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价值
马少远
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心内科,江苏 徐州 221300
2019年12月下
【摘要】目的:探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36例冠心病选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总结患者支架置入率、达标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斑块负荷、直径狭窄率(DS)、最小血管直径(MLD)。结果:36例患者中,支架置入率为97.22%(35/36),达标率为91.67%(33/36);心绞痛复发1例,血管再狭窄1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患者治疗前MLD、DS、斑块负荷分别为(1.01±0.21)mm、(73.56±7.87)%、(68.32±5.82)%,治疗后数据分别为(3.48±0.35)mm、(40.59±5.46)%、(34.15±3.52)%,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应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确切,具有支架置入率与达标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显著增大血管直径,降低斑块负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置入率;达标率[中图分类号]R654.2 [文献标识码]A 冠心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变,其发生主要就是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供血不足引起心肌功能障碍的一种器质性病变[1]
。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应用十分普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预后,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为了进一步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应用价值,本文现将我院收治的36例冠心病选为研究对象,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36例冠心病选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内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②无介入禁忌证;②知晓研究目的,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疾病;②伴有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②伴有恶性肿瘤;④临床资料不齐全。36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为38岁,最大年龄为82岁,平均年龄为(60.23±6.27)岁。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用药情况如下:术前1d口服拜阿司匹林(拜耳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1次/d,300mg/次;口服氯吡格雷(波立维)(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35),1次/d,300mg/次,或者口服替格瑞洛(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30020),1次/d,180mg/次;口服瑞舒伐他汀(可定)(AstraZeneca UK Limited,国药准字J20120006),每晚1次,10mg/次。手术当天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1次/d;氯吡格雷75mg,1次/d,或者替格瑞洛90mg,2次/d;可定10mg,1次/d。术后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可定10mg,氯吡格雷75mg,替格瑞洛90mg。术后皮下注射4000~6000IU依诺肝素,或者替罗非斑(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0063997)抗血小板聚集,静脉泵入12.5mg替罗非斑+250mL生理盐水,速度4~8mL/h,维持24h。手术操作如下:经由桡动脉或者股动脉导入所有支架,沿动脉血管走向,将支架导至冠状动脉开口处,之后沿导管方向置入钢丝,并将其导至远端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再之后用压力泵在病变部位释放,最后减压,结束后取出球囊。
1.3观察指标 总结患者支架置入率、达标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斑块负荷、直径狭窄率(DS)、最小血管直径(MLD)。(1)支架置入达标评定标准:①
56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4-0056-02
支架对称指数(即支架最小直径与最大直径的比值)>0.7;②最小支架腔横截面积与血管段管腔面积的比值>0.8;③支架小梁彻底附着血管壁,且与血管壁之间没有空隙。(2)并发症:心绞痛复发、血管再狭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采用血管内超声测定MLD、DS、斑块负荷。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检验本研究数据,计数资料(支架置入率、达标率、并发症发生率)用百分比形式表示,计量资料(MLD、DS、斑块负荷)用(均值±标准差)形式表示,数据分别用χ2值与t值检验,P<0.05说明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患者支架置入率、达标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36例患者中,支架置入率为97.22%(35/36),达标率为91.67%(33/36);心绞痛复发1例,血管再狭窄1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3%。
2.2对比患者治疗前后MLD、DS、斑块负荷 患者治疗后MLD明显大于治疗前,DS、斑块负荷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1所示。
表1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MLD、DS、斑块负荷(_
x±s)
时间MLD(mm)DS(%)斑块负荷(%)治疗前(n=36)1.01±0.2173.56±7.8768.32±5.82治疗后(n=36)
3.48±0.3540.59±5.4634.15±3.52t36.3120.6530.14P
<0.05
<0.05
<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变,主要表现为心前区或者胸骨后压榨样疼痛,疼痛范围可涉及颈部、背部、腹部等部位,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恶心、气促、眩晕等临床症状,甚至出现心力衰竭,造成患者死亡。大量研究发现,冠心病发生与年龄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疾病有着间接或者直接的关系[2]。根据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变化的不同,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也不同。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以下几种分型:①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冠心病;②猝死型;③心绞痛型;④心肌梗死型;④缺血性心肌病。近年来,根据患者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原则不同,冠心病可分为两大类: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隐匿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
(下转第58页)
医学食疗与健康
临床研究
_
表2 住院时间及疼痛天数对比[(x±s)d]
组别对照组(n=25)观察组(n=25)
tP
住院时间10.12±2.177.57±2.13.454<0.05
疼痛天数3.54±0.781.69±0.542.124<0.05
2019年12月下
方式并发症更少,且治愈率高,促使缓和早日出院,如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少,住院天数更短。
但临床在实施以上手术时,仍存在复发的病理,考虑到手术虽然能切除前臂软骨,实施加压包扎后,皮肤与耳廓的软骨不利于紧贴,使得囊液分泌,囊肿复发。因此,结合临床治疗体会,对于复发性耳廓假性囊肿,耳廓开窗术能彻底切除软骨组织前壁,使得产生浆液的源头得以消除,通过去除软骨膜及囊肿前臂软骨病灶,使得能也得以清除,促使后壁软骨得以粘连及生长,减少疾病的复发,如同本次研究结果所示,观察组疾病复发率更低。同时实施手术的时候加压巴扎须适度,避免过紧使得皮瓣出现坏死情况,引发多种并发症。耳廓缝合术也能起到清除浆液的效果,但其需要采用刮匙搔刮患者囊肿前壁,使得接触面粗糙,此种方式易形成瘢痕,影响美观,难以达到患者满意的手术效果,患者接受度不高[5]。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天数更短。由此可见,耳廓开窗术使用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针对复发性耳廓假性囊肿患者,采用耳廓开窗术治疗效果显著,能保证治疗效果,缩短住院天数及疼痛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临床使用价值更高,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案。参考文献
[1] 赵训东. 手术开窗与石膏固定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比较[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7, 18(5): 238-238.
