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有效应对网络涉腐舆情 创新反腐倡廉工作

有效应对网络涉腐舆情 创新反腐倡廉工作

来源:意榕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效应对网络涉腐舆情 创新反腐倡廉工作

作者:王永元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12期

【摘 要】纵观近些年来所发生的一些涉腐或违法乱纪案件,网络都起到了推波助澜、引导舆论的作用,所产生的后果有利有弊,那么究竟应如何应对网络涉腐舆情呢? 【关键词】网络涉腐;引导舆论 一、网络涉腐舆情的利弊分析

(一)影响范围比较广泛。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规模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网民已经突破5亿,手机网民也达到了3亿多人。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矛盾集中,传统的民意表达渠道不够畅通,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社会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一个不太大的事情,经过网络发酵放大,都可能演变成一个大事件。”原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在交通事故现场的面含微笑被人拍照上网,在热议中不断被爆料和“人肉搜索”,相应获得“表哥”、“皮带哥”等称呼,在一片争议中,陕西省纪委介入调查,杨达才被双规,又一个违法违纪的官员在网民大众“一丝不苟的拷问之下,无所遁形”。

(二)发布信息比较便利、及时。只要具备一定操作技能的网民都可以用电脑、手机发布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尤其是将有关政府官员违法乱纪的事情公之于网上后,“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就会获得众多网民的声援,从而在短时间里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和舆论攻势。正因为可以非常便利并且随时随地就可以自由地发表关于对腐败现象的看法、意见,并在第一时间里关注、监督事件处理动态,从而极大地激发了民众参与网络监督的热情。

(三)公平性、隐匿性和透明性。受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影响,多数人对现实中的腐败现象是敢怒不敢言,缺乏举报和揭发的勇气,但是在网络里,个人身份、地位被隐藏,在很大程度上使举报人在心理上祛除后顾之忧,保护了举报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人身安全,使得网民可以畅所欲言。

二、当然, “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还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它对舆情的推波助澜使得网络反腐具有两面性

(一)对他人隐私的侵犯及诽谤。有些人仅仅因为个人的喜好或利益,故意在网络上对他人进行恶意诋毁、造谣,但却借着网络的广泛传播性,导致一些别有用心的舆论具备巨大的“杀伤力”,使网络舆论价值发生偏离,结果对无辜人员造成比较大的伤害,甚至演化上升为“网络暴力”。

(二)影响涉腐案件的查处及判决。网络举报是一个公开的形式,而反腐案件侦查取证在很多时候都是秘密进行的,但因为举报信息过早并且及时公布在网上,为被举报人销毁涉腐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据敲响了警钟,无形中导致案件查处难度及成本都大幅增加;同时,对于一些案件,虽然法律上有相关规定,但更多人还是从道德、个人情感等方面看待某些事情,当网络上对这件事情的众多声音形成一种“民意”的时候,司法机关在判决时就需要考虑到这些民意,否则,就会引起网民的声讨,这就导致反腐败案件的处理受到影响与干扰。

此外,当前对网上举报、网络监督、网上反腐等缺乏一套成熟的、规范的、系统的法规或条例,导致网络涉腐舆情出现时未能有规范的运作程序、工作流程及接纳和回馈机制,使得当前应对网络涉腐舆情的形式比较简单。 三、网络涉腐舆情的应对

近几年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从湖南屡发“火箭提拔”,多位官员子女简历空白被一再提及到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案在网上的全程跟踪报道等等,“人肉搜索”成为网民投身监督的一把利器。这些现象充分说明网络涉腐舆情越来越成为从政府到网民所关注的焦点之一,而这也标志着我们的反腐工作逐步迈入信息化时代。虽然,这一新兴的反腐形式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受到方方面面的质疑,但是“网络反腐作为舆论监督的广阔平台已是大势所趋……网络反腐的积极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的体现。”

(一)提高认识,加强引导,维护网络健康环境。一是加强对各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及技能培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对不良信息的识别能力,控制和引导网络虚假信息和网络舆论,全力向大众提供真实、快速、全面的信息。二是广大网民要切实提高自律意识,在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不能肆意侵犯他人合法权利,更不能逾越法律底线。同时,要不断提高鉴别力,对部分涉腐舆情要有自己独立慎重的分析、判断,根据事实理性发言,不能只是“跟着感觉走”,更不能捕风捉影、污蔑陷害。三是政府有关部门应适时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网民群体在公开网站系统性地开展法制、道德和责任意识教育,增强广大网民发表网络舆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从而减少负面舆论的产生,不断提高网络涉腐舆论质量。 (二)整章建制,规范监督,强化网络反腐的制度化与程序化建设。 一是结合现有互联网管理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网络反腐方面的法律法规,如网络民主监督制度、信息回馈制度及奖励制度等,为网络反腐规范化、程序化提供制度保障,使网络反腐能够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有序进行。二是建立完善的网络反腐制度平台,切实加强廉政相关网站建设,不断加大政府网站透明度,提高网络舆情应对速度,充分保证公众参与权与知情权,保障举报信息能及时处理与反馈,并及时公布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动态,把廉政网站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廉政文化教育警示平台。三是充分利用网络舆论监控系统加大对涉腐舆情的收集、分析力度,推动政府部门及时掌握舆情动向,制定合理决策。

(三)尊重事实,纠正心态,正确对待网络涉腐舆情。舆情是民意的综合反映,网络涉腐舆情也是如此。一些政府部门尤其是国家公职人员无法正确看待网络舆情,一有此类信息要么是全面封杀要么是不闻不问,结果是政府的公信力逐渐在丧失。因此,各级党委及政府部门应当纠正心态,正确看待网络民众意愿表达,正确对待网络涉腐舆情,敢于并乐于接受广大网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监督,坦诚客观面对已经披露的涉腐舆情,及时找准问题根源与关键,客观分析并在事发第一时间内主动阐明立场,从源头上控制舆情的进一步扩散。

(四)加强沟通协调,确保网络涉腐舆情能够得到及时处置。对网络涉腐舆情的处置归根结底必须有体制内的积极跟进和对接,一旦出现相关舆情,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应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根据舆情性质、涉及范围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一步查清事实,该追究责任就追究责任,并及时通报相关事情处理情况。 四、结语

总之,在网络反腐工作中,对网络涉腐舆情的观念及应对越来越成为网络反腐一再被提及的话题,它也成为反腐倡廉建设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及时收集、分析、研究网络涉腐舆情,对于做好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积极意义的工程,它也必将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