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了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体质特征和生活情况,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重点】元谋人、北京人
【难点】学生初步接触历史地图、考古知识、古史资料等内容,需要逐步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逐步引导理解。 【自主学习】
在云南省______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元谋人,元谋人生活在距今______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距今______万年,生活在北京______的原始人类被称为______。他们还保留着_____的一些体质特征,已经会制造不同用途的石制工具,使用______火。由于环境的恶劣,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并分享劳动成果,过着______生活,这也是原始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共同探究】
1.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地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70—20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北京人,1.8万年前这里生活着山顶洞人。请看图思考: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1
【归纳整理】
代表文化 北京人 山顶洞人 距今时间 生活地点 体质形态 工具用火生产社会制造 水平 方式 组织 采集狩猎 采集氏族渔猎 公社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2.下列各项叙述,与右边图像人物情况不相符的是 ( ) A.直立行走 B.人工取火 C.使用打制石器 D.过群居生活 二.非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
2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学习目标】记住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生产生活状况及其特点。通过对半坡人、河姆渡人异同的比较,找出南北聚落的不同风格,并概括出它们所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对原始农业文明的特征的概括;原始社会晚期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出现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 【自主学习】
距今约______年的半坡聚落位于____________,普遍使用______,如开垦耕地用______,收割庄稼用______。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有______、______或______,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的国家之一。他们还饲养______、______等家畜,并经常去______、______,以补充食物。为了适应环境,半坡居民居住在______式房屋中,______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距今约______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______,普遍使用______,还用______制作工具。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______,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的国家之一。那里的居民还饲养______、______、______等家畜。为了适应当地超潮湿炎热的气候,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是______式的,这种建筑形式一直是______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共同探究】
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即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共同点:①都使用磨制石器,都处于__________时代。②主要从事_______生产,还饲养家畜,兼营捕渔、采集、狩猎。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_________; 半坡原始居民,种植__________(上述史实得出结论: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国家;半坡遗址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③都过着_________或半定居的生活。⑤都懂得制造陶器。
3
【归纳整理】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特征 生活年代 所在地区 粮食品种 住房样式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半坡原始居民住在 ( ) A.珠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2.能用稻米做饭的是 (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3.促使原始人定居下来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 A.原始农业的产生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学会了建造房屋 D.使用磨制石器业
4.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活习惯 B.生产工具 C.自然环境 D.生产力水平 5.下列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相同之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都能饲养家畜 ③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④种植粟和蔬菜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③
4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学习目标】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掌握炎帝、皇帝的贡献,理解其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缘由;知道尧、舜、“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重点】了解炎帝和黄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认识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培养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难点】如何区别史实与传说。 【自主学习】
炎帝与黄帝 炎帝的贡献:改进 ______、教人农耕,发明______和______,
开辟______
黄帝的贡献:造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让
属发明______、______、______和音乐,他 的妻子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技术。
阪泉之战:______打败__
华夏族主体的形成:______和______部族走向联合,形成了
日后____的主体,______和______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______。
尧舜“禅让” 尧、舜之间通过______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
之“_______”
大禹治水 背景:尧舜时期,______泛滥。
禹采用_________和________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
水引入大海
【共同探究】
1、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5
【归纳整理】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炎帝和黄帝部落主要活动于 (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淮平原 D.黄土高原 2.下列关于炎帝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 ②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③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④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4.传说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获得成功。”的部落联盟首领的是 (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二、非选择题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吕氏春秋》
(1)文中所提到的事迹是何人所做?他所采取了何种方法?
(2)他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
6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学习目标】
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具体情况及更替的顺序;归纳夏朝、商朝灭亡原因相同之处。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合作、讨论、归纳的方法,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难点】初一学生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公元纪年法中纪年与世纪的换算方法的了解。 【自主学习】
1.约公元前 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定都阳城。 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 代替了禅让制。
2.公元前1600年, 打败夏朝最后一个王桀,建立商,建都亳。 年,商王 迁都到殷,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最后一个王 荒淫无道,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1046年, 联合800多个部落在 击败商朝军队,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共同探究】
材料一:《史记〃夏本纪》说:‚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夏桀自比太阳,民众咒骂他说:‚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材料二:《史记〃殷本纪》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曾囚西伯昌(周文王)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贵族比干以谏被剖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夏朝和商朝灭亡原因有何相似之处?
