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古代青铜艺术品制造技术及鉴赏.总结doc

古代青铜艺术品制造技术及鉴赏.总结doc

来源:意榕旅游网


《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品制造技术及鉴赏》

2010-2011年学年(下期)内容总结

1、根据制造生产工具的材料,将人类生活的时代划分为:

石器时代、陶瓷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人工合成材料时代。

2、新材料是指新近研制成功或正在研制的、具有比传统材料更加优异的特性和功能,能够满足高新技术发展需要的一类材料。

3、复合材料是由二种以上化学性质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新材料。

4、复合材料的特点是性能比组成的材料优越,改善或克服组成材料弱点,能按零件结构和受力情况合理的进行最佳性能设计,创造单一材料不具备的双重或多重功能,或在不同时间或条件下发挥不同的功能。

5、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在-100nm之间的超细微粒.

6、青铜—是红铜与锡和铅的合金

7、陶范是以泥作造型材料,经自然干燥脱水,不经过人工焙烧或仅用低温烘烤而制作的范。

8、青铜的熔点在700-900℃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低。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4.7倍,性能良好。

1

9、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青铜艺术品比较:

中国青铜艺术品更具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首先是数量大,从汉代出土的青铜艺术品至今,仅刻铸有铭文青铜艺术品就已发现万件以上,这只占青铜器总量的少部分。众多的青铜器令人目不暇接,真有眼花缭乱之感。中国青铜艺术品造型丰富,种类繁多。其次是质量很高。

10、青铜的起源是从天然金属开始,在制陶技术的影响下,具备了冶铸技术的三大要素,即找矿、造型、熔炼,形成初期“偶然青铜” 进入到有意识、人为配方的青铜冶铸时代。

11、中国古代青铜的起源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受陶器的熏陶而产生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因当地资源条件不同,有青铜、红铜、黄铜。

12、青铜的发展时期:

青铜的萌生时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初);青铜的成熟时期 (商中期---西周初);青铜的鼎盛时期 (西周中期---春秋战国)。

13、

14、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艺术魅力表现在:

巧妙的形态;富丽精致的纹饰;风格多样的铭文书体。

15、青铜器铭文的意义: 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印证;为失载或记载甚少上古国家提供

2

了宝贵资料;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商周时期的军制与战争。

16、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这与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相始终。

17、古代中原各国的青铜器艺术特征:古朴典雅,

古代楚国的青铜器装饰艺术特征:细腻秀丽。

18、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特色:

1)、重视调谐 2)、重视颜色的和谐 3)、纹饰的图案化

4)、青铜器上没有任何肖像 5)、青铜器上有动物形象

19、商代青铜礼器造型多凝重而神秘,充满着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迷蒙。

商代青铜是中国青铜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许多青铜艺术品已经举世闻名。

20、秦汉时期,青铜中礼器比重大大减少,生活用品的种类与数量则急剧增多。

21、青铜时代--是指青铜进入到社会生活中,从而创造出其自己固有文化的这一时代。

22、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品概括为:“三项技术,“四门绝技,“五大奇观”。

3

23、金属型铸造:

从一次铸型经多次型改进成为耐用性更高的永久铸型,称为金属型铸造。

24、熔模铸造又称为失蜡铸造,由出蜡、捏蜡或拔蜡,制造陶瓷铸型,结壳脱型,浇注带浇口铸件的铸造方法。

25、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增加铸件产量,创造了一种叠铸技术。叠铸就是叠层铸造,将许多相同的陶范叠合,然后装配,用同一个浇注系统进行浇注,获得铸件的工艺。

26、叠铸就是叠层铸造,将许多相同陶范叠合,然后装配,用同一个浇注系统

27、叠铸技术的优点:节约金属和造型材料,减少造型面积、节约生产时间,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等。

28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品制造的三项技术:

1)、造型技术 2)、合金技术 3)、表面技术

29、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品的表面技术:

1)、鎏金技术 2)、错金银技术 3)、嵌镶技术 4)、镀锡技术

30、中国古代创造的三大造型技术为是泥陶铸造、金属型铸造、失蜡铸造。

4

31、一是比喻三方面并列,如鼎立、鼎足、鼎峙。

二是“大”的意思,“显赫”、“尊贵”、“盛大”。

32、鼎的起源

“鼎”始创于河南裴岗文化,距今已经有近万年的历史,最早的时候,鼎是一种炊具,用陶土制成,上腹呈罐形或盆形,腹下附有三条圆锥状足,远古时期人做饭用,类似现在的锅,不久人们发现,在这个锅下烧火不太方便,于是给它添了三条腿,这就是最早的鼎。青铜鼎出现后,鼎不仅是吃饭炊具,而且发展成为祭祀神灵用的祭器。

