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理 试 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奥运圣火依次经过我国境内的珠峰北坡各营地,最终到达峰顶,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8日9时17分点火成功。读珠峰登项营地示意图(图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点火成功时峰顶气温为零下29.6℃,此时气温为零下26.3℃的营地最有可能为( ) A.突击营地 B.前进营地 C.C4营地 D.大本营 2.选择奥运圣火登顶的时机和线路的主要地理原因是( )
A.一天中气温最高时点火 B.登顶时雪崩可能性较小 C.登顶线路均在河流侵蚀谷地中 D.此时印度洋季风最强
读挪威雪线海拔高度和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图2),完成3—4题。
3.中国从15世纪到20世纪的近500年中,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是( ) A.1470-1520年 B.1620-1720年 C.1840-1890年 D.1910-1950年
4.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 B.野象栖息地的最北界北迁 C.热带范围扩大 D.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 读两区域示意图(图3),回答5—7题。
5.飞机从乙地沿着最近距离飞往甲地,其方向是( )
A.由西北向东南 B.由东北向西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东向西 6.甲、乙两地附近的气候状况是( )
A.甲地受信风、山脉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B.甲地深受洋流、山脉的影响,气候带呈南北狭长分布 C.乙地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夏季降水丰沛 D.乙地受东北信风、山脉的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7.甲、乙两地沿海海域的洋流流向大致相同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尼罗河中上游正值汛期 B.澳大利亚多数居民身穿羽绒服欢度圣诞节 C.墨西哥湾沿岸飓风活动频繁 D.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读2001-2005年广东省三个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图4),完成8—9题。
8.图中信息反映( )
A.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年少
B.2001-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在三个区域中最大 C.2001-2005年北部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高于东西两翼 D.2001-2005年东西两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小的是2001年
9.珠江三角洲2004年以后出现农民工需求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 ) A.城市化发展迅速 B.面临产业升级转型 C.高科技产业完全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 D.耕地锐减 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图5为“汶川5.12”大地震等烈度线分布图,图中城市在抗震救灾中都发挥了各自的服务功能。读图完成1O—12题。
lO.此次地震烈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汶川为中心呈同心圆状递减 B.以汶川一北川为中心向周围递减
C.由汶川向西南的变化幅度小于向东北的变化幅度 D.重庆、西安两地均未受地震的影响
11.抗震救灾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RS)( )
A.为救援车辆定位、导航 B.提供灾区实时影像资料 C.对救灾物品进行跟踪管理 D.确定人口伤亡数量 12.关于图中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西安相比,成都的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
B.成都位于平原上,地租等值线受地形影响小,呈同心圆状 C.重庆-成都-西安-北川的服务范围皇层层嵌套关系 D.重庆受地形、河流分割,城市形态较分散
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15-64岁)比重及其年增长率变化预测图(图6),完成13-14题。
13.图中信息反映( )
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年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B.2015年劳动适龄人口最多
C.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和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无关联性 D.2050年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达到最低值 1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10年以前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与我国人口增长惯性有关 B.2010年以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下降与人口老龄化有关 C.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D.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年增长率一旦低于零,即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读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图7),完成15-17题。
15.由图可知,我国东部沿海省(市、区)( )
A.河北水土配合最差 B.广西水土配合最佳 C.水土配合总体较好 D.越往北水土配合越差
16.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地形 B.气温、降水量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D.地形、土壤
17.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田种植,耗水量大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 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 D.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新疆西北部山地地势较低,有几个缺口。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搜集到的东西走向的天山某山峰(部分)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图(图8)作为探究学习天山南北坡垂直带谱差异及其原因的材料。据此及所学的知识回答18-19题。
18.以下选项可以作为判断天山北坡证据的是( ) ①山地荒漠带的分布面积更小 ②山地荒漠草原带分布的上限更高 ③山地草原带分布面积更大 ④森林带分布面积更大
⑤高山草甸带分布的上限更高 ⑥雪线更高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19.推测出影响该山峰南北坡垂直带谱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放牧
读1996-2006年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及原煤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变化图(图9),完成20-21题。
