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5例诊治体会
作者:王启勇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
关键词:静脉血栓、抗凝治疗
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临床很少见的疾病。因临床症状隐匿、不典型,往往误诊,大多病经过手术探查才得确诊,我院自2000年以来共收治5例,体会治疗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4例没有典型临床表现,先感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排便不规律、间歇腹疼呈进行性加重。1例入院时剧烈腹疼及腹膜刺激征。3例伴有呕吐、血便。5例均行腹穿,3例抽出血性液体,2例抽出淡黄色混浊液体,,WBC均升高,1例血小板计数升高、5列腹透均有气液平面、1例术前行B超检查示门静脉有血栓,余4例诊断为肠梗阻肠扭转。
1、3、5例均行手术,术中均有腹腔积液其中血性3例、脓性1例,病变肠管呈暗红色,肠壁水肿,或肠管坏死。坏死肠管均为小肠,坏死肠管60—120cm。病人均行坏死场管切除术,小肠端端吻合术。术中行抗凝溶栓治疗,3例一般用肝素2500u静推。术后给予肝素、尿激酶治疗。1例术后4天血栓再次发生,患者转院后再次手术后死亡,余治愈出院。出院后口服阿司匹林抗凝治疗,随访血栓无复发。
2.讨论
2.1 原因:静脉血栓形成不是偶然,有一定原因,5例中有肝硬化脾切除术后2例,腹部胆囊炎手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例。常见原因为遗传性疾病或如脾切除术后等原因引起的血栓高凝状态。
2.2 诊断:本病诊断较困难,术前1例确诊,因5例病人多数有手术史,首先考虑肠梗堵行保守治疗。患者本病早期没有典型临床表现,症状的程度取决于血栓范围累及血管及肠管缺血程度,纳差,腹胀等症状可维持数日,腹部体征与腹疼程度不相称。腹肌早期紧张不明显肠鸣音弱。合并腹膜炎及时作腹穿,如抽出血行液体预示肠管坏死,如遇肝脏手术脾切除手术灯应高度怀疑该病。术前可查彩超、CT、及MR了解肠系膜血管结构,提示肠系膜血管内有无血栓。另外有条件可以行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可显示肠系膜静脉显影延迟、主干变细或消失。结合临床、病史、辅助检查较早诊断本病。
2.3 治疗:肠系膜血栓往往有肠坏死情况,手术应切除足量坏死的肠管。本组5例人均肠管切除60--120cm不等。肠系膜内均有血栓,相应肠系膜扇形切除以免血栓残留。肠系膜血栓形成手术失败主要原因为血栓复发。因此术后抗凝很重要,首选肝素,病人进食后口服华法林或阿司匹林,一般应用半年。
总之,早期诊断,积极兽兽,切除足量肠管和系膜,同时配合术中、术后抗凝溶栓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基业 肠系膜静脉血栓诊治进展腹部外科杂志 1994.2(7)92
[2]曹后汉 肠管缺血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使用外科杂志 1998.2.12.64
[3]陈强谱 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膜血栓形成 天津医药 1996.24.9 570
[4]吴在德 第七版外科学、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46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