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快跑》影评
《罗拉快跑》是由德国电影奇才汤姆·提克威拍摄于1998的电影作品。故事采取了电脑游戏化的叙事手段,它既是一部形式电影,融合了动画、涂鸦、电子乐、MTV 等多种元素;也是一部技术电影,除了多元化的表现手法,无论剪辑手法,还是拍摄风格,都让人耳目一新。
电影简介:
德国柏林,黑社会喽啰曼尼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友罗拉,告诉罗拉:如果20分钟内他没有凑齐10万马克归还,他将被黑社会老大处死。
为了得到10马克救曼尼,罗拉开始奔跑,同时,曼尼也在不停地打电话四处筹钱。
电影分别用三个整齐的20分钟来表现罗拉奔跑,借钱,拯救曼尼的三种情况和结果:
第一次奔跑:罗拉没借到钱,罗拉和曼尼抢超市,罗拉被警方击毙。
第二次奔跑:罗拉在银行枪到钱。曼尼被急救车撞死。
第三次奔跑:罗拉在赌场赢钱,曼尼找回丢失的钱。罗拉、曼尼成为富人。
三次不同的经过皆因微小的细节改变。
电影叙事技巧:
《罗拉快跑》这部电影本身就像一场游戏,正如电影片头所说:“地球是圆的。游戏只有九十分钟。其他纯属理论。”结局不尽如人意,那就重新开始,挂了又怎样,清掉记录还是新的体验。
电影中,罗拉三次遇到同样的人,保姆、小偷、梅耶先生、父亲、父亲的情人以及那个捡走钱袋的乞丐,但都因为微小的改变而引起他们人生极大的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罗拉的母亲。这个不变却凸显出了所有的变化。
这三段不同的故事看起来没有关系,实际上都有联系。如在第一段中罗拉不会开枪的保险栓,是曼尼教会她怎样开保险栓,第二段里当罗拉拿枪威胁父亲的时候她已经会使用枪了,这体现了与第一段的联系。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影片的主题-----命运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从片子中,我们看到被罗拉撞的保姆也许因为心情恶劣而绑架婴儿,最终被警察拘捕,走向监狱;她同时也有可能因罗拉的擦撞一时驻足,接着偶遇慈善团体,渐渐被同化成一个社会义工;也有可能因为罗拉的一次碰撞,接下来去买了彩票,竟然幸运地中了大奖,成为富翁,这样南辕北辙的人生发展都体现出这是一个因果无限牵连的世界,一切都在变化中,一切都是未知的。
电影镜头与剪辑:
电影《罗拉快跑》给人一种快速的震撼的观影感受。影片中三分之二的镜头都是罗拉在奔跑,所以给人一种运动中的颠簸感受,而影片中出现的大钟表不时地在提醒着罗拉时间不多了,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紧迫感。影片中运用了各种镜头,包括长镜头,特写镜头,甚至还有类似偷拍的DV镜头等。每当罗拉奔跑时就会大量使用长镜头来体现罗拉奔跑的急切,让身为观众的我们也感染到了这种情绪;影片的特写镜头大多给了罗拉,甚至可以看到罗拉脸上的雀斑,让罗拉的形象更为生动;当罗拉的父亲与他的情人在交谈
时,用到的就是DV偷拍镜头,表现了他们之间这种关系的隐私性和不确定性。
影片运用了许多快速剪辑的手法。罗拉在大街上奔跑,穿过走廊,转过街角,横过马路,在银行里大步流星,在赌场里尖声吼叫。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罗拉在路上遇见各式各样的人,在与他们重的每一个人擦肩而过时,影片都会突然定格。在3秒钟的时间里,通过四五个静止的画面闪过那个人后来的命运。他们中的有些人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有人在不久后死于非命。它仿佛让我们拿着遥控器按着快进键戏看人生与世界。导演在此采用暴力的切片方式,随意在任一个时间点切开剧情,展示出大量的因果关联,它高度浓缩式地挤压了关系网。影片本身是充满动感的,在其中加入静态画面,却没有破坏原来的动态效果,相反,这使得原来的动感得到了很好的补充和加强。这得益于快速剪辑的使用,快速切换的节奏很好地和影片融合在一起。不仅如此,这种快速剪辑表现出了一种命运的强大力量,一种命运的压迫感——命运就在奔跑,跑向我们每一个人。
影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应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其中包括:交叉蒙太奇、闪电式蒙太奇、平行蒙太奇、连接蒙太奇、对比蒙太奇以及重复蒙太奇等。
红色的电话响起,罗拉在房间接电话。下个镜头是街道,镜头如飞驰的子弹,疾速推向街道的电话亭。曼尼在电话亭内打电话。镜头前推速度之快让人惊异,其实,镜头的速度是罗拉思想的速度。把两个不同时空、同一时间的相对独立的场景交替叙述,这是交叉蒙太奇。
