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体中运动》授课后,总结备课过程中的预期效果和实际课堂中的对应状况,听取了本教研组教师的意见,回来后对课堂的设计和课堂中实际问题进行了反思,有太多的感悟。
一、从新授课的设计角度。
这节课的设计,我从两部分入手,伯努利原理、鸟是怎样翱翔的。因为感觉教材中顺序不够合理所以进行了调整,先讲伯努利原理后介绍鸟是怎样翱翔的。以下的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部分,首先引导学生如何来设计实验,自主性探究实验的前期指导是必要的,进行指导时我说的过多,要一点到位,避免过多的干涉,把问题复杂化。进行完后进行必要的汇报指导,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学生的汇报目的更明确,提高课堂的效率。在这部分过程中,有些学生的设计确实出乎意料,有一组学生用漏斗和乒乓球、吸管进行实验,用吸管吹漏斗内的乒乓球的一侧,乒乓球发生了旋转,这不就是旋转球的原理吗?在比一比这一环节,学生的设计真的让我出乎意料,超出了预期的效果。在指导学生的实验时,如何高效的指导和统观全局是我需要继续在实践中提升的。另外本节课中对学生评价鼓励性语言太少。
第二部分进行升力的问题,我把重点放在了认识鸟翼的形状对于气流的影响和鸟翼在气流中的受力的情况,首先引导学生用纸和胶带制作了机翼模型,然后使模型自然下垂,凸面向外,向下吹气施加与模型平行的气流,观察机翼受力运动的情况,将模型调转,使凸面向内,施加与模型平行的气流,观察机翼的运动情况,总结一凸一平的形状在气流中凸面的压强小于平面,模型向凸面方向运动。演示机翼模型在气流中上升。这部分的设计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了解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通过的气流速度,不仅仅局限于上凸下平的物体在水平气流中的运动情况,在后续的汽车气流偏导器的设计中,这部分的设计对于学生的自主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储备。如果在分析的时候采用鸟翼模型为对象,之后由学生来设计机翼是不是更好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