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应用

来源:意榕旅游网
药物・临床 注: P<0.05。 F家庭心理医生 ami ly psychoIogicaI doctor 2015年6月第6期 3讨论 慢性荨麻疹在临床皮肤科较多见,是指皮肤黏膜血管液体渗出和暂时性炎性 充血,由各种因素引发,可在皮肤任何部位的黏膜发生,诱导灼热感、针刺感、 瘙痒,患者身心均承受较大痛苦。对慢性荨麻疹病理特点展开分析,属IgE参与 诱导的一种I型变态反应,细胞表面I 与抗原特异结合后,有各种化学介质产 生,如白三烯、5一羟色胺、组胺等,使毛细血管所具有的通透性增加,促使嗜 酸性粒细胞聚集,诱导毛细血管扩张,引发真皮上层出现水肿,观察皮肤表面, 有风疹块出现 。临床治疗时,目前依据的是对过敏原阻断,促毛细血管通透 性降低,抗阻胺,对症处理等原则 。对照组应用的赛庚啶为抗过敏常用药物, 可消除过敏症状,但仅在过敏反应诱导的多种疾病中适应。氯雷他定为组胺Hl一 受体第二代非镇静性新型拮抗剂,采取口服途径应用后,可被机体迅速吸收,生 成DCL水溶性化合物,除对组胺H1一受体阻断,且可对免疫抑制,使炎性反应 介质释放减少,促使肥大细胞呈稳定状态,另外,可在外周与效应细胞组胺H1一 受体竞争性结合,对组胺诱导的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拮抗 。另外, DCL可对黏附分子表达抑制,使迟发性炎性反应减轻和被阻断,使荨麻疹症状 有效缓解或消除。氯雷他定无法通过血脑屏障,防范了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抑 制,不易引发困倦、嗜睡等副反应,其他如胃肠道不适、日干等均轻微,无需停 消,可自行消除。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选取的慢性荨麻疹l临床总有效率 经统计为9O%,明显高于对照组76%,有统计学差异(P<O.05)。观察组恶心2 例,头晕1例,对照组恶心、头晕各1例,均较轻微,未特殊处理,经观察自行 消失。 综上,针对临床皮肤科疾病慢性荨麻疹,采用氯雷他定治疗,可提高临床治 疗效果,消除症状、体征,且不良反应轻微,对治疗方案未构成影响,可保障患 者生命安全,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秋红,魏珍,王海荣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 师,2010,12(25) 334-335. [2]Affrime MB,Banfield C,Clue P,et a1.Desloratadine and Ketocoazole,phar-macokinetecs and electrocardiogrphic pharmaco dynamic difeets[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9,37<4):386. [3]王加庆,高志宏.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 .现代中西 医结合杂志,2009,18(21):2562. [4]王华友,周贤刚.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 杂志,2008。22(7):443.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应用 王 兰 (苏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215000) 摘要:目的:探究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对患者造成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机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相关研究的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 年1月一2015年1月。2年问,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的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他汀类药物应用治疗的效果,及产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并 进行原因分析,寻找预防及处理措施,为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结果:本次研究中全部257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1例,占8.17%,造成 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性别因素,年龄,用药剂量,药物配伍等,患者表现出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神经肌肉系统反应、肝肾损伤、消化系统症状及皮肤症状 等。临床上对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时,需监测患者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或磷酸肌酸激酶,患者一旦出现用药相关的临床不良反应,需要对患者进行减量或停药的处理。 结论:深入研究他汀类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临床合理有效的应用他汀类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40—02 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有效 地减少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此外,他汀类药物还有改善 内皮功能、抗血小板、抗栓、抗炎及促进冠脉内皮释放一氧化氮等作用,因而, 使用统计软件SPSS20.0分析本次观察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能够预防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有稳定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调脂药物LI-21 ̄他汀类药物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治疗高脂 血症、心力衰竭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但他汀类药物在 临床应用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如少数案例会表现为严重的肝肾损害,严 重时会造成死亡时间的发生,因此此类药物的合理用药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 文笔者就我院在近年来应用此类药物的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研 究文献,对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做了总结,现将过程总结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次研究中全部257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1例,占8.17%,其 书藏 经肌肉系统反应的患者有7例,肌肉症状表现为:患者肌肉无力,疼痛, 实验室检查可见肌酸磷酸激酶升高,患者发生横纹肌溶解,神经症状表现为:抽 搐及头痛。