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物理教学中的教育手段多种多样,合理安排和应用各种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为学生对物理教学知识的掌握提供便利的条件,其中实验教学法在中学物理教学当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总的来说,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利有弊,教师需要将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减少每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物理成绩。
标签:实验;中学物理教学;作用分析
简单来说,物理学是一门以物质的一般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探索的。随着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人们在对物质生活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知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此同时,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了相应的改变。其中,实验教学法在物理教学方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物理学中的教学方法及其利弊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普通的语言讲授方法,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物理学知识,发展学生知识技能与发展能力的课堂教学的方法。例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研究对象和物理现象的详细描述,对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的讲述概括等都属于课堂中常见的讲授法。讲授法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具有悠久的存在历史,它可以向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系统详细的讲解。但是随着人们对教学质量的要求的提高,讲授法的弊端也越来越凸显。单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枯燥无味,不仅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也能得到很好的保证,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针对某一个问题或情境,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从而得到启发并获得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讨论法在教学效果上是要优于讲授法的,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但是讨论法受时间限制和个人限制,并不能使每个人都能各抒己见,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对课堂秩序的管理与维持。
(三)谈话法
谈话法是指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做出相应的回答,引导学生的思想向正确方面靠拢,从而获得正确知识的过程。产婆术”即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就可以称之为是谈话法的一种。谈话法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到自己想
法的对与错,也可以使学生对正确答案有更深刻的理解,但是它耗费的时间比较长,不利于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中实施,同时他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
二、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使教学内容不再那么枯燥无趣,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比较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同时,物理实验满足了同学们对于实验活动的好奇心,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也更能激发他们对物理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增强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通过实验得出课本上的正确答案和现象,可以使同学们对物理的知识更加信服,也会令同学们对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学生们亲眼目睹实验过程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也是同学们在脑海中对知识的重复记忆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复理解和掌握,也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物理实验需要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和严谨的实验态度,实验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谨慎严谨的性格,还可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当中明确物理实验的步骤,在加强同学们对物理知识和结论的理解和深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具体实验的操作能力,这不仅仅是教育教学对课堂效果的需要,更是对提高学生创造性和操作能力的需要。
三、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的措施
实验是物理教學的基础。因此,要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就必须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首先,我们要学会加强演示教学,努力创造一些简单易懂的物理实验,使同学们更直观地发现和掌握其中的物理原理。其次,我们要制定合理的物理教学实验,边学边做,让同学们在观察现象和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出正确结论,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实验过后学生对这堂课的总结与处理。最后,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在生活当中关注物理知识的观察与应用。
四、结语
在中学物理中加强实验教学,不仅仅能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记忆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创造性思
维。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实验与物理教学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参考文献:
[1]张启.趣味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9.
[2]范增,吴桂平.试论低成本实验在民族地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民族教育研究,2013,24(01):64~67.
[3]关建华.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转化后进生的方法[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08):221~2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