7
2.从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归纳整理】
填表:夏、商、西周的更替 朝代 夏 商 西周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明朝 2.我国古代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 ( ) A.尧传位给舜 B.舜传位给禹 C.禹传位给启 D.商汤灭夏
3.右图是“夏桀把人当坐骑”,它反映的社会情况是 ( ) A.是一种体育活动 B.奴隶地位低下 C.夏桀残暴无道 D.没有交通工具
4.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 )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
5.同学们看电视连续剧《封神榜》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这一历史事件是 ( )
8
A.阪泉之战 B.盘庚迁殷 C.牧野之战 D.商汤灭夏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学习目标】记住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了解奴隶主阶级统治人民的手段。 【重点】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难点】理解分封制和礼仪教化的作用,学习设计西周的社会网络图。 【自主学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8-32页的内容,完成填空,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1、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授予某个诸侯,称为“_______________”,由诸侯管理_______________。诸侯必须服从_________________,管理_________________,保卫_______________。 2、夏商西周社会等级分明,划分为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划分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
3、夏商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探究】
1、请同学们看下图,说一说西周社会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归纳整理】
9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 (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度 2.夏商西周时期,毫无人身自由的是 ( ) A.士 B.诸侯 C.平民 D.奴隶 3.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 ( ) A.征服更多的地方 B.加强对各地的统治 C.建立起许多的诸侯国 D.使诸侯朝见天子 4.以下关于夏商西周国家,为了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反抗所采取的措施包括 ( )
①军队 ②刑法 ③兴办教育 ④礼仪教化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天子之: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摘自《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卿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回答:
1.材料一说明我国奴隶社会的什么制度?分赐土地多少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巡狩”和“述职”各指什么?诸侯和天子的关系如何?
10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学习目标】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记住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以及相关典故;知道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位置。
【重点】体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再现这段历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难点】从史实中体会、分析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特点。 【自主学习】
1、东周分为______和______两个时期。春秋从______年至______年,战国从______年至______年。
2、春秋时期出现的“春秋五霸”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桓公争霸的条件 ,优越的地理环境,任用________为相,进行改革提出_______________的口号。
4、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 ;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 。 【共同探究】
1.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把人民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有人说,春秋战国时期,在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认为呢?
2.四百多年间,由春秋初年的一百多个诸侯锐减到战国时期的七雄,这说明了什么?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你能预测战国以后的历史发展趋势吗?
11
【归纳整理】
时间:公元前_____年—公元前_____年
春秋五霸: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齐桓公称霸: 优越的地理环境 任用_____ 改革 春秋五霸 提出“_____”口号
标志:公元前______年,_____ 会盟 晋楚争霸:晋文公—城濮之战 楚庄王—_______
时间:公元前_____ 年—公元前 _____年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合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练习】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最先成为霸主的是 (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2、问鼎中原的诸侯国是 ( ) A.楚国 B.晋国 C.秦国 D.齐国 3.战国七雄”中位于东方的是 ( ) A.赵国 B.秦国 C.齐国 D.燕国 4.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战争不断。对此评价正确的有 ( ) ①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种种灾难
②小国被灭,出现了一些大国,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增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争霸进一步削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12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请在下图方框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2.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请列举五个与春秋战国时期的事件和人物有关联的成语,并简要叙述其中一个成语的历史典故。
13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学习目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社会现象。记住商鞅变法的史实基础上,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重点】商鞅变法及其历史作用。 【难点】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自主学习】
1. ,铁制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2.铁器、牛耕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力,______生产取代强制性集体耕作。新兴_________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战国时期出现了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各国改革的目的_____ ____。 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奖励军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商鞅变法的作用: 。 【共同探究】(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看下图,说一说铁器牛耕为什么会引发社会变革?
