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科学(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X)I:10.16498/j.crLki.hnnykx.2015.02.042 扬州市乡村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结构特征研究 唐弘久 ,彭建伟 ,王翠红 ,杨君 (1.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2.南京大学地理科学与海洋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利用地理学定量方法,结合Arc ̄s手段,选取扬州市2O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景点,分析其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的特征、类型、 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扬州市各地交通可达性优劣程度与乡村旅游景点数量分布恰好呈正相关关系;②与市中心距离为10~20 km是 乡村旅游景点分布的密集区;40~70 km乡村旅游景点分布很少;70~90 km地区出现一些规模较大的乡村旅游景点。乡村旅游景点的分布受市 场导向影响明显;③与市中心距离小于30 km的乡村旅游景点的服务功能以休闲娱乐为主,功能较单一;距市中心超过70 km的乡村旅游景点 以康体度假性质为主;在30~50km的乡村旅游景点服务功能呈现出多元化、复合化的特点。 关键词:乡村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扬卅I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5)02.0130.06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il Rural Tourism Attractions in Yangzhou TANG Hong-jiu ,PENG Jian—wei ,Wang Cui—hong,YANG Jun (j.College of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PRo 2.cD of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Ocean,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PRC) Abstract:This paper use some geography quantitative method and combine the Arcgis means to analyse the case of selection for 20 representative main rural tourism aRractions in Yangzhou city to analysis the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type,rules,and influence factors.The results show that:①The distribution of rural tourist attractions are generally in positive correlation wih tthe degree of trafifc accessibility;②Away the ciyt center 1 0~20 km rngea is a rural tourist attractions distribution-intensive areas,rural attractions between 40~70 km distribution rarely,rural attractions between 70~90 km appear some larger rural attractions,distribution of rural tourism attractions influenced by market orientation is signiifcant.⑧scope of the rural tourist attractions away the ciy centtre distance less than 30 km he oftthe basic service functions is given prioriy tto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and its function is relatively single;rural tourism attractions which more than 70 km to the city centre of service mainly now a property is given priority to the nature of sports and recreational resort;service function of rural attractions between 30— 50 km pres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ty and complex. Key words:rural touresni;scenic;spatial distrbution;Yangzhou 乡村旅游是后现代社会人们回归自然的载体和 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作为旅游业和农业的最佳 结合体,乡村旅游逐渐引起全世界学者的关注。大部 分学者认为:现代乡村旅游是旅游业中一种新类型, 把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手段, 这是适应当前的市场机制的要求[1]。