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线辣椒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初报

来源:意榕旅游网
陕西农业科学 ・89・ 线辣椒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初报 张樱棣 (陕西省岐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岐山 722400) 摘要:通过线辣椒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肥在不同施用数量、施肥方法下对线辣椒生长及产量的 影响,以期为本地线辣椒高产配方施肥提供参考 关键词:线辣椒;肥效;试验;初报 在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为了进一 步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力度,摸清土壤 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作物养分吸收量和 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运用“3414”田间试验和 对比示范,研究氮、磷、钾肥对线辣椒产量的影响, 获得线辣椒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提出取得线辣 椒最高产量及获得最大效益的施肥量,为建立线 辣椒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依据,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和农民增收,我们在陕西省岐山县凤鸣镇刘家塬 村一组线辣椒上进行了“3414”肥效试验1个,对 比示范1个,为我县黄土台塬区线辣椒测土配方 施肥技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目的 通过对线辣椒进行不同水平的施肥来获得该 土壤情况下线辣椒生产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 施肥时期,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技术,建立施 肥指标体系。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 能力、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 为确定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试验基本情况 试验地经度107。34’32.34”,纬度34。25 57.22”,海拔694 m,南北走向,地块名称为二号 方。试验示范设在歧山县风鸣镇刘家塬村一组马 惠桃责任田。前茬为冬小麦,肥力中等,地势平 坦,排灌方便。试验示范共占地1 200 hm ,播前 对试验地布点采样。供试品种为辣丰四号,土样 化验结果为:有机质19.8 g/kg,速效氮22.4O mg/kg,速效磷57.12 mg/kg,速效钾232.41 mg/kg。 收稿日期:2010—11-30 供试肥料氮肥为尿素(含N 46 ),磷肥为过 磷酸钙(含P。O 12 ),钾肥为硫酸钾(含K O 33%),施肥时期及施肥量按方案执行,即处理区 磷肥和5O%氮肥及3O 钾肥作底肥在移栽前整 地时全部施人,2O 氮肥和3O 钾肥在始花期施 人,剩余3O 氮肥和4O 钾肥作第二次追肥在初 果期时全部施人。 试验于2o10年3月13日育苗,201o年5月 18 El移栽大田,移栽前于2010年1月27日施人 纯牛粪12 m。,2010年5月7日施人基肥,2010 年5月18日、6月25日、7月13日分别灌水一 次,2010年6月28日、7月9日、7月24日各防 治病虫一次,于2010年6月24日、7月13日分 别追肥一次,9月28日分小区测产,称取角果重, 10月2日大田一次采收。 2.2试验示范设计 2.2.1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 计,设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即0水平为 不施肥,1水平为2水平0.5,2水平为岐山县推 荐施肥量,3水平为2水平×1.5),14个处理,试 验2水平为667 m。施纯N l6 kg,P2Os 12 kg, KzO 19 kg。试验各因素施肥水平及施肥量见表 1。小区面积为40 m。(长8 mX宽5 m),四周设 置保护行,田间小区采用双排式排列,不设重复, 各小区筑好畦塄,单灌单排。 2.2.2 示范设计 测土配方施肥对比示范设3 个处理:处理1为无肥区,不施任何肥料,面积不 少于30 m ,处理2为习惯施肥,施纯N 17 kg/667 m ,P2Os 12 kg/667 m。,不施钾肥,面积 为300 m。;处理3配方施肥区,每667 m 施纯N 16 kg,P2O5 12 kg,K2O 19 kg,面积为300 m2。 ・9O・ 陕西农业科学 201l(4) 2.2。3土壤养分测定方法 每个试验在播前采 集试验田O一20 cm耕层土壤基础样,分析化验土 壤养分,测定方法:有机质一油浴加热重铬酸钾容 量法;碱解氮一碱解扩散法;速效磷一碳酸氢钠提 取一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一乙酸铵提取一火焰 光度法。 的“3414”田问设计与数据分析管理系统,进行了 回归统计分析,得到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为: Y一857.2207+18.4778N+54.5916P+ 2.0578K一0.0693NP+1.6641NK+0.9509PK 一1.3828N。一2.856P 一1.0827K。 其F值10.6875>Fo. 说明该“34l4”肥效 3 试验示范结果与分析 3.1 施肥效应 3.1.1不同施肥水平对线辣椒产量的影响 试 试验结果达到显著水平见表4,所得肥效方程可 以反映氮、磷、钾肥效效应。其最佳施肥量为667 m 施纯N 17.0857 kg,P2O5 12.1326 kg,K2O 18.6543 kg,最佳产量为1 404.011 kg,氮、磷、钾 验产量结果见表2。试验结果经采用农业部提供 比为l:0.71:I.09。 表2岐山县2OlO年线辣椒“3414”试验产量结果统计 张樱棣:线辣椒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初报 3.1.2 不同施肥水平对线辣椒生物学性状效应 从表3可知,门椒长最长的为处理2(16.2 数最大为处理7(16.44个),其次为处理5(15.59 个),第三为处理11(15.09个);单果重最大为处 理6(13.8O g),其次为处理9(13.21 g),第三为处 理10(9.42 g);红果率最大为处理10(85.6 ), 其次为处理11(81.7 ),第三为处理6(76.5 )。 