33、“鼎”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神权,人可通神,神可佑人,怎么和

神打交道?通过“鼎”,使天地融为一体。一方面鼎代表神,有神圣的意

义,鼎并不是人人都拥有。鼎就成为特权的象征。

34、鼎是中国历史的见证

作为中国历史的见证,特别是中国青铜时代的见证,它是青铜时代技术产物的代表,特别是西周到春秋铜鼎上铸有不少铭文,这是直接的史料。

35、鼎的形态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

36、鼎的制造工艺:先铸成鼎身、鼎耳、鼎足,然后合铸成一个整体铸件。

5

37、中国古代的用鼎制度: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38、铜鼓是人类最古老的打击乐器之一,铜鼓是由陶鼓、木鼓发展而来,中国最早的铜鼓是在商朝。湖北崇阳商代兽面纹铜鼓,是目前发现出土早的铜鼓。

39、铜鼓的制造技术工序有:制模;造外型;修型;制芯;合箱;浇铸附件;浇铸主件;主体和附件铸接后,经修整即得铜鼓。

40、钟的功能:钟是中国古代多用途的一种器物,用于给帝王将相歌功颂德,进行宗教仪式和祭祀祈祷,也用于打更记事。

41、中国古代最大最重的钟为“永乐大钟”。

42、曾候乙编钟是最著名的,该钟被誉为世界“奇迹”。

43、曾侯乙编钟的制造方法的技术特征:

技术特征一:采用“分范合铸”的铸造方法,不用“分铸”和“焊接”,而是“整体铸造”方法。

技术特征二:铸成“合瓦形”。

44、发明镜子的意义:

镜子最根本的一点,是它代表了人类的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镜子产生就是为了看自己,能提高和改善自己形象的一种美感的要求。

6

45、制作镜范的基本成分是粘土和细砂。

46、制范的泥土淘洗的目的是什么?

1)、把泥料按粒度分级

2)、将泥料中碳酸钙、硫酸盐等溶于水中,减少盐类的危害,否则会降低耐火度、烧结温度和增加发气性。

47、泥范铸镜的优点是:造型较易,可制作出许多细如发丝、形态各异的镜背图纹, 特别是制作大镜、尤为方便。

48、古代兵器发展时期有哪些? 1)、石兵器时期,2)、青铜兵器时期,

3)、铁兵器时期,4)、火器与冷兵器时期。

49、中国古代火器是何时产生的?

即10世纪初,火药被运用到军事领域上,便由此产生火器。

50、火器的发明,给军事斗争的形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1、春秋时期发明铁兵器,战国之后,冶铁技术不断进步,在铁兵器上采用了那些新技术?提高铁兵器的强度、硬度和韧性。提高铁兵器的生产能力。

52、早期中国古代兵器的制造是采用锻造和铸接工艺。

7

53、春秋时期吴越复合剑是怎么制造的?

吴越复合剑制造技术是对不同部位分别制造,然后用铸接技术连接,剑脊铅含量较多韧性好,剑刃铅含量低而锡含量高使其强度、硬度高。

54、越王勾践剑是怎么制造的?

菱形纹饰制作采用合金热扩散原理,剑首同心圆采用精密陶范铸造技术。

55、钱币分为四大门类:古钱、金银币、纸币、铜元。

56、商代的贝币,战国的刀、布、圜钱,到秦代的方孔圆钱,清末的机制币。

57、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58、钱币的三次革命:

第一次革命发生在战国时代的秦国,秦惠文王二年,开始铸造半两钱。

第二次革命发生在唐代,唐高祖武德四年宣布废除五铢钱,改铸开元通宝。第三次革命发生在清朝,清光绪两广总督张之洞吸收西方铸币的选进技术,向英国购置了造币机器,在广州筹建造币厂,率先开创机器制币。

59、先秦铸钱使用的铸型是陶范和石范。秦汉至六朝期间,大量使用的铸型是陶范、石范。隋唐铸钱不再使用硬型范,而是采用母钱印砂型铸钱。

8

60、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品特色?

1)、重视调谐,调谐包括青铜器形的塑造纹饰的布局,色彩的对比等各方面。

2)、重视颜色的和谐及纹饰的图案化。

3)、青铜器上没有任何肖像,4)、青铜器上有动物形象

61、青铜艺术品上纹饰是怎样产生的?