【归纳整理】
14
战国铁农具 战国牛耕图 商鞅舌战守旧贵族
根据课文内容,列表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变法措施的分类 富国的措施 强兵的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铁制工具和牛耕推广使用是在 (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2.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 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B. 奴隶消极殆工
C. 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D.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3.商鞅变法成攻的主要原因是: ( ) A.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百姓的欢迎 C.个人才能卓越 D.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4.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 A.统一度量衡 B.奖励军功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5.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 A.奖励耕织 B.土地私有 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 6.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7.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 ( ) A.秦国“连横”策略的实施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5
变法的具体内容 ① ② ③ ④ ⑤统一度量衡 ⑥ C.实行商鞅变法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二、非选择题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 写出“内立法度”的具体内容。
③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你觉得商鞅的死值不值得?
16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学习目标】知道甲骨文、金文的字体,记住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重点】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 【难点】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 【自主学习】
含义:刻在 ________ 和 _______ 上的文字 出土地点:___________
甲骨文 内容:________________
意义: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 开始,甲骨文是一种比
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______ 关系。
青铜器 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种金属的合金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出土于_______ 的
________
【共同探究】
说一说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让你有何感想?
【归纳整理】
17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字的出现是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 ( ) A.原始时代 B.商朝的时候 C.秦朝时候 D.纸发明后 2.今天的汉字是从什么文字发展来的 ( ) A.甲骨文 B.小篆 C.大篆 D.隶书 3.在参观殷墟时,讲解员指着图片中的一段残片告诉同学们:“这些文字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这段残片上的文字应该是 ( )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4.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生产于我国的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5.青铜器是哪些材料组成的合金 ( ) A.铜、锡、铝 B.铜、银、铅 C.铜、锡、铅 D.银、锡、铝 二、非选择题 材料1:右图
材料2:西周青铜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 请回答:
(1)右图所示的青铜器的名称是什么?它出现于什么朝代?
(2)右图所示的青铜器在世界上有什么地位?
18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记住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以及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分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初步接触“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哲学观点。
【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难点】帮助学生分清各派政治主张。 【自主学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50-52页‚孔子‛和‚百家争鸣‛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是春秋末年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 家,_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思想上,孔子提出_______和______。在教育方面,孔子主张___________。孔子死后,他的学生把他的言论整理成___________一书。 2.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 代表人物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共同探究】
1.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 (4)在思想上有何贡献?
2.战国时代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这个时期会出现这种现象?
19
相关著作 思想内容
【归纳整理】 姓名 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诸子百家”中,儒家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 (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2.人类希望和平安宁,温馨和谐。中国的《道德经》被称为世界上除《圣经》以外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此书记载的言论是关于 (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 3.战国诸子百家中,对当时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 ( )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墨家学说 D.法家学说 4.下面有关“诸子百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B.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兵家等学派
C.由于各学派间热烈争辩、各执一词,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D.“诸子百家”阐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20
时期 著作 学派 主要思想
第11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学习目标】知道都江堰的具体情况和编钟的出土地点,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重点】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大型编钟。 【难点】了解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自主学习】
修建时间:_________
都江堰 地点:________流域(今四川省都江堰市) 修建者:________国________ 功能:________和________
编钟 构成:有几件形状________、大小________的铜钟组成
代表:出土于湖北________的战国青铜________编钟
意义: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________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共同探究】
你认为在都江堰的设计中包含了先民的哪些智慧与创造?
