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哲理寓言故事-献鸠放生

来源:意榕旅游网
哲理寓⾔故事-献鸠放⽣

  把动物放归⼤⾃然,是⼀种代表了⾏善的举动,但是它的象征意义⼤于它的实⽤性。⼩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寓⾔故事,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献鸠放⽣的故事

  古来有句俗话:“⾏善积德”。这句话是劝⼈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灾荒年间,有些殷实⼈家为救那些饥寒交迫的灾民免于饿死,捐⽶赈灾,皆为积德之举。太平年间,将鱼、龟放游到江河⽔池,将鸟放飞到⼤⾃然,叫“放⽣”,皆为积善之⾏。后来,有⼈在⼤年初⼀这天,把捉来的鸟雀放⽣,名之⽈“爱⽣灵”。

  春秋时期,晋国建都邯郸。晋国有⼀个势焰熏天的⼤⾂赵简⼦,他就喜欢在过年时让⽼百姓替他捉斑鸠鸟送到他府中,让他放⽣。

  ⼤年初⼀这天,邯郸地⽅的⽼百姓能够破例地纷纷拥进赵简⼦的府第,他们都是来向赵简⼦进献斑鸠,好让赵简⼦放⽣的。赵简⼦⾮常⾼兴,对他们⼀个个都发给很优厚的赏赐。初⼀这天,从早到晚进献斑鸠的⼈络绎不绝。

  赵简⼦的门客在⼀旁站了很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赵简⼦回答说:“⼤年初⼀放⽣,表⽰我对⽣灵的爱护,有仁慈之⼼嘛!”门客接着说:“您对⽣灵有如此的仁慈之⼼,这是难得的。不知⼤⼈您想到过没有:如果全国的⽼百姓知道⼤⼈您要拿斑鸠去放⽣,从⽽对斑鸠争先恐后地你追我捕,其结果被打死打伤的斑鸠⼀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想救斑鸠⼀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捕捉。像现在,您奖励⽼百姓捕捉这许多的斑鸠送给您,您再放⽣,那么⼤⼈您对斑鸠的仁慈确实还不能抵偿您对它们⼈为地造成的灾祸哩!”

  赵简⼦听了门客的⼀席话,背着双⼿在府门⾥踱来踱去,仔细地思考了⼀阵⼦,默默地点了点头说:“对的。”  故事的哲理启发

  揭露了某些⼈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为。  赵简⼦的简介

  赵简⼦(?-前476年),春秋时期晋国赵⽒的领袖,原名赵鞅,⼜名志⽗,亦称赵孟。《赵⽒孤⼉》中的孤⼉赵武之孙。晋昭公时,公族弱,⼤夫势⼒强,赵简⼦为⼤夫,专国事,致⼒于改⾰,为后世魏⽂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改⾰⾸开先河。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改⾰家。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郡县制社会改⾰的积极推动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实践者,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与其⼦赵⽆恤(即赵襄⼦)并称“简襄之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