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SBR设计计算说明书

SBR设计计算说明书

来源:意榕旅游网


设计计算说明

2020年4月19日

1

SBR文档仅供参考

1. 设计水质

1.1 进水水质

参照国内类似城市污水水质,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污水厂的进水水质如表1所示。

表1 污水厂进水水质指标 单

位:mg/L

指标 进水

CODcr 500

BOD5 300

SS 360

NH3-N 35

TP 3

TN 40

pH 6~9

1.2 出水水质

出水水质要求满足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78- )一级A准,其水质如表2所示。

表2 污水厂出水水质指标 单

位:mg/L

指标 出水

CODcr 50

BOD5 10

SS 10

NH3-N 5

TP 0.5

TN 15

pH 6~9

1.3 设计水温

设计最低水温T1=8℃,平均水温T2=20℃,最高水温T3=25℃。

2. SBR(脱氮除磷)主要设计参数

表3 SBR脱氮除磷工艺的主要设计参数

项目 单位 参数值 2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项目 BOD5污泥负荷Ls 反应池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X 总氮负荷率 污泥产率系数Y 设初沉池 不设初沉池 单位 kgBOD5/(kg MLVSS·d) kgBOD5/(kg MLSS·d) kgMLSS/m3 kgTN/(kg MLSS·d) Kg VSS/kg·BOD5 Kg VSS/kg·BOD5 % 参数值 0.15~0.25 0.07~0.15 2.5~4.5 ≤0.06 0.3~0.6 0.5~0.8 5~10 厌氧水力停留时间占反应时间比例 缺氧水力停留时间占反应时间比例 好氧水力停留时间占反应时间比例 总水力停留时间 需氧量O2 活性污泥容积指数SVT 充水比m % h kgO2/kgBOD5 ML/g 75~80 20~30h 1.5~2.0 70~140 0.30~0.35 85~95(BOD5) 总处理效率 % 50~75(TP) 55~80(TN) % 10~15 3. 设计计算 (1)反应时间TR:

TR24S0m 1000LsX式中:TR —— 反应时间,h;

m——充水比,取0.30;

So —— 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mg/L,300

mg/L;

3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LS —— 反应池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负荷,kgBOD5/(kgMLSS·d),取0.12kgBOD5/(kgMLSS·d);

X —— 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平均浓度,kgMLSS/m3取4.0kgMLSS/m3。

TR24S0m243000.3h4.5h

1000LsX10000.124.0取反应时间TR为4h。

(2)沉淀时间

TS:

当污泥界面沉降速度为 umax7.4104tX1.7(MLSS在3000mg/L及以下)

当污泥界面沉降速度为 umax4.6104X1.26(MLSS在3000mg/L以上)

umax4.610435001.261.57m/h

设反应池的有效水深h取5.0m,缓冲层高度ε取0.5m。 因此必要沉淀时间为:

H(1)5(13.0)0.5mtsh1.38h umax1.57取沉淀时间TS为:1 h。

(3)运行周期T:设排水时间TD为1h,反应池数N=4,

则一个周期所需要的时间为:Tc≥ TR+TS+TD=(4+1+1)h=6h 因此每天的周期数为:n=24/8=3 进水时间为:TFTC/N8/42h (4)反应池容积

4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SBR 反应池容积,可按下式计算:

V24QS0

1000XLsTR式中:V —— 反应池有效容积,m3;

Q’—— 每个周期进水量,m3,每个周期进水量为

Q2500833(m3/d)34.7(m3/h); 3So —— 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mg/L,300

mg/L;

LS —— 反应池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负荷,kgBOD5/(kgMLSS·d),取0.12kgBOD5/(kgMLSS·d);

X —— 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平均浓度,kgMLSS/m3取4.0kgMLSS/m3; TR —— 每个周期反应时间,h。

V24QS0248333003100(m3)

1000XLsTR10004.00.124设计SBR池2座,单座池体容积为1550m3,池体有效水深为5.5m,则表面积S1=1550/5.5≈282m2,SBR单池长度20m,宽14m。每座SBR池分为两格。

(5)校核总氮负荷:

LN24QS0124833400.016(kgTN/kgMLSS.d)

1000XVTR10004.031004<0.06 kgTN/(kgMLSS.d),符合要求。

5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6) 校核总停留时间HRT20h~30h之间。

(7)两座SBR池运行时间

nV310029.8hQ104,符合要求HRT在

表4 四格SBR池运行时间

运行时间(h) 0-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沉 淀 排 水 曝 气 A 进 水 曝 气 B C 沉 淀 排 水 沉 淀 排 水 进 水 进 水 曝 气 D 沉 淀 排 水 进 水 曝 气 进 水 曝 气 沉 淀 排 水 曝 气 沉 淀 排 水 沉 淀 排 水 进 水 曝 气 沉 淀 排 水 沉 淀 排 水 沉 淀 进 水 进 水 进 水 曝 气 进 水 沉 淀 9-10 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18-19 19-20 20-21 21-22 22-23 曝 气 排 水 进 水 曝 气 沉 淀 排 水 进 水 曝 气 曝 气 6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运行时间(h) 23-24 A 排 水 B C D