【归纳整理】
21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组织修建我国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人是 ( ) A.鲧 B.大禹 C.李冰父子 D.秦始皇
2.以下世界文化遗产中,反映我国战国时期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是( ) A.布达拉宫 B.都江堰 C.莫高窟 D.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化水害为水利的跨世纪工程,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兴建的下列工程中,具有同样性质的一项是 (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赵州桥 4.都江堰的功能主要是 ( ) A.能防止长江的洪涝灾害 B.能防止黄河的洪涝灾害 C.既能防洪、又有蓄水灌溉功能 D.只能蓄水,不能防洪 5.如果我们来到位于岷江流域的都江堰,在进行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用来灌溉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的水源都要经过 ( ) 引入支流。 A.分水鱼嘴 B.飞沙堰 C.宝瓶口 D.外江
6.请根据右图判断这是我国古代的哪一种乐器 ( )
A.萧 B.磬 C.鼓 D.编钟
22
第三单元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 秦帝国的兴亡
【学习目标】了解秦统一的背景,说出秦兼并六国的顺序,记住统一的时间及意义;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重点】秦兼并六国的历史意义 【难点】秦为什么能统一六国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4-66页‚秦王扫六合‛、‚陈胜吴广起义‛两目的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战国以来,________成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后,_______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2.公元前230年—前221年,秦王_____先后兼并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________国家,定都________。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3.________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共同探究】
假如你是赢政,怎么样灭六国?
【归纳整理】
23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小明想了解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统治情况,你会向他推荐 (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2.下列对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小国林立的局面,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
流
B.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C.不利于当时人们的文化交流和思想交流 D.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李白曾有诗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诗反映的是 ( ) A.陈胜吴广起义 B. 楚汉之争 C. 长平之战 D. 秦统一全国 4.后人用“六王毕,四海一”来称赞秦王嬴政统一天下,你知道“四海一”的时间是哪一年吗? (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230年 D.公元221年 5.在长平之战中,与秦军对垒的军队是 ( ) A.赵国 B.韩国 C.楚国 D.燕国 6.陈胜、吴广发起的秦末农民战争的地点是在 ( ) A.陈 B.巨鹿 C.大泽乡 D.咸阳 7.能反映上题中农民起义壮举的成语是 ( ) A.破釜沉舟 B.背水一战 C.纸上谈兵 D.揭竿而起 8.楚汉战争实质上是 ( ) A.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战争 B.刘邦、项羽争夺最高封建统治权的战争 C.刘邦最终推翻秦统治的战争 D.是起义领袖之间争夺农民领导权的战争
24
二、非选择题
1.请在下图中填出六国和秦都城名称
2.阅读材料: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摘自贾谊《过秦论》 引文大意:一个人起来造反,就导致整个王朝都崩溃了,秦二世也死于他人之手,并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 回答问题:
(1)“一夫”指谁?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回答贾谊提出的问题。
25
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学习目标】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正确评价秦始皇,学习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重点】“废分封,立郡县”。 【难点】如何理解中央集权的概念。 【自主学习】 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 ①拆除路障,统一_______ 。 经济、 ②统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________为标准文字,后来又推行新字体________。 秦始皇巩固文化上 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___________________。 ) 统一的措施 ①开凿 ,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 ②为防御_________进攻,将原来燕赵秦三国旧长城修补并连接起军事上 来,修筑了西起_________,东到_______的万里长城。 思想上:为加强_______统治,______________,摧残了文化。 ①最高统治者称_______, 总揽全国大权。 ②在中央,设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地方, 废除 ,建立_____、_____二级机构。
【共同探究】
1. 学习了“第14课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后,某中学七年级同学,围绕着如何评价秦始皇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同学认为,秦始皇对中华民族有功,是千古一帝;有的同学认为秦始皇太残暴, 是个暴君。对于这个问题,你的观点是什么?
26
2.请你动手设计一个秦朝行政系统示意简图。
【归纳整理】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 指的是 ( )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2.由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体制,对此后近两千年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
重要影响。秦朝中央机构中,负责监督百官的是 ( ) A.太尉 B.御史大夫 C.丞相 D.郡守
3.下图,你认为哪一枚钱币是秦朝统一后使用的 ( )
A. B. C. D.
27
4.某同学准备在秦朝的疆域图中标出秦长城的起止点,请选择正确的( ) A.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城 5.“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那种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这一“致命打击”来自 ( ) A.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B.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C.焚书坑儒 D.颁布严苛的刑法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 材料二:一法度横石长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了什么现象?
