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高职实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田 华
(通辽职业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00)
摘要:高职院校是对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则是院校教学有效性的直接体现,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将实践教学和定岗实训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实现对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理论知识培养的目的,并实现学习和岗位内容的无缝对接,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字,为学生争取就业竞争优势,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本文就对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新模式展开探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08-0134-0002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实训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有一定的区别,高职院校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也恰恰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特色,和普通教育有着一定的区别。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践训练,根据企业员工的标准和要求来进行职业学习,并参与到企业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责任意识。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能满足了高职实训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就业的需求,有效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而高职院校如何来展开实训教学模式,并处理好实训教学与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之间的关系,则是高职实践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新模式与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之间关系的探讨,不仅可以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指导,改善院校实训教学条件与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同时也可以根据岗位需求学习更多的新工艺、新技术与新材料,让学生在实训阶段掌握行业发展的先进科学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一、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新模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一)实训教学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与普高教育不同,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情况是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效率及成果进行衡量的重要依据和指标,从某种层面上来看高职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就业教育,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实训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并在高职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实训教·134·
[1]
学不仅仅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也是获取专业技能感知,提升职业认同感,培养职业行为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对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进行模拟训练,实现工作岗位与专业学习之间的无缝对接,从而让学生可以全面感受到专业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及职业道德,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学生通过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训练和学习,根据行业规范要求来对学生展开实训教学工作,缩短学生工作适应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就业提供充足保障。
(二)支撑与反馈
在高职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发现、获取、理解、养成及熟练等多种行为来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对职业岗位任职,只有在现实工作岗位中通过实践训练才能提高其职业认同感,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要加强对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工作的创新。
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对学生就业后的信息进行反馈是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依据,对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模式的完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模式创新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支撑与反馈之间的关系,只有通过实训教学模式创新,才能为学生就业竞争力水平的提升提供重要的基础力量,同时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也对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工作的推动发挥着积极的影响。
二、在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高职实训教学模式创新需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根据专业及行业发展实际情况,以及岗位对人才素质、技能与知识的要求,
[3]
[2]
按照工作流程来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其重要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应该将实训教学内容和实训课程体系的改革作为其重点内容,突出就业导向,旨在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来推动教学,从而实现技能、素质与知识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实训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本文所探讨的教学新模式是指根据行动领域工作流程来对实训教学模式进行构建的一种方式,根据各个专业对于学生就业岗位具体的需要和工作流程来构建其相应的实训基地,并根据不同的性质和层次划分来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4]。在高职实训教学模式改革中首先要调整实训教学内容,构建集实践与理论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突出对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工作流程对实训教学模式过程进行改革,对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深化改革,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来构建相应的实训教学体系。其次还要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对本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标准,设计在实训基地中实训室教学内容,并将任务及项目形式加以整合,展开教学活动[5]。
在实际教学中也应该将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相结合,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到实训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理论知识升华,在理论知识教授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
如在幼师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改革中,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对实训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并构建幼师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始终围绕着课程体系来实施教学活动,并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培养学生成为的专业技能型人才[6]。
智库时代
根据岗位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需要深入到教师教学中去,对语文教学内容及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进行分析与探讨,明确对幼儿的语文教学任务,并将其转换为幼儿语文学习领域内容,从而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幼儿为核心的岗位能力培养实训教学体系。而这种实训教学模式可以将其称为“2+1”实训教学模式,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社会能力的培养作为实训教学主要目标,通过顶岗实习及校内实训模拟教学基地等作为实训教学硬环境,以教学管理模式、标准化教学理念和真实岗位环境作为实训教学软环境,通过真实的教育教学模拟环境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载体,在人才培养中将幼儿语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任务作为教学的具体内容,从而体现出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及技能训练的规范化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基本职业素养[7]。
对高职学生来说实训和毕业设计课题与幼儿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
教学实训和课题设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和主观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结语
本文对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模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水平提升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研讨,并对现代企业中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在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模式改革中需要加强实训,让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专业技能,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工作岗位中人才所具备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岗位工作要求,有利于实现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田华(1985-),女,蒙古族,【作者简介】
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文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宏彦,徐立娟.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实训课程分层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资
讯,2014,12(26):188-188.
教育文库
[2]施春园.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模式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4,(16):74-76.
[3]张宏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课程内容组织模式探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6):65-66.
[4]李传波.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开发[J].山东纺织经济,2012,(06):121-122.
[5]周银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设计开发与实践——以《国际商务英语谈判实训》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2):45-47.
[6]陈琳,黄奕.高职实训课程设计原理与实施策略初探——以文秘专业实训课程《商务调查》为例[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8,(02):34-37.
[7]田万涛,刘玉宾,荆旭春.凸现高职实训基地的核心功能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7,(05):162-163.
(上接第133页)
改革理念与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及办学方向加以明确,从而真正理解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本质内涵,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思想转变[3]。
在日常教学中将学科教育的理念转变为就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让高职院校真正成为对专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只有教职工人员形成教学共识,才能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的培养,贯彻落实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二)加强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师资队伍是其重要基础,也是高职院校教学设施的中坚力量,只有建立一支具有较高质量和数量的专业师资队伍,才能确保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教学改革质量。高职院校应根据院校师资情况来加强对师资培养的规划,首先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与责任意识,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教育观,做好教学改革思想工作。
其次,院校要加强对双师型队伍建设,
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部分新进教师到一线岗位中进行锻炼,通过培训和挂职等形式来接受岗位技能培训工作,丰富教师的专业实践经验,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和企业工作岗位技能相结合,突出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落实教学改革经费投入
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是经费问题,很多职业院校在建设和发展中都普遍面临着这一问题,从而导致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落后,对教学改革项目实施效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也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由于高职教育教学工作旨在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是高职教学改革主题,在教学改革中不仅要加强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对实训基地和院校硬件设施建设。
为此高职院校就需要拓宽资金获得渠道,可以从在校学生的学费中提取一部分作为基地专项资金建设,专款专用,同时学校主管部门应按照一定比例为学校的基地建设投入专项经费,为院校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物力与财力支持。国家部门也应对高职教
[4]
育改革工作给予一定的支持,在国家无专项经费下拨时,出台一些利于学校基地建设的贷款政策,加快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
三、结语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推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对高职教育改革工作产生了阻碍,本文就对相关问题展开探究,为高职教育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和参考意见。
【作者简介】王静(1977-),女,中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付鹏.基于培养社会服务型人才目标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3):126-127.
[2]朱剑平.互联网浪潮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模式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7,(05):59-60.
[3]罗丹.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基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8):47-51.
[4]胡方霞.试论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模型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07):32-33.
·1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