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O卷第6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nlY Vo1.50.No.6 2016年12月 Dec.,2016 545 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刘红侠 ,马 萍 ,刘军华 ,邢 佳 ,乔正学 (1.北京市西城区广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科,北京100053;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康复科, 北京100078;3.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摘要]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取丰台区右安门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6O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 组在接受药物治疗外还进行了6周的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只接受药物治疗,使用阿森斯失眠量表 (AIS)评定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对照组AIS总分分别为 (13.30±4.96)分和(13.03±4.74)分,干预后,干预组、对照组的AIS总分分别为(5.63±1.35)分和 (11.96±2.41)分,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后、干预组干预前后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失眠症;认知行为治疗;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905(2016)06—0545—03 Mental intervention Oil the sleep quality of insomnia patients LIU Hong—xia ,MA Ping ,LIU Jun—hua ,XING Jia ,QIAO Zheng.xue ( .Department of Psychological Guangnei Community Health Centre,Beijing 100053,China; 2.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East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78,China;3.Department of Medical Psychology,Public Health College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 150081,China) Abstract:0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gnitive—bahavioral therapy on the sleep quality of insomnia patients.Methods Sixty insomnia outpatients from the Youanmen Community Health Centre were recruited and randomly allocated to a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tervention group patients received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and drug therapy, whereas control group patients received only drug therapy.Athens insomnia scale(AIS)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 on the sleep quality of insomnia patients.Resul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the total socre of AIS for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13.30±4.96)and(13.03±4.74),respectively.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total socre of AIS for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5.63±1.35)and(11.96±2.41),re— spectively.The score of AIS socre of interven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 trol group after the intervention(P<0.05).In the intervenion group,the score of AIS socre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ntervention(P<0.05). [收稿日期]2014—07—03 [基金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9—3222) [作者简介]刘红侠(1978一),女,主治医师,硕士。 通讯作者:E— mail:dlzrkl@126.C0111 546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第50卷 Conclusion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of insomnia patients. Key words:insomnia;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sleep quality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工作压力的增 大,失眠的问题日益突出,失眠症作为一种患病率最 高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不仅妨碍患者正常的学习、工 作与社会交往,而且与许多精神疾病的发生密切相 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_l 。目前 问卷的测试。问卷包括:一般情况问卷:包括性别、 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经济状况、患者的 病程等情况;阿森斯失眠量表(AIS):主要用于自我 评定睡眠质量的量表。要求被测者对过去1个月的 睡眠情况进行评估,记录下每星期至少发生3次的 关于睡眠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常常会 导致药物依赖 j,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认知行 为治疗作为治疗失眠症有效的方法 ],目前在国外 应用较多,而在我国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 选取2010年8月一2013年5月在丰台区右安门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60例的失眠症患者, 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失眠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旨 在提高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为今后失眠症患者 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5月在丰台区右安 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失眠症患者 6O例。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 准第3版(CCMD一3)失眠症的诊断标准;性别不限, 年龄18~60岁;无严重躯体或脑器质性疾病,未经 过睡眠卫生教育和心理治疗,排除各种疾病伴发的 失眠或继发性失眠;连续服用中等半衰期苯二氮卓 类催眠药物(BDZ)一个月以上者;所有患者均知情 同意。干预组30例,平均年龄(49.66±7.84)岁, 男11例,女19例,病程1年内11例,1~3年6例,3 年以上13例;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48.93± lO.1O)岁,男lO例,女20例;病程1年内10例,1~ 3年8例,3年以上1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人组方法: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将患者 进行编号,编号为奇数的患者进入干预组,编号为偶 数的患者进入对照组。 1.2.2调查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患者 进行问卷调查,在测试中使用统一指导语,使患者了 解填写问卷的方法,所有问卷由调查员现场检查,避 免问卷项目的缺项漏项。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 项目。评分标准:如果总分小于4,无睡眠障碍;如 果总分在4~6(包括6分),为可疑失眠;如果总分 在6分以上,失眠。总分范围0~24分,得分越高, 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 1.2.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苯二氮卓类药物 治疗,干预组患者接受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和认知 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包括认知疗法、刺激控制 疗法、睡眠限制疗法和放松训练,每周1次,每次60 min,疗程6周。认知疗法: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 患者存在的过分夸大失眠后果等不合理认知,帮助 患者建立对睡眠正确的认知。刺激控制疗法:将恢 复卧床作为诱导睡眠信号,训练患者将睡眠环境与 睡意建立联系,从而使患者易于入睡。睡眠限制疗 法;缩短患者的卧床清醒时间,使患者卧床时间尽量 接近所需睡眠的时问。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要求 患者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放松训练:对患者进行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使患者熟练掌握此方法,从而 有效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均以x-4-S表示。使 用f检验进行两组睡眠质量得分的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心理干预前,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AIS及各因 子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 者的AIS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得分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心理 干预后的AIS得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心理干预前 的AIS得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附表。 第6期 刘红侠,等.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547 tl: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 2: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 3: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f4: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 P<0.05 3讨论 [参考文献] [1] 陈长香,李建民,王静.22省(市)老年人睡眠障碍现况调查 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AIS总 分、睡眠延迟、夜间苏醒、早醒、总的睡眠时间、睡眠 质量的总体评价、对白天情绪的影响、对白天功能的 影响得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2):188-189.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中国精神疾 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100.107. 的入睡时间缩短、夜间苏醒及比期望的时间早醒减 少、失眠导致的抑郁等不良情绪减少、失眠对正常社 会功能的负面影响降低,患者白天困倦情况及睡眠 时间不足明显改善,对睡眠质量的总体评价提高,提 示认知行为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这与 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 引。许多研究发现失眠症患 者存在过分夸大失眠后果、错误归因等不合理认 知¨ ,常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严 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认 知行为治疗,改变了患者对睡眠问题存在的不合理 认知,帮助他们建立对睡眠的正确认知 ,缓解了 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此外,通过刺激控制治疗和 睡眠限制治疗及放松训练,患者能够熟练掌握放松 的方法并应用于Et常生活中,这些都能提高患者的 睡眠效率,明显地改善了他们的睡眠质量,降低了失 眠对患者正常学习、工作的负面影响。 总之,认知行为治疗能明显改善失眠症患者的 睡眠质量。 [3]Baillargeon L,Landreville P,Verreault R,et a1.Discontinuation of benzodiazepines among older insomniac adults treated with cog— 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gradual tape ̄ng:a ran- domized trial[J].CMAJ,2003,169(10):1015-1020. [4] Jack DE,Melanie KM.Cognitive・behaviorla therapy for primary insomnia[J].Clin Psyehol Rev,2005,25(5):539-558.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20I221. [6] 刘罕隽,徐英,王金华.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作 用[J].上海精神医学,2009,21(1):30—33. [7]韩丽霞,苏宗霞.认知行为疗法对失眠症疗效的影响[J].中 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II):1281・1283. [8]Morin C M,Blais F,Savard J.Are changes in belief S and atti— tudes about sleep related t o sleep improvement S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J].Behav Res Ther,2002,40(7):741 ̄52. [9] 张峰菊,王晓雪,刘欣欣.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 效[J].中国实用神经病杂志,2016,19(20):92-93. [1O] McCM1 WV,Reboussin BA,Cohen W.Subjective measurement of insomnia and quali ̄of life in depressed inpatients[J].J Sleep Res,2000,9(1):4348. [1 1]Harvey AG,Tang NK,Browning L.Conigtive approaches to in— somnia[J].Clin Psychol Rev,2005,25(5):59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