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OO2年第4期 总第108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ll Hi扣Education No.4 20o2 seria1.No.1O8 网络文化与高校宣传敏育工作 李德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宣传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摘要:网络文化给高校宣传教育工作既带来机遇,又带来严峻的挑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式,积极应对网络 文化的挑战,是高校宣传教育工作必须解决的新课题。 关键词:网络文化;积极作用;负面影响;应对方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614(2002)04—0019—02 网络文化是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一种新的传播文 化,被人们认为是电视、广播、报纸和出版之外的“第四媒 念的个体在网络上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相互交融或相互 冲突,形成信息传播的“无政府状态”。 体”,具有全球性、开放性、交互参与性、实时即时性、跨文 化性、虚拟性等特点,对高校宣传教育工作恰似一把双刃 剑,既给我们带来难得的机遇,又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二、网络文化对高校宣传教育工作的影响 网络文化的形成,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的 现代化水平,对宣传教育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网络文 化的发展和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知识, 、网络文化的特点及其受体的现状 网络文化是一种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建立在Inter- net(因特网)基础上的信息文化。它以内容丰富、传播迅 速、影响广泛等特征使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在渠道、媒介、 手段及渗透性和影响力等方面突破了原有的传统方式。 呈现出许多特殊性。 为宣传教育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提供了前提条件。运用网 络传播的形式,可以直接面向世界宣传我们的观点、立场、 主张,扩大了受教育面和参与空间,增强了宣传教育工作 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利用因特网和校园网加强对青年大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宣传,可以大大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 及时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育的经常化。同时,网络也对 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互联网络既是实现全球 第一,网络世界的虚拟、匿名性。网络信息传播技术 使人的实践活动转移到“自由”、“虚拟”的电子空间,把真 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模糊了,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人 的认识方式。而且,网络信息包括事件、人物、影像都是以 数字符号的形式出现的,在网络交往中个人的性别、年龄、 相貌、种族、身份、阶层、职业等通常备受关注的特征都被 掩盖了,剩下的只是符号的交往。 信息资源共享的必备途径,也可能成为威胁国家安全,危 害国计民生,腐蚀学生灵魂的魔鬼通道。国外敌对势力将 互联网络作为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和“柔性颠覆”的工具, 使用心理战策反、蛊惑、煽动、招募非法组织成员、传播犯 罪技术等长驱直入,直接呈现上网者面前。网络中大量色 情、暴力信息以游戏方式直接出现在终端屏幕上,其直观 性、娱乐性、诱惑性、渗透性之强会使人产生“上网瘾”,对 我们的宣传导向的控制能力、文化市场的管理能力提出了 第二,传播的开放、即时性。网络文化通过“信息高速 公路”冲破了地域、种族、信仰、道德及社会意识形态等界 限,在鼠标的点击中世界间的信息传递在瞬间完成。一根 电话线、一部电脑及其相关设备,就能了解世界各地的信 息。这种超越国界、地域、文化而且快速瞬时交流使得网 挑战。网络突破了传统观念上对媒体的控制,使得舆论导 向的控制更加困难。 络文化丰富多彩,但也如同一个垃圾场,各种各样的信息 几乎毫无阻挡地进入个人电脑。 网络文化对受教育者——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突出地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三,传播方式的多向参与性。网络传播与传统的信 息传播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是单向的,而 网络是多向的、交互参与的,人们不仅可以主动获取自己 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而且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评论员 第一,容易导致价值观念偏移。网络是一个没有边际 的世界,各种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里汇聚交织。 西方发达国家欲建立“网络霸主”,垄断信息的制造和传 播,竭力将自己的思想意识凌驾于世界之上。这种斗争虽 然不像真枪实弹那样为每个人所感觉,但它可以通过网络 传播改变人们的思想,因此,在网络环境中,应重视青年大 学生受西方价值观念影响的问题。 第二,容易导致道德法律观念的淡化。由于网络环境 或反馈人,自由参与网上的交流与活动。 第四,跨文化性。多媒体技术的采用,可以使不同的 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在网络上生动地表现出来,将全世界 各个国家和地区联系起来,促使持不同文化形态、思想观 收稿日期:2002—03—28 作者简介:妻 学‘ 95 一 ,男,吉林省农安县人, 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学士。现主要从事理论宣传和哲学教学科研工作,副教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lrer Education No.4 20O2 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规范,因此,网上行为主要取决网 络使用者的自觉和道德责任感。再加上网络行为具有虚 拟性的特点,约束不力,会造成道德责任的削弱和自由意 识的泛滥。 的东西,麻痹人的思想,瓦解人的斗志,动摇人的信念,破 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要利用网络进行针锋相对的 斗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第三是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它 第三,容易导致思维方式的渐变。