(2)材料二描述的又是什么现象?它的出现在哪个朝代?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8
第15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学习目标】了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重点】理解“推恩令”的作用。
【难点】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公元前 年, 称帝,建立汉朝,定都 ,史称 。 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推行“ ”政策。 3.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主张,颁布“ ”。
4.汉武帝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 ;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 ,并派 监督地方官员。
5. 时期,西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归纳整理】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今天西安市南城墙和平门以西不远处,有一历史古迹叫“下马陵”。传说是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墓地,汉武帝有一次经过此地时特意下马,后来人们便把董仲舒的墓叫做“下马陵”。董仲舒在西汉历史上的贡献是 ( ) A.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提出“削藩” C.提出“推恩令” D.大败匈奴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接受了 的建议? ( ) A.董仲舒 B.刘濞 C.晁错 D.主父偃 3.“推恩令”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最主要的是 ( )
29
A.省去了重新分封的麻烦 B.分割后的各小王国无力与中央抗衡 C.节省了政府开支 D.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感激皇帝 4.下列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 ) ①丞相 ②御史大夫 ③司吏校尉 ④刺史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汉武帝时期,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的是 ( ) A.刺史 B.司隶校尉 C.宰相 D.御史大夫司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
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
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
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2)秦始皇这样做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3)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
(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
30
第16 课 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重点】理解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难点】张骞出使西域。 【自主学习】
一、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
1.秦始皇派________北伐匈奴。西汉初期,汉高祖采取 政策。汉武帝时开始对匈奴采取攻势,相继起用 、 等将领击败匈奴。 2.呼韩邪单于率部归汉,汉元帝将宫女 嫁给他。 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二.张骞通西域
1.时间: 年和 年, 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2.作用(意义):开辟了通往 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 各国的联系。
3.公元前 年,西汉设置 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 三.丝绸之路
1.从长安经_______、__________、通往________、________直到欧洲这条横贯欧亚的陆上通道,因运输最多的商品是 ,所以成为 。
2.丝绸之路的作用:成为东西方 交流的桥梁。 【共同探究】
1有一部关于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秦始皇和大臣李斯一边谈论政事一边吃着葡萄、石榴,旁边还摆放着一壶茶。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这个情节是真是假?为什么?
31
【归纳整理】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 ) A. 甘英 B.班超 C.张骞 D.王昭君 2.“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指出玉门关和阳关是中原和哪里的分界 ( )A.东北 B.蒙古 C. 江南 D.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
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算一算,这一事件距今(2 015年)应是( ) A.2 069年 B.2 071年 C.2 074年 D.2 075年 4.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标志是 ( ) A.昭君出塞 B.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C.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D.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5.古代东西方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 ) ①中亚、西亚 ②河西走廊 ③欧洲 ④今新疆境内 A.④②①③ B.②①③④ C.④①②③ D.②④①③ 6.对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丝绸之路”是中国丝绸为代表的手工艺品西传到中亚、欧洲的通道 B.“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过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到大秦
C.“丝绸之路”也是佛教和佛教艺术传入中国的通道 D.“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经济文化的纽带
32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及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汊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重点】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 【难点】如何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自主学习】
1. 时期,人们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 。东汉时期, 改进了造纸术,为了纪念他,将这种纸张称为“ ”。
2.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 ;著有《 》一书,该书全面阐述了 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 ”。
3.华佗研制的全身麻醉药剂是“ ”,他被人们誉为“ ”。 4.《九章算术》成书于 时期,它总结了我国从 到 的数学成就。 【共同探究】
1、秦汉时期中国产生了许多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发展有什么贡献?