由于中国乡村社 会经济的特殊情况,西方世界对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 和分布了解甚少[21,而国内乡村旅游研究已有不少成 果:钟士恩、张捷等人通过文献分析法,将旅游流空间 模式基本理论梳理为圈层结构理论、核心边缘理论、 收稿日期:2014—09—25 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14QN25);国家科技支撑计 戈Ⅱ子课题(2OO8BADA7B07) 作者简介:唐弘久(1981一),男,湖南怀化市人,讲师,博士研究 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村镇规划。 通讯作者:彭建伟 空问扩散理论,揭示旅游存在的若干问题[3]。吴必虎等 人指出中国乡村旅游地在大、中城市周围的分布总体 上呈距离衰减趋势(除了在开始的30 km内)[4]。冯淑 华等人指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本质特性,对乡村性 进行测评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5]。席建 超等人发现在乡村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旅游与乡村土 地用地格局演变会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特征旧。汪德根 等人则以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3个乡村旅游地(渔港 村、旺山村、蒋巷村)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生命 周期阶段的旅游地对于乡村旅游的支持态度机制[71。 郭文、黄震方指出寻找合理的开发方式是促进旅游权 能与社区整体权能建设的有效途径嘲。白凯说明了乡 村旅游地“农家乐”的服务质量基本符合了游客的需 求,也满足了游客寻求短暂逃逸现实并追求乡村宁静 生活体验的要求,乡村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对游客重游 唐弘久等:扬州市乡村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结构特征研究 和推荐意愿等产生重要影响【9J。 从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综述来看,尽管目 前在乡村旅游的发展机制、社会经济影响、空间圈层 特点、生命周期等方面有较为成熟的成果,但对我国 特定城市的乡村旅游空间分布规律验证性的研究还 不完善,尤其交通通达度对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影 响的研究还不充分。因此笔者对扬州市各区乡村旅游 景点的空间分布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发现具体城市乡 村旅游景点的空间结构规律。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自扬州市旅游局提供的2012年3月 的江苏省乡村旅游调研结果,其中包括扬州各市区县 的乡村旅游发展综合数据、乡村旅游主要景点的发展 状况网络问卷调研数据、乡村旅游参与者的网络问卷 调查数据;江苏省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2009 年),包括交通分布、行政区划、人口密度等数据。 研究区域扬州市人口446万人(2010年普查数 据),面积为6 634 km2,处于我国东部经济相当发达的 江苏省中部,历史文化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最近 几年乡村旅游发展迅速。2012年度,全市旅游接待总 人数3 638.49万人次,同比增长12.7%,旅游总收入 435.23亿元,同比增长17.4%,2012年该市被国家列 为l8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研究该市乡村旅游 景点资源的空间分布结构规律具有典型性,对解决现 有乡村旅游规划和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2研究方法 采取实地调研为主,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 扬州市主要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乡村旅游景点进行 调查。 1.2.1 乡村旅游景点分布与交通可达性的关系 交 通通达度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 研究采用目前学术界较为流行的时间可达性方法,把 扬州市2O个主要的乡村旅游景点根据实际空间位置 标注在矢量化的扬州市地图上,利用GIS技术从时间 成本、成本加权距离、可达性评价等三方面来研究乡 村旅游景点与可达性存在的规律。 1.2.2 乡村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结构及与资源的服 务功能、特征关系 将扬州市20个主要的乡村旅游 景点矢量化在地图后,探讨乡村旅游景点在空间上的 分布规律:(1)乡村旅游景点与市中心距离分布之间 关系;(2)讨论乡村旅游景点的资源特征、服务类型的 空间结构关系,分析乡村旅游业发展受影响因素。 2结果与分析 2.1 乡村旅游景点分布与交通可达性的关系 利用扬州市地理信息数据来对乡村旅游景点交 通可达性进行分析。将路段分为两类:道路和道路、水 域以外的其他用地,并给出了不同用地类型的相对时 间成本值参照(见表1)。 表1 不同用地类型的相对时间成本值参照 2.1.1 道路通过测量时间距离来分析扬州市地区 交通通达度水平。扬州市境内以平原为主,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提取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铁路,设定高速公路的车行平 均时速为60 km/h,—级公路为50 km/h,铁路为70 km/h。 各级道路相应的时间成本值分别为:铁路8,高速公路 10(即驾车或乘车通过10 km路程需要花10 min),一 级公路12。另外,步行经过栅格区速度为10 km/ht。Ol。 