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高速公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的思考

来源:意榕旅游网
关于高速公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的思考

路基常见的病害有很多都是水的侵蚀所引起的。在路基施工中,要重视排水,防止各种原因引起的水患给路基和路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影响公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1高速公路路基排水施工的主要内容 1.1石料的选择

砌筑用片石要求石质坚硬,大体规则,规定厚度必须大于15cm(不得使用卵形和薄片石料)。用片石作镶面时应选择表面平整、尺寸较大的片石,并要加以修整,风化石料严禁用作镶面石。砌筑用块石的规格是大致方正、上下面基本平整,厚度200mm~300mm,宽度为厚度的1.0倍~1.5倍,长度为厚度的1.5倍~3.0倍。长度在300mm~500 mm,宽度为250 mm的片石用作镶面时应加以修整,由外露面四周向内稍加修凿,使外露面平整,敲掉缝棱锐角。

1.2施工工艺要求

砌筑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所有的砌块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清除表面泥土、水锈;砌筑第一层时如基底为岩层或混凝土,应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若为土质,原基底可直接砌筑如是扰动基底,必须夯实、整平后再砌筑;2)分段分层砌筑,分段位置尽量设置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分段相邻高差不宜过大,分层时水分砌缝基本在同一水平面上;3)各砌层应先砌外圈定位行列,然后砌里层,外层里层交错连成一体,在砌外层缝处预留20mm的空隙用作勾缝,里层不勾缝随砌随刮平即可;4)各砌层的砌块应安放稳固,砌块应砂浆饱满,粘结牢固,不应直接贴靠或脱空,不得在石块下面用高于砂浆砌缝的小石片支垫。水平砌缝与竖向砌缝宽度应基本一致并符合规范要求。

1.3勾缝工艺要求

为了使勾缝起到保护构造物和路基稳定,使其坚固耐用、保证质量外,还应使其达到美观的效果,因而勾缝要特别注意以下四点:1)勾缝用的砂浆标号应在M10号以上,并不得低于浆砌设计标号要求;2)勾缝用的砂子要过筛,含泥量要符合规范要求。水泥標号不宜过高,水泥标号过高,砂浆表面易出现收缩裂纹;3)浆砌时缝间砂浆凿至2cm的深度,用水冲洗,湿润旧砂浆和石料,使砌

体砂浆与勾缝砂浆结合良好,缝面要平整、密实,待初凝时开始修整缝面;4)全线防护工程勾缝形式要一致,勾缝的宽度、厚度要一致,线条要顺直、圆滑。勾缝结束后要及时对砌体表面砂浆、污物进行彻底清除,要加强养护。

2.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与施工的措施 2.1路基地下排水

路基排水设施主要由排水沟、边沟、截水沟、盲沟、渗沟、涵洞等组成,并与原有沟渠、河流等相连,设计应遵循塘路分家、路田分家的原则,使公路排水系统自成体系。对路基范围内流量较大的地下水应设置涵洞、暗沟等予以排除;对于路基范围内流量较小的地下水,可通过横向设置盲沟、纵向设置渗沟的方式排除地下水;对位于挖方段边坡上地下水,可设置仰斜式排水孔予以排除。

2.2填方段排水

填方段路基排水设施以排水沟为主。排水沟起连接各种排水设施,将水引排到附近自然水道或桥涵,从而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的作用。排水沟一般采用梯形横断面,尺寸根据设计流量确定。边坡平台排水沟适宜采用混凝土预制的碟形排水沟,数值分析表明,边坡有效坡度的变化对路基面竖直变形影响显著。排水沟的长度不宜超过500 m,与各种水沟的连接应顺畅。排水沟在整个公路综合排水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担负着排泄地表水径流的作用,而且有排除部分构造物中积水的功能,其设置是否合理决定着整个排水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2.3挖方段排水 1)一般边沟

