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卷第2期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vo1.23 No.2 2006年6月 JOURNALOFZ砌IANGOCEANUNⅣERSITY(HUMANITIES SCIENCE) Jun・,2006 普通高校培养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实践研究 任海明 郑秋芳褚文亚 (浙江海洋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部,浙江舟山316000)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对普通高校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培养途径与手段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 明:在普通高校培养学生篮球裁判人员有着丰富的资源,教学条件优越,实践环境良好,有利于篮球裁判员临场 执法能力的快速提高。培养高校学生业余级别的篮球裁判员,使他们有一技之长,毕业后能为基层单位篮球运 动的普及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普通高校:学生:篮球:裁判员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318(2006)02—0119—03 A Practical Study of the Basketball Referees of Students in Universiites and Colleges REN Hai-ming ZHENG Qiu-fang CHU Wen-ya .&Art Education Department,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0,China) Abstract:We analyse the method and the way in which the basketball referees of students have been Pained by means of literature data and study experiments.W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re ale plenty of students who can be trained as baSketball referees.excellent teaching fa- cilities,good training condition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All of them al'e good to riase rapidly the judging abilities on the match playground. Training the amateur baSketball referees of students Can make them have proficiency in a particular field 80 that they will be able to popularize and advance the basketball sports after graduation. Key words:universities and coUege;students;basketball;referee 1.弓l言 篮球运动在我国是一个极为普及且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球类运动项目。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 实施,此项运动将在高校中更为广泛地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各种篮球比赛、3人制篮球对抗赛等一系 列比赛都需要大量的临场裁判人员,而寥寥无几的专业体育教师是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的。因而培养一批 有一定篮球基础和篮球裁判能力的学生裁判员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不仅使这些学生长期受益,毕业后 还可以为社会服务。为此,我们在普通高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业余级别篮球裁判员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果。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浙江海洋学院2002年至2004年三期培训班92名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目的与内容的要求,先后查阅体育期刊、互联网等,收集 有关资料2O篇,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2.2.2问卷调查法。对参加培训班9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9O份,回收率97.8%。 2.2-3专家访谈法。对学校从事篮球教学、训练和裁判工作的专家、学者和教授进行重点访问,综合他们 的意见和观点。 3.结果分析 3.1实践结果:(见表1) [收稿El期]2006-02—08 [作者简介]任海明(1960一),男,山东枣庄人,浙江海洋学院体艺部讲师,篮球国家级裁判员。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科学版..1】20 20 Joumall of ZhejiangOcean Universit y( Humani ties Science)) 第23卷 , 二J,t 3.2讨论分析 3.2.1高校培养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可行性分析 3.2.1.1高校学生中有可培养篮球裁判员的雄厚的人才资源。高校是青年学生集中的地方,各年级均有一 大批篮球运动爱好者,在他们中间活跃着一些热心的“业余篮球裁判员”。尽管他们对于篮球规则和裁判 法还没有掌握和合理执法,但仍然积极参与校级的各种比赛工作,且受到学生的欢迎,何况他们出于对 篮球运动和裁判工作的爱好,渴望学习篮球裁判方法并掌握相关技巧,加上文化素质好、接受能力强,在 他们之中选拔、培养篮球裁判员有着很好的智能优势。 3.2.1.2高校有良好的专业师资力量。各高校在篮球方面都具有国家一级和国家级篮球裁判资格的教师, 他们不仅在篮球理论、裁判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而且由于他们能够有机会经常去参加一些全国、省 市、高等院校及地区性的篮球比赛的裁判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场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再说,高校 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富有教学经验与专长,在篮球裁判员的培训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 3.2.1.3高校培养篮球裁判有得天独厚的教学和实践环境。高等学校全功能的教学环境为我们培养篮球 裁判员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师资还是场地、器材都可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大学生热情高,虚心 好学,牵累少,在时间上可以统一安排。