【归纳整理】
33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这种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 ( )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造纸技术 D.制墨技术 2.如果你在古字画市场发现一副蔡伦的字,摊主说是秦朝时期的,非常珍贵。但你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当即指出,字只可能是 ( ) A.西汉以前 B.西汉初期 C.西汉末期 D.东汉时期 3. 南阳“医圣”祠,供奉的先贤是 ( ) A.华佗 B. 管仲 C.蔡伦 D.张仲景 4.创制出外科手术前使用的麻醉药“麻沸散”的是 ( ) A.东汉时期的外科名医扁鹊 B.东汉时期的外科名医张仲景 C.东汉时期的外科名医华佗 D.东汉时期的外科名医张衡 5.下列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 B.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神医”华佗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D.“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34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学习目标】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重点】了解《史记》的作者和体例、秦陵兵马俑艺术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难点】如何使学生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对待宗教的科学态度。 【自主学习】
你知道秦汉时期有哪些突出的文学艺术成就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各目,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 (1)请完成下列表格 宗教 产生地 佛教 道教 产生(传入)时间 创立者(祖师) 教义或主张 (2)_________(朝代)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2.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是_______(朝代名)史学家________所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体例),记述了从______________时期到________时期的主要史实。
3.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
秦汉时期,我国的雕塑艺术有了重大发展。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__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共同探究】
想一想,秦汉时期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文学、艺术成就?
35
【归纳整理】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小明在旅游胜地看见高大的佛像,给妈妈介绍说:“佛教起源于古西域”。妈妈笑着说不正确。你认为佛教源自 ( ) A.古埃及 B. 古波斯 C.古印度 D. 古中国 2.东汉明帝时,请天竺高僧传播佛教,在洛阳建造的中原第一座寺庙是 ( ) A.少林寺 B.白马寺 C.灵隐寺 D.相国寺 3. 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倡导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A.一些封建贵族信佛 B.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C.对封建国家统治有利 D.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4.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 A.《史记》 B.《春秋》 C.《汉书》 D.《诗经》 5.下列有关秦兵马俑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泥土雕塑烘干制成的 B.与真人真马大小成比例缩小
C.武士俑面部表情丰富,相貌特征基本一致 D.形象地展示了秦朝军队的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情况
36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目标】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知道三国的大致位置。
【重点】通过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培养学生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101-----P105内容,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 取得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利地位 1.曹操为增强实力采取的措施 实行________,实力日益增强。 2.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名称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作战双方 结果 特点 影响 3.三国鼎立的局面的形成: 国名 【共同探究】
1、想一想,为什么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袁绍,却在赤壁之战
37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中以多败少?
2、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否定者多,肯定者少,在戏剧中被刻画成白脸奸臣的样子,有的甚至认为他是一代奸雄,请谈谈你对他的评价。
【归纳整理】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指 ( ) A.曹操 B.周瑜 C. 刘备 D.诸葛亮 3. 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 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
4.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国鼎立局面,三国当时的国号分别是 ( ) ①魏 ②蜀 ③吴 ④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8
5.对于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
B.与东汉后期相比,三国鼎立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C.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 D.三国鼎立的出现是一种分裂,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天子”指谁? “挟天子而令诸侯”有什么作用?
2.从材料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 举例说明这个建议是否正确?
39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古代人口南迁的原因、概况及影响;说出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重点】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难点】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自主学习】
请认真阅读课本107-108页‚人口南迁‛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 _____,东汉末年,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____。西晋后期,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_________浪潮。北方移民南下后,主要分布在_____ ,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带。 阅读课本110-111页‚江南经济的发展‛一目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下,为南方地区带来了大量的______和先进的______和经验。使本来十分优越的江南地区迅速发展起来。主要表现在:在_____、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_____兼作,五岭以南则种_____,南方各地还陆续新建了许多_____。南方的_____ 技术进步十分明显。在冶铸业中,_____ 的发明是冶炼技术的一大进步。南方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带动了_____的繁荣,_____ 城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 【共同探究】
试一试:阅读历史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
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
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南朝《宋书》
40
请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3.从江南变化的原因中,你得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启示有哪些?
【归纳整理】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 ( ) ①北方战事多,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③北方人民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和经验 ④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41
2.“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这两句诗描写了北方人民南迁的情况。从材料可以看出,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3. 西晋末年出现的大规模的移民潮,其迁徙的主要方向是 ( ) A.向东 B. 向南 C.向西 D.向北 4.考古新闻:江苏某地区发掘出一批青瓷,专家认为它的烧制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用具。请你判断它大概是什么时期的 ( ) A. 秦汉时期 B.两晋南北朝时期 C. 夏商时期 D.两晋南北朝及以后
5.下面古今地名对照错误的是 ( ) A.京口——镇江 B. 会稽——绍兴 C.建业——南京 D. 建康——杭州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
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回答问题:
1.此材料描述了哪个时期的社会现象?