其中发生肝肾损害的患者有6例,实验室检查可见患者的转氨酶升高, 食欲下降;肾损害的患者表现为:尿液呈现棕色,严重患者出现少尿或多尿。发 生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有2例,患者表现为腹泻并食欲下降,其中发生皮肤症状的 患者有6例,患者表现为皮肤瘙痒,及荨麻疹,1例患者出现相关性脱发。造成 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性别因素,研究结果来看,发生用药后不良反映 的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取样 1.1一般资料 笔者在本次研究中所选用的257例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 年1月一2015年1月,2年问收治的,用药目的为调节患者血脂,预防心血管系 统事件的发生,患者年龄在(23—75)岁,平均为(64.3-1-10.2)岁,其中发生各 类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21例,占8.17%,其中表现为神经肌肉系统反应的患者 有7例,肌肉症状表现为:患者肌肉无力,疼痛,实验室检查可见肌酸磷酸激酶 数量较少,但参照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来看,一上结论仍旧成立,结果证实,出 现用药不良反映的患者平均年龄较大,证明年龄越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用药不良 反应,(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用药剂量越大,患者越容易出现用药不良 反应(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药物配伍也是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出现的相关 原因,下文中会有相关说明。 3临床合理用药的分析 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机制为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一羟甲基戊 二酰辅酶A还原酶,从而减少细胞内的胆固醇水平,这一机制也能够上调肝脏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水平,从而降低循环中的LDL-C ’。同时有相关研究证 实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心血管事件中的重要临床价值,其作用机制为增加内皮型一 氧化氮合酶成酶的活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一氧化氮,同时还可以降 低内皮素 1合成,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可减少动脉粥样 硬化患者血管内皮中斑块的生成和发展,并且具有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作 用,避免血栓形成,造成心血管事件。他汀类药物按照来源可分为三类,包括: ①真菌衍生物,如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②真菌衍生物分离 提纯得到的化合物,如美伐他汀;③人工合成化合物,如氟伐他汀、西立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等 。他汀类药物目前在临床主要应用于调 节血脂及预防心血管疾病,因为其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和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已 有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作用,既往没有心血管疾病的患 者中 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够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降低达15%,各种原因引起 的死亡率降低9%[5】。对于有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患者,将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级预 防应用的用药量及开始用药时间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他汀类药物对于治疗 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效果尚不明确,但有相关实验结果证实在发生慢性心力衰竭 的患者中,以往应用过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相对于从未使用过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来 升高,患者发生横纹肌溶解,神经症状表现为:抽搐及头痛。其中发生肝肾损害 的患者有6例,实验室检查可见患者的转氨酶升高,食欲下降;肾损害的患者表 现为:露液呈现棕色,严重患者出现少尿或多尿。发生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有2 例,患者表现为腹泻并食欲下降,其中发生皮肤症状的患者有6例,患者表现为 皮肤瘙痒,及荨麻疹,1例患者出现相关性脱发。发生各类不良反应的2l例患 者中,有男性患者l4例,女性患者7例, 患者年龄在(59-74)岁,平均为(72.5- ̄-1.4)岁。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排除:所有人选患者均为我院收治的在研究选取样本时间多内服用他汀 尖药物的患者,所有患者人院查体结果显示,均肝肾功能怠好。 排除标准:排除有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皮肤病的患者,排除肝 肾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 1.3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次研究中所选用的257测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用药种 类、持续用药时间及药物用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数据进行处理,同时查阅相关 研究文献,分析他汀类药物应用治疗的效果,对产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进 行记录和统计,并进行原因分析,寻找预防及处理措施,为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合 理用药提供依据。 