早期人类社会,动物对人具有神奇力量,人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使人们期盼神力的庇护,甚至把自己想象为某种猛兽,刻画兽身人首或人身兽首的形制,由此产生纹饰。

62、“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

63、饕餮纹的主要特征:主体部分为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与耳,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饕餮 ,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

64、宝鼎是华夏民族在青铜时代的立国之重器,在周朝,“一言九鼎”的“鼎”,象征至高无上王权的神器和礼器,也是祭天祭祖的祭器,鼎在华夏先民心目中处于民族“图腾柱”地位。

65、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文化特点

9

(1).饕餮纹与宗教文化 (2).饕餮纹与酒文化 (3).饕餮纹与建筑艺术

(4).饕餮纹与家具装饰 (5).饕餮纹与音乐 (6).饕餮与教育

66、青铜艺术品铭文习称金文,有铸铭与刻铭两种。战国以前多铸铭,战国时期有较多的刻铭,这些铭文不仅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由于铭文的字体、布局、内容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

67、鎏金是中国古代在铜或金器上镀金的方法,在战国时代就有了鎏金技术和产品。

68、长信宫灯鎏金艺术品的特点: 1)、宫女尽职尽责 2)、油灯设计科学合理

3)、具有环保的消烟灭尘装置,4)、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

69、西汉镏金马既是一件稀世的当时的高技术珍品,又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品,造型翔实,比例匀称,骏马的肌肉筋骨刚健有力,头部造型逼真,气度非凡。

70、司母戊鼎的特点?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少见,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

71、青铜鼎在商周时期的作用?

青铜鼎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礼器,是贵族身份的代表,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

72、古代青铜鼎的用鼎制度是:

10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73、针灸铜人在中国古代针灸教育和临床取穴中最直观的教具。

74、在北宋天圣年间,中国出现了第一座针灸铜人。

75、应用放射线同位素碳十四的衰减,计算古代文物的年代。

76、复制是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和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在某一件文物上翻制模具,在用原有材料、原有技术、原有工艺制作出外形、重量、材料与原物一样这样才能叫复制。

77、仿制是依照—件东西临摹,仿制品的重量、大小、材质与原物不同。

78、造假是以假当真,目的出于骗人。

79、造伪是本身没有的东西,自己想象造出来的。

80、生坑是指新出土的器物,或者是出土虽有几年但器物的表面未被灰尘、油污所染,也未做过任何人工处理,尚保持新出土时的状态。

81、熟抗是指传世的铜器或早期出土的器物,经常赏玩,器物表面因手中的汗和油长期磨擦而呈现出光熟状态,或者将新出土的器物上蜡擦光。统称为熟坑。

82、水坑像从水坑中捞出来的一样,器物表面颜色漂亮,或湛绿湛绿,或油黑油黑,一般称之为水坑。

11

83、发坑是器物表面似发酵过,表面有积锈,而且积锈下凸凹不平或有膨裂状。

84、中国古代青铜器去锈技术:机械法去锈、化学法去锈、电解法去锈。

85、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左右)出土一件青铜刀,

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

86、脏坑是指器物表面附有杂色,极不美观,而且有不易去掉的恶锈。

87、伪造青铜器的主要方法有:1)、真器改造 2)、全器伪作 3)、伪造铭文。

88、青铜器的伪造在宋以前即存在,伪器大量的出现在宋代,公私收藏之风的兴盛,也使青铜器买卖成为古董商人逐利之手段,伪造之器应运而生,社会上层用崇古仿古以为尚,社会下层则用赝品以求利。

89、青铜器的辨伪方法:

1)、从时代特征分析辨伪 ,2)、从青铜器的铭文分析辨伪

3)、全面检查器物辨伪,4)、检查铜锈辨伪

90、文物修复的目的:是恢复原貌,修复后能够作到与原物一模一样。

91、文物修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除文物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其目的是恢复藏品本来面貌 ,防止附着有害物继续危害文。

12

92、拔蜡,制造陶瓷铸型,结壳脱型,浇注带浇口铸件的铸造方法。

96、叠铸就是叠层铸造,将许多相同的陶范叠合,然后装配,用同一个浇注系统进行浇注,获得铸件的工艺。

97、中国古代的用鼎制度是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98、青铜器是中国的国粹,中国艺术品中只有青铜器是被全世界所公认。

99、古代青铜遗物年代的鉴别方法?

1)、以古代青铜遗物的文化特征鉴别年代,

2)、用考古发掘地层关系鉴别青铜器年代

3)、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来测定年代,

4)、应用放射线同位素碳十四和古地磁学测定年代。

100、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艺术特征:

中原各国的青铜器古朴典雅,楚国的青铜器装饰细腻秀丽。

101、青铜艺术品是古代能工巧匠的精心创造,它更富有艺术方面的价值。青铜艺术品造型生动、精美,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13

102、妇好是商王武丁之妻,妇好能文能武,是一位能干、有魄力的女子,她曾参与国家大事,主持祭祀,还带兵打战,是中国最早的女将军,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将军。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