2.导致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2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学习目标】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意义;理解北魏统一、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促进作用。
【重点】通过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到民族融合是历史的必然。 【难点】结合“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指出内迁各族的基本情况。 【自主学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13-114页的内容,完成填空,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1、东汉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上合称“____________”。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14-116页的内容,完成填空,并把相关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将都城从__________迁到____________ 改穿_____________ 2、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学习_________________ 采用_________________ 提倡_________________ 【共同探究】
1、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2、你的疑点、难点:
43
【归纳整理】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对内迁少数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在黄河流域建立过一些政权 ②大多逐渐汉化
③受汉族政治经济影响日益加深 ④采用汉姓,学习汉语,改穿汉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 A.匈奴 B. 氐 C. 羌 D.鲜卑 3. 下列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解释正确的 ( )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4.四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哪个 (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 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 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5.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 阶级矛盾的激化 C.封建化的完成 D.北方民族的融合
44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
他4岁即帝位。重视汉族文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重用汉族地主,注重培养人才,设立太学,让各地搜罗书籍送往平城,供他和拓跋贵族学习。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民族共同生活,互相影响。他顺应这一趋势,听取汉族大臣的建议,实行改革……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的事情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他是哪个民族的?
(2)他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3)他的改革有何影响?
45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学习目标】知道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地理学、农学领域的重要著作。
【重点】感知、体会古代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 【难点】分析三位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共同因素。 【自主学习】
请完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简表: 项目 人物 成就 地位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 位,比欧洲早 年 我国现存第一部 的 著作,世纪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优秀的 著作,又具有很高的文学和 价值 数学 农学 地理学 【共同探究】
1、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我们要学习他们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
【归纳整理】
46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的客观因素包括 ( )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②江南经济的开发 ③佛教的盛行 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 B.①② C. ③④ D. ②③④ 2.圆周率反映的关系是 ( ) A.圆的周长与半径 B.圆的周长与直径 C.圆的周和与面积 D.圆的半径与直径
3.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农学名著是 ( ) A.春秋时期的农学著作《新语》 B. 西汉时期的农学著作《吕氏春秋》
C.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 D. 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水经注》
4.小明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你可以建议他阅读 ( ) A.《兰亭序》 B.《天工开物》 C.《离骚》 D.《水经注》 5.从以下哪本书中,我们得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石油资源的国家( )
A.《缀术》 B.《齐民要术》 C. 《水经注》 D. 《汉书》
47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学习目标】了解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艺术特点,列举其代表作品;了解顾恺之的绘画风格及其代表作品;列举出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
【重点】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难点】理解和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绘画艺术特点。 【自主学习】请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 书法 人物 艺术特点/风格 代表作 绘画 石窟艺术 【共同探究】
你听说过关于王羲之练字的故事吗?请列举一例,并谈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归纳整理】
48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 ) A.陶潜的诗 B.顾恺之的绘画 C.王羲之的书法 D.云冈石窟的浮雕 2.魏晋时期被后人誉为“书圣”的著名书法家是 ( ) A. 王羲之 B.顾恺之 C.柳公权 D.张怀素 3. 东晋杰出的画家是 ( ) A.司马迁 B.顾恺之 C.王羲之 D.张仲景
4.顾恺之的绘画以什么画最为突出 ( ) A.山水画 B.花鸟画 C.人物画 D.风俗画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创造了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这一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是指 ( )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王羲之的《兰亭序》 C.石窟艺术 D.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6.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同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关系 ( ) A.佛教盛行 B.社会动荡 C.社会稳定 D.绘画发展 7.石窟艺术的特点是 ( )
A.以雕刻为主 B. 以雕塑为主 C.以绘画为主 D.综合了雕塑和绘画
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