2.1.2道路、水域以外的其他地域这些地块上通行 时由于既没有城市道路(无法搭乘公交线路),也没有 水系阻隔,所以通常采用步行的方式行进。假定这些 地域都是均质的,则根据正常人的平均步行速度 (1.1~1.3 m/s),可设定道路、水域以外地域的时间成 本值为150(即人移动10 km需要150 min)。 计算距离栅格的同时,对道路(铁路、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陆地等地区利用属性表计算工具分别予 以赋值,以记录不同类型用地的时间成本值。运用空 间分析将上述矢量文件转换为栅格文件,采用镶嵌命 令对所获得的栅格数据进行叠合:陆地栅格文件与道 路(铁路、高速公路、一级道路)再一次叠合,镶嵌方式 采用最小值,从而得到分析所需的时间成本栅格图 (见图1)。然后将扬州市面文件转换为点文件,借助空 间分析,将上面生成的时间成本栅格图作为“Cost Raster”的值,以不同颜色分类显示可得到成本栅格图 (见图2)。 根据图1,结合扬州市地理信息的交通信息数据 可知:时间成本为8的红色区域基本上是沿着宁启铁 路线,时问成本在8~10的灰色区域是扬州的宁通一 级公路和京沪高速路沿线,时间成本在10~12的浅 绿色区域是京杭运河沿线区域。大部分乡村旅游景点 都是分布在时间成本都是大于12的地区,即乘车在 高速公路上通过每个栅格至少需12 min以上。金泓 生态园、胡场人家休闲山庄、兴科农业科技博览园的 时间成本在8以内,由表2可知这3家乡村旅游景点 与市中心的距离不到10 km,并且这些乡村旅游景点 都位于瘦西湖著名景点附近,且靠近扬州市农业科学 景园力良游休闲 ・131・ 唐弘久等:扬州市乡村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结构特征研究 10~20 km、20 ̄30 km、30~50 km、50 km以上这5 点空间分布图(见图4)。 个不同范围作为缓冲区作圆,得到扬州市乡村旅游景 根据图4,结合旅游景点与市中心的距离统计 表2 乡村旅游主要实地调研单位 地区 具体地址 名称 特色 类型 休闲娱乐+康体度假 广陵区 广陵区泰安乡(镇)金湾村 ☆广陵区 ☆广陵区 凤凰岛生态旅游区 西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西江生态园 ①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②.2010年江苏省星级 乡村旅游点;③江苏省级森林公园; 2011年江苏省3A级乡村旅游点 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 201 1年江苏省级三星级乡村旅游点 广陵区沙头镇沙头村 广陵区沙头镇 休闲娱乐型 休闲娱乐+科技观光旅游 休闲娱乐型 邗江区 邗江区西湖乡(镇)胡场村 △邗江区 邗江区西湖乡(镇)金槐村 胡场人家休闲山庄 金泓生态园 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休闲娱乐型 邗江区邗江区甘泉乡(镇)公路集村竹箬农业生态园有限公司 △邗江区 宝应县 ①扬州市首批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②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2012年获得精品乡村旅游点; ̄2009年获 休闲娱乐型 科技观光型 扬子江北路 宝应县安宜乡(镇) 兴科农业科技博览园 白鹿岛生态旅游区 首批全国农业示范点; ̄201 1年获国家湿地 康体度假+休闲娱乐 公园;④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 宝应县 农业经济开发区 宝应湖湿地风景区 ①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②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 康体度假+自我发展 ①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②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 宝应县 宝应县射阳湖镇冲林村 射阳湖荷园生态旅游区 点;③国家AA旅游景点;④江苏省级湿地公园; 康体度假+休闲娱乐 ⑤扬州市乡村旅游示范点 仪征市 月塘乡登月湖 仪征市陈集镇杨庄村 新城镇丁冲村 登月湖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休闲娱乐型 仪征市 仪征市 翔宇生态园 新西缘生态园 临泽生态度假村 海骅苗木有限公司 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 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 2008年获全国农业示范点称号 201 1年获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 休闲娱乐+传统乡村观光 休闲娱乐型 康体度假+乡土文化型 临泽乡(镇)东沟村 高邮市 高邮市I江都区 江都区丁沟乡(镇)邓华村 传统乡村观光+休闲娱乐 自我发展型+乡村文化 休闲娱乐型 科技观光型 江都区 江都区樊川乡(镇)永联村 宏大猕猴桃生态农庄 渌洋湖生态农业观光园 ①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 ̄2ol 1年四星级乡村旅游 江都区 江都区邵伯镇渌洋湖村 点 ①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②全国首批农业旅 江都区 江都区 江都区仙女镇 江都区小纪乡(镇) 江都现代花木产业园区 小纪生态观光园 游示范点 休闲娱乐+自我发展 江都区 江都区邵伯乡(镇)马荡村 杨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之前属于邗江区;A2011年11月之前属于维扬区 休闲娱乐型 注:扬州在2011年l1月份进行了新的一轮城市区域调整,主要内容是:撤销县级江都市,设立扬州市江都区,以原江都市行政区域为江都区行政区域;将扬州市邗江区 的李典、头桥、沙头、杭集、泰安5个镇并人扬州市广陵区;撤销扬州市维扬区,将原维扬区的行政区域与划出5个镇的邗江区合并。