再说普通高校每年都要定期组织教师、学生的篮球比赛,这就为 我们培养学生篮球裁判提供了良好的临场实习机会。校内比赛的激烈程度有高有低,也有利于实践教 学。通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上升到理论这一过程的反复巩固,无论是对裁判规则掌握,还是临场执 法能力都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3.2.1-4高校培养的学生裁判有广泛的施展空间。经过篮球裁判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在学校的3—4年时间 里施展他们的裁判能力,而且毕业后在其就职的各地企事业单位更能发挥一技之长,从而为基层篮球活 动的开展作出贡献,也为自己在篮球裁判方面继续提高水平提供良好机会。 3.2.2高校培养篮球裁判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3.2.2.1开设篮球裁判规则与裁判法讲座。在培训报名前,先向爱好者进行篮球规则和裁判法的专题讲 座。具体时间一般安排在全校学生篮球比赛前,因为这时候篮球裁判的爱好者以及各院系代表队的领 队、教练和运动员都会踊跃参加。讲座一般用2个小时,主要讲解常用的规则和裁判法,以及篮球比赛场 地上常出现的问题,讲课教师可以留出时间接受提问。这样讲不仅深受师生的欢迎,而且也会为搞好裁 判培训班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3-2_2.2组织篮球裁判培训班。培训班的报名工作由学生篮球俱乐部出面组织,聘请篮球临场经验丰富、 并具有国家一级以上裁判资格的教师担任主讲。篮球裁判培训班采用个人报名和各院系推荐相结合的 办法,这样既能保证各院系的均衡,也能保证参加人员的数量和质量。 3.2.2.3培养学生裁判员的临场执法能力。以往篮球专项课教学中,只注重技术、战术教学,而忽视了对学 生裁判能力的培养,因此通过参加篮球裁判培训班的学习,那些有一定篮球基础的学生,不仅篮球技术、 战术的应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而且在篮球裁判执法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表达能力、观 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方面都迅速增长。下面是我们在培训班中采取的一些措施。 3.2.2-4培养学生裁判能力方面目标的设定。由于参训人数多、学时少,要系统地讲解规则和裁判法是困 难的。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通过培训,主动自习掌握最基本的篮球规则和篮球裁 判法;掌握裁判员的基本跑位、分工配合,以及裁判的手势;懂得记录台的工作程序和流程;达到三级篮 球裁判员水平标准,以点带面来提高学生的裁判能力。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任海明,郑秋芳,褚文亚:普通高校培养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实践研究 121 3.2.2.5突出重点,精选细讲。理论课重点讲解经常出现的违例、侵人犯规和裁判员基本移动位置和分工 配合方法,实践课讲解裁判手势时,简要穿插讲解相关规则和裁判法,并用实例帮助学生系统理解和掌 握篮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3.2.2.6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观看篮球裁判方法与临场篮球裁判录象,加深学生对规则和裁判法的 理解和掌握,并利用网络技术,要求学生课外自习规则与裁判法,巩固学习成果。要让学生知道,能根据 规则的精神把问题处理好,就能成为一个好裁判。如果没有良好的裁判技能和判断能力,常常会出现误 判、漏判、错判和偏判以及裁判员移动不到位、手势不规范等现象,影响比赛的顺利进行。 3.2.2.7强化裁判员的手势。在篮球裁判工作中,手势是裁判员的场上语言,宣判前的表达方式。裁判员的 手势动作及相应的速度和准确性是反映裁判员水准的一个重要方面,裁判员手势的好坏对运动员有着 明显的影响,而及时、规范的手势能树立“法官”的威信。因此裁判手势动作是裁判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裁判手势要大方自然,不要矫揉造作。手势语言的表达和罚判的交代,一定要按规则要求表述,使队员、 观众一目了然,并且深信不疑。手势除了作为一种宣告以及与记录台联络方式外,还反映了裁判的精神 面貌,反映了裁判员的宣判能力。手势做得坚决果断、明确清晰、朴实大方,是对鸣哨的一种补充和说明。 它不仅给比赛队以宣告,给记录台以报告,更重要的是裁判的语言延伸,能给观众一种美感。因此,在课 余时间里让学生自己强化裁判手势规范练习,达到得心应手,应用自如。 3.2.2.8建立对球的感知。“球感”是在训练中发展起来的专门化知觉,是篮球裁判员的一项重要的心理技 能,使裁判员能对球的形状、重量、弹性、空间变化等,作出细致分析,对球的运行速度、控球队员的运动 状态,以及传球的方位等动态有十分精确的感知,以排除凭视觉判断的假象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篮 球裁判训练中,要求裁判员进行抛球、跑位、跟球等练习,以增加“球感”,使裁判员在比赛中对球的运动 方位、空间状态、发展方向等判断自如,发挥出最好的裁判水平。比如在比赛中,中圈跳球后的移动配合 动作,几乎没有一成不变的具体形式,甚至在比赛中出现的一个新的情况,很有可能在裁判训练过程中 没有出现过,而在特殊情况下能找到自由灵活度,这与篮球裁判员对“球感”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因此, 篮球裁判员的“球感”是裁判员技术水平获得高度发展并出现高水平的一种重要心理因素与心理技能。 3.2.2.9重视临场实习。要使学生掌握裁判的执法技能与技巧,只有通过多次的临场实践,才能巩固对规 则的记忆,建立起规则概念与具体动作的联系,从而形成完整动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吹哨、多练篮球 “三人制”的教学比赛,加深体验。临场后还要由学生就工作环境、裁判经验等等进行讲评,最后由教师总 结,指出每人临场实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增强教学效果。 4、结论与建议 4.1通过上述篮球裁判培训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篮球 裁判规则与裁判法,提高临场的执法能力。三期篮球裁判员培训实践证明,成效是显著的,是符合高校实 际的。三期培训参加人数达150多人,这些同学全部参加了理论部分的学习和考试,经过理论考试后,共 选拔了9O多名学生进行实践部分的培训,特别是经过临场实践能力的培养,有6O多名学生获得了国家 三级篮球裁判员证书,15名学生取得国家二级篮球裁判员的资格。他们不仅在学校期间为学校篮球运 动的开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师生的好评,许多人走上工作岗位后,一直活跃在篮球赛场上,有的甚至 晋升为一级裁判员,社会效应十分明显。 4.2建议学校体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裁判的培训工作,将此项工作列入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同时加强 与地方体育部门协调,争取联合培养,使裁判员等级审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4_3在培训过程中要处理好理论学习和临场实践的关系,加大实践力度,放手让优秀学生裁判员参加一 些校内外高水平的篮球比赛裁判工作,使他们实切地得到锻炼,从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锦明.篮球裁判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