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外科学》
课 程 教 案
(供七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
教研室:外科教研室
教师:陈志强 2009年8月
教研室主任签名:谭志健
以人为本 诚信务实 勇于创新 乐于奉献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教学内容 教学对象 授课形式 外科概况、范围、病因病机 中西医结合七年制学生 理论课 教学时数 2节 教学目的要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医外科的发展历史、求 主要流派、诊疗范围及基本术语,对中医外科学的诊疗范围与特色、中医学的发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分级及要求: 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术语 熟悉:中医外科学的范围和疾病命名原则,中医外科学的主要流派 了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中医外科学的范围和疾病命名原则,外科学的基难点及解决本术语及释义 办法 教学难点:外科学的基本术语与鉴别---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学生通俗易懂 教学方法 授课形式: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讨论、提问 教具 PPt课件、激光笔、粉笔、教鞭等 教材 与参考书: 《外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吴在德主编 2008年版;《中医外科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李曰庆主编 2008年版;吴师机《理沦骈文》 陈实功《外科正宗》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以人为本 诚信务实 勇于创新 乐于奉献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教案内页
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 教学进程 一、 外科的起源与形成----原始社会 二、从实践手段升华至理论总结 春秋战国----隋唐 三、从局部辨证向整体辨证发展 宋----清 四、中医外科主要学术流派的形成 “正宗派”------陈实功《外科正宗》 “全生派”------王维德《外科全生集》 “心得派”------高锦庭《疡科心得集》 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10分) 六、现代外科学的发展简况(10分) 七、传统中医外科的特色与优势(15分) 1、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的论治理念 2、独具特色与有效内服外治疗法 八、传统中医外科的问题与挑战(10分) • 诊疗范围• 诊疗手段• 中医外科的范围: 生于人体外部可看可触到的病-----疮疡,瘿,岩,乳病,皮肤,肛门,五官,跌仆损伤、水火烫伤、虫兽咬伤等 疾病的命名: 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颜色、形态、疾病特性、范围大小、传染性等来命名 以范围大小命名 (疖、痈、发) 以部位命名(臀痈)以疾病特性命名疮疡(体表化脓性疾病)肿疡 溃疡 胬肉 痈(外痈--体表化脓感染或脓肿) 有头疽(痈) 无头疽 (骨与关节急性化脓性疾病) 根盘----基底周围 跟脚----基底部 护场----局限 应指----波动感 痔----窍门之峙突 漏(瘘管、窦道) 结核----结聚成核 痰----痨性包块、囊性包块 岩----形状与质地 五善---好 七恶---坏 顺证--正常 逆证---异常 时间安排及教学方法 中医外科学的范围(包括历史与现在) 中医外科的发展历史(30分) 根据时间顺序及主要学术发展阶段讲述,使学生对中医外科的发展历史有比较清晰的印象 提问与小结: 1.中医外科的三大主要流派和学术思想是什么? 2.中医外科包括有什么内容?一般依据什么命名?试举例说明之。 3.疡、痈、疽、痔、漏的含义是什么? 4.善、恶、顺、逆的临床意义。 编写人 陈志强 编写时间
以人为本 诚信务实 勇于创新 乐于奉献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教学内容 外科疾病辩证 教学对象 中西医结合七年制学生 授课形式 理论课 教学时数 2节 教学目的掌握外科病的阴阳辨证及肿、痛、痒、脓、麻木的辨证。掌握辨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四诊在外科病上的应用,别经络部位及外科病的善恶顺逆。了解外科病的常见病因,并以热毒、火毒最为常见。掌握发病机理及气血、经络、脏腑的关系,从而判断外科病的发展与预后,指导治疗。(结合多媒体教学) 重点:掌握外科病的阴阳辨证及肿、痛、痒、脓、麻木的辨教学重证。掌握辨别经络部位及外科病的善恶顺逆。 难点:中医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辩证 点、难点解决办法:通过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对病因的认识以及临床病例的实际应用,在分析与讨论过程解决 及解决办法 授课形式: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病例讨论、小结与提问 教具 PPt课件、激光笔、粉笔、教鞭等 《外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吴在德主编 2008年版;《中医外科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李曰庆主编 2008年版;吴师机《理沦骈文》 陈实功《外科正宗》 《医宗金鉴·外与参考科心法要诀》 教材 书: 以人为本 诚信务实 勇于创新 乐于奉献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
教学内容 外科疾病治法 教学对象 中西医结合七年制学生 授课形式 理论课 教学时数 3节 教学目的成脓、溃后三个阶段,掌握消、托、补三大法则及具体运用。掌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根据外科疮疡的发展分为初起、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方法 握外治疗法中有关阴证、阳证和半阴半阳证的常用药物名称和使用方法,掌握掺药的分类和常用药物,掌握中医手术疗法的分类和应用要点、适应症。熟悉各种外治疗法的注意事项,了解各种外治药物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应用中医传统外治疗法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治疗思维。 重点:掌握消、托、补三大法则及具体运用。掌握外治疗法中有关阴证、阳证和半阴半阳证的常用药物名称和使用方法,掌握掺药的分类和常用药物,掌握中医手术疗法的分类和应用要点、适应症。 难点:各种外治疗法的正确运用 解决办法:药物疗法结合阴阳辨证、手术疗法结合临床病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授课形式:课堂教学(多媒体)结合临床辨证和病例分析的办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讨论、提问与小结 教具 PPt课件、激光笔、粉笔、教鞭等 《外科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吴在德主编 2008年版;《中医外科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李曰庆主编 2008年版;吴师机《理沦骈文》 陈实功《外科正宗》 《医宗金鉴·外与参考科心法要诀》 教材 书:
以人为本 诚信务实 勇于创新 乐于奉献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以人为本 诚信务实 勇于创新 乐于奉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