目前,扬州市共辖广陵、邗江、江都3 个区,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 (表3)发现:10~2O km地区是乡村旅游景点的密集 区,共有7家主要乡村旅游景点,占据扬州主要乡村 旅游景点35%的比重;在40 ̄70 km乡村旅游景点分 布很少,仅有一家;在70 ̄90 km地区出现一些规模 功能特征多样,但是其资源的功能特征在空间分布上 存在一些规律: 与市中心距离小于30 km的地区,以提供休闲娱 乐服务的休闲娱乐型旅游资源为主,景点功能类型较 为单一,且这种乡村旅游景点在空间上分布较为分 较大的乡村旅游景点,这些乡村旅游景点分布在生态 环境安静优良、自然风景优美舒适的地区,且周围没 有城市的喧杂,乡村氛围较为浓厚。与市中心距离小 于30km的范围内总共有13家乡村旅游景点,占所 选区域65%的比重,可见乡村旅游景点的分布受市场 导向的影响较为明显,靠近市中心。 2.2.2 乡村旅游资源特征、功能类型与空间分布结构 的关系从表3可知,扬州市的乡村旅游资源类型、 散,多为“传统农家乐”形式(包括农家乐、民俗村、田 园观光、果木花卉、科技观光农场)。游客在此类景点 很难有旅游活动体验,因其距市中心不超过30 km,在 道路状况一般的情况下,私家车40 min以内即可到 达,乘坐公共交通50 min以内可到达。 与市中心相距30 ̄50 km的地区旅游资源特征 较为复合、多样,该区域属于城乡结合地带,有城市的 景园旅游休闲 ・133・ 唐弘久等:扬州市乡村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结构特征研究 公路沿线地区;另一部分是沿着京沪高速、京杭运河 沿线地区。扬州市各地交通可达性优劣程度与乡村旅 游景点数量分布恰好呈正相关关系。 [2] Su B.Rural tourism in China[J].Tourism Management.201 1,32(6): 1438-1441. [3]钟士恩,张捷,韩国圣,等.旅游流空问模式基本理论:问题分析及 其展望【J】.人文地理.2010,1 12(2):31—36. [4]吴必虎,黄琢玮,马小萌.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 地 3.2 乡村旅游景点的分布受市场导向明显 目前与市中心距离为10 ̄20 km是乡村旅游景 点分布的密集区。在40 ̄70 km乡村旅游景点分布基本 上很少;而在70 ̄90 km地区出现了一些规模较大的 乡村旅游景点。与市中心小于30 km的范围内总共有 13家乡村旅游景点,占所选案例地的65%之多,可见 乡村旅游景点的分布受市场导向的影响较为明显,靠 近市中心。 理科学.2004,24(6):757—763. [5]冯淑华,沙润.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测评模型——以江西婺源为 例fJ].地理研究.2007,26(3):616—624. [6】席建超,赵美风,葛全胜.旅游地乡村聚落用地格局演变的微尺度 分析——河北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的案例实证【J】.地理学报. 201 1,66(12):1707—1717. [7]汪德根,王金莲,陈田,等.乡村居民旅游支持度影响模型及机 理——基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苏州乡村旅游地比轲J].地理学 报.201 1,66(10):1413—1426. 3-3 不同范围内乡村旅游景点的功能有差异 与市中心距离小于30 km范围内的乡村旅游景 [8]郭文,黄震方.乡村旅游开发背景下社区权能发展研究——基于 对云南傣族园和雨崩社区两种典型案例的调 ].旅游学刊.201 1, 26(12):83-92. 点的服务功能基本以休闲娱乐为主,功能较为单一, 但景点数量较多;而与市中心大于70 km地区的乡村 旅游景点的服务主要以康体度假性质为主,规模较 大;而在30 ̄50 km的乡村旅游景点服务功能呈现出 多元化、复合化的特点,其数量较少。 致谢:在本文完成过程中,得到了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 游学系和扬州市旅游局规划处大力支持帮助,为本文的数据整 理做了大量辛苦工作。在此,对他们表示由衷感谢! 参考文献: [1]1 Park D,Yoon Y.Segmentation by motivation in rural tourism:A Korean case stud ̄{J].Tourism Management.2009,3O(1):99-108. [9】白凯.乡村旅游地场所依赖和游客忠诚度关联研究——以西安市 长安区“农家乐”为例 人文地理.2010,1 14(4):120—125. [1O]王丽,邓羽,刘盛和,等.基于改进场模型的城市影响范围动态演 变——以中国中部地区为例【JJ.地理学报.2011,66(2):189—198. [11]李建伟.弘扬乡村旅游文化深挖民俗文化内涵 经济论坛.2ooz (1 6):68-69. [12】张轶璐.科学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途衙J].经济地理.2007,27(5): 840-841. [13]方瑞贤.乡村旅游——旅游业发展的新趋翔J1.台湾农业探索. 2006,(4):47—5O. [14]杨世河,章锦河,王浩.城乡旅游一体化研究 经济地理.2008, 28f1):142-146. (责任编辑:吴婷) 圄 关于本刊从未在网上官方征稿的声明 本刊杂志社从未与任何网站和网络单位就征稿事宜合作过,因此,不存在网上官方征稿,敬请广大作 者谨防上当受骗。本刊唯一网址是:http://www.hnnykx.tom。本刊网上投稿系统目前不能用,请作者直接投 稿至本杂志社邮箱:hnnykx@vip.163.tom。 网上的“湖南农业科学编辑部官方唯一征稿主页.学术杂志网,或湖南农业科学杂志官方唯一征稿主 页-学术杂志网(http://www.zhazhi.corn/qikan/nykx/nygc/6861.htm1)”、“湖南农业科学编辑部农业期刊官方 征稿一杂志之家,或湖南农业科学杂志农业期刊官方征稿一杂志之家(http://hunannongyekexue.zazhi.corn. cn/)”系欺骗行为,作者在上述网站给本刊投稿造成的经济损失,本杂志社概不负责。 特此声明。 湖南农业科学杂志社 景园旅游休闲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