曼尼告诉罗拉,他的十万马克被一个浑身挂满塑料袋的流浪汉拣走了。接下来就是一组非常快的镜头。这是一段插到顺叙当中的段落式想象。本段落用一组快速跳切表现曼尼想象中的流浪汉拾到10万马克后的喜悦和所作所为:定格跳切:飞机升空,列车飞驰。纽约的自由女神象,巴黎的埃佛尔铁塔,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海滩,绿色的棕榈树,美味
的食物,肉感丰盈的胖女人......这就是闪电式的蒙太奇。
当罗拉开始奔跑的时候,此时,罗拉的父亲在银行和他的情人在一起,情人正在逼罗拉的父亲离婚,这里,把两个不同空间相同时间发生的相对独立的情节分别平行叙述,这是平行蒙太奇。
当罗拉在街道上奔跑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人是推着婴儿车的老女人,被撞到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定格镜头,显示的是女人以后的命运,这一串的镜头运用的就是连接蒙太奇。
罗拉第二次奔跑时,虽然叫住了曼尼,但是最终曼尼却被红色的救护车撞死了,这个时候镜头还定格在罗拉欢笑的脸上,继而,切换到曼尼倒地和七窍出血,这两组镜头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衬托出曼尼的死亡带给罗拉的巨大的悲怆。这是对比蒙太奇。
在罗拉的三次奔跑出门的时候,罗拉的母亲都在打电话,话家常,并嘱咐罗拉为她带一瓶洗发水,这始终没有变,在电影当中反复出现,包括开头的红色电话,罗拉的尖叫等,都在影片当中出现了三次,是重复蒙太奇。
大量的蒙太奇手法的应用让跳跃的镜头连接起来,让整部影片有了连贯性,让故事的发生不再荒谬。
电影的色彩与音乐:
在《罗拉快跑》中,导演运用了多种视觉传达手段,使画面变的不同。黑白与彩色、高速摄影、快慢镜头、分割镜头以至于动画、电脑游戏、MTV的风格,全都巧妙的组合拼贴到一起,体现了一个后现代突出的文体特征——“大杂烩”。
本片的色彩设计十分注意强烈、吸引人。影片的高超之处在于,在高速运动的镜头中,色彩居然在黑白摄影、胶片画面、动画、照片等等丰富视觉元素的拼贴中呈现出很好的协调性。罗拉的头发是猩红色的、背心是灰色的、裤子是淡淡的苹果绿的,而从开头出现的钟、罗拉跑过的墙、大全俯拍摄的街道、冲破玻璃的救护车、几次从空中慢动作落下的电话等等物象来看,主要场景、主要人物的色彩背景一律被一种明亮和\"暖\"的色调所覆盖。罗拉那一头赤红色的耀眼的头发在乳黄色的天空和大地间不停地跃动,形成了一种强劲的视觉力量,观众视觉上的兴奋程度容易随着这种明亮的视觉冲击而变得敏感起来,并且,尽管影像速度很快,但却干净、简约,不会使人们的视觉分散到其他的地方,从而确保了每一个镜头的高度凝练。同时,我们从钟面上的怪兽、罗拉跑过的广场地面花格和片中片的动画里都可以可以看到构图和色彩上装饰意味。
电影有三种色彩构成:黑白颜色的过去式、淡色彩的将来时、红色。救护车与电话机的红色隐寓危险,罗拉的红色头发象征她的热烈和坚定,这女人是一位英雄,而男朋友却一直在等待拯救。每当故事要从头开始时,罗拉和曼尼就会回到一片红色的环境中,那是如同母体的颜色,如同子宫的安然环境,预示着一切要从新开始,回到最初。三个段落除了运用绿、红、金三种颜色的钱袋来划分不同的段落以及不同的结局,整体风格上也有较为明显的区别。
从影片的音乐角度来说,《罗拉快跑》有一种强烈的MV风格,这主要是因为它的音乐。电影用的几乎全是油节奏的鼓点和金属乐器的电子音乐。它可以使一部分观众不再将它当做一部叙事的电影,而将它看作是一部传递了某种意图和形式美感的MV,因为虚拟的场景、零碎化的影像语言和相关的声音注解正是构成一部MV作品的主要元素,而这些在电影中甚至已经齐备。但有一处的音乐跳出了这个风格那就是在第一个故事的结尾,罗拉和男友在抢劫超市成功后拿着钱袋跑出时,摇滚风格的音乐戛然而止而出现了充满歌剧咏叹风格的音乐,悠扬、懒散、甜美的声音和两人奔跑的慢镜头的画面配合得相得益彰,给观
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部电影多采用快节奏的背景音,很少使用现实的环境音。因为电影本身就是脱离于现实之外的,而快节奏的背景音乐就渲染了气氛,也加快了节奏,同时带给观影者新鲜感和刺激。
《罗拉快跑》电影中,罗拉的三次救援仿若三次游戏,不如意就可以重来,那我们呢?我们是否也有这样的机会重来一次?让我们无限循环直到满意?
《罗拉快跑》影评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姓名:袁霜梅
学号:20110123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