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互联网+”智慧医学图书馆的发展策略研究王俊瑛,李红梅,李飞,丁莉,谭睿璟,刘敏,罗希莹*(昆明医科大学图书馆,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文章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入手,论述了“互联网+”智慧医学图书馆的特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智慧医学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双一流;互联网+;智慧医学图书馆中图分类号:G25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09-0008-02
2015年11月,国务院颁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
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要求,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为基本原则,要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1]。“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部署,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医学图书馆的服务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互联网+”是对信息技术发展所进入的新阶段的一种称谓,这也为医学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互联网+”对应的英文是“InternetPlus”,其中的Plus,并不是指加号、加法的意思,而是“化”。因此,“互联网+”图书馆业不是简单的产业叠加,而应该是服务理念、思维、模式等的紧密耦合[3]。
一、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指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4]因此,在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主动思考如何适应重要转型期的发展,面对着庞大的信息资源,如何更好地将医学知识和信息服务于高校和社会,为医学院校的师生、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公众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是每一个在医学图书馆工作的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互联网+”智慧医学图书馆的特征智慧图书馆(SmartLibrary)起初的定义是,不受时空限制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从技术角度看,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设备[5],它是“互联网+”时代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医学图书馆有
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跨学科、专业、行业与领域的有机融合。“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本身就处于跨学科、跨领域的状态中,而医学专业由于自身门类众多及内容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促成了开放、创新、协同、变革、融合一直伴随在智慧医学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发展进程中。
第二,强调用户的参与和尊重用户的需求。图书馆如果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获得用户的支持,重视并强调用户参与,尊重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让读者在图书馆“互联网+”体系中能够自愿自主地创新。
第三,开放的大数据知识服务生态系统。图书馆“智慧互联”的发展要依赖于思想和制度的开放创新,同时也要跨学科、专业、行业和领域有机融合,尤其需要建立起开放式的大数据知识服务生态系统,将医学图书馆发展中孤立的要素有机地连接起来,使图书馆行业、领域内部生态进行优化。同时,医学飞速的发展要求做好图书馆与外部生态体系的无缝衔接与有机融合,包括信息技术(如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服务场景(如实体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等)、参与者(与图书馆相关的人、物、机构、系统、行业、平台等)的有机连接。
三、“互联网+”智慧医学图书馆的发展策略(一)提升学科馆员的智慧能力
医学高校图书馆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师生、科研人员及医生。学科馆员的主要作用是将图书馆作为对口单位与院系或学科专业建立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为用户主动
收稿日期:2019-05-23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初探”(项目编号:2017zDX192);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长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AE18012);昆明医科大学“十三五”校级学科建设项目“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项目编号:JB0182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俊瑛(1984-),女(汉族),助理馆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素养教育、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通讯作者:罗希莹(1983-),女(汉族),馆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服务研究、信息素质教育。
-8-
2020年2月第9期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TEACHINGFORUMFeb.2020No.9地、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例如,定期征求对口院系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的意见;收集各院系师生的推荐书目,供图书馆进行采购;提供图书情报方面的咨询、指导与培训;协助搞科研的老师进行相关课题的专题检索和参考咨询服务等。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医学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学科的不断发展,医学覆盖的分支范围越来越广,知识更新的速度更快,面对海量和质量参差不齐的文献信息资料,读者往往无所适从。医学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虽然在一定程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但智慧医学图书对馆员人机互动与互联的要求更高。馆员是互动角色的主要成员之一,是智慧服务的载体之一,其智慧化能力影响着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对医学图书馆智慧化的整体服务有着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专业及信息素养上,通过其与用户互联,分析并探寻出用户的需求,为用户主动提供优质服务。馆员是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承接者,医学高校图书馆要想在学校科研服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深化学科服务。建立和完善适应医学图书馆智慧化的学科馆员制度,提高馆员智慧化能力是实现智慧图书馆的必要因素[6]。
(二)打造读者广泛参与的智慧互联传统的医学图书馆中,设施之间彼此独立,没有信息上的沟通,也没有与读者的体验建立反馈。智慧医学图书馆则可以将图书馆设施、图书馆阅读环境和读者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达到用户体验的最优效果[7]。从读者和图书馆的关系来看,图书馆每项设施的建立都是为了更好地方便和服务读者,智慧医学图书馆应当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使图书馆设施功能为读者创造出最适合阅读的环境,并且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读者的需求加以不断调整。考虑到医学图书馆读者年龄、知识水平层次的差异,智慧医学图书馆的设施应当充分照顾到所有读者,以服务读者为出发点,尽可能满足读者需求。从图书馆设施与阅读环境的角度考虑,智慧医学图书馆在灯光上应以自然采光为主,人工照明为辅,根据互联网上当地天气条件等因素合理调配光线,在阅读电子图书或文献时,提供阅读的设备的屏幕光线与周围环境不应对比强烈,使读者在阅读电子图书或文献的时候能够获得舒适的光照环境。
(三)搭建多平台的智慧服务体系网络时代来临之前,信息与知识的主要载体形式
是纸质材料,如书本、报纸和刊物等。虽然那时已经有
了广播、电影和电视等电子媒介,但由于制作条件较高、不便于个人保存与随时随地获取,加上以音频、视频为主要承载形式,因此,电子媒介并未完全取代印刷媒介的主流地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与知识的主要承载形式慢慢由纸质媒体转变为网络,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途径也随之由各种印刷品转移到网络,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信息源于网络而不是书刊。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变迁,在“互联网+”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上,医学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先进理论与技术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建设与发展水平。知识服务体系可采用诸如大数据系统与分析平台、MOOCs平台、数据挖掘云平台、移动视觉搜索系统为代表的公共研发平台等信息化平台与技术,实现“互联网+图书馆”知识服务协同创新和知识共享[8-9]。
总之,医学院校图书馆必须紧跟新时代发展的步伐,坚持科学的发展思路,抓住“双一流”建设的机遇,积极探索智慧型医学图书馆建设,不断地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和载体,更好地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2015-11-05].[2]胡乐乐.论“互联网+”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2):26-32.[3]张兴旺,李晨晖“.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相关问题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05):33-40.
[4]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
https://baike.so.com/doc/9014659-9344096.html,[2015-12-31].
[5]刘煦赞.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述评与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5):32-36.[6]谭芬梅“.互联网+”时代医学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15):88-89.
[7]陆敏,杨发毅.智慧图书馆智能服务平台构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4,23(5):1-4.
[8]程学旗,靳小龙,王元卓,等.大数据系统与分析技术综述[J].软件学报,2014,25(9):1889-1908.
[9]李曼丽,黄振中.MOOCs平台大数据的教育实证[J].科学通报,2015,60(5):570-580.
StudyontheDevelopmentStrategyofSmartLibraryof\"Internet+\"MedicineundertheBackgroundofDoubleFirst-rate
WANGJun-ying,LIHong-mei,LIFei,DINGLi,TANRui-jing,LIUMin,LUOXi-ying*
(LibraryofKunmingMedical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500,China)
Abstract:ThepaperanalyzesopportunitiesthatuniversitylibraryfacesundertheenvironmentofDoubleFirst-rateconstruction,anddiscussesthe\"Internet+\"era,thecharacteristicsofsmartlibraryofmedicine,thepresentsituationandexistingproblemsofmedicallibrary,andexpoundsthedevelopmentstrategyofsmartlibraryofmedicine.
Keywords:DoubleFirst-rate;Internet+;smartlibraryofmedicine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