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语文课教学目的所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做了相关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主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0-053-01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就必须实行开放民主式的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必要的点拨和指导。学生也必须解放思想,抢占课堂主动权,敢于动脑、动口、动手,善于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并乐意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真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参与型教学。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扯着,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
让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为主体,不是不要老师的“主导”作用。一般说来,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而学生心理特点又不同成人,加上本身知识有限,单靠自学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以下几个方面:
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
在设计训练技巧上起主导作用。教学是门艺术,新鲜有趣。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提高读、说、写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运用技巧,教师要抓住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本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精讲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讲解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的讲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讲解一定要做到精当、简捷、明
了,其作用多半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 三、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教和学是矛盾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首先做到尊重学生。教师要放下“师”架子,视已为普通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教师还要照顾好后进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其次做到多向交流。教学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和学生之间交流的三向结构;再次做到环境宽松。教师在课堂上要交换角色,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最佳氛围。为此,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关爱学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学科的教师而对该学科的学习表现出格外的兴趣和努力。所以,教师进入课堂必须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爱心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让学生感受到在语文课堂中如沐春风,产生一种被承认、肯定的心理满足而充满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平等对待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不仅指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也指教师和学生要保持平等的地位。有句名言“蹲下来看
孩子”,正是说教育者要一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要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把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理解尊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关键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的态度应该怎样?是污辱、谩骂、训斥、体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戒备心理,还是用亲切、耐心、理解来帮助他们,使他们消除内心的恐惧和消极因素,树立信心,更亲近老师。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能形成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并使之产生成功的愉悦,树立自尊自强的信念。
用鼓励激发学生的兴趣、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鼓励学生,用诸如“没关系,大胆讲”;“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头头是道”;“你真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孩子”;“你真善解人意”等丰富多彩的鼓励性语言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氛围的宽松、民主,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另外,对学生适当的鼓励能促使他们质疑问题,标新立异,从而促进其学习的主体性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用爱心平等对待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受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敢于表现自我,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