1 4统计学芎法 ——240——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月第6期 Fami IY psychoIogicaI doctor 药物・临床 说,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显著降低 。他汀类药物在lf笛床应用中的长期影响 来看,可能有诱发2型糖尿病的风险,2型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是心血管疾病的 高危人群,已有相关研究证明,对于此类患者预防性应用他汀类药物能够显著降 低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但也有研究证实,应用他汀类药物有增加2型糖尿 病的发生风险。与其诱发2型糖尿病的风险相比,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价值更为 重要,因此目前临床仍将其作为是治疗脂代谢紊乱的一线药物。 4讨论 元明确的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但有相关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在与生物活 性药物联合应用时,他汀类药物诱导的肌毒性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如二十碳五 烯酸(EVA),二氯醋酸,NO,鲨烯合成酶抑制剂拉帕司他醋酸盐frAK_475),都 可减轻和缓解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毒性症状。 5小结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降脂药物,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安 全性,当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产生各种用药后不良反应,有些反应较为轻微, 不会对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但是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如 肝肾损害和横纹肌溶解,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关于他汀类药物I晦床不良反应的 相关研究得以被重视,他汀类药物的肝毒性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质,患者需立即 停药,患者可见明显的肝细胞损伤,实验室相关检查可见丙氨酸转氨酶(AL1’水 平超高。他汀类药物的肌毒性也可诱发危及患者生命的相关并发症—横纹肌溶 解症,目前对于他汀类药物引起患者此种表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主要包 括:肌膜胆固醇降低,异戊间二烯化合物耗竭,线粒体功能损伤,泛素或辅酶Q10 合成抑制,细胞钙稳态的破坏等 。他汀类药物的调节血脂作用可使血浆胆固醇 水平迅速下降,与此同时细胞内的胆固醇却仍旧维持高水平状态,因此破坏了细 胞膜和血浆血脂之间的动态平衡,为了缓冲这种巨大变化。肌纤维膜胆固醇过量 消耗,细胞膜变成不稳定状态,造成横纹肌溶解的发生。他汀类药物在发挥保护 心血管内皮作用时会抑制HMG-CoA的还原,同时也就造成HMG—CoA还原途 径的副产物异戊间二烯化合物的产生,造成横纹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异常增 加,异常激活胱天蛋白酶,导致细胞死亡 。他汀类药物在发挥作用时会抑制辅 酶Q10的前体一甲羟戊酸的合成,因此辅酶Q10的生物合成受到抑制,而辅酶 QlO是线粒体中电子传递链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横纹肌中的线粒体的呼吸链功 能受到破坏,可造成细胞损伤进而死亡。肌毒性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可表现为实验 室检查可见的短暂磷酸肌酸激酶(cK)增高、患者可感觉肌肉疼痛和抽搐、肌无 力,疲劳,运动后感觉尤其明显,其中最为严莺的可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为横 纹肌溶解症。有相关研究证实,绝大多数的肌肉症状出现在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 的1个月左右,也有少部分患者在半年后才开始表现症状。肌毒性有一定的药量 依赖性,出现相关症状的患者在停药几周至几个月内便可恢复正常没症状消失, 但仍有小部分患者在停药后肌肉损伤现象仍可见症状,甚至严重化。对于他汀类 药物的不良反应,预防及治疗措施必不可少,对于他汀类药物的肝肾损伤现象, 可在患者用药前就进行肝肾功能检查,对于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慎重选择应用 药物,并在用药期间定期进行相关功能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相关不良反应,并采 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可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其形成意识,可自我监测, 患者如出现纳差、精神状态差、黄疽等,则要考虑是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此时 如果ALT或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低于3倍正常值,则无需特别处理, 这种现象一般是暂时的且无肝损伤症状,但ALT或AST水平高于3倍正常值 时则需停药 。他汀类药物的肌毒性与剂营呈明显相关性,以西立伐他汀表现最 为明显,该药的肌毒性在相关研究中表现出明显的阈效应,具体表现为低剂量< 0.3 mg时,无明显肌毒性,剂量在0.4mg时,不良反应发生率骤然上升至1. 5%,表明这一浓度可能为西立伐他汀的肌毒性阈浓度,当剂量升至0.8 mg时, 不良反应发生率则升至2%以上” 。目前临床上针对他汀类药物的肌毒性,尚 他汀类药物对于调节血脂,治疗高脂血症患者及作为预防性应用的药物,降 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几率方面,在目前临床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应用价值, 目前对于他汀类药物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 临床用药时,仍需谨慎小心。 参考文献 [1]韩建波.临床他汀类药物的合理用药分析 .大家健康・药物与临 床,2014,8(24):182—183 [2】赵佼,董云霞.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8,1 1(4):243—244. [3】张冰,王莉莉.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1.