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指南》,促幼儿健康成长
我园为了让全体教师在保教工作中切实贯彻《指南》精神,实施科学保教,我们围绕《指南》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实质性效果,现汇报如下。
一、开展培训,让《指南》落地。
我园在落实《指南》的过程中除了自学还派出30余人次参加市、区级培训。园内教研采用参与式培训、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注重调动教师的已有经验,注重引导教师深入思考和探索运用《指南》解决日常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我园通过这样对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各位老师集思广益,思维得到了碰撞,并在教研的氛围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二、科学保教,让《指南》与实践对接。
1、科学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
(1)首先从时间安排上做了调整,为了能保证孩子有足够的进区时间,我们将过渡环节的时间缩短了一半,既提高了效率,又避免了幼儿的消极等待和时间上的隐性浪费。一个学期下来觉得这种安排科学合理,每个环节动静交替,轻松自然,给孩子争取了更多的活动时间。
(2)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安排注意到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渗透,如“秋天的树朋友”除了带领幼儿去户外观察树之外,还收集一些关于树的科学知识,又让幼儿在美工区域画自己喜欢的树,或者用树叶贴画、还让幼儿把自己与树结缘的故事制成绘本放在语言区域里供其他幼儿阅读,这其中包涵着健康、科学、语言三大领域的渗透,还包含着艺术情感体现;再次从活动形式上进行了改进,以往的活动是导入——提问——讨论——操作——评价,自落实《指南》后,将活动形式进行了整改,现在的活动形式是导入——操作——探究——小结——再探究——再评价,有效提升了
幼儿的能力。
(3)开展有质量的两小时户外。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指南》精神,将有限的空间最大化,充分利用每一个角落,满足不同幼儿的运动需要,创设了休闲区、秋千、各种轮车、多功能积木、地道战、迷宫以及攀爬梯等;孩子用轮胎玩乐、在楼梯上聊天、骑自行车、玩探险游戏、筑长城、搭立交桥、合作开火车等,将五大领域相互渗透,在活动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规则意识,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2、课题引领,促进教师在活动中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
一是由教师主观概括性描述幼儿-----能用白描的手法客观细致的描述幼儿的表现。
二是由盲目的观察------能有计划的观察,并尝试用《指南》中对应的子领域目标和典型行为表现来关注幼儿前后行为,关注原有经验和新经验的获得。
三是由笼统的评价幼儿----能关注幼儿的发展水平,解决了什么问题,学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同时分析学习兴趣、学习品质、与同伴的互动的状况;分析教师对幼儿的关注、理解、互动和回应策略等。
三、理念更新,收获《指南》成效。
1、教师理念更新:自从学习《指南》后,每位老师理念得到了提升,从每一次活动后的整理,教师撰写的观察记录、上交的每一篇教育反思、平时教研活动中的交流讨论等,都体现了出我们老师确实将《指南》的理念已转化成了教育教学行为。我园教师撰写的案例30余篇获市级一等奖。
2、家长观念改变:从家长调查问卷、平时和家长的交流来看,我园的家长已经认同了我们的教
育理念,他们虽然不懂《指南》的内涵是什么,但他们知道现在的这种教育模式是孩子喜欢的、好的教育。
3、幼儿能力得到发展:通过开展多样的游戏活动,使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困惑及需求。
1、教师在幼儿户外活动内容的选择上,目的性不够强,缺乏全面的规划;幼儿户外活动目标的把握不够到位,对幼儿的动作缺乏有效的指导。
2、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分析判断幼儿行为的能力不强,对于观察到的现象不能全面的分析。
3、教师到外地先进园所学习的机会少。
《指南》对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其科学先进的理念要真正落到教育实践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再学习,实践、再实践,将《指南》精神转化为行动指南,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