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及其途径分析
作者:谢政伟
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6期
摘 要:职业教育在我国已取得一定发展,但是伴随着工匠精神再次发掘,人们发现学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方面存在巨大的缺失,技工院校尤为严重。因此,结合工匠精神内涵,从分析培育工匠精神的影响因素出发,探讨技工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为其发展寻求有效途径。
关键词:技工院校;工匠精神;影响因素;发展路径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作为主要任务。职业素质包含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两大层面。工匠精神被德国、瑞士和日本等国家吸收和实践,并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对工匠精神重新塑造并把它融入到职业教育中,不仅顺应了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从“精神”角度来看,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职业精神的重要构成要素。
一、技工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影响因素 1.社会因素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比如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由于国家的重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技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所提高,然而应试教育在我国根深蒂固,一些选拔和择业都以考试为主,素质教育尤其是工匠精神的教育并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另外,受传统的“重普教,轻职教”观念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地位不高。 2.企业因素
工匠精神的留存和发展,成就了不少品牌。如享誉世界的瑞士手表,离不开钟表匠人的精心制作,而德、日二战后迅速崛起也与崇尚“匠人”精神不无关系 [5].虽然“工匠精神”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像国外的知名企业一样能认识到这一点。 3.学校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技工院校虽然为我国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很少有学校对自己的办学目的、培养目标有明确的定位。只是强调专业与职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保持协调和同步,大部分学校把自己简单地定位于为社会培养技术工人的基地,甚至有些技工院校还把自己定位于“成人幼儿园”,只是为家长看管孩子。技工院校过于重视学生的技能,忽视或很少去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4家庭因素
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孩子上中职院校没有前途,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所以凡是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的家长就是抱着孩子学个技术,将来能找个工作混口饭吃的态度,甚至有些家长只是为了让学校“看管”孩子。有些家长对读中职院校的孩子并没有多大的期望,很少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态度,在他们看来,将来能找到工作就行。 二、技工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1.“工匠精神”是提升我国职教吸引力的需要
中国社会历来重学术轻职教。“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表现为家长希望孩子读重点高中,上学术型大学。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扭转,职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仍然被看作是“次等教育” 淘汰教育”,政策取向、资源配置、社会选择等也几乎把职业教育放在次等地位。 2.“工匠精神”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据统计,世界上延续200年以上的企业共5586家,其中日本3146家,德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 [7].研究发现,长寿企业之所以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因为他们都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德国家族企业历经百年而不倒的秘诀之一,也是日本品牌屹立世界之巅的利器,其核心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 3.“工匠精神”是技工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根据对600多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对青年就业人员最大希望和要求就是:懂得做人的道理和具备工作责任心。[8].现阶段,缺乏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仍然是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总体来说,职业教育的主要特色主要体现在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及市场导向性三个方面。因此,职业教育要想突出办学特色,应该突出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作为办学理念,贯穿始终。 三、技工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
技工院校在充分认识“工匠精神”重要性的前提下,将培养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利用各种资源和方法,切实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德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主渠道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10].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良性发展提供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2.专业教育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大国工匠精神是要长期培养,融入职业教育的课程之中,因此技工院校必须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不断地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接受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的时候时时刻刻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在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首先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在专业上专心致志、追求精益求精;其次具备强烈的专业追求,并将这种不懈的追求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中;最后具备坚定的专业操守,把自己的精神寄托于对专业的奉献上。 3.实践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工匠精神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内化为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在职业精神的教育实践中,往往可以通过建立模拟场景的方式,激发并训练形成相关职业情感的过程,比如通过技能大赛,技工学校的学生可以接触到国内国际的顶尖技术,开拓视野,从而引领技工学生崇尚荣誉、追求卓越;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企业提供专业的师傅,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在学生切身感受到企业的生产要求、质量管理,强化自身的技能以及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 (作者单位:烟台工贸技师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