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马燕萍
来源:《杭州(下半月)》 2011年第4期
马燕萍
杭州山水灵秀,气质优雅,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正从各个细节感受艺术气息,提升生活的格调。各类音乐节、露天画廊、3D地画让城市充满艺术灵动;在日常生活中,优雅的茶道、花道等从各种渠道被引进;越来越多的艺术收藏品日益进入普通市民家庭。生活在杭州的人对生活有一种艺术式的追求。
秀美山水
生活艺术化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反映着当代的社会追求,以及人们对生活美的感知和创造。它把一些生活方面的东西用艺术化的手段来表达,讲究的是生活的情趣。就像月色迷蒙的夜晚,微风拂面,饭后携着爱人悠然地漫步于苏堤之上。比如风和日丽的周末,天高云淡,三五好友在绿荫如画的草坪上尽情感受西湖音乐节的狂欢。又如雨过天晴的午后,阳光和煦,邀约知心好友在依湖而建的茶舍静心品茗、闲话家常……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讲的:“享受悠闲生活,用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杭城的生活艺术化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后期的城市建设。杭州地处钱塘江下游北岸、西湖之滨,水居江海交会,陆介两浙之间,襟江带湖,拥有“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独特自然风貌。内有历史悠久的京杭大运河,有回环百里之间风景层出不穷的西湖山水,北高峰、龙井山、宝石山、十里琅珰无不都是林泉秀美,洞壑幽深,与西湖相得益彰。这种依江、湖、河为城邑、为景致的城建特色既方便了人们出行,也便于登山览胜以陶冶情操,游湖观水以静心养性。杭州人一生下来就守着虎跑泉、龙井茶,属于有福之人,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西湖边的滨水道路是家门口的一抹秀丽。茶余饭后,杭州人总喜欢来此休闲、散步,既能锻炼身体又可欣赏沿路风景。且主城区内广场、绿地等公共设施众多,有大大小小的城市广场,早晨居民可以在此打拳、锻炼身体,晚上可以散步、跳舞、娱乐,周末可以举办一些公共活动。在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这些都为人们享受艺术化的生活创造了绝好的先天条件。
杭城的生活艺术化还源于其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杭州是七大古都之一,自古被誉为“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秦置钱唐县,南朝梁、陈相继置临江郡、钱唐郡,隋置杭州,五代吴越、南宋先后两次在此建都,元后又历为省会。这里文化璀璨,名人辈出,渊源深厚的江南文明也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历代的逸士高人。极具特色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在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发展系列。且杭州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南朝四百八十寺,宋之后不知几何……杭城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椽,无不带着历史的印记,为市民追求生活艺术化提供了一种可能。
杭州人追求生活艺术化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是其“精致和谐”的人文精神在生活中的写照。受西湖文化和历史文化积淀的影响,杭州人喜欢悠闲的生活方式,爱好文化艺术、崇尚自然、追求风雅、寻求情趣。对艺术品乃至平常的家中饰物,杭州人都力求做工的精美、工艺上的细致。从良渚文化的艺术创造到宋文化的高雅精致,一种对于生活艺术化的追求在岁月的积淀中已经慢慢变成一种习惯,刻在杭州人的骨子里,留在杭州人的血液中。
动听生活
杭州人向来喜欢声乐艺术,音乐会、歌舞剧、戏文……或者说只要和音乐有关的,杭州人都喜欢。这里有最美的露天音乐——西湖音乐节,这里有很高的音乐消费能力,这里有大批爱
好音乐、崇尚艺术的都市人,这里还是南戏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的人们在音乐中寻找最纯粹的快乐,感受身与心的放松,实现高雅艺术与生活的完美对接,同时在音乐故事中体会世人的喜怒与哀乐。
