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教学大单元(模块)设计与课堂教学的研究
摘要:国家通过系统的教育教学,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养,开展全面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具体要求。各个年龄段都要开设体育与健康学科,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在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动作要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学会某一项技能,让学生能够从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建立起终身锻炼的意识。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开展大单元设计活动,能够有效解决在学生在学会单个动作技术的同时,利用学会的单个技术发展体能及运用的意识。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教学 大单元(模块)设计 课堂教学
体育与健康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更加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发展智力,提高体育技能。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身体技能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和练习,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够厚积薄发,身体的柔韧性和耐力有一个质的飞跃。作为体育与健康教师要注重模块教学,从学生的视角设计内容,运用体育与健康课模块计划的构建方法,对基于\"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体育与健康课模块计划的构建问题进行探讨。
一、对大单元(模块)计划的认识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系统起来,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同样要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承受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中不断的发展,因此,出现了大单元的教学方法。从单元计划安排的课时数来看,它是有多有少的,如果我们把大小各异的单元计划整合成一个18课时大单元计划,再冠以一个主题,这就形成了一个模块计划;如果这个单元计划课时数已经是18课时,那么这个单元计划就是大单元计划。因此,我们是否可以
这么认为,大单元计划是单元计划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由一个或者若干个单元计划组成的。
二、基于\"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的体育与健康课模块计划的构建
小学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于技术的掌握需要具有一个长期的过程,许多技能性的内容更要做好铺垫,让学生从动作的规范、器械的使用等方面逐一进行练习,然后才能够有整体的技能学习,因此,对学生进行大单元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系统的、有计划性的训练,并且其中掺杂着游戏活动,才能够让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落实到实际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比如,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篮球的教学,就要先让学生练习运球、传球,当学生对这些能够熟练运用了,才能够教学具体的篮球场上的技能,因此,就会形成一个大单元教学计划。为改变单纯的以\"技术线\"为思路的构建模块计划的现象,借助\"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单元计划的思路,我们把一个具体的模块计划分别设计为以技术、体能、运用为维度的三个单元,三个单元的总课时数为18课时,根据模块教学内容的特点,按1-2-1或1-2-3的比例安排课时。建议田径、体操、武术类按1-2-1比例安排课时,球类按1-2-3比例安排课时。确定基于\"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模块计划。作为教师应考虑到教学的内容的容量,使教学内容的容量能满足18课时的要求。同时,结合\"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的要求,确定模块计划及模块内单元计划名称。
三、制定基于\"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体育与健康课模块内单元计划
运动技术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运动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学生技术的学习。在构建以\"技术线\"为基本思路的技术教学单元时,应充分挖掘该技术内涵,理清该技术的结构,精准把握该技术的重、难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单个技术教学为主的3-4课时的单元计划。
1、制定以技术为载体的,发展学生体能为主的教学单元
发展学生的体能是体育与健康课一项重要的任务之一。因此,在构建模块计划时,我们应充分挖掘所学内容在发展学生体能中的作用、技术原理、锻炼价值及练习方法,构建以所学技术为载体的,在巩固、提高该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以发展学生体能为主要目的6-8课时的体能教学单元。为了提高以技术为载体的发展学生体能的实效性,在这个单元计划的构建时,建议多采用组合动作的形式进行构建。
2、制定以技术的运用为目的,运用教学单元
技术的实际运用是促进学生形成运动爱好与专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学生对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应该成为体育与健康课模块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单元计划的构建时,应避免过分竞技化的现象,我认为,技术的运用就是在标准的场地、规则、器械等条件下进行的比赛。我们可以在改变运用的形式、条件、规则、器械等条件下进行。以技术的运用为目的教学单元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构建3-4课时(田径、体操和武术)或9-10课时(球类)。如,在小学五年级篮球单元中,此阶段主要学习行进间运球、体前变向运球和单手肩上投篮3个内容,每个内容安排1~2节课。在课的准备部分中,教师播放音乐组织学生进行绕圈慢跑,在慢跑的过程中带领学生熟悉场地;然后通过“抢占领地”的小游戏,让每个学生站到指定位置(每个指定位置均放置1个篮球);接着听音乐利用篮球进行拉伸,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身体,再结合胯下“八字”绕环、双手拨球等熟悉球性的练习和原地高低运球、原地换手运球等练习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整合大单元教学计划
在一个大单元(模块)计划中,包含了以\"技术、体能、运用\"为维度的三个单元计划。从横向来看,这是三个相对独立,但有不同的侧重点单元教学计划。而从纵向来看,三个不同的
单元教学计划是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整体。因此,在整合这三个单元计划时,应时紧紧把握这三个单元计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调整三个单元计划的课时数,组成为一个18课时的模块计划。以\"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构建模块计划,这是普通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一项新的思路与举措。
总起来说,通过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会让学生对体育学习有深刻的认知,能够在体育学习中发展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一些体育运用项目水平,让其发挥出体育课程的优势,会让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从而成为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落实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红顺.课堂改革风向标[N].中国教师报,2017-01-04(06).
[2]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
[3]邓若锋.运动技能学习层次结构[J].体育学刊,2018(1):11-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