国际药学研究 杂志,2013.40(5):560—563. [4】MihaylovaB,EmbersonJ,BlackwellL,et a1.The effectsofloweringLDL cholesterol with statin hertapy in people at low risk ofvascular disease: meta-analysis ofindividual data from 27/'all-domised trials[J].Lancet 2012, 380(9841):581.590. [5]MinderCM,Blumenthal R S,BlahaMJ.Statinsforprimarypre.venfionof cardiovasculardisease:thebenefits outweighthe risks[J].CurtOpinCardiol, 2013,28(5 :554-560. [6]TavazziL,MaggioniAP,Marchioli R,et a1.Effect ofrosuvasta-tininpatintes wih tchronic heart failure(the GISSI—HF tria1):arandomised,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trial[J].Lancet,2008,372(9645):1231—1239. [7]Wang JQ,WuG R,WangZ,eta1.Long-termclinical outcomesofst ̄inuse for chronicheartfailure:ameta-analysisof15 pro-spective studies[J].Heart LungCirc,2013.doi:10.1016/j.hie.2013.07.012[Epub ahead ofPrim] [8】Wannamethee SG,ShaperAG,Whincup PH,et a1.Impact ofdiabetes on cariovasculdar iseadse irsk nd aall・cause mortality inolder men:influence of age at onset,diabetes duration,and es—tablished and novel irsk factors l J J.ArchInternMed,2011,l71(5 :404.410. [9】BaigentC,BlackwellL,EmbersonJ,et a1.Eficacyafnd safetyofmore intensive lowering ofLDL cholesteolr a meta.nalaysis ofdam fr0m 170.000 participants in 26 randomised trials[J].Lan—cet,2010,376(9753 : 1670.1681. 【10】R einerZ,CampanoAL,DeBackerG,eta1.ESC/EASGuide—linesforthe management ofdyslipidaemias:the Task Force for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s ofthe European Society ofCar-diology(ESC)and he tEuropeanAtherosclerosis Society(EAS)[J].EurHeart J,2011,32(14): 1769.1818. 住院药房药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意义探究 王 莉 (西平县人民医院 河南驻马店463900) 摘要:目的:分析住院药房药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意义。方法:住院药房药师深入临床,从制作口服药物识别小册子、提供面对面用药指导、整理用药说明书 以及协助病区管理等细节入手,保证与临床的沟通畅通。结果: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正确用药率,降低了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了患者的治愈率。结论:住院药 房药师进行临床药学服务,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大大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保证最终的治疗效果,同时提升住院药房药师的整 体水平,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 关键词:住院药房;药师;药学服务;意义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41—02 药学服务要求药房药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患者以及医务人员提供负责、 专业的用药指导和药学服务,从根本上提升医院用药的经济性、有效性以及安全 性,在整个医院中,住院药房药师与患者、医务人员等关系密切,工作涵盖了药 学的整个过程。近年来有相关资料报道称,全球共有近三分之一的人群属于用药 不当导致死亡。这些数据说明药房药师除了要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药物之外, 同时还应当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以保证安全、正确、合理用药 。针对 于临床一线的药房药师而言,应当保证药品以及制剂的总体质量,充分做到帮助 患者合理用药,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本次研究将分析住院药房药师开展 I临床药学服务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对化疗药物说明书进行整理 将我院抗肿瘤等化疗药物的说明书进行收集和整理,全面了解患者对化疗药 品中最想了解和咨询的问题进行记录,同时总结、归纳配液中需要注意的药物以 及极有可能导致产生静脉炎或外渗的药物,其中包括药物的商品名、给药方式、 规格、不良反应严重情况以及给药速度等,其内容主要涵盖:(1)合理选择溶媒: 比如若是采用氯化钠对门冬酰胺酶进行溶解时,由于会因盐析呈白色,所以不能 采用氯化钠。(2)注意不同的溶解方法:由于米托蒽醌若是遇到低温极有可能产 生晶体,所以需要放置于热水中。(3)注意药物的不同稳定性:比如配置好的替 尼泊苷需在4h之内完成,以及配置好的伯尔定需在8h内使用等。(4)滴注速度: 静脉输液的滴注速度也是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因此药师当患者在输注 药物时要告知其滴注速度,如对于输注速度较快的替尼泊苷的输注时间需要≥ 30min;而对于输注速度相对较慢的博宁(帕米膦酸二钠)则需要在4h以上。(5) 告知正确的给药方式: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总用。大部分患者往往都合并多种疾 病,此时联合用药便是必不可少的。有近5%的可能使联合用药会产生药物相互 作用不同药物的给药方式大有不同,如只能通过静脉推注的药物有博莱霉素、环 磷酰胺、格拉司琼等;只能通过静脉滴注的药物有紫杉醇、卡铂、康莱特等。 2.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指导 ——2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