由此而获知氮、磷、钾合理配施可以使鲜线辣椒植 cm),其次为处理6(14.8 cm),依次为处理5 (14.7 cm);门椒粗最大为处理6(1.5 cm),其次 为处理5和处理10(1.4 cm),然后为处理4、处理 7、处理2、处理3、处理9、处理11、处理12、处理 13(1.3 cm);株高最大为处理6(91.2 cm),其次 为处理11(89.3 cm),第三为处理9(84.7 cm);株 株生长健旺、枝叶繁茂、果实饱满,促进幼果成熟, 具有一定增角、增重,提高干椒率的作用,使线辣 椒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发展,结构优化,从而提高 产量。 幅最大为处理11(109.6 cm),其次为处理6 (104.7 cm),第三为处理3(103.7 cm);单株结果 表3岐山县2010年线辣椒“3414”试验田间观察记载 3.1.3鲜线辣椒的肥料利用率和土壤供肥量 4。土壤供氮量为5.28 kg,供磷量为1.33 kg,供 钾量为7.23 kg;氮肥肥料利用率为16.2%,磷肥 肥料利用率为6.3 ,钾肥肥料利用率为16.6 。 我们按每形成100 kg鲜线辣椒需纯N 0.72 kg, P2O5 0.28 kg,K2O 0.8 kg,分别算出了不同试验 的氮、磷、钾土壤养分供应量和肥料利用率见表 表4岐山县2010年线辣椒氮、磷、钾肥效试验土壤养分供应量和肥料利用率 3.2示范田不同施肥量对鲜辣椒生育性状及产 量的影响 元/kg、氮肥85元/袋、磷肥23元/袋、钾肥35 元/袋计算,测土配方施肥区比常规施肥区亩增产 从肥效对比示范产量结果表来看(见表5), 在管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配肥区株高比常规区 高6.6 cm,株幅宽l1.8 cm,门椒长为0.9 cm,门 183.4 kg,增产率为.15.4%,收人3 558.62 元/667 m。,增收411.84元/667 m。。说明合理配 方能够促进线辣椒正常生长发育,有利于角果提 椒粗增加了0.4 C1TI,单株结果数增加了1.1个, 早成熟,对增加线辣椒单株角果数,提高单果重, 单果重增重为0.6g,如鲜线辣椒收购价按2.6 优化产量结构有较明显的作用。 ・92・ 陕西农业科学 2011(4) 4 试验示范小结 4.1氮、磷、钾肥最佳用量及配比 习惯施肥相比,可明显增加单株结果数、单果重, 从而促进鲜线辣椒增产,增产183.4 kg/667 m。, 增产率为l5.4 ,收入3 558.62元/667 m。,增收 411.84元/667 rn 。 一 、'、^ 最佳施肥量为667 m。施纯N 17.0857 kg, P2O 12.132 6 kg,K2O 18.654 3 kg,最佳产量为 1 404.011 kg,氮、磷、钾比为1:0.71:1.O9。 4.2土壤养分供应量和氮、磷、钾肥料利用率 讨论 试验未设重复,所得的数据有一定偏差,在果 土壤供氮量为5.28 kg,供磷量为1.33 , 实红熟期遇大风大雨(9月3日晚突降大雨,伴随 大风十多分钟,风力ll级,瞬时最大风速达到每 供钾量为7.23 kg;氮肥肥料利用率为16.2 9,6,磷 肥肥料利用率为6.3%,钾肥肥料利用率为 16.6 。 秒28.6 m,暴风雨中夹杂有冰雹,降雹持续2~3 airn,直径在3—5 mm之间。),不利于提高果实商 品质量和商品率,试验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4.3示范结果 在管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测土配方施肥与 (上接第72页) 隧道、使苗木根系与土壤分离造成枯死。2 a发生 1代,以成虫和若虫在100—150 am土中越冬。4 亡。1 a发生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成虫在杨 树基部地面1—4cm深处或向阳面的皮缝内越 冬。6—8月危害严重。 膜肩网蝽Hegesidemus habrus Darke成虫、 月下旬开始活动,5月份是危害盛期。 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aot de Beauvcis。以成虫、若虫咬断嫩茎或啃食刚萌发 的种子、幼芽,或将幼苗咬断,使幼苗枯死。咬断 的部分呈乱麻状。此外蝼蛄常在表土层窜成许多 隧道,使苗土分离,失水干枯而死,造成缺苗断条。 2 a 1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壤6O一120 cm深处 若虫刺吸叶片,造成被害叶片变黑、卷曲和脱落。 1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以成虫群集在树洞、 树缝隙或枯枝落叶层中越冬,也有少数成虫附着 在树上卷曲的干叶里内越冬。4—1O月危害。 6.2 蝽科Pentatomidae 越冬。4月下旬开始活动,5月份是危害盛期。 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Linnaeus)。 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 以成虫、若虫咬断嫩茎或啃食刚萌发的种子、幼 成虫和若虫刺吸嫩叶、嫩茎及穗部汁液。茎叶被 害后,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卷曲,嫩茎凋 萎,影响生长。1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植物根 芽,或将幼苗咬断。使幼苗枯死。咬断的部分呈乱 麻状。3 a发生1代,以8龄以上若虫或成虫在土 际、枯枝落叶下、树皮裂缝中或屋檐底下等隐蔽处 越冬。第一代发生于4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二 代发生于6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三代发生于7 月中旬一直到翌年6月上旬。后期世代重叠现象 明显。 壤深处越冬。其他同非洲蝼蛄。 6 半翅目Hemiptera 6.1网蝽科Tingidae 角菱背网蝽Eteoneus angulatus Drake et Maa。成、若虫在叶背吸食汁液,被害叶片正面形 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a1.)。成、 若虫吸食叶、嫩梢。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空 房、屋角、檐下、树洞、土缝、石缝及草堆等处越冬。 5—9月危害。 成苍白点,背面有褐色斑点状虫粪及分泌物,发生 严重的叶片变褐反卷脱落,嫩枝枯死,甚至整株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