介绍各站场电源供电、应急电源配置、用电负荷及等级情况。
2.9.2变配电
11
介绍各站场变配电系统设置、阀室供电设置、照明设施配置等情况。
2.9.3危险场所划分
介绍站场危险场所划分(类别、等级)以及电气装置的配置情况。
2.9.4防雷、防静电与接地
介绍站场防雷、防静电及接地的设置情况。2.10给排水2.10.1给水系统
介绍站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消防用水的用水量、水源、水压、水质等情况。
2.10.2排水系统
介绍雨水、污水、含油污水排放方式。2.11消防2.11.1消防系统
介绍各站场消防站等级规模、固定(半固定)消防系统和消防器材配置等情况。
2.11.2消防依托
介绍管道沿线及站场消防依托情况。2.12建(构)筑物
介绍建(构)筑物设置、抗震和耐火等级情况(见附表13、附表14、附表15)。若有特殊地质条件,说明建(构)筑物地基处理情况。
12
2.13供热、采暖、通风
介绍站场厂房、生产辅助用房、值班房等供热、采暖、通风设置情况。
2.14维抢修
介绍管道沿线维抢修机构设置、机具和人员配备、社会维抢修力量依托等情况。
2.15安全管理
介绍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人员教育培训、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现场安全管理等情况。
2.16安全投入
介绍项目投资及安全专项防范措施、防洪和水工保护、安全防护及工(器)具、维抢修、安全教育培训等安全专用投资的使用情况。
2.17项目建设概况
介绍建设项目可研设计及批复,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备案,立项核准,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审查及批复,施工组织、质量控制等情况。说明设计变更情况,明确是否存在重大设计变更。
2.18试运行概况
介绍建设项目试运行组织、生产系统和安全设施运行等情况,说明试运行期间是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分析3.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
13
介绍建设项目涉及到的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及其易燃性、易爆性、沸溢性、燃烧性、压缩性、流淌性等特性。
3.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辨识建设项目运行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存在场所或部位,分析其危险、有害性。包括但不限于:
1)输送工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2)油气站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3)油气管道线路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4)自然灾害和社会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第三方破坏与管道占压等)。
5)其他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3.3危险、有害因素分布
介绍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见附表16)。3.4重大危险源辨识
依据有关规定,对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对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备案进行说明。
4.评价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选择4.1评价单元划分
根据建设项目特点,一般划分为法律法规符合性、输送工艺安全性、线路工程安全性、站场工程安全性、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配套性、周边环境适应性和应急救援有效性、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训充分性等7个评价单元。
14
4.2评价方法选择
介绍评价方法选择的依据和原则,可选用安全检查表法、管道风险评分法和其他定量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5.符合性评价5.1法律法规符合性
对建设单位的合法证件,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备案、立项批准、安全设施设计审批(包括设计变更审批)、施工及监理单位资质等进行核查。
5.2输送工艺安全性
对油气输送工艺安全性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安全性进行检查。
5.3线路工程安全性
对线路选择、管道敷设、线路阀室、穿跨越工程、水工保护、固定墩、线路标志、管道施工与验收情况进行检查。
5.4站场工程安全性
对站场总平面布置、设备设施(压缩机、泵、加热炉、储罐、分离器、清管设施、调压装置、仪表风、火炬、放空立管等)、站内管道、站场安全防护措施、易燃易爆场所安全措施、特种设备检测检验、强制检测设备(安全阀、压力表、可燃、有毒气体报警仪等)的检测检验、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检测检验、站场施工及验收情况等进行检查。
5.5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配套性
对工程自控、通信、防腐、保温、阴极保护、供配电、
15
给排水、消防、建(构)筑物、供热及采暖通风等进行检查。
5.6周边环境适应性和应急救援有效性5.6.1周边环境适应性
对站场区域布置,管道与沿线人口密集区、规划区及其他重要设施的安全距离等进行检查。
5.6.2应急救援有效性
对运行管理单位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预案内容、应急培训和演练以及维抢修队伍设置和依托等情况进行评价。
5.7安全管理和安全培训充分性