边沟设计的原则:平坦路段的路堤边沟,宜以填筑式边沟为主,尽量减少路基边沟积水现象的发生。本着既要解决路基排水问题,又要经济合理的原则, 确定路基排水边沟沟底纵坡一般情况下不小于0.3%。通常以沿线自然地形为主确定排水方向。对于路堤边沟水进入涵洞及跨越通道等情况的处理:沿线设置的涵洞有排涵、灌涵和灌排两用涵。对于需排入排涵的路堤边沟,其沟底标高不低于涵洞进口标高;需排入灌涵的边沟,其沟底标高不低于涵顶标高;而对于灌排两用的涵洞应按灌涵要求设置,特殊情况时可适当降低。为防止冲刷涵洞,原则上采用急流槽连接边沟和涵洞洞口。路基边沟一般采用浆砌片石或水泥混凝土预制

块加固,沟底纵坡坡度一般不宜小于0.5%,最小不宜小于0.25%,以免影响边沟水的顺利排出。

2)填方边沟

在山坡线路基纵向排水设计中,会出现边沟在两边为挖方中间为局部小填方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由于不宜设桥涵构造物,为将边沟水引出,在填方处设置填方排水边沟,即在填方处将地面垫起,与边沟接顺。垫起地面后,由于路基的拦阻,从山坡流下汇入自然冲沟里的水将淤集在路基处,对路基造成危害。对此,采用两种处理方法。第一种:在垫起边沟处向自然沟继续填土以防边沟处冲刷。第二种:当自然地面与边沟设计高差较大,在占地范围内不能相交时,在填方边沟外缘线2m的宽度内填起地面,放坡坡度同路基坡度,并做25cm厚的7.5号浆砌片石护面。此范围与路基同时施工,然后开挖边沟。

3)截水沟

路堑或路堤边坡上方流入路基的地表径流量大时,需设置拦截地表径流的截水沟。一般截水沟设在路堑坡顶5m 或路堤坡脚2m 以外。截水沟截面形式一般采用梯形,尺寸大小视汇水流量确定。截水沟长以200m~500m 为宜。超过500m 时,需在其间适当位置增设泄水口,并采用急流槽、跌水井等排水构造物引排。一般截水沟设在路堑坡顶5m或路堤坡脚2m 以外。截水沟截面形式一般采用梯形,尺寸大小视汇水流量确定。截水沟长以200~500m为宜。超过500m时,需在其间适当位置增设泄水口,并采用急流槽、跌水井等排水构造物引排。路基范围内的地下水排除方法有设盲沟、渗井等方法。

2.4中央分隔带排水

设计底坡不小于0.3%的纵向梯形或矩形盲沟,汇集中央分隔带雨水或渗水。设计间距为30m~50m的横向排水管,将盲沟中的水排出路基以外。设置沥青防渗层及土工布防渗层,防止水从侧面向路基渗透。

在设计过程中,同时要注意一些问题。设置凸形中央分隔带的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时,必须充分重视中央分隔带的排水。虽然大部分降水通过凸形中央分隔带可自排到路面上,但仍有小部分水会渗入到中央分隔带内的回填土中并进一步渗入到路面结构层及路基,并影响其强度及稳定性。因此,在凸形中央分隔带回填土下应设纵向碎石盲沟或排水暗沟, 中央分隔带两侧每隔100m 左右应交

错设置孔径20cm~60cm 的横向硬塑排水管,管底纵坡不小于1%,进出口应采取防护措施。

2.5超高段分隔带排水

在超高路段,内侧半幅路面排水采取无超高路段的排水方式。对于外侧半幅路面,在超高内侧中央分隔带路缘带外设置缝隙式圆形集水管,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和泄水口,上盖铸铁格栅,通过横向排水管将水引出路界外。泄水口和检查井采用混凝土窨井与钢筋混凝土横向排水管连接。横向排水管可以与急流槽连接或通过挡墙的排水孔排向挡墙外的排水沟中。

3.结束语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为了有效保证道路质量,做到安全承载,就先要做好给排水工作。在排水的组织过程中,要结合公路的等级、降雨强度、地下水、地形、地质、土类、材料来源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分析,合理布局,制定经济合理的工程措施,保证排水的效果和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