从思维模式上看, 书刊造就了人们发达的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而网络媒介 则使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发达,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网络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超越简单文字或静态图像的桎 梏。然而,信息的高度图像化往往会导致青年学生渐渐忽 对于团结各种爱国力量,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祖国 的繁荣昌盛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国际政 治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宣传工作者要用更多的思想文 化精品去占领网上阵地,通过优秀的精神产品进一步弘扬 爱国主义精神,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 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 视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它的形象化倾向会诱导他 们用“看”的方式而不是“想”的方式来认识世界。 第四,容易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网络文化携带的大 量信息,使人感觉只要有了网络,足不出户便拥有一切,从 而沉迷于个人小天地,变得“闭关自守”,造成人际关系的 淡漠,使得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减少,容易导致 交往能力下降,使人产生非社会化的倾向。 和网络素质。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手段,坚持和强化 对大学生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教育,努力实现 教育方式的现代化、多媒体化。大力加强网络行为道德和 伦理道德教育,制定网络守则,约束网络行为,建立具有普 遍适应性、层次较高的网络伦理和道德规范标准,努力消 除网上消极内容造成的不良影响,建设新型的网络文化。 三、高校的宣传教育工作应积极应对网络文 化的挑战 新形势下的宣传教育必须加强高科技和计算机信息 手段的应用,否则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将会日益缩小,阵 地将日益狭窄。因此,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尽快进入计算机 (四)普及使用网络知识,制作生动直观的多媒体德育 软件,直接上网竞争。组织有关专家,开设一些上网引导 课,让大学生懂得在互联网这个知识宝库中到底能做些什 么,如何挖掘宝藏,如何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等问题。同 时多开辟积极向上的网站(红色网站),组织具有民族优良 文化传统的信息上网,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成就、经验和成果,以及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科学研究等 信息网络领域,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输渠道。 (一)建立健全校园信息网。该网络既应充当“把关 人”的角色,尽可能把一些流入学校的消极信息过滤,又应 当发挥“天平”的作用,对一些难以过滤的消极信息进行平 方面的重大进展就是极其宝贵的信息资源。深入研究思 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组织专家制作一批思想性高、教 育性强、趣味性强,适应性广的图文并茂、声像交融媒体技 术信息资源用于宣传教育,让这些信息资源登陆网络,抵 衡。目前在校园网络信息资源方面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信 息内容太少,信息更新太慢,网上关于专业及科研方面的 信息缺乏。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建立一个较完善的FTP站 点,并多装一些软件以供下载使用和学习;将学校的宣传 版制成网页;定期推荐一批好的网址,指导学生正确上网。 在增加专业信息资源方面,可在校园网中多设一些权威性 的专业学术站点的镜像,设立一些有实在内容的专业学术 主页。 御反动、色情、暴力等信息垃圾的入侵,消除其不良影响。 (五)有效利用网络文化参与多向的特性,开展一些有 意义的网络应用及信息交流活动,如:网络知识竞赛、网络 创意、页面设计、个人网站及投资理财软件设计、网上科技 知识问答、网上新闻调查等活动,既可激发大学生学习现 代化高科技知识的爱好和兴趣,加深学子们对网络的理 解,又可通过活动,知道他们在从事什么样的网上信息活 动,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变化,从而 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引导聪明、勤奋的新一 代大学生,真切感受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网络世界,体会数 字时代以知识论英雄的创业精神,充分激发大学生们的上 (二)开辟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建立宣传教育网 站,加强网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 宣传教育,建立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络文 化。首先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利用网络宣传邓 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是坚守 唯物主义阵地。网络文化中确实存在封建迷信、愚昧落后 进心和创造性,走积极、健康的网络之路。 Network Culture and Educational Propaganda Work in Universiites and Colleges LI De..XUe (Harbin University ofCominerce,Harbin 150076,Claim) Ab 喇:Network culture offers both oppommiy and severe chaltlenge to the educational propaganda work in universiites and colleges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measures showed be taken to meet the challenge,which is a Ilew problem to be solved before US. Key words:network culuure;Cay a posiitve role;negative feects;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