对运行管理单位的安全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取证、职业安全防护、安全投入等方面进行检查。
6.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提出的对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7.预测性评价
对建设项目投产后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进行预测性评价,事故后果预测重点主要包括站场火灾爆炸、管道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以及其他引起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重大事故等。
8.安全对策措施及落实情况
根据符合性评价的结果,指出工程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复核。
16
9.评价结论
9.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
介绍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9.2符合性及预测性评价结果
1)通过符合性评价,明确各项检查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2)通过预测性评价,提出建设项目投产后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
9.3安全验收评价结论
给出结论,明确建设项目是否具备安全验收条件。10.附件包括但不限于:
1)安全验收评价委托书;
2)建设项目合法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文件,立项核准文件,安全设施设计专篇批复文件,重大设计变更批复文件,设计、施工、检测、监理单位资质证书,消防验收批复文件等;
3)各评价单元的主要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输送介质物性测试报告,新技术、新工艺的鉴定证明,设计变更明细表,阴极保护测试记录,防雷设施检测报告,管材、管件、阀门合格证、仪表、电气、消防器材等产品的合格证书、SCADA系统单机及整体联运记录,压力表、安全阀、可燃气体检测仪台账及部分检测报告,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
17
的台账、使用登记证及检测合格证,施工、检测、监理工作总结及焊接、试压、吹扫记录,防腐层检测记录、监理记录等过程文件;
4)各类资格证书,包括但不限于:运行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证书,电工、焊工、压力容器操作工、锅炉工、起重机械操作工等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等;
5)人员培训记录、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记录;6)试生产运行报告;
7)工程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表。11.附图
附图应为正式签署的竣工图纸,包括但不限于:1)系统流程图;2)线路走向示意图;
3)站场区域、总平面布置图;4)站场工艺流程图;5)典型阀室工艺流程图;6)典型阀室总平面布置图;7)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
18
附表
附表1沿线地貌区域划分统计表
序号123456789…
合计
地貌单元平原丘陵中、低山黄土梁峁沟壑
沙丘河谷川台盐碱地水网地区戈壁荒漠
线路长度(km)
附表2沿线主要气象资料统计表
序号
项目
最高气温
1
气温
最低气温最大降水
2
降水
最小降水
3…
最大冻土深度
mmm℃mm单位℃
区县1
区县2
……
19
附表3行政区划及线路长度统计表
序号12…
合计
省(市)名称
市(县)名称
线路长度(km)
备注
附表4河流穿(跨)越统计表
序号12…
河流(冲沟)名称
穿(跨)越位置或桩
号
穿(跨)越段长度(m)
穿(跨)越穿(跨)段管径(mm)越方式
设计埋深
(m)
实际埋深(m)
附表5山岭隧道穿越统计表
序号12…
隧道名称
穿越位置或桩号
隧道长度(m)
穿越段管径(mm)
设计埋深(m)
实际埋深(m)
附表6公路穿越统计表
序号12…
公路名称
穿越位置
穿越长度(m)
穿越方式
设计埋深(m)
实际埋深(m)
20
附表7铁路穿越统计表
序号12…
铁路名称
穿越位置
穿越长度(m)
穿越方式
设计埋深(m)
实际埋深(m)
是否是电气化铁路
交直流干扰
情况
附表8线路阀室设置统计表
序号12…n
站场及阀室名称
首站阀室…..末站
类型
位置描述
里程(km)间距(km)
地区等级划分(输气管道)
附表9站场设置统计表
序号1…
站场名称
地理位置
高程(m)
里程(m)
站间距(km)
站场等级
21
附表10站场区域布置防火间距检查表
项目
方向
东侧南侧西侧北侧
注:括号内为规范要求的间距,括号外为实际间距。
100人以上居住区、村镇、公共福利设施
100人以下的散居房屋
相邻厂矿企业
国家铁路线
35kV及以上独立变电所
通信线及35kV以下架空电力
线
爆炸作业场地
附表11站场放空设施防火间距检查表
项目方向火炬
注:括号内为规范要求的间距,括号外为实际间距。
100人以上居住区、村镇、公共福利设施
100人以下的散居房屋
相邻厂矿企业
国家铁路线
35kV及以上独立变电所
通信线及35kV以下架空电力
线
爆炸作业场地
附表12站场总平面布置防火间距检查表
名称
名称
实际间距(m)
规范要求间距
(m)
22
附表13主要建筑物一览表
序号1…
单体名称
建筑面积
2(m)
建筑物层高(m)
结构形式
耐火等级
火灾危险性
分类
附表14主要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1…
构筑物名称
数量
尺寸(长×宽)(m×m)
基础或结构形式
附表15站场抗震设防烈度一览表
站场名称
项目
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
速度
设计地震分组
站场1
站场2
…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