西湖、草地、音乐、游戏、追逐、狂欢、青春、美梦、时尚、自由、嬉皮、热爱,这些让人感觉愉快的词语汇集到一起就是西湖音乐节。从咖啡馆到酒吧,从剧场到草地,从街头到餐厅,每次为期数天的西湖音乐节是爱乐者的天堂。许巍、王若琳、蔡健雅、二手玫瑰、Sainkho Namchylak 在这里尽情放歌,法国爵士、英伦电子、意大利哥特、德国金属、日本视觉、中国朋克、清新民谣、电音先锋各种风格的音乐艺术形式在此展现。人们丢下背包,脱掉鞋子,放下世俗的烦恼,跟着节拍又唱又跳。喜欢闲适舒坦的就随意找块草地或坐或躺,用身体来贯彻音乐节“自由、舒服”的宗旨。音乐节和Livehouse 不再是弥足珍贵的等候,它已是杭州都市生活的一种常态。没有了世俗压力的枷锁,我们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满满的幸福和新鲜。人们在音乐中放慢脚步,用眼睛,用心灵去发现生活的质感,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似乎这个古老的城市也跟着拍子轻轻摇摆起来。
杭州人喜欢户外音乐带来的兴奋与狂欢,也喜欢室内交响乐带来的热烈与激昂。近年来,随着城市中交响乐团的不断发展壮大,杭州人已经逐渐把欣赏轻音乐当做了一种时尚生活的方式。从爱乐乐团开始,杭州人们便对交响乐等高雅艺术表现出空前的热情。犹记得爱乐乐团第一次登上杭州大剧院的时候,《节日序曲》、《帕格尼尼小提琴协奏曲》、《第九交响
曲》……几乎每首曲目结束在场观众都会爆发出超热烈的掌声。意大利曼陀瓦尼轻音乐团的造访,曾在大剧院创下了一票难求的局面。郎朗、李云迪等世界级演奏家先后在杭州举办演奏会,而诸如张学友、周杰伦等演艺圈歌手在杭办演唱会的,更是多之又多。杭州爱乐作为普通市民家门口的高水准交响乐团,它积极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举办多种“与民同乐”的公益项目,这种亲民的路线让市民更加了解音乐、认同高雅艺术,也有利于这座城市形成浓厚的音乐气息。音乐让人们近距离地接近声乐艺术,让高高在上的高雅音乐渐渐融入生活。
偶有闲暇时,很会享受生活的杭州人还喜欢上剧院听听戏,看看舞台剧。《牡丹亭》、
《梁祝》中的经典桥段, 老杭州们总能亮上几嗓子。《云门舞集》、《新暗恋桃花源》、《猫》等各类舞台剧也甚得市民的欢心,每次演出都反响热烈。人们在音乐故事里感受他人的心情,细细品味世间百态。
禅意人生
杭为茶都,这里的人们对于茶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喜爱。大大小小的茶馆、茶社、茶室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湖畔居、太极茶馆、心源茶楼、你我茶吧……茶确实是世间难得的好东西。喝茶水可以滋养脾肺,颐养身心;学茶艺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论茶道可以让人感悟人生。所以说喝茶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人生,更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茶文化,是杭州的一种悠久而伟大的传统。在许多城市,泡茶馆像是赶集,属于社会活动。杭州人则把品茗当作修身养性的功课,丝毫不敢怠慢。在家里喝茶往往会因缺少环境的助兴而感觉不够尽兴,因此杭州人喜欢去茶室。春日的午后阳光和煦,柳絮微动,西湖水面波光粼粼,惬意地坐在傍水而建的茶室里,周围是正红的装饰,雕花的门窗,古色古香的茶具,此时品茗一壶好茶,堪称人生美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小小的一间茶室可以成为人们反躬自省,思考人生的绝佳去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滚滚红尘,顿时被拒之门外了。
茶道是茶与艺的结合,无论是煮茶法、点茶法,还是泡茶法,都各有讲究,它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凤凰三点头”,杯中一湖
碧波荡漾,那嫩绿的叶子如小舟微微起伏,船头竖一杆小旗,船尾立一柱茸缨枪。缓缓举杯,小呷一口,那茶的馥郁芬芳和甘甜之味便在唇齿间缭绕。
茶道是一种人生艺术。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此时更容易接近那份超凡脱俗的禅意,“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尤其看着三潭印月、听着南屏晚钟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的身心正在变得透明。杭州人性格像茶,总是清醒、理智地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下共同进步。家人友人坐在藤椅上围一圆桌,以瓜子话梅佐茶,从容不迫慢慢品茗,谈古论今,无边风雅与享受就在其间。如此廊前树下一坐坐到太阳偏西,那茶也已淡而无色……或许这是天下也难寻的杭州茶道一景。
不光茶道,杭州人近年来开始研习花道,也有人将栽种花草的地点扩展到家中阳台上,那一盆盆的红花绿叶为忙碌的城市增添了一份野趣。“斗室育润泽,人间争春辉。”养花体现的是种生活的情趣,养的是种惬意的心情。
杭州的生活有一种浪漫高雅的东方艺术情调,“诗意地栖息”逐渐成为一种市民的生活常态,可谓是“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