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进展

来源:意榕旅游网
农林科技 2013年第20期I科技创新与应用 浅析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进展 信玉林 (柳河县凉水林场,吉林柳河135300)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对林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更是十分的不利,近些年来,在我国林业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上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对我国林业的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我国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上 的进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为林业在有害生物防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技术 随着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林业的可持续性发 展理念越来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上, 提出了持续治理和减灾的治理理念。在治理上采取科学的预防和积 虫天敌昆虫的生物学、生态学、行为学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解决了人 工繁殖技术和野外释放技术。 7营林技术的作用更加突出 极的布控,并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并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新技 术和新方法,从而提高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力度,确保了防治结 果的高效性,同时又起到了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安全的作用。 1 3S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功能 3s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三者的统称,遥感和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很好的实现对林业生物灾害的监测。全球定 位系统可以很好的为用户提供不同精度的数据,所以三者集成化发 展,可以实施快速、及时的空间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为林业的灾情 进行监测并提供精确的资料。为林业生物的预警水平和决策能力有 了较大水平的提升,同时管理系统信息的开发成功,为林业有害生 物的管理决策和有害生物的综合整治也提供了新的途径。 2三诱技术在森林害虫监测和诱杀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三诱技术是利用昆虫信息化学物质、灯光和颜色进害虫进行诱 杀的技术。昆虫信息化学物质诱杀是充分利用昆虫信息素和合成性 信息素对昆虫的引诱作用来对害虫进行监测和防治。灯光诱杀是充 分利用害虫的超光性和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来实现对昆虫的诱杀。 颜色诱杀是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超色性,利用色板和粘性剂来引诱害 虫。三诱技术有效的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了环境,同时在 诱杀害虫的同时不会伤害到害虫的天敌,所以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推广和应用的前景较为广阔。 3林业有害生物的鉴定技术正向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快速发 展 目前有多项技术可以对于形态相近、幼虫阶段难以鉴别的生物 在微观层面是进行辩别和判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酯酶同工 酶电泳技术(EST)、随机增扩多态分析技术(RAPD)、限制性片段长度 多态性技术(RELP)、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核酸序列分析技 术、DNA探针杂交技术等都已在实际鉴定中进行试用。同时对于偏 远地区,技术力量较为薄弱的基层林区,可以通过远程鉴定来满足 鉴定的要求,这样不仅使偏远林区达到了快速鉴定的目的,同时技 术权威机构和专家的作用也得以全面的发挥。 . 4热烘处理、辐照处理和微波处理等除害处理技术日趋成熟 热烘处理将有虫害的木材在烘房内加热加压到能杀死害早的 温度的方法。辐照处理是利用离子化能照射来破坏有害生物的正常 生活,从而将其杀灭的办法。微波处理在加热、干燥、杀虫和灭菌等 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木材的检疫处理更是取得非常大的 突破。此三种技术主要是针对于木材的检疫进行处理的技术,效果 都较为明显,且都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5适应林业特点的施药器械和技术更趋多样、高效和安全 在林区中有高大的树木,在对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上则需要特 殊的施药器械和技术。这也一直是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点。在 最近几年内,一些射程长、功效好、对环境污染少和节约用水的技术 和器械在防治工作中得以应用,同时在高射程农药喷雾技术上结合 了风送和雾化技术,更增加了射程的高度和远度,具有较好的穿透 力,使防治效果较为明显。同时静电喷雾技术、烟雾载药技术、树干 注药技术、灭虫药包布撒技术等在对生物害虫的防治上都取得了非 常好的效果。目前,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航空技术在对 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对灾情的及时掌握和 准确预测为林业生物害虫的防治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6生物防治在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中的比重不断加大 我国已记载林木害虫天敌1500多种,并已对其中200余种天 敌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天敌的利用方 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最近十年左右的时间,我国对重要森林害 营林技术措施贯穿于培育健康森林的全过程,也是防控林业有 害生物的治本措施,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的建立与维护、森林生态系 统的更新与重建等许多内容。 在具体措施上: 一是筛选和培育抗性树种,提高免疫能力。二是营造多树种配 置的混交林。 油松刺槐混交林的土壤肥力高于油松纯林,能够促进油松的生 长,增强对松毛虫的承载能力,有利于对松毛虫的自然控制;通过调 整树种结构,加大抗性免疫树种的比例,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增加生 物多样性;利用天牛飞行能力不强的特性,使用忌避性树种作为杨 树林分的伴生树种或保护行,可在一定程度上阻隔天牛的自然扩 散。三是加强伐根嫁接、高干截头、萌芽更新等措施。伐根嫁接毛白 杨等抗性树种,可充分利用伐根根系的优势,迅速恢复林分,减少造 林工序,降低成本;高干截头减低虫口密度、有虫株率,并能够快速恢 复林分;萌芽更新是利用伐根的萌发特性,通过对萌芽的抚育管理 和定干,使林分在短期内得到恢复;及时清理天牛危害严重的虫害 木,控制扩散源头,是治理天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四是加强对中幼 龄林分的抚育管理。对中龄以上的林分要及时进行间伐抚育,合理 修枝,以提高树木生长势和抗性。 8化学药剂向着环境友好型快速发展 面对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的更高要求提高和加 入WTO后国际社会的绿色壁垒,我国政府已制定了农药安全使用 规定、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登记规定等相关法规和标准,禁止 和限制了部分剧毒农药的使用。化学药剂的研发部门不断克服农药 自身的先天不足,促进农药向高效低毒低残留和更加专化的方向发 展,以满足无公害防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志华,肖文发,张真,等.Rs在森林病虫害监测研究中的应用【J]_ 自然灾害学报,2003,12(4):73—81. [2]万方浩,叶正楚,郭建英,等.我国生物防治研究的进展及展望[J]. 昆虫知识,2000,37(2):65—74. 『3]朱家颖,李正跃,肖春,等.生物技术在昆虫分类中的研究现状与 展望『J1.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5(5):766—771. [4]徐幼林,周宏平,张沂泉,等.高大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J].世界林业研究,2004,17(5):21—24.【14]. 一2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