20.针对图中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对策是( ) ①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减少石油战略储备,降低对外依赖性 ③加强国际合作 ④积极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2000年以后图中两条折线的变化出现差异,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煤炭出口量增加 B.原煤价格高导致消费量减少 C.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D.煤炭利用率提高
假设海洋中有甲、乙两个小岛,一年中,有时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乙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同时看到日出。一年中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时间仅持续一个月,读图10完成22-24题。
22.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日期大约是( )
A.3月21日-4月20日 B.12月7日-1月7日 C.6月7日-7月7日 D.8月23日-9月22日 23.影响不同地区日出时刻差异的因素不包括( ) A.经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太阳直射点 D.地形海拔
24.关于甲、乙两岛正午太阳高度年较差(某地一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AH)的比较,正确的是( ) A.△H甲>△H乙 B.△H乙>△H甲 C.△H甲=△H乙 D.无法判断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25.读图11,完成下列要求。(8分)
(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3分)
(2)简要评价该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条件。(5分)
26.读福建山河分布与铁路交通示意图(图1 2)及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0分)
材料 鹰厦铁路是我省第一条出省铁路,正在兴建的温福线、福厦线、厦深线等高速铁路是我国东南沿海铁路快速通道的组成部分,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我省铁路网。
(1)图中A、B两地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主要影响因素是 。(2分) (2)说出图中现有铁路布局主要受哪些自然因素影响,并简要分析其如何受这些因素的影响。(4分)
(3)简述我国东南沿海铁路快速通道形成后的社会经济意义。(4分)
27.读晋陕内蒙古地区略图(图13)及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地广人稀,草类茂盛,饲养良种牛,所产牛肉主要供出口,畜牧业商品化、专业化、地域化程度高,已成为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
材料二 内蒙古草原面积居全国第一位,从东往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荒漠草原景观,多为天然草场,是我国牧区畜牧业的重要基地。(1)分别说出图中A、B两地威胁农牧业发展最主要的生态问题。(4分)
(2)发展内蒙古牧区畜牧业有哪些突出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发展内蒙古畜牧业可借鉴阿根廷哪些先进经验?(7分)
(3)伊利牛奶集团最初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建厂,之后在北京、青岛、兰州等地建立分厂,分析 其区位因素的变化。(3分)
28.读表1,完成下列要求。(6分)
表1 我国部分省区后备耕地限制统计表
受各因素限制的后备耕地比重(%) 省区 受各因素限制的后备水文耕地总面积(千公顷) 坡度 侵蚀 裸岩 土质 土层 盐碱 水分 温度 排水 257.30 9509.27 76.4 lO.5 12.6 0.5 O 0 0 O O 0 O 0 贵州 新疆 4.6 7.4 58.4 5.3 23.0 1.3
(1)据表1分析限制贵州后备耕地开发利用的主要自然原因。(3分)
(2)据表1判断能否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提高新疆的农业总产量,并说明理由。(3分)
29.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将一端开口的盒子里铺上一层厚厚的湿沙,盒子稍作倾斜放置。在盒上端A点插上小红旗,再往小红旗一侧缓慢持续地倒水入盒(如甲图,注意:水量要适中,倒水速度要均匀)。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乙图情况。此实验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外力作用。
材料二 从河源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之间的纵截面称为河流纵剖面。
(1)上述实验模拟验证的是什么外力作用?(2分)
(2)描述图14长江宜昌以西、以东河段纵剖面的差异,并根据上述实验原理及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6分)
(3)长江宜昌以西、以东流域综合开发治理重点有何不同?(4分)
(4)简述图14黄河从宁夏某地到包头段水文特征的变化。(2分)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
1.A 2.B 3.D 4.D 5.B 6.B 7.D 8.C 9.B 10.B 11.B 12.D 13.A 14.D 15.A 16.A 17.D 18.C 19.B 20.D
21.B 22.C 23.B 24.A
第Ⅱ卷
25.(8分)
(1)山地为主,山地、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近南北走向),地势东侧最高、中部低、西侧较高(3分)
(2)有利:森林资源丰富,有石油、金矿、水能等,市场广阔,近海有良港、海运便利(4分) 不利:地形复杂、坡度大(1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6.(10分)
(1)A地,地形(2分)
(2)地形、河流 我省多低山丘陵,多河流,铁路大体沿河谷及地势相对较低、地面较平缓地区分布(4分)
(3)完善交通运输网;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加强区际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7.(14分)
(1)A 水土流失(2分) B 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2分)
(2)天然草场面积大,草场类型多样,单位面积产草量高,草质好,接近东部市场。(3分,答对3点给3分)
集约化管理,培育良种,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条件,开拓市场等(4分)
(3)市场需求扩大,冷藏保鲜技术提高,交通条件改善,品牌效应(3分,答对3点给满分) [第(2)、(3)小题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8.(6分)
(1)地形崎岖、坡度大,石漠化严重,裸岩多(3分)
(2)观点一:可以,后备耕地面积广大,且地面较平坦,夏季热量条件较好
观点二:不可以,后备耕地限制因素多,盐碱地、缺水地多,土层浅薄,土质较差(3分 答观点一或观点二皆可,不答理由不得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9.(14分)
(1)流水作用(流水侵蚀)(2分)
(2)以西河段落差大,以东河段落差小(2分)以西河段是地壳上升与河流侵蚀(下蚀和溯源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2分);以东河段是地壳下降与河流侧蚀(侵蚀)、堆积共同作用的结果。(2分) (3)以西:(梯级)开发水能、改善航运、保持水土、发展旅游(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以东:防洪防涝、发展航运、土地利用(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等)(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4)流量减小,流速减缓,含沙量减少,有些河段出现凌汛。(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