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意榕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新手看过来)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新手看过来)

来源:意榕旅游网
放坡系数及土方放坡计算公式(新手看过来)

纵观天下建筑事,以大世界的眼光建设学习服务型平台。

土方放坡系数(m):

(如图所示)是指土壁边坡坡度的底宽b与基高h之比,即m=b/h计算

1、在建筑中,放坡应该从垫层的上表面开始 ;

2、管线土方工程定额,对计算挖沟槽土方放坡系数规定如下: (1)挖土深度在lm以内,不考虑放坡;

(2)挖土深度在1.01m~2.00m,按1:0.5放坡; (3)挖土深度在2.01m~4.00m,按1:0.7放坡; (4)挖土深度在4.01m~5.00m,按1:1放坡;

(5)挖土深度大于5m,按土体稳定理论计算后的边坡进行放坡。 注意:

计算工程量时,地槽交接处放坡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予扣除。 因土质不好,基础处理采用挖土、换土时,其放坡点应从实际挖深开始。

在挖土方、槽、坑时 ,如遇不同土壤类别 ,应根据地质勘测资料分别计算。

边坡放坡系数可根据各土壤类别及深度加权取定

这张表的数据并不是在每个地方都适用,只是通用规则,根据2009年新规范讲义:

土类单一土质时,普通土(一二类)开挖深度大于1.2米开始放坡(K=0.50),坚土(三四类)开挖深度大于1.7米开始放坡(K=0.30)。

土类混合土质时,开挖深度大于1.5米开始放坡,然后按照不同土质加权计算放坡系数K。

建筑工程施工手册中对放坡系数的规定 放坡高度、比例确定表

土壤类别

一、二类土 三类土 四类土

放坡深度规定(m)

超过1.20 超过1.50 超过2.00

高于宽之比 人工挖土 1:0.5 1:0.33 1:0.25

机械挖土 坑内作业 坑上作业 1:0.33 1:0.25 1:0.10

1:0.75 1:0.67 1:0.33

注:1.沟槽、基坑中土壤类别不同时,分别按其土壤类别、放坡比例以不同土壤厚度分别计算;

2.计算放坡工程量时交接处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符合放坡深度规定时才能放坡,放坡高度应自垫层下表面至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计算。

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锥 体: 底面面积×高÷3

台 体: V=[ S上+√(S上S下)+S下]h/3 球缺体积公式=πh2 (3R-h)÷3 球体积公式:V=4πR3/3

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为侧棱长,h为高) 棱台体积:V=〔S1+S2+开根号(S1*S2)〕/3*h 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 挖方放坡系数及计算公式

(1)挖方形或长方形地坑放坡工程量计算: 计算公式:

V:(B1+2C+KH)×(B2+2C+KH)×H+1/3K2H3 式中:

V=挖土方体积(立方米); H=地坑深虔度米); B1=基础长度(米) B2==基础宽度(米) C=工作面宽度(米) K=坡度系数

1/3K2H3 =角锥体体积。 (2)挖圆形地坑放坡 算式:

V=1/3πH(R12+R22+RlR2) 式中: V一挖土体积(立方米) H~地坑深度(米) R1一坑底半径(米)

R2一坑上口半径,R2=R1十KH(米) K一坡度系数 土方放坡计算公式 土石方工程 一、人工平整场地: S=S底+2*L外+16 二、挖沟槽: 1. 垫层底部放坡: V=L*(a+2c+kH)*H 2. 垫层表面放坡

V=L*{(a+2c+KH1)H1+(a+2c)H2} 三、挖基坑(放坡)

方形: V=( a+2c+KH)*( b+2c+KH)*H+1/3*K2H3 圆形: V=∏/3*h*(R2+Rr+r2) 放坡系数

类别放坡起点人工挖土机械挖土坑内作业坑上作业一、二类别1.201:0.51:0.331:0.75三类土1.501:0.331:0.251:0.67四类

土2.001:0.251:0.101:0.33

承台计算公式

1. 【AB+ab+(A+a)(B+b)】*h2/6+ABh1 1.基坑土方量计算

挖基坑多用于需全部大开挖的满堂基础、基础、设备基础等土方工程。

(1) 四面放坡基坑土方量计算

基坑土方量的计算可近似地按棱柱体(即上下底为两个平行的平面,所有的顶点都在两个平行平面上的多面体)体积公式计算。

V=(1÷6)H(A1+4A0+A2) (1)

式中V——四面放坡基坑土方量(体积)(m3); H——基坑深度(m);

A1、A2——基坑上、下底面积(m2); A0——基坑中截面((1÷2)H处)面积(m2)。 (2)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计算 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按下式计算。 V=(1÷3)πH (R21+R1R2+R22) (2) 式中 V ——圆形放坡基坑土方量(体积)(m3); R1、R2——圆形基坑上、下底半径(m); π——3.14;

H——基坑深度(m)。 2.基槽土方量计算

多用于建筑物的条形基础、渠道、管沟等土方工程量。

基槽土方量计算,可沿其长度方向分段进行计算,各段土方量之和,即为总土方量。

如该段内基槽横截面形状、尺寸不变时,其土方量即为该段横截面面积乘以该段基槽长度,一般两边放坡按下式计算

V=H(B+mH)L (3)

式中V——两边放坡基槽该段土方量(体积)(m3); H——基槽深度(m);

B——基槽槽底宽度(m); L——该段基槽长度(m);

m——坡度系数,m= C/H,当m=0,则表示基槽垂直开挖不放坡;

C——基槽一边坡底宽(m)。

如该段内横截面的形状、尺寸有变化时,也可近似地用棱柱体的体积公式按下式计算。

Vi=(1÷6)Li(Ai1+4Aoi+Ai2)(4) 式中Vi——基槽该段土方量(体积)(m3); Li——该段基槽长度(m);

Ai1、Ai2——该段基槽两端横截面面积(m2); Aoi——该段基槽中截面(1/2Li)面积(m2)。

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看完文章欢迎工程兄弟姐妹们在留言区与小编互动,说出您的观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yrrf.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