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1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No.1.2014 (总第86期) 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Tota1No 86 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徐 栋 (辽宁省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结合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从人才培养规格、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优化课程结构、改进 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提出建议,其目的是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社会需求;就业;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80(2014)O1—0041—02 1999年高校扩招实施以来,体育教育专 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培养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业的招生院校和招生人数逐年增加,高等教育已 体育教育专业仍存在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的 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同时,受 问题.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以及 课程设置单一,缺乏整合与更新很多院校的 社会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育 课程设置仍局限于传统的基础理论和竞技项目上, 专业过去“单一”的培养模式日渐暴露出它的局限 体育边缘学科与娱乐体育项目较少,很大程度 性.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拓宽专业口径,为 了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就业门路狭窄,在激烈的 素质教育服务,全民健身服务,为社会体育服务, 竞争中会因缺乏优势而不能顺利就业.如专业理论 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这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 课多年来始终开设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 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保健学等课程,课程内容有许多重叠和交叉之处, 1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而对经济学和管理学类课程完全没有涉及;术科课 也多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如田径、体操、三大球 1.1 专业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等,对于一些如毽球、轮滑、跆拳道等娱乐、休闲类 绝大多数高校教师所受的教育都是传统教 的体育项目几乎没有设置.这些课程的设置已滞后 育,“体育即运动、运动即技术”这种陈旧和过时的 于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需求. 观念还依然存在于很多专业教师的头脑中,其教 学理念、知识体系、能力素质与高校课程改革的要 2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导致教学内容竞技运动的色 2.1 中小学呼唤为素质教育服务的体育教师 彩浓厚.体育教育专业任课教师对基础教育体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出,要求体育教 课程改革的发展动态关注与了解不够,对社会需 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变传统的以 要体育专业人才所具备的素质知之甚少. 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倾向,突出体育作为健身方 1.2专业口径狭窄 法和手段的功能,同时要把“健康第一、激发兴 1998年,教育部将体育学科划分为运动人体 趣、学会学习、关注差异”的新课程理念体现在自 科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体育等 己的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不再是一个教材的执 五个专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急需的休闲体育、 行者、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而需要的是 一体育产业管理等专业涉及面不广,满足不了社会 个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素养、懂得新课程 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了学生 建设的设计者. 毕业后的选择空间和发展. 2.2社会需要为全民健身服务的健身指导员 1.3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国民生 课程设置狭窄,缺乏人文性和综合性 尽管 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体育生活化、社会化、产业化, 从20世纪8O年代以来,体育教育专业先后经历 健身房与俱乐部等各种健身场所需要能从事运动 了五次较大规模的课程改革,但依然存在必修课 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这就 与选修课比例不尽合理之处.大部分院校体育教 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与发展提供了一 育专业的专业课比例较高,公共课必修课比例较 个难得的好机遇. 低,削减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等非专业学科,使 2.3体育经营急需为体育产业化服务的开发类人才 得学生对知识认识的广度与深度受到,影响 我国体育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厚基础、宽口径、强能 平的提高和消费层次的提升而不断发展壮大,已 收稿日期:2013-12—12 ・ 41 ・ 2Ol4年第1期 (总第86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Mudaniiang Normal University NO.1.2O14 TotalNO 86 经形成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体育服务业专业市场. 与体育产业快速成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懂经营、 会管理、综合素质高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严重不 足,满足不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3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良策 3.1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拓宽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随着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也要 随之做出调整.人才培养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 导向,围绕“素质教育为基础,能力培养为中心”这 主线,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 养,使其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基础宽厚,能够 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科研与管理工作;是学 一识体系;增加计算机基础、体育统计学等工具性课 程,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方向. 增加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可以充实与完善学 生的知识结构水平,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也是培 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拓展选修课程的深度 与广度,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可使他 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提高 就业率.选修课的设置要数量多、门类广,不受专 业、年级的,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体育的范畴之 内,尽量做到个性化、小型化、实践化、社会化.还 可以利用本校优势专业和学科的教育资源,鼓励 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重视边缘学科适应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 生掌握社会体育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 指导群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的基本技能, 了解社会体育发展动态,能够从事群众性体育活 动的健身指导、组织管理、产业开发等方面工作. 3.2 加大职后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目前,很多高校都设置了名目繁多的专业选 修课,但实施过程中因教师的专业水平所限,根本 无法开课.基于此,必须加大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 力度,加快知识的更新速度,拓宽其知识领域,提 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 “请进来”:改善学缘结构,改变“近亲繁殖式” 师资队伍结构,加大与同类体育院校及相关学科 间的信息与人才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走出去”:鼓励中青年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 硕士或博士,提高学历层次;派遣教师参加各种培 训班、论文报告会、与相关学校进行交流学习等, 帮助教师了解学校体育改革的最新动态,拓宽教 师的视野,更新知识和更新思路. “重管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采取多种评 价形式,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育人、教学、科研、管 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此调动教师工作的积 极性,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3.3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 才的需求,其培养目标应由单一的体育教育向健 康保健、休闲体育、体育产业等方向多元化发展. 因此,体育与其他学科融合而派生出的新兴学科, 如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营销、健康教育学等边缘交 叉学科应尽可能纳入课程体系中来,满足学生个 性需求.如将体育产业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纳入课 程体系中,使学生了解体育产业的相关、体育 俱乐部的经营管理理念等. 提高实践平台 改革实践教学,强化实习实 训,增强实践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如适当增加 见习与实习的时间;打破实习集中在一段时问的 做法,可以将实习分散在平时,分为几次进行,使 实习多样化和经常化;拓宽实习渠道,为学生提供 到中小学、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实践机会等. 3.4改i接数学方法与手殴,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很多学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 学等专业理论课程的任课教师皆为非体育专业的 教师,基础理论学习与运动实际相脱节;而体育术 科课教学仅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对其理论依据、 教学方法与手段则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甚至根 本不做介绍与讲解.基础理论课教学与教学训练 实际结合不紧密,使得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实际工 作能力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高校教学改革一直以来 所倡导,更是社会的发展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所 要求的,所以,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方法与手 段的改革上都要强化这一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拓宽基础课程 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比例 偏低,必然会导致学生理论基础水平低,其专 业理论水平的提高.因此,应加强自然学科、人文 体育学科、社会体育学科的渗透,构建基础理论知 参考文献 [1]于杰,陈珊,张国锋.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白然科学版,2011(3):51 53. 【2]夏玲.浅析黄冈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6):87 90. 【3]马卫平.21世纪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的探索[J]jE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93—94. 4]刘芳,杜朝晖,高清伟,等.重庆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72—76. [5]王安洪,郭慧秋,刘磊,等.和谐社会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4):81-83. 【6]苏玉东.现代体育教育理念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0—41. 编辑:文心 ・ 42 ・