[2] 罗晓骁. 耳廓假性囊肿的手术治疗[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
志, 2016, 30(5): 406-406.
[3] 马鹏, 郭建萍. 手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
肺血管病杂志, 2017, 19(11): 1949-1949.
[4] 刘迎辉, 葛前进, 周立辉, 等. 耳廓假性囊肿的手术治疗[J]. 临床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7, 28(1): 54-55.
[5] 李英, 董维刚, 欧宁江, 等. 耳廓穿通性缝合加压治疗耳廓假囊
肿的临床疗效[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0(10): 1190-1192.
2.3并发症对比 对照组术后发生囊肿感染2例、积液2例、红肿2例,总发生率24.0%,观察组术后发生红肿1例,总发生率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4随访复发率对比 观察组随访3个月复发1例,发生率4.0%;对照组随访3个月复发4例,随访6个月复发1例,发生率20.0%,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观察组显著更低(P<0.05)。
3 讨论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男性发病率普遍高于女性,是一种发生在耳廓外侧面的囊肿样隆起性疾病,内部出现浆液样渗出物,好发与30岁~50岁青壮年群体,大部分患者都是一侧耳部患病,积液在软骨中滞留[3]。该种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疾病可能由局部受某些机械刺激引起局部循环障碍,早期患者无明显痛感,通过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但抽出后还会再次复发。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多样化,其中穿刺、理疗及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方式在临床使用广泛,各种方式治疗效果不一,但保守治疗疗程长,患者感染及复发的风险大;影响耳部轮廓的美观,使得患者耳廓出现畸形的情况。刘迎辉等[4]学者认为手术治疗能彻底切除软骨前壁,将浆液渗出的源头消除,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抑制疾病复发。
手术治疗是患者常用的治疗措施,其效果确切、疗程短、康复快及复发率少等优势,被临床认定为疾病的最佳治疗方式,其中常见手术方式为耳廓开窗术及耳廓缝合术,耳廓开窗术需要行0.5cm切口,窗口直径在0.5cm,该种手术
(上接第56页)
定性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二类。该疾病的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已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对冠心病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治疗方法也越来越多,进入了介入手术阶段,能够极大的减轻患者痛苦,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3]。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势,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相较于冠状动脉搭桥术而言,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不仅操作简单,还可以短时间内重建血运,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4]。除此之外,在介入术治疗中,必须坚持无菌操作原则,并要求临床医师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以此确保手术效果与手术安全性,以免引起感染,产生不良后果。此研究结果显示:36例患者中,支架置入率为97.22%,达标率为91.67%,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治疗后MLD明显大于治疗前,DS、斑块负荷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与相关研究报道[5]十分相似。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应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确切,具有支架置入率与达标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显著增大血管直径,降低斑块负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 徐占领.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对冠心病冠脉支架置入术的应
用价值[J]. 安徽医药, 2019, 23(4): 665-668.
[2] 毛幼林, 袁义强, 王瑞敏, 等. 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冠
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 47(2): 170-172.
[3] 刘斌, 陶贵周.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
素分析[J].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z1): 92-92.
[4] 曹勇, 吴张平, 石国平, 等.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单
支血管病变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安徽医药, 2018, 22(9): 1678-1681.
[5] 王澈.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 25(19): 12-12.
58
医学食疗与健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