(8)剩余污泥量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要求可按污泥产率系数、衰减系数及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悬浮物进行计算:

YQ(S0Se)KdVVfQ(SS0SSe)

式中,⊿X—剩余污泥量,kgSS/d;

V—生物反应池容积;

X—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

gMLSS/L;

c—污泥泥龄,d;

Y—污泥产率系数,kgVSS/kgBOD5,20℃时为0.3~0.8,取Y=0.8kgVSS/kgBOD5; Q—设计平均日污水量,m3/d;

So—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kg/m3; Se—生物反应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kg/m3; Kd—衰减系数(d-1),20℃的数值为0.04~0.075,取

0.075;

XV—生物反应池内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MLVSS/L,3.0×0.7=2.1gMLVSS/L;

f—SS的污泥转化率,已根据实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取0.5~0.7gMLSS/gSS,取0.5gMLSS/gSS;

7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SSo—生物反应池进水悬浮物浓度,kg/m3 ; SSe—生物反应池出水悬浮物浓度,kg/m3。

因此:

YQ(S0Se)KdVVfQ(SS0SSe)0.82500(0.30.01)0.07525002.520.52500(0.360.01)580472.5437.5545(kg/d)

(9)生物反应池中好氧区的污水需氧量

根据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的硝化和除氮等要求,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O20.001aQ(SoSe)cXVb[0.001Q(NkNke)0.12XV]0.62b[0.001Q(NtNkeNoe)0.12XV]式中,O2—污水需氧量,kgO2/d;

Q—污水设计流量,m3/d;

S0—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mg/L; Se—反应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mg/L; ⊿XV—排出反应池系统的微生物量,kg/d; Nk—反应池进水总凯式氮浓度,mg/L; Nt—反应池进水总氮浓度,mg/L,40mg/L; Nke—反应池出水总凯式氮浓度,mg/L,5mg/L; Noe—反应池出水硝态氮浓度,mg/L,10mg/L; a—碳的氧当量,当含碳物质以BOD5计时,取1.47; b—氧化每公斤氨氮所需氧量(kg O2/kgN),取4.57; c—细菌细胞的氧当量,取1.42。

8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故污水需氧量O2为:

O20.001aQ(SoSe)cXVb[0.001Q(NkNke)0.12XV]0.62b[0.001Q(NtNkeNoe)0.12XV]0.0011.472500(30010)1.42107.54.57[0.0012500(405)00.624.57[0.0012500(40510)0.12107.5]1065.75152.65340.992140.541113.5(kgO2/d)(c)标准状态下污水需氧量

根据《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中规定污水需氧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OSKoO2

其中:KO(CcmCs

Co)1.024(T20)CsmCsw(Pb10Ot) 2.06842Ot21(1EA)100

7921(1EA)式中,OS—标准状态下污水需氧量,kgO2/d;

Ko—需氧量修正系数;

O2—设计污水需氧量,kgO2/d;

Cs—标准状态下清水中饱和溶解氧浓度,mg/L,取9.17; α—混合液中总传氧系数与清水中总传氧系数之比,一般取0.80~0.85,取0.85;

β—混合液的饱和溶解氧值与清水中的饱和溶解氧值之比,一般取0.90~0.97,取0.95;

CSW—T℃时清水表面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9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Co—混合液剩余溶解氧,mg/L,一般取2mg/L;

Csm—T℃下,实际计算压力时,曝气装置所在水下深处至池面的清水平均溶解值,mg/L;

T—设计水温,℃,取最高水温T3=25℃; Ot—曝气池移出气体中含氧,%;

Pb—曝气装置出口处的绝对压力,MPa,其值根据下式计算;

P—大气压力,P=1.013×105Pa; H—空气扩散装置的安装深度,m; EA—空气扩散装置的氧转移效率。

微孔曝气头安装在距池底0.3m处,淹没水深5.2m,故其绝对压力Pb为:

PbP9.8103H1.0131059.81035.21.51105Pa0.15(MPa)

本设计选择微孔曝气器,其氧转移效率较高,约在20%左右。

求得

Ot21(1EA)21(120%)100%100%17.5%7921(1EA)7921(120%)

而水温25℃时,清水氧的饱和度CSW=8.38mg/L,曝气池内平均溶解氧饱和度为:

CsmCsw(Pb10Ot0.151017.5)8.38()9.57(mg/L)2.068422.06842

10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KO(CsmCsCo)1.024(T20)9.171.440.82(0.939.572)1.024(2520)

O2K0.O21113.51.441603.4(kg/d)GsOs0.28EA1603.428632(m3/d)1193(m3/h)19.9(m3/min)

0.2820%选择风量为Q=20.87m3/min,风压为P=58.8kPa,N=37kW的三叶罗茨鼓风机。

11

2020年4月19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